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我们社会的宽容度增加不少,例如现在不会再有谁歧视离婚者了。但“文革”多年的思想禁锢或残存的封建意识使得一些善良的人们仍缺乏宽容、理解。如《实话实说》中《家》的节目里,拥有硕士学位的女嘉宾婚前就执意找一位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做丈夫。目的是为了有腿疾的自己能获得平等、尊严,进而心态平衡,生活幸福。她如愿以偿。但双方文化、观念上的较大差异几乎使她“要杀人”。经过几年的磨合后,她放弃了离婚。不是出于无奈,而是认为自己其实是幸福的,当初的理性选择没有错。这种与众不同的爱情婚姻观的谈话播出后反响强烈,赞同与指责掺半。而主持人在现场与女嘉宾交谈时,却始终透着平和、理解。这不是做出来的,眼神里的东西装不出来。这对嘉宾真实地表达也是个鼓舞张越是位主持人作家,也是位作家主持人,也是个其貌不扬的女人。她用她的自己真诚、理解、优厚的文化底蕴和女性独到的独到智慧,撑起了《半边天》,开创了《张越访谈》。从锋芒毕露到安静倾听,虽然风格有变,但她的机智和真诚仍然。《张越访谈》访谈的都是一些“小人物”、普通人,张越总是真诚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倾听着他(她)们的故事,对他们的经历透露着关心,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着理解。最近的一期《张越访谈》(2010年6月10日播出)谈的主题是“如何去爱”,请的嘉宾是一位有过三次失败恋爱经历的女士,张越对她每次恋爱的心情、恋爱的追求、恋爱的目的都表示理解,并积极地分析了她当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原因,让节目融洽合谐和谐,还时不时冒出一些笑声。当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融入主持人的人格和立场时,一切有价值的真实都将得以展示或揭示,应该说这也是主持人多向思维的体现。它是无形的,却始终支撑着谈话节目质量的有形显现。
五、注重对受众的驾驭艺术
主持是节目中的主导,而受众是节目的核心,主持人不能把谈话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他们必须在热线直播节目中驾驭受众,以受众为核心,这样才能把节目主持成功。现代媒介传播人已认识到,现代的受传者再不是像从前那样被节目牵着鼻子走,或者随风倒的芸芸众生,而是非常自信、非常主动并带有一些挑剔和主见的群体。中国广播由于大规模采用热线电话参与,加速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过渡的实现。电话采访、热线点歌、咨询、谈心使节目从单向灌输变为平等交流、双向传播。
有学者认为,传播之所以成功便是由于传受、信息之同构,即著名的“同构论”。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所以能传、受,是因为传者与受者的内在同构。热线节目中,受众介入直播成为“传者”,然而参与对象往往是不确定的,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较大,让主持人无法捉摸、无法预知他可能说些什么。因此,对受众的了解和认识是形成同构的先导,主持人对受众的驾驭是必须的主持人对受众的驾驭是必需的,主持人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内在同构”才能较快、较好地形成,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宣泄、娱乐共享与情感教育多功能的统一。要驾驭观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受众有如回家的感觉。一个主持人在话筒前要有一种与朋友交谈的心态,而不是居高临下,尤其是电话参与者大多具有新鲜感和紧张感,好多人开口第一句便是:“我很紧张”、“我挺激动”,这时主持人就要从心理上先接纳他,让他感觉你是他的“老熟人”、“朋友”,以听众最易接受的口吻来接纳他,缓解他的紧张,逐渐引导他进入角色,引发他的共鸣,再以想象中的听众反映来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主持人与听众交流达到与实际生活的最大相似性,这样听众就会把主持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不再拘谨,语言才能流畅,思路才可能清晰,才可能坦然地进入实质性的交流。
其次,倾听受众并征服受众。“欲将取之,必先与之”,主持人要征服受众就必须先倾听受众的声音,这是征服受众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应当是那些在庞大、复杂的信息场中能够顺畅信息通道,主宰受众心灵的人。这就要求主持人首先能敏感地反映听众,在短时间内明了听众在说些什么,想表达什么,排除传递中的非关键性信息,吸纳并总结出关键信息。
主持人不仅要善于与受众进行递进式的交谈,还要善于提问、引导,善于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对听众有了预测和反应的同时,主持人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明确自己在谈话进程中应起到的驾驭、引导、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应有自己的观点,但不宜过早亮出自己的观点;要调动听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掘深刻见解,在其中归纳概括、衔接转换,最后画龙点睛。因此主持人还必须有快速反应能力,要善于思辨,一但听众出现不礼貌用语一旦听众出现不礼貌用语,偏激的言辞,应即时予以打断、否定、劝服或反驳。
