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受益一生的投资计划
14104100000041

第41章 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计划(4)

§§§附:向成功的投资者学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渴望成为成功投资者的你,可以从这里吸取大师的投资精华,提高自己的投资技巧,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在投资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伯顿麦吉尔:定位所处生命周期阶段,

制订最优投资计划

麦吉尔认为:“投资策略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面对存钱防老,一个34岁的人和一个64岁的人很可能采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去实现各自的目标,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前者刚刚进入赚取收入的巅峰时期,这使他敢于承受高风险带来的任何损失;反观后者,凭借高薪享受生活的日子已为数不多,为了将来的不时之需,他实在不敢再在金钱的使用上有什么闪失了。”

实际上,在决定采取何种投资策略时,应该将它和一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你除投资以外的赚钱能力,以及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与年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罗斯是一位64岁的老寡妇,她有一幢大小适中的房子,但抵押贷款还没有付清。虽然按揭利息是在前段时期利率较低时定下的,但是对她来说,每月的还款仍是一笔不小的数额。除了政府每月发来的津贴外,她的全部生活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作为受益人,她可以得到一份价值25万元的集团保单的收益;另一个则是由她已故的丈夫长年积累下来的价值5万元的小盘成长股的投资组合。

由于财务状况很拮据,罗斯承受风险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她既不敢奢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也没有充沛的体力再去赚钱,而且还有一笔数额不小的贷款需要偿还。她实在是无力弥补投资组合的损失。罗斯所需要的是能带来理想回报的安全投资组合。因此,业绩优良的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和股息丰厚的股票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单位对她来说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而风险较大的小盘成长型股票(经常不分红派息)无论其价格多么诱人,她都不能为之动心。

玛丽小姐年仅26岁,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单身女性,她刚刚作为斯坦福商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很快又加入了一项培训计划,培训结束后她有望坐上某知名银行信贷部主管的位置。最近,她又继承了祖母留给她的价值5万元的地产。因此,她的目标就是想要构造一个颇具规模的投资组合,以便几年后用来支付按揭买房,而且今后的退休储蓄也得指望着它。

像玛丽这样的情况,她就可以大胆采用一款适合女强人的激进型投资组合。她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即便在金钱上遇到了挫折,她的高薪也能使她渡过难关。因此她的投资组合在风险-收益的对比关系上肯定是较为倾向风险的一端,小盘成长股对那位年近七旬又无工作的孀居老人罗斯不那么合适,然而,对玛丽而言,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同他的年龄紧密相关的。25岁左右的年轻人,积极进取,有稳定的收入,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到了35岁至45岁之间,人们开始出现中年危机,对没有孩子的事业型夫妇来说,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但大多数为孩子高昂学费所困的中年人则逐渐丧失了对风险选择的主动权。而当投资者进入老年时,一方面享受晚年时光,另一方面还要准备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因而他们只有很小的甚至几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

既然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同其年龄有关系,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依据自己的年龄制定最优的投资策略呢?

1青年时期

对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一个非常激进的投资组合是值得考虑的。在这个年龄,有足够多的时间帮助他们平安地越过巅峰,走过谷底;也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打工挣钱。因而,他们的资产组合构成中不仅加大普通股的比重,而且选股时还可以重仓持有高风险的小盘股和成长股,还可以包括大比例的国外股票。投资国际多元化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降低风险。由于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周期并非完全同步,所以,国际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较之于仅仅立足于本国的投资,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妥的收入。而且,国际多元化的投资还能使投资者分享世界上其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当今中国股市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总市值在全球金融市场交易股票总市值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因此,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增长机会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

年轻人玩高风险投资如果失败,此时仍然承受得起,任何挫折失败也可以从头来过。所以,青年时期是适合利用杠杆投资,玩本小利大金钱游戏的良机。

2中年时期

在40岁左右,人往往处于人生的高峰,此时投资者子女自立,生活不愁,同时投资经验丰富,是最适合累积财富的时期。这个阶段,投资人应该调整财富结构比例,要注重安全性;增加保险支出以更多地积累财富,保障自己和爱人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费支出;投资人可以适当增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以获取资产的长期增长为主要目标,可以投资于平衡型的开放式基金与升息高峰期的长期国债投资。

50岁的中年人,在投资方面,他们往往更加注重安全性,个人资产的稳定增长是他们追求的投资目标。中高风险投资的比例较年轻人也应有所降低,用中高风险投资比例公式(100-自己的年龄所得的百分数)计算一下,大致为可投资资产的50%~60%。与此同时,还可以拿出每个月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定期定投。

3老年时期

当投资者开始步入老年时,他们应逐步远离风险较大的投资,并开始在投资组合中增加债券和经常派发高额股息的股票(还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比重。接近55岁时,投资者就应当开始考虑退休后的生活,相应地,投资组合的构成也应以增加收入为导向。债券比重增加,股票组合日益保守,更多关注投资带来的利息收入,较少关注资产升值。退休以后,投资组合中则主要应包括中期债券(5~10年期)和长期债券(10年期以上)。“持有债券的比重应和投资者的年龄等同”,这是一条为广大投资者所熟悉的经验之谈,然而,为了抵御来势汹汹的通货膨胀,你的投资组合中还是应保持25%的普通股和15%的房地产权益(REITS),它们可以确保你的投资组合在通胀来临时仍然具有保值增值能力。

