书城亲子0-18岁孩子脊骨成长必读
14105500000024

第24章 三分预防,七分养——11种孩子脊骨疾病诊疗方(4)

孩子要“硬气”,需要我们共同防护

无论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家长来说,小儿佝偻病的预防都是不能忽视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应注意生活起居的调养,多到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进食富含维生素D及矿物质的食物,如骨头场、动物肝脏;分娩前3个月需征求医生建议,适量口服维生素D及钙剂。宝宝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虽然母乳中含维生素D不多,但钙磷比例恰当,而且容易吸收;注意适时添加辅食,3个月后要加鸡蛋黄,5个月要加动物肝肉末。平常气候适宜时,家长应常抱婴儿到户外,多晒太阳;婴儿满月后即可开始到户外,时间从每天15分钟,逐渐增加到2小时以上。同时,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为宝宝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使用药物时防止用药过量。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小儿脑瘫的治疗与护理

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宝宝一生出来就像天使一样聪明、可爱,吃奶的时候甜美地吮吸,睡觉的时候香香地入梦,到翻身的时候能翻身,到爬行的时候能四处玩耍,到走路的时候能走路,到说话的时候能说话……

揭开脑瘫的真实面目

在全国有上百万的婴儿,出生不到3个月就常常会惊厥或异常啼哭,有些连吞咽都有困难;3个月大时,他们仍无站立的表现,也不会抬头;4个月以后,他们的小手还是握拳状,根本无法自主张开,即使个别的宝宝能张开小手,也不会用手去抓眼前看到的东西。他们的四肢基本都不灵活,肌肉松软,穿衣服时上肢很难入袖口,换尿布或清洗臀部时下肢还不易外展;他们双脚着地几乎站不稳,两条小腿不是呈伸展交叉状,就是仅足尖着地,如同芭蕾舞演员。

很多家长误以为这些宝宝是因为缺钙而患了佝偻病,其实是脑瘫夺走了他们天使般的快乐。从中医角度,脑瘫一症乃因小儿“脏腑未全,血气未充”先天禀赋不足,又突遭意外伤害(产伤),使颈椎错位,督脉不通。诸阳之气淤滞,髓海空虚,神明之府受损,风、痰、惊、热(总谓惊风)义夹杂乘虚而入,阻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骼而使患儿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颈椎错位,压迫椎间动脉,直接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大脑缺血缺氧损伤,而引发脑力功能障碍综合征。从西医角度,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比较多,如近亲婚配、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梅毒,或发生了感染、严重的贫血、严重营养不良、妊娠中毒,以及经常在有放射线的环境中工作;出生时婴儿曾发生严重的窒息、重度黄疸以及产伤引起了婴儿的颅内出血;还有就是婴儿出生后,婴儿患有脑炎、脑膜炎等各种中枢系统疾病,或经常出现持续性的惊厥。这些原因,都可造成小儿的大脑损伤或大脑发育缺陷,从而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

小儿脑瘫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根据我国制定的诊断标准,小儿出生时有高危因素,出生后体征会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体格检查发现异常神经反射,然后再结合并参考孩子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即可确诊其是否患有小儿脑瘫。专家提醒,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就是“早”。半岁以内是脑细胞发育、脑功能成熟最快的时期,其间若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脑瘫所致的残障,大多数患儿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此外,儿童性格形成主要在学龄前,脑瘫的早期治疗有利于病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所以,当婴儿一旦出现前面所述的脑瘫症状时,家长应尽快送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康复效果。

关于小儿脑瘫的具体治疗,传统中医认为整脊和整复错位的关节是首要,然后再辨明寒热虚实,以小儿推拿为主,膳食调理与对症药膳为辅,调补气血,平衡阴阳,以补先天之不足。但实践证明,对于小儿脑瘫,将各种具体疗法综合起来运用,治疗的效果是最好的。资料显示,目前主要疗法包括外科手术、矫形辅助工具治疗、高压氧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理疗、水疗、作业疗法、语言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心理疗法、文体治疗及认知教育等方法。

小儿脑瘫治疗的黄金时期

一般来说,3岁以内治疗效果最好,患儿的年龄偏大,相对来说治疗效果要差一些。患儿若需要手术治疗,最佳时期基本在3~6岁左右,但具体的脑瘫治疗应该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训练与护理

