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静观的艺术
14063100000008

第8章 静观与其他修炼方法的关系(1)

(一)静观与静坐

静观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在静坐的时候也可以静观,在静观的时候可以更好地静坐。在静坐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体验静观。静坐时静观就将静观和静坐融为一体,会使你将身体修炼和心灵修养合二为一。我把这种静坐方法称为无为式静坐。方法是:

1.静坐时全身放松地坐着,不要有一丝紧张感、僵硬感,坐姿可以随意,怎么舒服就怎么坐,但一定要顶心向上,头顶心要直对天空。对初学者来说,为了更好地健身,你可以从散盘、单盘,逐渐过渡到双盘,且坚持时间长一些,尽量超过30分钟。在坐的时候,身体除了疼痛之外,还会经常出现僵硬感,这时要调整调整身体,使之再松软下来。过去各种静坐方法都强调各种手印,都各有妙处。但我们认为,大家在静坐的时候,不必固守任何手印,想怎么放,就怎么放,以舒适为度。因为,我们在修炼的不同阶段,身体自然会有不同的状态和要求,如果我们强行坚持某一种手印,就会干扰身体的自动演化。所以,不要强为,你的手怎么放舒服就怎么放。因为,当我们感觉舒服时,也就是身体内能量流动顺畅的时候。

2.在静坐时,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需要想,什么也不需要做,就静静地享受那个宁静吧!我过去好说“保持着对大脑内部的觉知”,后来发现这个说法不好,既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准确。(1)如果我们想保持对大脑内部的觉知,当你想这样做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很自然地用思维那个意识来觉察,而不是用先天纯粹意识去觉察。因为,当我们有意去保持的时候,所保持的一定是后天的思维意识,而不可能是先天纯粹意识。因为先天纯粹意识是无为的,他是在没有观念活动的时候自然呈现的,一旦动了念,就都是后天的思维意识。如果有人不信,你可以体察一下试试。如果是思维的意识在觉知,大脑和心脏里都会有一丝紧张感;如果你想保持那种觉知,那种紧张感就会一直在那里。当所有思维意识活动都中止的时候,我们的先天纯粹意识就自然地在那里,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就自然是松软、舒服的,而一旦有念头升起,这种感觉就自然隐退。(2)所以,我们只是在那里静静地坐着,不需保持那份觉知。就实际的静坐过程来说,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如果有任何念头升起,静静地体察那个观念活动的感觉,等观念走后就继续静在那里,不想坐时就起来,或把不想坐的那个念头静观掉后继续静坐。在静坐中,人们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追求静的感觉,一旦发现大脑不静,就紧张。记住:想静也是一个愿望,是一种执著,越想静越不能静。此时就要把那个想静的念头清除掉,然后再继续静坐。还有如果在静坐时,身体出现各种感受,也静静地看着它,并去体察一下大脑里的观念活动,无论是什么,都清理它。

在我们静坐的时候,在一开始,真正能够静的时间并不会长,也就是静观每个念头后的那一个空隙。在这样的静坐中,由于不受其他事情干扰,可以专心地体察自己大脑里的观念活动和情绪的起伏,把每一个出现的观念和情绪都清除出去。这样你就能很好地体察静观的过程和效果,就能使自己的境界提高得很快。在这种静坐中,由于意识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原来被思维压制在大脑潜意识中的各种观念、愿望自然会升起,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清除它们的机会。所以,在我们看来,那些观念出来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所以,按这种方法静坐,在一开始虽然每次能入静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它却能真正地清理你的大脑和执著,慢慢地你静的时间就多了,不需要很长时间,你就能体验到内心的那种定境,连日常生活中,你的心都处于定境之中,只有一些很强大的执著出来时,你的内心的宁静才会被破坏,但如果你能及时静观,又会很快恢复宁静。