热线直播节目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因此主持人在实现驾驭节目时,还需要把握好对节目总体结构的认识和控制。诸如歌曲、音乐如何选择才能达到节目内容与气氛的和谐统一;单元和单元之间如何过渡,使单元与单元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形成有机的艺术整体;另外话题、歌曲、听众电话、资料等如何穿插过渡,相互衬托,做到既流畅自如,又游刃有余,看似随意,实则具有精雕细刻之美。对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的总体把握与处理会对节目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要了解受众的需求。人们的欣赏兴趣具有双重性,既追求娱乐性,又追求思想性,既想得到快感又想得到教益;这是人类心理需求的多方面性、多层次性的外在体现。主持人应在驾驭热线节目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通俗表达的过程中,蕴含高雅的内涵,使观众在通俗的形式中感受到高雅的内容,寓“高雅”于“通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并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程度和审美标准的提高,也才能顺应世界大众传播文化发展趋势,才能使热线节目保持长久的魅力,在电台传者与听众受者之间真正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第四节:热线直播节目中的语言驾驭
直播热线电话使广播中出现双方交流成为现实和可能,它虽然在空间上隔离,却在时间上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使大众传播达到人际双向同步交流的效应。这当中语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热线节目使大众传播更具有浓厚的人际传播色彩。由于电话直接切入节目整体之中,主持人与听众的关系,近似生活中两个人面对面交谈,电话参与者在广播传播过程中不只是单纯的接受者,而且是重要的参与者。这时电话参与者这一特定受众更希望听到的是亲切化、口语化的语言交流,反映在广播语体上就是语气和语调亲切、温和、表达富有家庭式、朋友式的谈话风味,有一般人际交往的平等、友好的人情味。而有些主持人往往曲解了这种“人情味”,错误地总结出诸如“调子降下来,声音减弱,语言半准不准”,语句中间加“嗯”、“啊”,再加点错等等。这实际上只是在追求表面效果,忽视了语言内质的培养和要求。有的人以为这样能更贴近听众,实际上听众收听的时间一长,主持人语言便出现“过于通俗”、“嗑嗑巴巴磕磕巴巴”、“语不达意”等毛病,显得随意有余、严谨不足,严重影响节目质量。热线电话节目虽不太可能完全像录播节目一样语言句句精雕细琢,但这并不表明口语化就可以不讲究规范化、艺术性和严谨性。主持人必须认识到个人传播的语言交流和大众传播的语言交流是有区别的,主持人的播和说,不是低层次的播和说,它应该在高层次,但却在通俗化的基础上富有美学意义上的情趣,具有欣赏价值,是口语化和规范化、偶然与特意加工的和谐统一。
语言是交流的必要手段,是思想的外壳,也是情感交流热线节目获得成功的生命。主持人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
首先,主持人要在情感上取得受众的认可。主持人要切记不可出言伤人,要尽量小心地呵护听众的自尊心,这是沟通主持人与受众心灵的制胜法宝。“拣好听的话说”,在美学语言中被认为是—个交际策略,—个能广为人们可接受的说话的策略。它深刻地体现了谈话人的美学追求,顽强地表现了将语言符号变为审美对象的努力探索。受众参与节目主持人交谈,无论出于什么心态、都不是想听主持人的奚落与斥责的,只是以此为途径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已。即使倾诉者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无能、懦弱,但他也绝不希望通过主持人的口来批评他。因此主持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应该“拣好听的话说”,让人听起来顺耳舒服,营造良好的谈话交流氛围,这样才能取得对方的认同。
第二,主持人要懂得倾听,摆正心态。要充分理解受众,讲究说话和说理的方式。凡与主持人通话的受众,其内心总有许多烦恼和苦闷要找主持人倾说,但又总是担心主持人不愿倾听他们的苦恼,以致常会含蓄不露、欲言又止。
主持人要与无数听众进行多点对话,面对一个接一个轰炸式的诉说、发问,主持人既要饱含同情、耐心细致地倾听,还要满腔热情地诱导他们畅所欲言,进而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给人启发思考的意见,供其参考。当主持人的意见与听众的意见有出入时,切忌情绪化或过于生硬;对节目主持中自己出现的一些差错要保持冷静镇定的心态,要及时调整自我情绪,切忌急躁慌乱,以免错上加错。
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不要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以听众平等的身份,主动热情地和受众一同探讨他们的问题,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谈话氛围。在这里,平等是交流的前提,耐心是交谈中应有的态度。任何成功的交流与对话,都是以双方的平等为前提。主持人不能采取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简单武断责难态度,要把听众的困惑、焦虑看成是自己的困惑、焦虑。主持人要在思想感情深处站在与受众平等的立场上,只有这样才能提出适合听众个体又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意见。例如辽宁电台主持人沈霞主持《轻风夜话》节目时,经常把自己摆到听众中去,和他们同愁同喜,同歌同泣,心心相印。沈霞常用这样的语言:“咱们共同商量一下,你看是不是这样?”有一次讲到夫妻之间如何融洽相处时,沈霞恰当引用了自己和丈夫的一段对话,说明幽默在调整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听起来亲切自然、且具有说服力。
