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14064200000038

第38章 活跃的政治人物(5)

五、袴田:商界女强人

女性在俄罗斯的社会地位算不上高,虽然许多男子表面上都非常有“枕头们”(英文gentleman的戏言)风度。俄罗斯政坛更是男性“一统江湖”。然而在其中,却有一位“荷戟独彷徨”的女斗士,一位真正的武士后裔——伊琳娜·袴田(音译为哈卡马达)。

袴田于1955年4月13日出生在莫斯科。父亲是日本共产党员,1939年,因政治原因移居苏联并取得苏联国籍,1991年去世。祖上是武士,因得到了一块武士裤子形状的耕地而得此姓。母亲是俄罗斯人,中学教师。袴田毕业于莫斯科的人民友谊大学经济系,后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经济学副博士学位。毕业后,做过俄罗斯联邦计委自动化控制系统科研所助理研究员,莫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制造厂附属高等技术学校讲师、副教授和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1989年开始下海经商,开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做过“系统与规划”合作社领导、信息分析中心主任;参与创建了俄罗斯第一个商品交易所——原料商品交易所,并任交易委员会委员兼首席专家,是著名商界女强人。她还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在莫斯科一个区组织了帮助居家卧床病人的服务。

20世纪90年代初,袴田步入政坛,并接受朋友建议,改回娘家姓氏——袴田。她是第一、二、三届国家杜马议员,在杜马任职期间,一直以“俄罗斯小企业代言人”自居。1994年,参与组织“12月12日自由民主同盟”议员小组,并当选为副主席。1995—2000年,任全俄社会政治组织“共同事业”中央委员会主席。1996年,任杜马预算、税收、银行及财政委员会委员,主要关注新的社会经济技术、预算税收、国家财政等领域的立法。1997年,被联邦政府任命为国家扶持与发展小企业委员会主席。她曾任杜马经济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改革委员会委员、扶持与发展独联体国家小企业咨询委员会主席、联邦委员会主席直属小企业社会委员会委员、总统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任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2000年,1—6月任杜马预算与税收委员会委员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委员会主席;6月当选为杜马副主席,月底当选“右翼力量联盟”彼得堡地区协调委员会主席。2001年5月—2004年1月,担任该联盟两主席之一。2004年2月起,任该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2003年第四届杜马选举,“右翼力量联盟”惨败,袴田也首次未能进入杜马。

2004年3月,袴田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大选。她参选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执政当局怕没有“民主派”人士参选使场面显得太难看,所以,总统办公厅在费尽口舌也没能动员“右翼力量联盟”的党魁雅夫林斯基和涅姆佐夫出来与普京对阵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结果。她的资助者是著名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涅夫兹林。她自称,尽管希望渺茫,但她将仿效日本武士的作风,与普京一决雌雄。而她竞选活动的第一炮,是严厉批评普京在2002年10月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中的表现。她声称手中握有揭露普京在人质危机中所扮演不光彩角色的足够“证据”。她表示,普京隐瞒事实真相的做法是一种犯罪。她还说,如果当选总统,她将把“莫斯科公寓爆炸事件”、“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当时不少俄罗斯政治学家就认为,袴田的决定无异于“政治自杀”,因为她的支持率不到1%。不过,不知是出于对女性的“枕头们”风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支持总统的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对这位唯一的“民主派”候选人倒十分客气,没有泼她的脏水。选举结果,袴田得到3.84%的选票,排在6位参选人的第四位。2004年10月底,袴田自立门户,成立“俄罗斯民主党-我们的选择”,自任党主席。2005年12月,为了迎接下一届国家杜马和总统选举,宣布与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的“民主党”合并。

袴田还在多个民间机构任职,担任全俄企业家联盟协调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实业界圆桌会议”组织成员、广告社会委员会委员、促进俄日关系发展的社会组织“俄罗斯21世纪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自由青年同盟名誉主席、“裁军求发展”基金观察委员会主席、民族企业历史博物馆监管委员会委员,是俄罗斯教育发展社会委员会主席之一等。

袴田性格好强。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人质事件”中,劫匪点名要与她对话,伊琳娜只身闯剧院,从此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她很欣赏乌克兰前女总理季莫申科,认为她比自己强。在她的办公室里放着有克林顿夫人希拉里亲笔签名的传记《亲历历史》。1995年,袴田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1世纪政治家。1996年,再次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100位著名女性”。1997年以来,她多次被社会舆论调查评为年度女性。

袴田著有多篇学术和时政论文,懂英法两门外语,但不懂日语。不爱化妆,一贯素面朝天,最多抹点润唇膏,一头精神的、近乎“板寸”的短发,喜欢穿黑色衣服,因为那是日本武士服装的颜色。喜欢文学和专业著作。爱好运动,如韵律操、网球、游泳。喜欢音乐,特别是莫扎特和维瓦尔第,也喜欢看电影。现任丈夫是一名金融顾问、经理,两人1995年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期间认识。有一儿一女,儿子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已经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