3.在进行静坐时,自然呼吸,不要以任何形式引导呼吸。对许多过去练习过其他静坐或气功的人来说,由于习惯,你会很自然地引导自己的呼吸。如果你去仔细体察,你就会发现,在你引导自己呼吸时,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你的大脑里都会用一丝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就是你的引导呼吸的那个观念在活动造成的。此时,你最好能仔细体察那种紧张感,并静观那个观念,使之消除,让全身完全放松。还有人过去练习过一些引导内气的功法,那些引导的意念也会经常出来干扰,会有意无意地引导你的内气、内在能量的流动。在你把引导的那个观念清除后,如果还感受到有意念在引导你,就仔细体察身体里面的那个意念,通常是极细微的一个东西在引导着你的内气,这是你过去在身体内所形成的一种气机,它在的地方也总是有一丝紧张感的,就静静地体察它,把它清除。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都清除呢?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干扰我们内在能量的自然流动,我们的生命是宇宙造就的,极其微妙,极其复杂,无论何人都不可能把它认识清楚,无论何种引导方法都是对生命能量自由流动的限制;当生命能量自然流动,不加任何人为的限制时,它自然会按照自己的内在规律流动,帮我们清理身体、净化身体、演化身体,自然地成就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相信宇宙的法,相信自然的力量,这种静坐才是真正完全无为的、自然的。虽然,历史上所有的圣人都讲无为,但所讲的不同,做法也必然不同。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圣贤以无为法而有分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圣贤都讲无为,但对无为的理解却有差别。我想这种差别就是境界的差别吧!

所以,在我们看来,无论是观呼吸,还是观想其他任何东西,或持咒,或守窍等,都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的静坐是完全无为的。静观仅仅是清除观念时的一次性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比较密集、比较多,但依然是无为的,因为它不需要你保持特定的状态,保持持续的动作、想法。如果坚持这种无为法的静坐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你的身体状态可能在感受上会弱一些,但实质上会净化地更快,可以更好地吸收宇宙能量,演化身体。各种有意引导呼吸的静坐或观想的静坐或引导内在能量的静坐,可能会很快地让你产生各种感觉,但这除了会让你执著于这些感觉外,它还会限制你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就无法提高了。而完全无为的静坐方法,除有助于你把所有的执著都去掉外,还会以最快最无害的方法帮你净化身体、演化身体。在静坐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执著于任何感觉,包括静的感觉。一旦发现自己在执著任何感觉,立即就去静观。放松地坐、自然地呼吸和静观一切观念和情绪感受的静坐方法就是彻底的无为式静坐法。

但我们这样说,绝不是排斥其他静坐方法,如果你喜欢就继续。我自己就喜欢尝试各种我认为不错的练功方法,通常会帮助我体验、认识一些问题,有时也会帮助我解决身体的一些问题。等我不想玩了就不玩了。同时,我在玩的时候,只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动作,如果发现我对它产生了执著,就立即清理那些观念。也就是说,我把各种静坐方法都与静观结合起来。

我遇到一个练习道家气功的朋友,炼了很长时间,每次静坐的时候也挺长,练的时候感觉很好,但就是在不练的时候头痛、身体也不好,僵硬、疼痛。当他听我讲了这种无为式静坐法后,就体验了一下,一下子就发现这种坐法的美妙,感觉到大脑一下子轻松了,身体轻松,心脏很舒服,整个人进入到极其美妙的境界,这是他过去从未体验过的。他立即就知道这种静坐法的优越,喜欢上这种静坐。但令他失望的是,在第一次体验过后,以后连续几天都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他就很着急,问我为什么,我说当你想再体验那种感觉时,你就在执著于那种感觉,你动了思维,想继续体验那种感觉就是一个愿望,所以,你就没有放松,没有把大脑意识放掉、空掉。随后,他跟我又静坐了一次,又体验到那种美妙的感觉了。

我们许多朋友在静坐时会有许多要求,比如守窍,引导呼吸,观呼吸,身体挺直,头往上顶,舌抵上颚,还有各种手印等。这些方法都属于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还有朋友很能吃苦,每次静坐的时间很长,想通过吃苦消业,结果每次坐得很辛苦,除了一开始舒服一点外,后面的静坐就变成了受罪,静坐变成了静苦:静静地吃苦。这也是很执著的表现,也都是上了心智系统的当。我们的静坐法是不想坐的时候就不要硬坚持,随心所欲;并且在坐的时候就静静地坐在那里,把思维意识放掉,如果有念头升起,就静观清理,没有念头,就静静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干。

许多有过修行经历的人,尤其是有过静坐经历的人,常常习惯性地认为静观一定要在静坐中进行,他们一坐下立即就想到静观,一直保持大脑的静观状态。如前所述,此时他不是在静观,而是心智系统的觉察,这样他就无法体验到松、软、静、舒服的感觉。各位切记,静坐与静观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在静坐时我们有一段集中的时间静候观念的升起,这样会更容易觉察到观念的活动,由此更容易静观。仅此而已。

