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14103500000042

第42章 一代女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于公元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武则天的父亲原本是个木材商人,后来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因功被封为应国公,后来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利州和荆州都督。公元624年,武父四十七岁时,杨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武则天。在武则天九岁时,武父因病去世,随后武则天母女便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在武则天十四岁时,因为美貌被唐太宗召进宫当才人。在宫中,武则天言谈不俗,举止大方深得唐太宗喜爱,于是赐名武媚,但不久又遭到冷落。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在太宗病重期间与太宗的儿子李治日久生情。公元649年,太宗驾崩。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皇帝驾崩,尚未生育的宫人都要被送进佛寺或者道观。于是,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不久,便把武则天召回宫中,加封昭仪,对她宠幸有加。武则天受宠,引起王皇后和肖淑妃的嫉妒,两人常在高宗面前出言诋毁武则天。武则天工于心计、生性狠辣,她买通王、肖二人身边的奴婢,随时掌握她们的过失,然后加油添醋地汇报给高宗。后来,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儿,甚得高宗喜爱。为了陷害王皇后,武则天亲手将小女儿杀死,然后嫁祸王皇后。终于,武则天得偿所愿,高宗于公元655年下诏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久又改立武则天四岁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便把当初帮助自己夺得皇后之位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上。在武则天的支持和唆使下,他们勾结奸恶,陷害忠良。在两年之内,高宗先后贬逐褚遂良,逼迫长孙无忌自杀,还罢黜了二十多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从此,朝中站在武则天一边的大臣越来越多,政权渐渐落入她的手中。公元660年,高宗患上风眩病,病发作时头晕眼花,看不见东西。因此,朝中政事常常让武则天代为处理。

随着势力的膨胀,武则天地位愈加巩固。当高宗察觉到大权已落入武则天手中时,便把宰相上官仪召到宫中,商议废掉武则天的事。但此事马上被武则天探知,她迅速采取了对策,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谋反,不久上官仪被杀。朝中和上官仪有往来的人,纷纷遭到贬谪和流放。从此,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都坐在帘子后面,参与裁决朝政。所以,当时朝野上下,甚至是边疆少数民族,都称他们为“二圣”。这时,抛头露面的虽然还是高宗,但实际的决策人是武则天,高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唐高宗为了保住李家王朝,想禅位给太子李弘。李弘不赞成母后掌权,结果被武则天毒杀。武则天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不料李贤的立场和李弘一样,于是武则天将他废为庶人,又改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为唐中宗。不久,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从此,所有的政事都由武则天裁决,睿宗被幽禁在宫中,不得过问政事。

武则天把朝中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后,便立即着手实施取代李唐的计划。她首先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接着改换了许多官职、宫殿的名称,旗帜的形状,以及朝中官员的服饰颜色等。之后,她对自己的五世祖宗一一追封,并在家乡文水建立了五代祠庙。接着,她将自己的一些家人陆续安排在重要官位上,把反对她的徐敬业、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贬了官。

公元684年,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十几天内召集人马十几万,发出《讨武檄文》后便发起进攻。武则天立即派兵镇压,只不过二十天,徐敬业等人的起义就被扑灭。从镇压叛乱的过程中,武则天更加看清了豪门贵族势力的强大,要想使自己牢牢掌握政权,政令能够顺利通行,就必须对这些出身豪门的反对派进行无情镇压,于是大开告密之门,任用一大批酷吏,大力打击残害那些反对派。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武则天为登基扫清了障碍。

公元690年,武则天把国号改为周,正式登基称帝。作为皇帝,武则天还是比较有作为的。她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奖励农桑,减轻百姓劳役,还下令边远地区的军政长官施行屯田。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各地还兴办了一些水利工程。另外,武则天非常重视人才,提拔了许多杰出人才,如狄仁杰、姚崇、宋璟等,为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打下了基础。

在武则天统治的后期,政治日渐腐败。她放纵武氏亲族集团,侄子梁王武三思把朝政搞得混浊不堪。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想像母亲一样称帝,皇室内钩心斗角,争夺不断。武氏亲族集团和一批新贵权势在武则天的纵容下无恶不作,最终导致唐中宗的复位。

到了武则天晚年,太子李显的地位已经确定,武则天本人又衰老多病,因此政治大权逐渐转移。但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还有他们的一些党羽,依然掌握着一部分权力。于是,张柬之等人密谋除掉张氏兄弟,并将准备发动政变的事偷偷告知太子,取得了太子的同意。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率领羽林军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会同太子,破门而入,径直奔往武则天所住的迎仙宫,将张氏兄弟斩杀,然后率众进入武则天的寝宫长生殿,迫使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

中宗复位后,首先下诏为以前被酷吏陷害的官吏平反昭雪。皇族都恢复了原来的身份,照旧给予高官厚禄。武则天被迁往上阳宫,由李湛负责守卫。皇帝每隔十天,向武则天请安一次。不久,又恢复了唐的国号。

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骆宾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公元684年,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并起草史上著名的《讨武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