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
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著,生死从兹歇。
——虚云和尚
我们要觉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对这两句话认识清楚,你会很认真地修学,功夫决定得力。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就是因为把这个问题疏忽了。无常迅速是什么?无常迅速是指时光过得太快了。你要是把握不住,你的道业怎能成就?知道无常迅速的人,才真正精进,不会懈怠,一分一秒都不让它空过。为什么?光阴太珍贵,人生苦短!
——净空法师
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
——藏学法师
失去此刻,等于失去未来——低头,满地阳光
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
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
——明·憨山德清
过去已成虚幻,不用牵挂;未来尚是梦想,不必担忧;踏实于现在、把握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善用时间,在心灵的安定和谐中,把握当下每一刻,就能走向精彩的明天。
放下过去未来,领悟此刻的珍贵
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贵重的财富,是因为生命不能重来。
佛陀告诉我们,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现在的时间中,谁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提前进入明天。昨天是存在过的,不可及;明天仅是可能存在的,同样不可及。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至于未来,它还没有发生,对于它的一切不过是我们的想象。只有此刻,才是最真实的;也只有抓住此时此刻,才算是抓住了自身最宝贵的财富。
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贵重的财富,是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浪费一天或一小时,一分一秒,都是浪费了最宝贵的“当下”的生命。
日本的亲鸾上人9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年少,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说:“我虽年仅9岁,父母却已双亡,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要与父母分离,为了探究这层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对他的志愿赞许有佳,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你那么年高,也不能保证自己明早起床时还活着。”
慈镇禅师听了这番话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对的!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就为你剃度吧!”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亲鸾这样的勇气,在当下就决断,而是喜欢拖延,将今天的事情交给明天。我们总是借口有明天,可等到了明天时,因为有今天的事情拖拉,所以明天的事情又会拖到后天。后天如果再偷个懒,就连昨天的事情也完不成,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人就总是在今天完成以前的事情,并且越积越多,从而被一大堆事情所拖累,也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幸福也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在于一呼一吸之间,生命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好好地活着,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无比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也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之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都在思索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
生命只在呼吸之间,因为生命本就如此短暂,没办法像钱财一样,失去了还能再赚回来。我们可以小心地生存,但无论如何延长寿命,终究改变不了生命必将逝去的事实。
提到财富,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钱财,然而我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赚钱和花钱的人是谁?没错,是我们自身。而我们之所以得以存在,是因为生命还在。所以,生命是远重于钱财的珍贵财富。一切金钱、名誉、贪婪、享乐,都是生命的附庸,都是因为生命存在,所以才被人需要。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的生命才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该珍惜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一边后悔着昨天的虚度,一边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作出改变,而今天就在这后悔和决心之间被轻轻放过。“还有明天”,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它让人不思进取,蹉跎岁月,浪费生命;成了人们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许多人一事无成、无所事事的原因。
其实,人们所能拥有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今天,只有一呼一吸之间的生命。因此,每个人都应认清生命的珍贵,在当下的生命中,不虚度一分,不浪费一秒,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别让自己沉迷于过去
抛开过去,让一切在今天全部归零,这样我们才能整装待发,快乐出行。
漫步人生,我们难免会经历风吹雨打,心中多少会留下一些痛苦的回忆。我们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已经成为不能改变的过去。
很多人只懂得为错过的太阳流泪,却眼睁睁地看着群星从眼前消失,最后,一切都成云烟。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感伤不已,就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所以,抛开过去,让一切在今天全部归零,我们才能整装待发,快乐出行。
逝去的如昙花一现,转瞬成灰,刻在记忆中;未来如雾里看花,虚虚实实无法把握,所以聪明的人只会认真把握转瞬即逝的现在。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享受现时的平安和喜乐,才能得到幸福。
一天,佛陀刚刚用完午餐,一位商人就来请求佛陀为他除惑解疑,指点方向。佛陀将商人带入一间静室中,十分耐心地听他诉说自己的苦恼和疑惑。
商人诉说了很久,有对往事的追悔,也有对将来的担忧。最后,佛陀示意他停下来,问他:“你可吃过午餐?”