(二)静观与观想、念佛、持咒等修心方法的关系

如果你练习过其他静坐法,比如在静坐时数数、观呼吸,或观想其他什么东西(比如观想本尊、菩萨或其他什么东西等),或持咒,就会发现,按照我们这里所说的方法静观后,你在静坐时不像过去那么容易静了,静的时间也很短,大脑里的观念在不断地升起;由于你在不断地静观,所以,有时会感觉有些累,似乎这样的静坐效果不如你以前的静坐好。其实这是个误解。

无论是数数、观呼吸,还是观想其他东西,或持咒,用的都是一念代万念的方法,通过努力保持一念而将其他念头驱赶出大脑,使大脑呈现出一个念头主导下的假静。即,大脑并没有真正的静,但相比平时的嘈杂状态是静了些。无论是在静坐时,还是在其他时间都是如此。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观呼吸、观想一个形象、默念一个咒语(比如,念佛号,默念“我是神,我是爱,我是光,我是什么什么东西”等等,都是一种咒语),在行为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让意念专注于一个物体、一个念头、一个行为来使大脑变静,所以,虽然说起来互不相同,实则为一,都是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比如数数的那一念、观想的那一念、念咒的那一念等,用这一念将其他所有的念头都压下、赶跑。准确地说,是利用强大的意志力让一个念头占据自己的大脑,不允许其他念头控制大脑。所谓用强大的意志力只不过是通过不断的反复、强化,使那一念的力量变得很强大。所谓强大也就是控制大脑的力量较其他观念为大,所以,当这个念头强大到一定程度时,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其他念头就自然被赶走。

一念代万念这种情况与人们的正常情况相比的真正区别仅在于:日常情况下,人们的大脑像个市场,任什么人(念头)都可以自由出入,而现在则仅允许一个人独霸市场。当这一个人独霸市场后,整个市场就显得很安静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静,因为那个人还在。在一念代万念中,独霸大脑的那个念头虽然赶跑了其他念头,但这个念头本身还是念头。对那些练习这些静心方法、静坐方法的朋友来说,我想问的是:你知道独霸你大脑的那个念头是谁吗?是你真正的自己吗?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也很少有人关心了。对那些想通过念佛、持咒、观想、体察呼吸等方法获得生命解脱的人来说,一个如此重要的问题竟然被忽视,不能不说是非常的遗憾,也非常的可怕。我可以肯定地说,独霸大脑的那个东西不是你,它只是一个咒语、一个名号、一个形象、一个意念,简单地说,一个念头。无论是什么念头都仅仅是一个念头。因此,你不过是在修这个念头,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够控制你的生命。一个人念佛号、念咒语到最高境界的人,也就是那个念头完全控制了你的生命,而你真正的自己却不知到何处去了。因此,按此种方法修炼的人修的根本就不是自己,被那一念赶走的其他念头也没有被真正地驱逐出大脑,不过是暂时被赶到旁边去了,有很多被压入潜意识,你意志(实际上是那个念头)一放松,那些被赶跑的念头都又回来了。

一念代万念这种情况还有一个比喻:日常情况下人们的大脑是有许多乐器配合着演奏着复杂的交响乐,而现在则仅允许一个乐器演奏一个音符。所以,运用此种方法静心的朋友们并没有真正地体验到心静的感觉,只是不那么嘈杂罢了。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体验一下:就在你感到自己做得最好的时候,你的大脑、身体并没有完全放松,而是存在着一丝紧张感。因为你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才能保持那个动作,但你越努力紧张感就越强,因此稍不注意,就控制不住。即使当那个念头变得非常强大,也就是它可以比较轻松地控制你的大脑,你感到不需要很大的意志努力就能持续的念、持续的观了的时候,你的心底依然会有一丝紧张感。而通过静观所获得的静心是一种绝对的宁静,身、心的完全放松,你会感到非常的舒适,同时还有一层愉悦感,这是生命的本真状态,我们称之为心灵的宁静。而通过一念代万念方法所获得的静,是大脑的静,而且是相对嘈杂而言的假静。也许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会本能的反感,认为我在对什么什么不敬。我给你的唯一回答就是:你可以亲自验证对比一下。静观的时间越长你就会越能理解我所说的话的含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里也是完全适用的。各位切记:我们在这里是修炼、修心、静心,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东西,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圆满地回归。

