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航天精神
14104800000015

第15章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5)

他曾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三等奖、2010年度全国数控大赛上海赛区第二名、2008年度八院“航天技术能手”、2008年度八院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第二名等荣誉。

刘维红是从四川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子弟,他出生在四川潼南县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山脉阻断,道路崎岖,信息闭塞。祖祖辈辈都在农田里劳作的艰苦经历让他从小就品尝到生存的艰难。

2005年,刘维红刚到上海时兜里揣的是中专文凭,根本谈不上什么专业技能和理论指导。随后,他报考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机械制造大专班。24门课程别人两年能够完成就已经是很优秀了,但他一年半就通过了全部的考试科目。

工作中的刘维红非常喜欢思考,他曾听说一个外单位退休的老师傅在普通卧式铣床上采用一种新技术能提高效率,他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在登门拜访以后,这位老师傅以自己患有糖尿病、精力有限为由,婉拒了刘维红。但刘维红不灰心,凭借着真挚的求学精神,多次登门拜访,最终老师傅被他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主动找到他把连接原理、关键要领等讲给他听,不仅把自己多年磨削刀具的经验传授给他,还亲自在机床上演练给他看。至今遇到难点时,刘维红仍然向他请教。

纵观刘维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们都能找到这个航天人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现代的社会,需要的就是刘维红具有的这种航天精神。

任何个人,想要成功就绝对不能丢掉信心,不能丢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有一大优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面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诗人但丁说:“我推崇勇气、坚韧和信心,因为它们一直帮助我对付在人世生活中所遭遇的苦难。”也许我们是普通人,但只要我们具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就可以像藏獒一样勇敢地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并且战胜它们。即使我们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也不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至少在精神上我们是卓越的。

一个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其领导者除了要具备昂扬的斗志、奋斗的激情和必胜的信心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并且用这种意志品质去感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这才是确保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领导者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充满疑虑,那么他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能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贯穿始终,遇到困难会马上退缩,他所做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他领导的组织就会灭亡。

总之,无论我们处在何种行业,如果能将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航天精神内化于行,我们的事业定能越来越顺。

在成就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是一种胸有大志、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这种精神状态,才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而始终保持这种精神状态,才能不断跨越一个又一个新高峰,推动事业朝着一个又一个新目标迈进。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伟大的精神支撑并推动伟大事业的发展。不急躁,不懈怠的精神,让航天人迈出了从容的步伐,让整个世界都感到了中国航天大国、强国形象和实力的崛起。

从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到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到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并且成功回收,到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到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的航天梦想其实一直是在按照自己的步骤缓慢却扎实推进。这是航天人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优良传统。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上,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的装备一经亮相,就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在受阅的30个地面装备方阵和12个空中装备梯队,中国航天科工受阅的装备阵容强大,其研制的11型导弹接受检阅,总数占全部受阅武器装备的1/4;同时,参阅装备车辆总数达到112辆,参与研制的野战医院手术车列入混合编队接受检阅。

中国航天科工在阅兵式上亮相的新型导弹武器装备中,既有可垂直发射、全方位拦截来袭目标的新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也有新型中远程地地导弹,而最引人关注的是用于精确打击敌纵深重要目标的新型陆基巡航导弹,这是该型导弹在世界上的首次亮相,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值得自豪的是,这些导弹均为我国自主研制,这些涵盖防空、飞航、地地领域的导弹武器装备,构筑起我国当前最具实力与水平的导弹防御体系。

中国航天科工并未因此而自满,许达哲说,“我们这些年进步很快,但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于我国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工业基础还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武器装备研制能力与他们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正视这个差距,要有危机感,要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搞出若干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导弹武器装备,为祖国牢牢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正是历代航天人秉承着永不自满的传统,航天事业才能有一次一次的成就。当今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完成“十二五”规划总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党和国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应对的矛盾困难更加多样,承受的各种压力更加巨大。这种时候,更需要作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坚力量保持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气神”。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是以科学认识路线着色和奠基的。世间万物不息发展变化,天体在演变,地球在运动,生命在拓展,社会在变动,认识在升华。大到宇宙,小到芽草,一切的一切,都处在发展变化中。在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前,万物竞生,你追我赶,百舸争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存在任何终极的东西,也没有值得永远满足的事物。科学的认识路线要求我们,宏伟的事业不停顿,思想理论上不能停顿,工作劲头上不能懈怠。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航天人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可贵精神,不断改造世界观,端正认识思想,为不断进取、不息开拓提供力量。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要求我们追求进步、不断学习,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模范,坚持时时学、事事学、处处学,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切实通过读书强化素质、开阔视野、提升境界。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消除当“和平官”、“清闲官”、“享乐官”的思想,无论在什么地方、哪个岗位,都应牢记自己的责任,以对党的事业、对部队建设极端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扎实开展每一项工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官兵、无愧于党员身份的业绩。

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要在勇于担当中发扬航天精神,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考验,客观正确地看待国家、组织的建设形势,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责任敢担当,始终保持一个优秀人才无所畏惧的浩然之气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