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
14097200000021

第21章 宏观经济学(4)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是对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所批评的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危机的反应。新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非中性源于黏性价格,而市场的不完全性解释了价格的这种黏性。在其主要代表人物曼昆和罗默看来,正是“名义和实际的不完整性的相互作用”将新凯恩斯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其他研究区分开来。与新古典模型的价格接受者相比,新凯恩斯模型假设的公司进行垄断价格决策,而不是完全竞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不完全竞争、不完全市场、差异的劳动力构成、不对称的信息和各方行为人经常关心公平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为政府政策的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因为在持续的巨大冲击下,市场经济调整过程缓慢,政策干预成了必要。

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反对新古典理论而发展出一种宏观经济学建模方法。这些理论是正统古典理论的变种,并没有依据凯恩斯《通论》中的基础性的革命理论而建立。该理论的主要基石是货币的非中性、经济中的某些重要决策、存在非遍历的不确定等。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是不自明的。市场不受潜在的经济现实引导,例如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该理论是一种有关政策导致对经济产出可能性边界偏离的理论。该理论也是繁荣和萧条的理论,尤其关注引发繁荣的超市场的力量,以及将市场繁荣变为萧条的市场自身的矫正力量。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政策是中央银行不应该热衷于信贷的扩张,即使当下的经济增长引起产出的下降,市场自身是可以解决危机和繁荣的。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展望

(1)新政治宏观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间,研究政治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的各种形式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增长领域。这个领域的发展得力于宏观经济学、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该领域主要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的技术工具,用以分析关键的公共政策问题。比如卡莱茨基认为,代表资本家利益的党派政府故意用政治手段制造了衰退,目的是减少由于工人增大的议价能力而对利润产生的威胁,以证明政治对政策选择的影响。诺德豪斯的机会主义模型,希乔斯的党派模型等分析政府在政策选择中的作用。新政治宏观经济学不仅通过加入政治维度从而加深了对总量不稳定的理解,而且还探索了增长奇迹和灾难的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强调“坏”体制和政策对经济增长所起的限制作用。

(2)经济增长研究的复兴。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生活水准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并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有些经济学家用历史的视野来看待经济增长。例如伊斯特林将世界经济历史分成三个时代,每个时代在主要职业形态、人口定居基本模式、人口及实际人均GDP的增长率方面都有显著的特征。卡尔多提出了增长的六种固定模式。还有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等。有些经济学家还分析了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开放的经济之所以比封闭的经济增长得更快,有更可靠的理论理由。近年来也有不少的学者提出地理对经济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学者有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派,强调报酬递增、规模经济以及位置在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另一派主要强调地理通过气候、自然资源以及地形产生的直接影响。还有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历史来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比如自然选择,进化,人口、观念和产权,制度和产权等。

四、简要评述

《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一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历程和现状。按照历史时间脉络,梳理了该学科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主张的形成、演进过程,并对其理论主张、经济模型等进行了评述,是理解纷繁复杂的当代宏观经济学演变脉络的重要文献。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介绍各个学派时尽量检验其理论对于解释特征化事实的能力。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领域总是有各种变动不居、持续不断的争论,因此,作者除加以概述,将宏观经济学分成若干流派外,还关注它们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共通之处和交流。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的宏观就业理论与结构主义学派的联系,以及所受到的新奥地利学派资本理论的影响。最后,作者还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有助于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扩展性阅读文献

[1]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余东华.新古典宏观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与现代宏观经济学[J].学术界,1998(3).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姜任鹏)

小罗伯特·E·卢卡斯

经济周期模型

Models of Business Cycles①

①[美]小罗伯特·E·卢卡斯(Robert E.Lucas,Jr.)著姚志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一、作者简介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1937— )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生于华盛顿,被誉为20世纪70年来以来对宏观经济研究产生最大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率先将理性预期假说成功地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在宏观经济模型构造、计量方法、动态经济分析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分析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创并领导了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或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由于该学派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衰退与失业,使其在80年代后取代了货币主义的地位,赢得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场大革新。卢卡斯本人也因为“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说,并且因此改变了宏观经济分析和加深了我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而荣获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卢卡斯发表于1972年的《预期与货币中性》一文是理性预期理论的代表作。他的研究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实际应用、均衡经济周期理论的提出、对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局限性的洞察(卢卡斯批判)以及用统计方法评估经济政策的可能性等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二、本书精要