有些念咒或念佛号的朋友可能会这样说,我们念咒可以得到神力、佛力的加持,念佛还可以成佛,而不是静心这么简单的事,你静观能得到佛的加持吗?能成佛吗?这就涉及真正的修道、修佛问题了。由于涉及神秘之事,也涉及教派之事,在这里不适合直接断言什么。如果我说你依靠念佛成不了佛,我也拿不出什么确凿的证据。但我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你念的多好,你的本质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你的真正的自己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因为,你并没有修你自己,你修的只不过是那个念头,真正的你自己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不受你的那些观念的蒙骗。因为,无论你念佛念得如何,在你不小心的时候,也就是你意志控制放松的时候,在那个念头对你的大脑控制放松的时候,你的内心都会升起一丝怀疑:我真的能在此生成就吗?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我吗?无论你多么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怀疑,都没有用的,那个疑心会在你不经意间自动从心底出来的。注意:是从心底,而不是大脑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你的生命本身在提出疑问,向你提出警示。其实,你的大脑也会怀疑的,因为,大脑从来不能真正告诉我们任何确信的东西,它告诉你任何肯定的结论的时候,一个相反的否定的结论就已经在你大脑里生成了,这是有相生相克的规律决定的,只不过你自己一时没有意识到那个相反的结论的存在罢了,或者你通过努力把那个否定的结论给压入潜意识了罢了。

我说你的生命的本质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的证据是:你在面临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尤其是观念冲突时,如果你不去有意控制自己,而是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你就会自然地被矛盾所带动,你的大脑和情绪很自然地会被带动,甚至连身体都会不自主地参与到冲突中去,表现为你会因此事而动念,动种种相关的念头,通常还会动情,喜怒哀乐都会有。所以,你无法保持内心的宁静,无法使自己真正地从矛盾中超越出来,达到忍无可忍的状态。有许多在深山或寺庙中修炼的人,如果用的是一念代万念的修心方法进行修炼,在远离人群、世俗诱惑的时候,表现出的心性还不错,还能经常处于假的清净状态,但一到我们这个红尘世界中,就很难把握住自己的心,面对世俗的诱惑、观念的冲突、利益的冲突,那个大脑和心灵就很难把握,那个假静就会破产。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静是不牢固的。而通过我们所说的静观方法的静心,如果你哪个方面修好了,那么在这个方面即使遇到再大的刺激你都不会动念动心动情;当然,如果你哪个方面没修好,遇到外部刺激时,也会起心动念,甚至身体都会被带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情绪也会起来,但此时你很快就会清楚这是为什么,并能很快解决,而不是把它压下,我们是直接清除。所以,在静观中,每一次动心都是我们净化自己的机会,每一个烦恼都是你去向菩提的台阶。

在初期我们只能偶尔想起来静观,但随着练习的增多,到一定时间后,只要起心动念就能立即进入静观。此时,我们就能经常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宁静之中,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意志努力状态下展现出一种深深的定力;而且如果你在某个时候失去了这种宁静感,甚至参与到社会的冲突中,你当下就知道都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很快地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因此,你对你自己静心、净化的整个过程保持完全的了解,每一个进步都很清楚,并且很清楚改变的是自己,也是在自己完全的控制之下完成的。因此,我在这里所讲的静观,不仅可以静心,最关键的是可以使你生命的本质得到改变。如果你有明确的修炼愿望,对佛的存在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会知道自己距离佛的境界越来越近,还可以经常直接体验到佛的境界和智慧。其实,即使没有修炼的愿望,如果你能坚持静观,那么也会同样直接体验到佛的境界和智慧,只不过你不会这样想而已,只会感到自己的心境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心胸越来越宽,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打扰你的清净和幸福。如果你完全了解了静观的奥秘,掌握了静观的技术,那么你对此生即可成佛就会信心十足,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自信,没有一丝怀疑,不需要任何信仰、信念来加持,也不需要借助任何高级生命来帮助——你是在自己成就自己,自己解脱自己。其中的奥秘,我们将在下面一步步阐明。

