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14103200000069

第69章 主持人节目驾驭能力的培养与提升(4)

§§§第三节:学会表达自己是节目驾驭的关键

表达是一种倾诉,它是主持人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较强的表达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真实情感、节目的真实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学会表达自己是节目驾驭的关键。每次电台、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应聘者都蜂拥而至。然而即使是百里挑一的主持人,出台亮相后,也会让人们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不仅仅是主持人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反映出对于主持人的高素质的要求,这是传播者与接收者共同的愿望。这种高素质是一个复合体,呈多维立体状态。主持人需要具备的表现力有多方面,外在的、内涵的、口头的、文字的,等等。对一个人的素质、能力的表现固然不可能做机械的切割,两者实际上是相互渗透、相互沟通的,只是为了方便认识,才分别进行论述。好的语言功夫的运用是主持人所必备的才能。

一、应具有很好的语言表现能力

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都离不开声音形象。然而,主持人不同于播音员,不仅要说得漂亮,还要说得充实,写得流畅。这就意味着主持人所具备的较强的语言表现力包含两层意义,其一,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拥有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能够将自我的智慧、才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科学家经分析论证认为,人的天赋能力主要集中体现于六个方面,语言能力是其中之一。做主持人的人必须具备语言的天赋。他们应该对语言的感受特别敏感,接受力特别强,经过后天的培养、雕琢即能成器。

表达清晰明了是一个主持人基本素质。首先,要求语调正确,准确表达语言的逻辑重音,情感重音,节奏变化,抑扬顿挫,有起伏性。其次,应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能够使自然声质得以良好的发挥,圆润、饱满、集中,音质优美、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形象性强。第三,词汇丰富,逻辑性强,内容充实,用词准确、生动。善于说得巧妙。

表达是主持人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主要手段,也是构成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功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魅力,显然是每个主持人永远的追求。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更是如此。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惟有唯有语言。因此广播主持人特别要注意根据自己所主持的栏目的特点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融合进去,用自己的语言习惯说话。保持自己的语言特色,才能使听众区别开来。盲目模仿,听众可能永远也记不住你。切忌盲目模仿,失去自我,甚至失去民族性。

主持人还应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主持人的选拔与培养中,以往我们往往有些只强调了“出口成章”,却忽视了“落笔成文”的要求。其实,无论对于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还是合作参与型的主持人,写作能力同样是他们的基本功。集采编播于一身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同时还是第一个兼报刊专栏作家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在结束了《一丹话题》后,又在《j匕北方市场导报》上与读者见面了,文笔优美、犀利。

事实上,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使编写稿件不是你的常规工作职责,你也同样必须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有了“落笔成章”的依托,定会有“妙口生花”之佳话,两者相辅相成。美国著名主持人布林克利便是极好的例证。人们一致公认他的突出才能主要表现在他的思辨与写作能力上。他的文风简洁,遣词造句决不拖泥带水。他一旦坐在打字机前,立刻能又快又好地打出稿子,几乎不用修改一字。这种简洁的文风与他的“说”一脉相承。他的谈话同样以简单明了著称,用词准确、精辟,拒绝做家常的、无聊的谈话。因此有一些鉴赏家专门收集他评论中的珠玑妙语,并褒赏其为“布林克利主义”。

现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认识,已从将语言看作是看做是思维、交际的手段——工具论的层面,进入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论的层面。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者,对于主持人的语言表现状况,也不再停留在对语言形成的品评上。语言仅仅讲得准确、字正腔圆,并不一定具备魅力。要让人爱听、愿意听,使人产生美感、愉悦是人们的共识。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高水准的要求,即语言的表现力要达到美学层面的艺术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二、应具备敏捷机智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说到底是一个人反应能力的外在表现。主持人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多类节目的现场驾驭能力上。在有的职业中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商界人士、公关人员等,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外交、商务、社交场合,在谈判桌边、会议场上、宴会席前就必须要有非常机敏的应变力,泰然处之,巧妙地游移其中,化险为夷,方能稳操胜券。节目主持人虽然不像上列人员直接表现出如临战场,身系千斤重担之状,然而在话筒前,摄像机镜头前,亦无时无刻都在准备着承受现场瞬息万变的种种亦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承受现场瞬息万变的种种“不测”。面对尴尬的场面,意外的事件,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善于以巧妙的辞令“圆场”,遮掩“纰漏”。因此,对于主持人来说,应变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在我们进行节目主持人培训班招生选拔时,某电视台台长就直言说,他们宁可要普通话不标准的,但必须有敏捷的应变力的。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观点,可能有些偏颇,可是也说明了应变力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

节目主持人的应变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节目主持中:

1.新闻节目的驾驭过程中

(1)主持人对采访背景滥熟才可以随机应变主持人对采访背景烂熟才可以随机应变。

《《东方之子》的主持人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家中对他进行采访时,随着摄像师镜头的移动将周南家中极其先进高档的音响设备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时,主持人敏捷地及时转换视角,将观众想的问题提出了:您的这些音响设备很昂贵吧?

周南答:我一生惟一的爱好,便是听音乐,对于吃穿用一无所求,所以我倾其所有买了音响,这是我全部的财产。

镜头继续移动,房间里除了音响确实几乎没有其他了。主持人机敏的提问,把观众从图像上对这个具有特殊地位、权力的官员的资产问题可能产生的疑问消除了,又丰满了采访对象的形象。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在做一期题为《网瘾之戒》的节目。为了做到对戒除网瘾夏令营、特训营有更真实细致的了解,柴静曾亲历戒网瘾训练营,才知道“治”网瘾比网瘾更凶猛,才观察到在网瘾训练营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洽,而是一种服从的结果。正是观察到了这一点,柴静在对父母孩子提问时,并不是一味的地去苛责孩子的网瘾,而是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平时生活中的疏远和缺少沟通理解进行发问。

(2)主持人对于采访中出现的疏漏及时进行弥补。

主持人、记者一般情况下进行采访是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但是谁都难以保证百分之百不出差错。有时一不留神可能会在提问和应答中出现不当,这时也需要及时应变,进行弥补。

某电台曾为配合城市春季卫生运动,去采访了某卫生环境极差的私人豆腐作坊。现场采访报道中有这样几句对话:

女主持人问作坊主:这么多苍蝇你怕不怕?

作坊主答:怕什么!

一句就顶了回去,主持人无言以对,静音几秒)主持人再问:你们觉得脏不脏?

作坊主:脏什么!

年轻的女主持人轻声细气的问话与作坊主的气足声壮形成了反差,不知她真是被苍蝇吓着了,还是其他原因,反正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败再败。两个提问句式一样,内涵上没有递进。本来一次被堵,应立即发现问得不好,主现问得不好,主观情绪太重,马上调整弥补一下。而不应该采取相同的方式再问,加深提问的失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