第三,主持人使用平和自然的语言,而且要处理好语体风格。口语化的谈话体是亲切自然的前提,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主持人切忌用文诌诌的书面语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主持人切忌用文绉绉的书面语,书面语与情感交流的主题是格格不入的。要多用自然流畅、生活化的口语,多用贴近生活的富有人情味的口语,忌用说教味重的灌输式语言,因为听众寻找的是倾诉的机会与倾诉对象,并不需要有人替自己作决断。主持人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把听众当成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以真诚待人的爱心交谈,使对方产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亲切感,声声入耳,听来有味。这是自然情感的集中化、典型化。
第四,主持人语言要丰富凝练。要善于用同义语,不要重复使用一个词。在热线点歌节目中最易出现重复用语的现象,比如“快乐”、“温馨”、“美好”、“幸福”、“开心”等词,重复率相当高,诸如“今天开心吗”、“祝你今后开心多一点”、“愿你有一个开心的夜晚”、“祝你生活开心”,等等。每日重复“开心”或整个节目都说“开心”一词,会让观众产生厌烦感与对主持人水平的不信任感。词汇的单一重复使用,语言的美感无从体现。
主持人用的口语应与受众的口语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感,既让他听得懂,又可以引导听众向高层次迈进,有一定欣赏价值。简练中蕴涵艺术性是主持人用语追求的方向。另外,适当的快节奏是保持节目语言活力的基本条件。
第五,主持人语言要雅俗共赏。热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该保持家常口语的通俗易懂,但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诸如“盖了帽了”、“没治了”、“就那么回事儿”、“这家伙”等等,这些口语在广播节目的表达中尽量少用,使用过度就显得“俗”了,看似接近受众,实则让受众感觉你特别没有文化内涵。俗者,通俗也,热线电话这种俗的外壳,就是为了接近受众,使其乐于接受,若俗的外壳加上俗的内核,即成庸俗了。因此热线节目主持人不要因取悦听众而媚俗,要赋予俗的形式、高雅的内容,这是对主持人语言的要求。
最后,主持人要准确把握语气词。在广播语体中,‘,“呀、吧、哇、呢、啦、噢、唉”等语气词的适当运用,可以增强语言交流感和感染力,让听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而语气词不适当地随便增加,不仅达不到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反而显得“官腔”。由于热线电话交流的语言原来就是口语化、生活化的,所以更需注意准确使用既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又能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层次的语气词,去掉无目的的语气词,做到言而有物。
语言美还包含很多方面,用词的准确性,用词的音韵美,即讲话发音准确,要抑扬顿挫等等。热线节目的语言趋向随和、浅近、活泼、生动,而同时又要较为全面地体现播音语言的规范性、庄重性、鼓励性、时代性、分寸感、亲切感等特点,这也应是主持人在语言上的努力方向。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未来的主持人应更加讲究语言艺术性,只有生活化又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风格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与时代同步。
节目主持人是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尤其是情感交流热线主持人具有高品位的文化精神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凡情感型节目,单纯的困惑与宣泄普遍存在。主持人面对受众提出的种种问题,往往不是停留在枯燥说教、同情和劝慰上,就是被参与者“俘虏”,达不到情感节目的目的,与其初衷相去甚远。为此,如何使情感型节目走出宣泄与困惑的状态,如何变宣泄为导泄,提高节目的文化晶位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关键是主持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以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去辐射现实生活,使人们从中得到精神升华;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对受众进行升华式的引导,让他自己真正想通并走出误区。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文化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仅出于真诚的同情,提出种种好的主意,都无法使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