前面在讲到觉知、意识时,我们讲到人有两种不同的意识和两种不同的觉知,一种是后天思维意识的觉知,一种是先天纯粹意识的觉知。历史上许多人(而不是所有的人)讲的内观的觉知所用的都是后天思维的觉知,包括一些跟我们学习静观的人在无意识中也是用后天思维意识去觉知,这是由于思维意识非常强大,长期控制我们的生命活动的惯性造成的。这些思维意识的觉知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根本上都是用意志力保持着对大脑和大脑中所出现观念的一种观照,并且总是试图保持着连续的观照。而我们的静观不是这样,我们只是在发现大脑中有念头,这些念头引发身体和情绪反应的时候,才去觉知一下,觉知完身体、大脑归于宁静、舒服之后,就结束了;没有努力保持觉知的那一念,也就是不存在保持觉知的那种意志努力,这种意志努力本身就是心智系统或观念的一种作用,也就是思维意识的一种活动。

人的思维意识或心智系统也是一个庞大的存在诸多等级层次的系统,佛学中所说的三界内的所有生命都在这个意识系统中,准确地说都是在这个系统的控制之下,只是人类的心智系统结构最为复杂,对人的生命控制能力最大。这个系统的复杂结构我们在静观的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和运作规律,在传统的内观方法中也能感受到。在传统的有些较为高级的内观、觉知方法中,它们让人们对大脑中的任何一念都能保持平等觉知,而对观念的内容不加分别。这种说法与我们的说法在文字上几乎完全相同,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完全一样的。对于这种内观方法来说,我们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就是进行觉知的意识不同,当然结果也根本不同。而这种不同对进行内观的人来说,对读者来说,都是很难察觉的。因为,二者对修炼过程的描述在文字上也几乎相同,即使是在对修炼的感受的描述上,如果你没有真正经历过这两种觉知,仅仅在文字上也很难区分开来。对那些使用思维意识进行觉知或内观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对自己大脑中的观念活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够体验到观念被压入潜意识后自己所获得的较为清净状态,同时在不断的内观中,大脑中的观念也一层层升起,甚至能感受到宇宙空间的一层层打开,自己的境界在一层层提高,最后也会达到对思维意识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规律的认识,甚至也会在概念上对超越二元对立的那个绝对永恒的世界做出种种说明、阐述。这一切都会给人们这样一个强烈印象:自己的修炼在不断的进步,智慧在不断地扩大。这种感受与我们在静观中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无数人受其蒙蔽终身。我想在过去也肯定有人在无意中使用先天纯粹意识进行觉知,他们在描述自己的修炼感受、认识时,那些使用思维意识进行觉知的人是很难察觉到二者之间的差别的,更不要说一般读者了。我本人一开始在无意中学会了用先天纯粹意识进行觉知,后来也经常会无意中又使用后天的思维意识进行觉知,很长时间我对二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十分清楚,我个人的感觉仅仅是有些时候觉知的效果很好,能立即体验到身体和大脑被清空的感觉,很舒服,而后这种静观的结果是极为扎实的,以后绝对不会再受那些东西的控制;而有些时候的静观的效果就没有这么好,就体验不到那种瞬间被清空的感觉,在这方面以后还会出现问题。后来我终于发现了当我在静观、觉知时,如果能体验到情绪、不良感受背后的那片宁静、柔软、舒服的东西,然后用它去静观时,效果都很好。

我本人还有一个特点对我区分二者的差别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整个静观过程在大脑和身体中的表现都看得非常清楚,我能够看到那团物质在那里活动,也能看到它们被清空。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在过去跟许多朋友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对大家在学习静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着较为丰富的了解,我也广泛学习各种方法,然后我对这两种意识的静观才有较为完整的了解。我以前本不打算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因为这会让许多人接受不了,甚至会给我本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但在我清理了这些观念之后,还是把它们写在这里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感觉到自己受了伤害(其实是那些观念受到了冲击,而不是真正的你自己),我感到非常抱歉,我实在无意让你难过,你就只当我在胡言乱语就是了,别跟我一般见识。当然,我的抱歉并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你无论如何评价我也不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从对你负责的角度来讲,我建议你先仔细体察一下自己的内观、觉知使用的是哪一种意识,如果是后天思维意识你的大脑就会保持一种紧张感,最好的时候也有一丝紧张感。如果你的静观是后天的思维意识在静观、觉知,你就仔细体察一下你的内观过程,然后再按我所写的静观过程静观一下,好好比较一下。