商人点头说:“已吃过。”
佛陀又问:“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得干净完好了?”
商人忙说:“是啊,都已收拾得很完好了。”
接着商人急切地问佛陀:“您怎么只问我不相关的事呢?请您给我的问题一个正确答案吧!”
但是,佛陀却只对他微微一笑,说:“你的问题你自己已经回答过了。”接着就让他离开静室。
过了几天,那位商人终于领悟了佛陀的道理,来向佛陀致谢。佛陀这才对他及众弟子说:“若是对昨天的事念念不忘,追悔烦恼,或者对明天的事忧愁妄想,我们很可能将成为一棵枯草!”
商人时时刻刻把对过去苦恼和对未来疑惑记在心上,满心忧愁,当佛陀问起他生活中种种琐碎的烦恼时,他自己给出了答案,原来任何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担忧都与他的当下不相关。
我们常听到人们如此哀叹:“要是……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内疚悔恨心理,内疚、悔恨不仅是对往事的关注,也是对过去某件事产生的惰性。从往事中吸取教训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做法,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悔恨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只会白白浪费我们的精力。悔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我们也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过去犯过的错误而不停地谴责自己。
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是大幸还是大悲,是时光的激荡抑或是岁月的捉弄,都已然成为可被诉说却无法追回的过往,我们只能当做经验来总结,而不能作为绳索将自己捆绑。这就像爬山,如果总是回顾身后,那么爬山不仅不会成为一件有益于身心的快乐运动,反而会成为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爬到最后,感受到的恐怕不是山顶上瑰丽的风景,而是自己沉重的喘息和疲倦的心灵。
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
积极的后悔
时光宝贵,为过去多后悔一秒,就少了一秒创造未来的时间。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后悔是一个人做了错事之后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是,后悔过度,就会变成一种心理负担。对生活计较太多,就会深陷后悔的阴影之中。
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会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心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无法挽回,昨日的阳光再美,也无法移入今日的画册中。古人说“覆水难收”,实际蕴涵了昨日不再,悔恨无益的深刻智慧。
有一学僧对云居禅师说:“弟子每做完一件事就总不胜懊悔,这是为什么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佛道不修死后悔。
“以上这十种后悔,你是哪种后悔?”
学僧想了想说道:“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既知道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即‘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佛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意思是,众生总是见了果报后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就不会有后悔了。
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心理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心理,我们才会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要想让“后悔”具有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坦然面对现实。
人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未知未卜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改变一定的条件而使之转化;另一类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无论我们作出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当我们面对后者时,就得面对现实,做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
其次,不要为了做一件错事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要知道,生活没有返程票,世上亦没有后悔药。
再次,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
最后,豁达一点,学会原谅自己。
不为无法更改的过去徒然悔恨,时光宝贵,为过去多后悔一秒,就少了一秒创造未来的时间。与其为不可更改的事原地嗟叹,不如振奋精神,为了可以改变的未来行动起来。
将全部的能量集中于当下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为昨天的事犯愁,也不为未来的事烦忧。
夏日的午后,灵佑禅师午睡刚醒。
弟子慧寂入室问讯,灵佑禅师见是慧寂,便将头朝墙转了过去。
“您为何如此呢?”慧寂谦恭地问师父。
灵佑禅师坐起来,说道:“我刚才得一梦,你试着为我圆圆看。”
慧寂没有言语,只是端了一盆水给师父洗脸。
过了一会儿,灵佑禅师的另一弟子智闲也前来问讯。灵佑禅师对他说道:“我刚才小睡中得了一梦,慧寂已为我圆了,你也替我圆圆看。”
智闲答道:“我在下面早就知道了。”
灵佑禅师笑了笑:“哦?那么是什么呢?你说说看吧。”
智闲同样没有言语,只是沏了一杯茶,端到灵佑禅师面前。
灵佑禅师对自己的两位徒弟很是称赞:“你们二人的见解比舍利佛还要好!”
梦中经历的事情再精彩也只是一个梦境,与现实有何干?睡醒后洗脸,洗完脸后喝茶,才是平常生活。做好生活中该做的事情,就不会为像梦境一样空无的事情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