事实上,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案,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与护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培养正确的姿势。家长正确抱患儿能够纠正其异常姿势或体位,刺激其对头颅的控制能力,也能提高其躯干的控制能力,有益于患儿康复。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应让其双臂伸直伸向妈妈的背部或围住妈妈的颈部,髋部及膝盖弯曲并双腿分开放在妈妈腰部两侧,身体贴近妈妈的身体;对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应让其双腿靠拢,关节屈曲,尽量接近胸部,双手靠在一起,这样将患儿抱在妈妈胸前或一侧;对于弛缓型脑瘫患儿,最重要的是给小儿一个很好的依靠,可采用一手从患儿右腋下穿过,另一手托住患儿有臀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培养患儿适宜的卧姿。侧卧有利于对抗全身伸肌痉挛或紧张性反射作用,从而改善全身痉挛状态;悬吊式软床也可促进对称性姿势的发展,俯卧位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训练和手支撑能力的提高。此外,正确的坐姿对患儿康复同样十分重要。患儿取坐位时,应双腿分开,膝关节保持伸展位,诱导躯干挺直;或让患儿坐在椅子上,保持髋、膝、踝三个关节部均屈曲90°。

其次,家长还要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护理。在着装方面,要为患儿选择宽大的衣服,最好有拉链或按扣,衣服上有不同图案,教会小儿辨认前后左右及衣服各部位名称、用途;拿大玩具娃教会患儿为其穿脱衣服,然后再为自己穿脱衣服;裤子应选裤管宽松,有松紧带的便于穿脱,严重智力障碍儿可穿开裆裤;鞋子应选松紧带或尼龙搭扣样式,袜子有弹性不宜太紧。训练患儿大小便时不能过早,一般2岁以后开始比较合适,家长要掌握好患儿排便体位,最好选择有握把的便器,以小儿坐着能双脚踏地为宜;训练按照先日间训练、后夜间训练,先训练小便、再训练大便,先训练使用痰盂、后训练坐厕与蹲厕。关于患儿进食的训练与护理,注意选择合适的桌椅及餐具,如带吸盘的碗及双耳杯等,食物选择宜先糊状,再半流食、汤类,最后为固体食物;一定要抑制患儿异常姿势,让其身体左右对称,可取半位,双腿分开放在地上或踏板上,髋、膝部弯曲,进食中不要让小儿仰卧位或头部向后仰,对于全身肌张力较高、呈屈曲状态患儿,也可采取俯卧位方式进食。

最后,在康复训练和生活中一定要在运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应按小儿正常运动的发育规律进行训练,先抬头后再由翻身到爬、到坐、到站,最后到走,而且走路开始就要引导用大腿带小腿,足跟先落地再足尖着地的正确步态,同时双上臂要前后自然摆动,并要有正确的指令经常督促与指导。对于上台阶,患儿每升一个运动台阶都要巩固1~2个月,不可急于求成跨越1~2个台阶。还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平衡反射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训练中,没有此基础孩子行走也会异常。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问题影响到康复训练或影响到小孩的生长发育就要进行外科介入,然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换而言之,患儿手术前后都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这种训练应该是终生的,早期应该加强康复训练,后期则应该由患儿自主进行康复训练。

避免宝宝脑瘫,准妈妈要严于律己

无论是从孩子本人角度出发,还是从家庭、社会角度来看,小儿脑瘫的预防都非常重要。在孩子出生前,准妈妈一定要保证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放射线照射,不可乱用药物;妊娠早期避免各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进行处理;平时要戒掉吸烟、饮酒、长期看电视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孩子出生后,要注意观察其皮肤、吸奶及睡眠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同时,由于孩子身体的抵抗力大都比较弱,要避免其接触患有传染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健康水晶球:检查你的孩子是否被脊柱裂侵袭

脊柱裂为脊椎轴线上的先天畸形,主要发生脊柱背侧中线部位,是棘突和椎板先天性缺损,偶见椎体和椎间孔的畸形,以腰骶部最多,通常分为隐性脊柱裂和囊性脊柱裂两种。其实,这种病家长在家中可以对孩子进行检查测试。

对于隐性脊柱裂,家长可通过孩子的皮肤及身体状态进行检查判断。

一方面,患有隐性脊柱裂的孩子往往局部皮肤出现异常,皮肤有小凹陷或皮毛窦,如身后即脊柱中线部位有短毛或长毛,腰骶部有红色血管瘤或脂肪瘤。

另一方面,因为患儿脊柱裂处增生脂肪或纤维组织影响了脊髓神经,故病变水平以下肢体会出现畸形、力弱、发凉等症状,且常有腰背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家长若发现孩子患有此病后应带其及时就诊,由医师视病情酌定孩子是否需要手术,对于有临床症状的隐性脊柱裂,手术时间愈早疗效会愈好。

对于囊性脊柱裂,家长可通过孩子的身体是否有异常特征进行检查判断。

首先,此类患儿通常背部中线出生后即有囊肿,逐渐增大,家长用手触摸底部可感觉到骨缺损。

其次,此类患儿常有较轻的肢体力弱、排便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

最后,这类患儿有时会合并脑积水及其他畸形,肢体或动作方面都可能有所表现。

一般来说,囊性脊柱裂的患儿会在出生后1~3个月内施行手术,特殊者也可提前,但有瘫痪或滞留及严重先天性畸形者不宜手术,具体治疗方式还要由医师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