我有一个朋友潜心修炼,把大半生的时光都花费在修炼上了,付出了无数的代价,学习、练习过各种修行方法,几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其中当然包括各种观想、内观方法。但无论练习何种方法,在内观、静坐时他都会产生莫名的害怕、恐惧的感觉,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清除,最后都不得不一一放弃。他很早就知道我在跟人讲静观,也看见我的状态是挺不错的,甚至我为朋友们写的介绍静观方法的文章都认真读过,但一直没有去尝试。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对他的状态很着急,这位朋友在按照我所说的静观方法修心,感觉非常好,人生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身心得到过去无法想象的改善,就希望他能尝试一下。有一天我们在一起聊天,他跟我说想试试我所说的方法。他的意思是要找个专门的时间讲讲,一起静坐共修一下。我知道这是不需要的,我就当场让他坐在我的身边,让他闭上眼睛,感受心脏是什么感觉。他立即感受到心脏部位很紧张,由于眼睛闭上了,还有一些害怕。我说仔细地感受心脏部位的感觉,不要用大脑的思维意识去感受,而是用身体去感受,仔细体察你的心脏紧张、难过的那个感觉的后面有一片宁静、柔软、舒服的感觉,找到了吗?他说找到了。我说你就用那个柔软的感觉去体察你的紧张的那个感觉,或者用柔软的那个东西去包裹紧张的那个东西。这样刚说完,他就睁开了眼,说好多了。就在我让他用柔软的那个意识、感觉去体察紧张的那个感觉的同时,他就做到了,也立即就体验到舒服、宁静、空的那个感觉。也就是说,让他心脏不舒服的那团物质被清除了。我知道他的问题不是一次静观就解决的。所以,我让他再体验一下,把眼睛闭上,再体验一下心脏的感觉,我发现这次感觉稍微要重些,因为他在喘气。我让他再找到心脏紧张感觉背后的那片柔软、宁静的感觉,然后把这个感觉贴到紧张感上,我发现他这样做几秒钟之后问题还没解决,就跟他说:你向那团物质发个“灭”的念头,注意:不是从大脑发,而是从心里发,从那团柔软的物质发出。他立即就做到了,也就立即就舒服、宁静下来。这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他就学会了我们的静观。学会之后,他立即进行了总结:

1.孙老师(我的职业是教师)让我去体察自己的心脏,我一开始自然地是用思维意识去体察的,孙老师告诉我用身体去体察,我才知道是用身体体察,而不是用大脑、思维意识去体察。我原来的内观、观想用的都是思维意识。

2.孙老师让我找到紧张感后面的那个柔软的感觉,我还真找到了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先天的本我。

3.孙老师让我用这个柔软的感觉去体察紧张感,把柔软的感觉贴到紧张感上面,结果我一贴上去立即(紧张感)就消失了。但我第二次贴上去后,就没有立即解决。孙老师让我加个“灭”的意念,我很自然地是从大脑的思维发出这一念,孙老师告诉我是从心里,从那个柔软的地方发出,结果那个念一发出,紧张感立即也就消失了,真舒服,感觉好了。

他双手捂着自己的胸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能够在两分钟不到的时间就学会静观,这也与他过去修行过其他方法有关,通过那些修行,他获得了对自己意识的感觉能力和控制能力,这对学会、练习静观都是有帮助的。

为了帮助有些朋友解决自己的疑惑,我再提供一个验证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在前面讲静坐的时候讲过,就是如果你放弃那种后天意识的内观、观想方法,让你的身心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不给自己提供任何戒律限制,也不用任何观念来引导自己,你看看你会出现什么状态?如果你用的是思维意识来观的,就会回到修炼前的状态,以前你感觉到修好的东西都会一个个返出来,你又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如果你决心试试用我们的静观方法,使用自己先天纯粹意识来觉知、静观、内观,你就会真正体会到那些观念、愿望被清除的感受,等一段时间后,你无论怎么放松自己,你会发现那些被修去的东西都不会再控制你,你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获得自由和解放,你也会感受到你过去所接受的那些戒律、教条都是对你生命的限制,也都是你的生命获得真正自由、解放的障碍。此时,你自己就能做出一个有力的结论了。

