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14099800000016

第16章 暴力的深渊(3)

我们的人际关系就是被这样的非议弄得十分糟糕。如果存在非议,我们怎么能够正确地去认识他人、了解他人,我们的沟通因为存在着非议而造成了沟通的障碍。由于内心存在着对他人的偏见与误解,因此这样的交流并不是真诚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否定的、虚假的交流。在这样扭曲的社会关系里,和谐和爱很难存在。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非议是心神不宁的一种表现,要消除非议,我们必须寻求心灵的宁和,这种宁和不是独处的安静那样简单,它来自对存在、自由和爱的领悟。正如古人所说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停止一切思考,纯然地观察这世界,非议终究会被真相所取代。

权威背后的暴力哲学

无论是政治权威还是信仰权威,背后都充满了暴力,对权威的确立和追随是对自由和领悟的拒绝。所以权威是一个需要被打碎的枷锁。

——《生命的注释——爱与思》

我们往往习惯于听从权威的话,认为依赖某个权威,就能得到心灵的解脱。例如我们希望通过另一个神来帮助自己得到永恒的快乐,但是很少考虑过权威背后的那个真相是什么。

2010年最受观众欢迎的几部外国影片当中,有一部印度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年前主人公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在这所学校里,校长和老师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成绩。学生们整日只会背诵教科书里面的定义和算法,然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参加考试、排名。校长就是所有学生的权威,他说的话谁也不许质疑或反抗。其中有一个同学因为承受不了学校和家庭施加的压力而上吊自杀。

但是兰彻并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兰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他的两位好朋友拉杜俱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这些梦想都极力遭到家长和校方的反对,甚至遭到同学们的鄙视和嘲笑。但在兰彻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部影片受到观众们的热烈追捧,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成功打破权威、追求自我的梦想。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有像兰彻那样的勇气,因为打破权威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而只要社会、政治、人类关系紊乱的地方,就有独裁者、统治者出现。只要我们的生活紊乱失序、内心感到恐惧,我们就会创造出权威,因为权威似乎能够令人有安全感,因此大多数人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权威。然而,权威带给我们更大的影响不是安全感,而是一颗被束缚的心,使得我们总是胆颤心惊地过着别人给我们制定的模式生活。

我们需要知道:无论是政治权威还是信仰权威,背后都充满了暴力。表面上,封闭的、强制的权威知识给予了我们一种被保护的安全感和心满意足的快乐。当我们活在权威里面的时候,我们似乎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可见我们有多重要,不仅对自己重要,而且还对他人也重要。假如我们是一个领袖或某个方面的权威,他人就会敬仰我们,诚惶诚恐,生怕得罪我们,因为他们要分享我们的所有。所以人际关系当中到处都充斥着权威,强权的一方变得更有暴力倾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则不得不臣服在权威的压制下。

对权威的崇拜,无论事情大小,都是可恶的,在宗教事务上尤其如此。我们与真实之间没有媒介,如果有的话,也是个歪曲者、危害制造者,无论是谁,不管是至高无上的救星,还是你最尊敬的领导或导师。权威里面只有统治、控制、压制、偏见、自我投射的信仰和感觉的欲望,权威无法知道那深不可测的真实。所以权威是一个需要被打碎的枷锁。

总之,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对权威的确立和追随是对领悟的拒绝。因为自我的领悟需要有无上的自由,在自由里面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梦想、愿望,找到自己的潜力,在自由里面才会有真正的爱,我们才能够找到一个生活的方向。如果我们屈服于权威,那么就相当于臣服于暴力的统治。

一触即发的战争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战争还是枪炮弹药的战争,都是一触即发的冲突。如果我们想阻止战争,那么我们必须开始改造自己,因为我们是触发战争的原因。要有和平,我们就必须去爱。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我们的世界看上去似乎已经满目疮痍,就像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因为除了刀枪弹炮和血淋淋的战争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一触即发的战争。

某公司的经理发现每天上班都有人迟到,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对公司的所有员工说,明天八点上班谁也不许迟到,尤其是各部门领导,明天就由他带头按时上班。第二天早上经理一睁眼睛已经过了七点半,于是他开车拼命往公司跑,连闯红灯,驾照也被交警扣掉了。他愤怒地坐在办公室里,这时销售部主任进来了,经理问昨天的货发了没有,主任说还没有,马上就发。经理找到骂人的机会了,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你怎么做事情的,效率那么低!”然后把销售部主任骂得狗血喷头。销售部主任唯唯诺诺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着,这时他的秘书过来了。主任问秘书昨天的文件打好了吗,秘书说还没有,这就去打。主任刚被经理骂得心理十分生气,于是他也一拍桌子把秘书数落了一番。秘书带着怨气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就骂道:“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呢!”孩子哭哭啼啼地回到房间,伤心地把作业本撕了个粉碎。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战争。相对于那些国际间的战争而言,也许我们很少人意识到,每天的愤怒、暴力、抱怨、矛盾、冲突等也都是硝烟弥漫的战争。还有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挣扎与混乱、嫉妒与仇恨,都属于无形的战争形式。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细小的战争正在毁掉我们生活中的和平与安宁,破坏着我们的爱与幸福,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乃至决裂。

战争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场面更浩大、更血腥、更具破坏力的投射,是我们内心思想的外在表露和日常行为的扩大,更是我们每个个人活动的集体结果。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战争还是枪炮弹药的战争,都是一触即发的冲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战争,宗教的、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显然,导致战争的起因是人们对权力、地位、声望、金钱的欲望,还有对权威的崇拜,以及对教条的崇拜。所有这些都是战争的起因。如果我们没有战争,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愿望、善良和关心,那么就不会有战争了。但是我们总是被灌输信仰、观念、教条,所以我们常常生出不满的敌对情绪。如果我们贪于权力,如果我们有嫉妒心,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制造出一个走向毁灭的世界。

各个国家的人可能一起谈论和平的途径:坐在桌前讨论开会,计划立法,成立新的和平组织等,但是在内心里,每个人最想要的还是权力、地位和财富。我们被贪婪所驱使,不愿放弃我们的地位、权威、金钱、财产,我们阴谋策划暴动,乐于激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杀戮。所以这个世界仍然上演着民族间的、宗教间的、国家间的、各种组织之间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战争。

对于国际间的战争,也许我们会关心地问,我们将如何解决目前世界上的政治混乱与危机,有没有什么个人能做的事以阻止即将发生的战争?问题的答案就是: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而不是某个领袖或领导者,也不是那些所谓的政治家以及其他类似的人。但遗憾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真的感觉到自己行动的责任,那么我们将多么迅速地中止所有战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阻止战争,那么我们必须开始改造自己,因为我们才是战争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要改造自己,我们必须先停止内心的战争,我们的内心要充满爱,要正视事情的真相,不受任何思想、观念的束缚,更不能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别人。也就是说,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和我们身边的人和平相处的时候,世界和平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