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43

第43章 托尔斯泰为什么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901年是诺贝尔奖颁奖的第一年。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合》3部不朽巨著誉满全球的大文豪托尔斯泰被公认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然而,俄罗斯作家没有参加当年的提名推荐,在25名被提名者中无任何俄国作家的名字。评审委员会严格遵循评选章程,没有考虑名单之外的人。

法国当年推出了若干名候选者。其中有长篇小说《鲁贡-马卡尔家族》的作者、年高德劭的现实主义大师左拉。然而,享有最终决定权的瑞典科学院却把此奖颁给了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为什么呢?因为炸药大王诺贝尔在遗嘱中写道:“反映人文理想的作品才是最伟大的作品。”左拉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之相去甚远,而苏利-普吕多姆正是以轻视现实主义为特征的帕尔纳斯派的代表人物。

1902年,托尔斯泰正式被提名。他的名气是公认的,年龄也不饶人,获奖是众望所归。可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世界观发生的巨大变化,使瑞典科学院院士们无法接受,他们手中的票最终投给了《罗马史》作者、德国历史学家蒙森。一部学术著作获奖,这在诺贝尔文学奖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现在看来,评委们的决定也是有它的道理的。托尔斯泰并不受同时代作家的青睐,蒙森当时比他年长10岁,还见过拿破仑。

就这样,阴差阳错再加上评委们的墨守成规,托尔斯泰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