所以,一个人在思维意识系统中也存在所谓的修炼,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修炼在一层层提高,但所有这些进步或提高都不过是在思维意识系统(也就是后天自我)之内,或心智系统或心智模式中进行的,在这个模式中,一个人即使达到最高层次——仅仅是一个觉知意识,也依然无法解脱。因为,过去所谓被“修去”的那些观念、愿望都并没有真正被清除,都仅仅被压入潜意识状态,更重要的是那个意识系统或心智系统本身还在,所以,一旦有机会它们都还会出来,表现为这些人即使到了三界的最高层,还会因这些观念和意识系统本身的存在而回来。那些过去在所谓的“修炼”中被“修去”的观念存积在人的心智系统中就是佛学所说的阿赖耶识,它们既是轮回的种子,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所有一切身心状态和现实生活状况的根源。所以,如果内观、观想等都是用这个思维意识去觉知、观照,无论你修到何种境界都是空,都不能实现真正的解脱。因此,有人说过去的修炼都是假的,骗人的。也许真的道出了事实。而我们的静观从一开始所走的路就是对大脑中的所有观念进行清除,直到最后把整个思维意识系统拆除,从而把那些所谓的阿赖耶识彻底铲除。也就是说一开始就是针对那个所谓的阿赖耶识去修炼的,是直指根本。至于如何拆除心智系统,我们在以后再具体讲,但总的原则不变。

那么,对那些正在以一念代万念方法修心的朋友来说,如果想按我们这里所说的静观方法修心,该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

首先,你不要认为你过去的修炼没有用,不是的,用处是很大的,只是不究竟。无论是数数、观外在的一个实物、内在的一个意象,还是念佛号或咒语都会把一些不好的念头、观念压入到潜意识状态,使其暂时不能干扰你的大脑,这对增强你的意识对自己大脑的控制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是有利于先天本我的呈现的,这对学习和练习静观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你具备了控制自己大脑思维的能力,表现为你能控制大脑的思维,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过去在这方面修行得越好的人,控制自己思维和情绪活动的能力就会越强,他们就越能很快地学会静观。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一般人都是生活在无意识状态,被自己的观念、愿望、情绪控制着盲目地生活,无奈地做着自己观念、愿望、情绪的奴隶,不知道要去控制自己的观念、愿望和情绪,更不知道如何去控制这些东西。有人虽然生活得很丰富多彩,不过都是自己的观念、愿望和情绪的表演罢了,对此他丝毫没有意识,所以,我们才说他是生活在无意识状态。而通过练习静心,无论是什么方法都会使人们试图去控制自己的观念、愿望和情绪,有意无意地把自己与观念、愿望和情绪分开,知道去控制、压制那些观念、愿望和情绪。只是这个分开是不究竟的,不彻底的,准确地说是假的。因为,练习这种静心方法的人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他只是将自己大脑中的所有念头与他所修的那个念头区分开来,比如把咒语、观想的形象与自己大脑中的所有观念区分开来了,只承认这一念存在的合法性,而否认其他所有念头存在的合法性。我们前面之所以说按这些修心方法不能真正将那些观念清理出去,只是将它们压入潜意识或被边缘化,是因为那一念无论多么强大,它都仅仅是一个念头,它都没有清除其他念头的能力。观念之间是没有消灭能力的。

但是由于他有这个区分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假的很容易变成真的。如何将假的区分变成真的区分,把假静变成真静呢?方法很简单,只要他能把“一念代万念”中的那个“一念”打破,认识到它也不是真正的自己,然后通过向内体察找到真正的自己(先天纯粹意识),就能把自己与所有的观念(包括那一念)区分开了。静观方法的本质就是把真正的自己(宁静中的心)与正在控制我们大脑、生命的那个观念(使我们不静的东西)区分开,真正的我们自己(先天纯粹意识)就能把那些观念灭掉,清理出去。所以,找到真正的自己、把自己与所有观念区分开的方法,这就是静观的根本点。我们的每一次静观本质上都是在做这一件事。所以,那些练习其他静心方法成就越大的人,练习静观就会越容易。但容易也只是从一方面说的,从另一方面说,他也很难,因为,他首先要决定放弃那一念。对许多观想、念佛或念咒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想放弃这一念并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因为这一念已经很强大了,它已经有很大的能量来控制人们的大脑,它会用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并给人们制造很大的痛苦,迫使你保留它,它好继续控制你。因此,必须下很大的决心,按我们所说的静观过程来静观它,清除它。静观程序我们前面讲得很清楚,这里就不重复了。但我要特别提醒一点,如果你感觉到情绪很强烈,无法做到静静地体察它时,就直接对着那股情绪发出“灭”的意念。通常就能立即把它灭掉。如果还灭不掉,就去体察大脑,你会发现大脑里有许多观念在活动,这是这些观念在垂死挣扎。注意,此时你不要跟它跑,更不要去判断它的对与错,就直接向它们发出“灭”的意念,等待大脑变静。有人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他决心放弃那些修心方法时,当感受到心脏很难受的时候,他本能的反应是害怕和回避这种感受,想立即中止静观。记住:一定不要回避,不要害怕,你要决心消灭它。此时,你也要静静地看着它,并坚决地把它与你自己分开,并坚决地消灭它。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大脑立即就会空、静,你的心脏也会变空变静,很舒服。如果你的大脑和心脏没有变空变静,你就再来一次,重复静观过程,直到大脑和心脏变空变静。通过这样的静观过程,你就会把那个被你养大的念头修去。

