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14064200000023

第23章 怪胎:俄罗斯寡头与政治(4)

四、2007—2008年:政治博弈将愈演愈烈

打击寡头与清除“家族”势力的行动同时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收到了杀一儆百之功效,曾经呼风唤雨的俄罗斯金融寡头集团至少暂时从政坛上销声匿迹,不会对普京政权及其改革大业造成威胁。

普京打击寡头的行动之所以能取得速胜,除了普京本人的政治才能外,关键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俄罗斯寡头是以犯罪方式暴富起来的,为了保护自己非法攫取的财富,最好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参政和干政,在政治上构筑安全网。寡头对俄罗斯经济的垄断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延缓了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打破寡头垄断,俄罗斯的结构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不打破寡头垄断,政府就无法彻底摆脱资本对行政的压力乃至讹诈。因此,在打击寡头的问题上,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尽管如此,寡头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们有的藏匿于国外,有的在国内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这些人仍然控制着庞大的经济体系,拥有同政府讨价还价的本钱。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仍然在不断抨击普京,并且表示,要重建自己的“媒体帝国”。“家族”势力也不会甘心被“圣彼得堡帮”和“席勒维基”打败,还会积蓄力量,以待来日。在别列佐夫斯基已不能履行领袖职责的情况下,俄罗斯“私有化之父”、“统一电力公司”总裁丘拜斯将成为“家族”势力的代言人。丘拜斯曾与普京私交甚厚,普京能够进入克里姆林宫,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丘拜斯的提拔,但此后,两人志不同道不合,分道扬镳。目前,能代表“家族”和寡头势力跟普京硬碰硬的,就只有丘拜斯了。同时,国内代表大资本利益的一些右翼政治派别也在分化组合,积极筹备,希望在2007和2008年卷土重来。而普京也在运筹帷幄,包括进行人事的调整,力图在2008年之后保持其政策的连续性。随着议会和总统选举的临近,这场政治博弈势将愈演愈烈。

除此之外,尽管俄罗斯转型已经十几年,但在许多政府部门基本上沿用的还是苏联时期那种庞大而低效的官僚运作系统,产生寡头经济和腐败现象的温床依然存在。因此,老寡头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巨头已经在崛起。实际上,除了官场上的“圣彼得堡帮”外,还有经济界的“圣彼得堡帮”,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圣彼得堡人在官场的得势,那里的工商业人士“朝中有人”,捞取经济利益自然也就方便了许多,在政界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在产生寡头的社会根源没有消除之前,寡头是不可能从国家政治生活中自动消失的。既打击、防范,同时又利用寡头,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这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