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103

第103章 遨游太空第一人——加加林

人类永远不会忘记1961年4月12日。这天莫斯科时间9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苏联“东方”1号在阿塞拜疆的拜科努尔发射升空,载人航天时代从此开始了。在驰骋太空1小时48分钟后,飞船顺利返回地球。这次太空飞行不仅实现了人类的古老梦想,还让全世界记住了遨游太空第一人的名字:尤里·加加林。

载人航天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梦想。1959年初,苏联科学院开始研究这一课题。同年10月,首批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苏联全国紧锣密鼓地展开。

选拔条件的苛刻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宇航员的身体状况必须无可挑剔。在对3461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进行层层筛选后,20位幸运者被选中。

1960年1月,成立了宇航员训练中心。同年3月,遴选出来的首批宇航员到达这里接受培训。1961年1月,经过2天紧张考试,只留下了加加林等6人。

据说,在确定人选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加加林之所以能被选定,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科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青年人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所以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第一次载人飞船上天的日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苏联决定的。美国人最初将阿兰·谢泼德“跃入太空”的时间定在1961年4月20日。科罗廖夫必须在这个日子之前将东方号飞船发射升空。发射计划在4月11日至17日进行。

当时,载人太空飞行在许多方面都是未知数。它不但要求航天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他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沉着应对。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期处于失重状态等对他们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至于宇宙飞船系统是否能够保障航天员在飞行各个阶段的正常生理活动,也很难完全预料。经过地面训练和在无人驾驶宇宙飞船“东方”号上进行的试验,只有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

由于当时还无法准确判断人在太空的行为能力,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失控,需要提高宇宙飞船操作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当然,舱内也安装了人工控制系统,但航天员不能直接启用,只能由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开启或是指挥航天员打开。

早在进行地面试验时,总设计师科罗廖夫就一再告诫所有工作人员:“不能出现任何故障!试验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失误!一定要顺利完成任务!”

为杜绝发生意外、确保系统和仪器正常工作,通常禁止夜间作业,只有完成不能间断的任务才作为例外。对试验的方法和技术流程也不能随意变动。科罗廖夫认为,保持试验人员的稳定性是飞行质量的必要保障。未经他的许可,不得换人。试验中的任何疏漏都等于犯罪。一旦有此情况发生,当事人马上会受到停职处分,并且永远失去参与试验的资格。

在试验阶段,“东方”号宇宙飞船的所有仪器都被贴上了“符合发射要求”的标签。这意味着所有配套设备都经过专门挑选和层层检查,质量上乘,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发射的日子终于来临。从领导者到普通工作人员,人人捏着一把汗。只有一个人最为镇定,他就是即将进入太空的加加林。直到发射前一秒,他的脉搏一直维持在每分钟64次左右,医生们都感到吃惊。

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07分(拜科努尔时间11点07分),加加林所乘飞船发射升空,电台对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当地时间12点55分,降落伞顺利张开,安全着陆。当时,发射基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忐忑不安,直到播音员列维坦宣布“一切顺利”的声音传来,大家才如释重负,相互拥抱祝福。

加加林是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的人。作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他访问过27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然而,加加林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仍然坚持训练,准备第二次太空之行。1967年4月,他完成了“联盟”号飞船首次飞行的培训准备工作,作为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的替补。

作为职业飞行员,他也不想荒废自己的本行。在进行宇航训练之余,加加林从来没有放弃驾驶歼击机。

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与飞行教练员谢廖金一起驾机训练。10点30分,地面指挥中心收到他发出最后一次信号。10点31分,飞机坠毁,两人不幸遇难。

加加林在人世间只活了34个春秋,然而,他以自己对航天事业的执著,以真诚的微笑征服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