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14064200000029

第29章 普京的治国理念:“新俄罗斯思想”(6)

六、外交政策发生较大变化

重振大国雄风,需要内外兼修。在全球化时代,俄罗斯既不可能再像苏联时期那样与外界隔离,也不能像苏联解体之初那样搞“一边倒”。普京认为,俄罗斯是全球大国,而非仅仅是有着全球利益的地区强国,尽管无须重蹈苏联扩张的覆辙,但绝不意味着放弃全球视野。基于这种国家定位,普京继承俄罗斯传统外交思想,主要是19世纪俄国外交家戈尔恰科夫的思想,以现代理论为指导,摈弃意识形态,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准则。

在2000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就明确指出:“我们对外政策的自主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又强调:“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总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突出经济外交,务实和避免对抗,外交服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

2000年6月,普京签署了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该构想对俄罗斯在新千年的外交政策从国家定位到具体的实施过程都作了详细规定,认为俄罗斯外交方针至高无上的优先方向是保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此,应主要致力于实现的根本目标是首先是确保国家的可靠安全,维护和加强其主权、领域完整、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这种地位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势力中心的利益,这也是增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才及精神潜力不可或缺的。

外交政策必须建立在目标与手段相平衡的基础上,有鉴于此,《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明确提出,要以是否符合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是否真正有助于加强国家地位为标准,集中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及其他手段解决外交任务。为此提出五大任务:建立世界新体制、加强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关系、人权与国际关系、外交活动的信息保证。这一外交构想全面体现了普京的外交理念:

●内外结合的务实观念。政策导向不是简单的好恶,而是以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为要旨;外交应同俄发展目标和改善国民生活相适应,要有实际回报;安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实际进展和收获衡量政策;俄罗斯应在经济外交上更加进取,拓展商机、吸引外资将经济发展与政治、安全目标相结合。

●全方位外交。同所有重要国家全面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方;在突出美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战略关注点的同时,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如法、德、中、印等。

●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观。新的国际秩序应建立在多极的基础上,其中主要大国能对全球事务发挥影响,要有选择地运用多边主义和国际机构,实现政策目标。因此,多边主义是俄罗斯推进外交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新威胁和挑战,必须加强联合国职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包括小国,也不排斥美国。

●安全第一。安全始终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俄美只要相互信任与尊重,完全可以对地区和世界局势施加积极影响,俄罗斯不需要与他国争夺世界影响力;未来许多年内,反恐、冲突管理和地缘政治问题将是最紧迫的外交任务,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俄罗斯会强调对话,不同欧美搞对抗。

●弱化意识形态分歧。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普适”价值【3】,但相信与不同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安全、经济的互利不应以道德观念和政治为前提。

●机遇与风险意识。俄罗斯要善于抓住机遇,作好准备,应对全球战略性变化可能带来的冲击,如中、印的崛起,大国关系潜在的紧张等。为此,将采用务实和规避风险的政策,使目标和手段相平衡。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普京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尽量避免对抗,但不放弃核心利益。根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优先方向的原则,普京认为俄罗斯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在俄罗斯周边营造稳定的安全形势,以便能为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创造条件。因而确定“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多边和双边合作,重点是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以维持对独联体的影响力。

从历史来看,“泛斯拉夫联【4】”是19世纪中后期沙俄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当时,在东正教教会的支持下,沙皇接受了泛斯拉夫主义学者有关“罗马-日耳曼世界与斯拉夫世界互相排斥,东正教是斯拉夫人的真正宗教,只有俄国的救世主义才能解放在东欧居多数的全体斯拉夫人”的观点,以“斯拉夫民族解放”的名义向西扩张。泛斯拉夫主义思想也充分反映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对外战略中。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独联体。在中东欧各国纷纷申请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情况下,它就成为俄罗斯的最后的战略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被俄罗斯视为其理所当然的势力范围。目前,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有加剧的趋势,外部的地缘政治干预也日益增强,但俄罗斯仍在努力维持独联体及其在独联体的特殊地位。

俄罗斯也将把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目的是建立欧洲安全与合作的民主体系。与此同时,重视维护业已形成的俄美合作的基础架构,因为俄美的互相合作是国际形势好转和保障全球战略稳定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同东方国家的关系,实现外交平衡,包括巩固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改善与伊斯兰世界关系,为解决车臣问题创造外部条件。

综上所述,在俄罗斯新思想的指导之下,俄罗斯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俄罗斯正在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于国际政治舞台。“9·11”之后,俄罗斯的国际政治观较之普京上任初期更加显示出务实的特点,哪怕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和让步。与此同时,仍然坚持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力求争取更大、更广阔的国际空间,早日实现普京恢复俄罗斯大国、强国的地位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