本书由作者于1985年5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所作的演讲组成,用很短的篇幅清晰而明确地阐述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思想观点。

关于经济周期有许多理论,如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包括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汉森—萨缪尔森模型以及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则包括了纯粹货币理论、创新理论、消费不足理论、投资过度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政治周期理论等。在本书中,作者在细致分析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以货币冲击为核心的经济周期模型。与多数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真实或名义的需求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不同,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将商业周期理论融入经济增长理论中,运用一般动态均衡模型分析方法,建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供给的波动也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其中技术冲击扮演着重要作用,并通过传播机制对经济波动产生长期影响。本书在对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讨论后,认为该模型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即失业和货币冲击。对此,作者总结了失业理论的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货币的复杂性,并用现代术语对货币、通货膨胀和利率理论进行了重新表述。

通过建立以货币扰动为中心的经济周期模型进行分析,指出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的是纯粹的单位的变化,在冲击序列独立的条件下,只有预期到的货币冲击才会对经济产生作用,没有预期到的货币冲击是中性的。预期到的货币冲击之所以会导致相关真实量的变化,是因为存在名义价格黏性,使得名义价格变化与货币量的变化不成比例。与现代合同理论不同,作者认为名义价格黏性理论的核心部分不是代理人从事博弈的本质,而应该是代理人每天知道的有关系统状态的信息,如果必要的货币信息是公开的,则代理人会对货币单位变化作出调整;若这些信息是非公开的,则这些调整就不能出现,从而就有其他的可能性。那些没有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即那些信息不起作用的冲击是否会给真实经济带来额外的反应,取决于代理人信息系统的性质。由于获取足够的信息对货币的单位变化进行修正需要成本,所以信息私有系统的均衡具有货币非中性,而具有完全信息的系统则不具备货币非中性。早在《预期与货币中性》一文中作者已经提出了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在他看来,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外生的货币冲击,周期的传导机制是信息不完全。由于该模型假设经济时刻处于均衡状态,因此货币冲击造成的产出波动的持续时间将非常短,从而不能解释就业和产出的持续波动。在本书的论述中,作者则将完全信息系统中代理人对货币冲击的反应是中性的这一命题引入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在承认代理人信息有限性的条件下,货币冲击就会被代理人误解为技术或偏好的冲击,从而导致与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模型中的技术冲击所带来的动态反应一样的反应,货币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将会像技术冲击一样,会通过传播机制对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三、论著内容

本书共有八章,每章篇幅都很短,而逻辑性很强,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也就是前三章。第一章主要是引出对经济周期模型的讨论。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或者说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经历了急速的变化,动态经济学理论被重新开始研究。将动态的、或然的因素融入经济理论中是一种新的技能,通过严格地应用这种技能,研究单个决策者在给定价格下做出一次性选择的问题,这对应用经济学的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性预期革命”只是经济学深层发展在某一领域的表面反映。对于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作者认为还远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作者认为有关的经济政策的讨论最终要以模型为基础,要使经济政策在实践上有意义,就必须对这些政策影响资源分配和个人财富的可能方式作出定量评价。宏观经济学的问题是在各种不同的政策实施方式的假设下,通过对过去经济行为的非实验性的观察去推测未来的经济行为。一个有用的模型所采取的形式要能够确切地描述出经济随时间发展的过程,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就从最简单的动态经济模型开始,分析一定政策条件下个人的经济行为。作者建立了一个随机扰动体系中代理人的决策模型,在这个动态模型中,每一个代理人的目标和所面对的形势是明确的,每一个代理人根据其他人采取的行动做出自己最优的选择,而且同时采取这些行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作者认为这个模型设定得太过宽泛,难以对经济周期或稳定政策有具体阐述,所以在后文又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模型,如凯恩斯模型。第三章主要是对消费者偏好的讨论,具体分析代理人、代理人使用的技术,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的方式,从而能够从对一般化公式的讨论转向符合经济周期具体特征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