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

世界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1934年的原创性论文《证券分析》中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观念。就在这本确立起他“价值投资之父”地位的书里,格雷厄姆把客观理性注入投资文化中。格雷厄姆认为,如果投资人购买资产时不预先评估其内部结构是极不理性的。他主张投资就像买一辆花费不菲的汽车一样,你先要踢踢轮胎,检查一下引擎,然后告诉车行“这辆车我买下了”。踢轮胎看似一个简单的做法,却蕴涵着价值投资的精髓。在投资人买进股票时,好的投资研究可以做出好的判断,支付公平的价格才能获得优厚的利润。只有真正的价值投资人,才是真正会看价格的人,因为他们是绝不愿意以高于公司价值的价格来购进股票的。换言之,投资人要战胜市场,享受非凡的获利,就必须采用价值投资法,用低于股票价值的价格买进增长股。

价值投资法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投资人不需要通过电脑指令或计量经济模型就能运用自如,也不需要具备MBA学历背景就能掌握其精髓,这里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心态。即买进两三只长期获利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绩优股,然后耐心地持有5年、10年甚至20年后,再去关注它们。20年后,你看到的将是已经涨幅惊人的获利股。这里,我们把价值投资法简单介绍如下。

1价值投资法概说

一般情况下,采用价值投资法的人以买下整个公司的审慎态度来下单买股票,很少会注意当时股票市场的状况、政治气氛,等等。

简单一点说,采用价值投资法的人买股票的时候,就像要买下街角的杂货店一样。他会询问自己一连串的问题: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是不是有许多的负债?交易价格是不是包括了土地与建筑物?未来是不是有稳定、强劲的资金收入?可以有什么样的投资报酬率?业务与业绩成长的潜力如何?

对于上述问题,如果投资者都有满意的答案,而且能以比未来实际价值投资低的价钱买到这家店面,就等于抢到了廉价品,挖到了一个价值投资的标的。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法。

格雷厄姆晚年曾经在一场演讲中说明他自己的价值投资哲学,我们可以关注一下他所说的重点:“我的声誉——不论是现在或最近被提起的,主要都与‘价值’的概念相关。事实上,我一直希望能以清楚、令人信服的态度说明这样的投资理念,也就是从获利能力与资产负债表这些基本要素着眼,而不去在乎每季获利的变动,也不去管企业所谓的‘主要获利来源’涵盖或不涵盖哪些项目。一言以蔽之,我根本就不想花力气预测未来。”

2价值投资法的原则

价值投资法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最值得称道的、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抓住了企业的本质,抓住了投资过程中的要点。而要准确而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价值投资需首先塑造价值的概念。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投资若要成功,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功课。20世纪以来,所有伟大的投资大师没有一个是以技术图表和凭空臆测来累积他们的财富的。可以说,他们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还是归功于他们在投资前所做的分析研究工作。在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他们必然会去了解这家公司的所有运营和财务状况,包括其经营的产业环境、公司潜力,最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是否要买进股票的可行性企划来。不这样做而盲目投资,其结果无异于掷骰子。一旦把投机引入整个投资交易过程,尽管买进的股票偶尔也能大捞一把,但这种获利只能算是运气,而不能称为价值投资。

现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已逐渐为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投资人士所采用。他们会去全面评估一家公司,并在买进前就已评估好股票价值。这些伟大的投资人再也不会盲目投资,也不用心理臆测来贸然处理投资问题。买进前先评估公司,至少有以下的好处:能使交易保持连贯、一致;有助于坚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能让投资者事先确定投资报酬率的标准。

当然,采用价值投资法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万无一失的,但是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抢进被高估但潜在投资报酬率不高的股票。

(2)价值投资需反向操作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操作无人问津的股票,且以三四倍本益比的股价大进大出。传奇基金经理人内夫在大众无情地抛售克莱斯勒和花旗银行股票时却大量买进。彼得林奇则买进所有同行不屑一顾的消费性产品股票,从此使麦哲伦基金的业绩成为传奇。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价值型投资人,就要学会反向操作,不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当然,这种反向操作并非是机械式的逆势而为,为反向而反向。

(3)价值投资需要坚持到底。价值投资法则告诫投资人一旦设定了自己的投资方法就要坚持到底,坚守对于经过自己认真研究的投资标的公司的立场和看法,因为股市中唯一被证明有效的就是只考虑所投资公司的真实表现。所谓的内部消息更多的是庄家的烟幕弹,改变不了由公司质地决定的股价的长期走势。

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方法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在低于公司真实价值的价位买进股票,不论利率高低、经济盛衰、货币强弱如何,不为一时市场震荡所动摇,坚持自己的信念,必有惊人的回报。

3价值投资法对中国投资者的启示

价值投资法虽说是由格雷厄姆所创立,但它在中国股市同样适用,对中国投资者同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股票应该学会选择。价值投资法对中国投资者的第一个启示就是,想在股票市场成功,投资人首先要学会选择股票。在股票市场,有千百只不同的股票,当中有些是优质股,有些是垃圾股;有些值得投资,有些不值得投资。如果我们买卖股票时,无法甄别其真正价值,分不清好坏,且犹豫不决,到头来,投资注定失败。所以,不管你如何投资,亦不管你买卖多少金额,也不管你在什么时间买股票,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要学会选择股票,这样才是成功股票投资之道。

(2)只有极平的股票才能买。价值投资法的另一个启示就是将所有股票作一个全面比较之后,总有一些是绝对超值,非常值得买的;亦有一些是绝对的贵,根本不能买。但能买还是不能买,在价值投资法当中是以每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和市价相对资产的折让作为指标的。市盈率要越低越好,市价则要相对该公司的资产值折让越多越好。一只股票,其市价等于资产值的一成,就胜过另一只股票其市价等于资产值的两成。根据价值投资法,只有市价等于资产值一两成的股票才最值得投资,也只有市盈率低至两三倍才最值得投资。投资人应该尽量在市场上发掘这一种市盈率极低,市价相对资产值亦是越低的股票才好买入。

(3)分配投资资金时,要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资于未来能够高速增长的获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