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航天精神
14104800000008

第8章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2)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政治原则、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强调公民具有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有利于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有利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作为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它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强调激发民族志气,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能够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升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中国航天人来说,199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的2月15日和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外星失败。严峻的形势把大家逼到了“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地步。

这年8月,35岁的张庆伟走马上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情况下,担起了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责任人和发射队队长的重任。这是继1996年两次发射失败后以该院为主研制的长征火箭首次恢复发射卫星,国外舆论甚至评论说,中国航天人在西昌孤注一掷,如果这次发射再失败的话,则意味着中国的航天发射技术倒退了10年。

临危受命的张庆伟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完不成,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不能失败了,中国航天不能再失败了。第一次带领发射队就要去完成一次近乎苛刻的发射任务,张庆伟没有退缩,更没计较个人名利。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严格质量管理,带领全体研制人员团结一心,负重拼搏。

除了要解决技术难题之外,张庆伟还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人的问题。当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受“2·15”火箭爆炸的影响,原先发射队员住的宿舍不能住了,他就带领大家在简陋的房子前升国旗、唱国歌,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保证300多位发射队员不被之前的两次失败压垮,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力。

张庆伟和同事们凭借果敢与努力,终于成功地将我国新一代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打赢了长征火箭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一战,为同年长征火箭后续5次发射连获成功开了个好头。

是什么样的感情让张庆伟在失败的时候挑起重担,力解万难?是爱国之情。爱国之情是历经千百年陶冶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它不是抽象的东西,应该说内容丰富,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对父母之邦的深深的眷恋和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其二,是对祖国独特的文明和文化传统的了解、热爱和传承;其三,报效祖国的情怀,维护祖国利益、尊严、荣誉的行动。

爱国是“以热爱祖国为己任”的拳拳爱国之心。正是出于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多年来,各个领域优秀的建设者们不仅在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税收,为百姓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还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光彩事业,参与多种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是惠及百姓,功在千秋的事业,这种主动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行动,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以热爱祖国为己任实质上关涉到人的信念和理想。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从而有一个精神支柱和寄托。一个人的信念和理想在根本上支配了他的道德和法律行为。以热爱祖国为己任表明,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所来之处,也是我们生命的所归之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弘扬航天精神,就要将这种以热爱祖国为己任的坚定信念发扬光大,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心系祖国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五章 拼搏奉献,为国争光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飞天是全中国人的美梦,我国航天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十年磨一剑,突破了航天技术,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是几代航天人身上流传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的支撑,才有了他们为航天事业,为祖国利益而战。

年轻的谭永华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是在中国航天这块土壤里迅速地成长起来的,而随着他的成长,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1993年后,谭永华不仅成长为一名型号主任设计师,而且在行政管理上,也担负了设计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这没有让年轻的谭永华知难而退,反而成为他不断进取、挑战自我的最大动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也随之展开。谭永华凭借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吃透设计方案和要求,不断吸取精华,大胆采用高新技术和成果,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环境适应能力,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发动机。这期间所经历的坎坷、遭受的磨难非一言一语可以说清。1997年3月15日的试车过程中,用于载人航天的二级火箭发动机发生爆炸。

能否迅速地找到爆炸原因,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将直接关系着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总体进展。任务就像横在谭永华和他同事面前的天堑,压力撕扯着研制人员的内心!整整36个小时,谭永华和他的同事没有合过一会儿眼,初春山沟里夜晚寒冷的天气映衬着一张张焦灼的脸。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谭永华和他的同事经过努力,发现爆炸是由于发动机涡轮盘出现裂纹所致。对于隐患,谭永华他们没有让其轻易地通过。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他们果断进行追查、调整,对我国各型号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用于载人航天火箭的发动机可靠性、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完全满足了要求。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每个航天人在进入航天事业的第一刻就有了这样的意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仍然要学习航天精神,顾大局,讲团结,促和谐。工作中,不回避矛盾,敢于作为。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要敢闯敢试,敢于拍板。凡是认准的事,要一鼓作气,锲而不舍,办成办好。要着力提高执行力和效能,努力为自己从事的工作献策献力。

要苦干实干。按照所在组织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组织的战略定位和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对制约发展的瓶颈,要一项一项地破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任务,要一件一件地落实。要努力创造机遇,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扑下身子,早干、快干、多干,求实求效,努力实现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新赶超。

要始终保持“干一番事业”的冲劲与激情,树立“第二次率先”的壮志与雄心,常怀加快发展之心,善谋加快发展之策,多尽加快发展之责,努力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要敢试敢闯、敢为人先,要脚踏实地、埋头实干,要甘为人梯、甘作奉献。在领导的位置上,就要有比别人吃更多苦、流更多汗的心理准备,就要有比别人尽更大力、作更大奉献的精神境界。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干出不含水分的政绩,既造福今人,也惠及后人,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评判。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样需要我们强大的个人能力的支撑,因此应该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不断增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追求紧紧相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太平盛世或多事之秋,一天现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英雄布满历史长廊。他们强调责任感,重视责任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这是我们民族的良好传统。

当今时代,面临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航天人更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2004年10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长征三号甲火箭的阵阵轰鸣,坐落在火箭顶端的骄子——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与火箭一起直奔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这是我国发射成功的第三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也是该型号的第一颗正式业务星。

目睹着卫星升空而去,卫星总设计师李卿稍稍松了一口气。航天事业是李卿的理想,为航天事业奋斗是他爱过情怀的抒发方式。因整天忙于工作,李卿满脑子装的除了卫星还是卫星,以前喜欢唱的歌也不唱了,画也不画了,体育活动早就靠边,连喜欢的体育比赛也没时间看了。

知李卿者莫过于妻子。知他对工作非常敬业,知他对事业执著追求,知他为了卫星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父亲去世时,他正在北京做试验,连最后的一面也没有见到。妻子因患心肌炎住了20多天的医院,而李卿却抽不出空来去医院看望她一下。直到妻子要出院了,李卿由于马上又要出差,只得打了个电话到医院,叫妻子自己乘出租车回家。当时妻子真的很生气,但最后她也只能叹口气:唉,谁叫他是搞卫星的呢!

不仅如此,他连儿子也管得很少。儿子能考上大学,全靠自己的努力,李卿几乎没时间帮他复习功课。李卿常说,倘若儿子有个伤风感冒他可能全然不知,但只要卫星有什么“小毛小病”的,他马上就会知道。

在李卿的心目中,卫星简直比妻子和儿子还重要,说他“一生挂星在心间”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感情源自李卿为国争光的信念,源自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追求紧紧相连的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50多年来,劳动人民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有的为保卫祖国冲锋陷阵,有的为保护人民奋不顾身,有的在艰苦地方开拓创业,有的在生产建设一线勇挑重担,有的在科技领域勇攀高峰,有的在文化园地辛勤耕耘,有的在体育比赛中为国争光……

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来自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而且来自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从来就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站在时代的今天,我们回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就让我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弘扬航天人为国争光的奉献精神,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艰难险阻,不坠为国争光之志

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高扬的旗帜。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中国航天人响亮地喊出“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挑战极限,用短短的13年的时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把对祖国无比深沉的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