也许有些人看到这里后,会心生疑惑,我为什么要修去这个念头啊?我这样观想、念佛号咒语也是修行啊?我们前面讲得很清楚,它们是修行,但不是究竟的修行,关键是修的不是自己,你修的是那个念头,它不是你。所以,当静观的时候,你才能把它清除。如果它是真正的佛法,或者是真正的你自己,你是不可能通过静观把它清除的。因为,这整个静观过程都是用你本体的力量,也就是佛性的力量或神性的力量在消灭那些观念、念头,我们没有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如果那个念头真的是你,或真的是佛法,你是不可能消灭它的。再进一步想:你能如此轻易地就把那些东西清除,那么是你本人厉害,还是那些观念、念头厉害?如果你自己比那些东西都厉害,你还要它们干什么?

我在静观一段时间之后,所遇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我发现有些我一直认为是绝对真理的观念在控制我的情绪和思维,当这些观念受到外界冲击时,我的情绪就起来了,我的思维就会自动为它辩护。这些观念在修炼界看来也都是真正的佛法,是我们修炼的根本,甚至是成佛的根本。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对它们静观,清除它们,很长时间我拿不定主意。突然有一天我想到,如果这些东西是真的佛法,那么我就不可能把它静观掉。我就来试一试,结果是:我一静观,它们就被消灭了,并且之后我立即就明白了那些观念背后的内涵。我由此就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佛法,只不过是一种方法或说法。这个经历给我很大启发。希望有其他修炼经历的朋友们能够好好体会我这个经历和认识。

当你把那个念头修去后,会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你会感到自己的心又完全恢复到修炼前的状态了,许多过去好像修去的思想、习惯、愿望或执著心等等又回来了。许多人见到这种情况后,可能会后悔。其实,你根本就不用后悔。你想想,为什么你会回到从前的样子?这说明什么问题?它有力地说明你过去并没有真正地修自己,自己的心性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过去那些东西不过是被那个念头压制住了,或压入潜意识了,现在压制它们的东西被消灭了,所以,它们都又返回来了。怎么办?从头开始修炼,用我们的静观方法,一点一点地把那些观念、习惯、执著心一一清除,使你自己发生真正的改变,真正地净化你的生命本身,你会很自然地感觉到自己在一步一步提高,你在面对社会的各种冲击时,你的心自然地定定的。这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种净化所达到的身心宁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破坏的,所提高的境界也是任何人、任何方法都不能破坏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观想、念佛、持咒与静观是完全冲突的。静观作为一种真正最高级、最圆融的修心方法与万事万物万法都是兼容的。比如,在我们在观想的时候,无论你观想的是什么东西、形象,这个观想常常会受到各种念头或妄念的影响,当这些念头升起的时候,心动了的时候,观想就会受到干扰,此时人们自然想把那些念头赶走来使自己继续观想。问题的关键就在你用什么办法来驱赶走那些念头。有人是试图直接把那些念头赶走,往往很难奏效,那个念头很快又回来了。这是因为,当你驱赶它的时候,就同时给了它能量,所以,它反而变得更强大。所以,这种方法很难真正奏效,仅有短暂的效果。还有人是通过重提精神,不针对那个念头采取任何行动,而是用意志力使自己重新回到观想的那个形象。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给那个念头输送能量,但却也没有把它怎么样,只是让它边缘化了,最好的结果是压入潜意识。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这样的:当发现那个干扰你观想的念头在大脑活动时,就按我们说的静观的方法处理它,在使自己的心归于宁静之后,体察、静观那个念头,直至它消失,然后继续你的观想、持咒、念佛活动。如果这样没有效果,就从体察心脏开始,再到体察大脑和观看念头结束。这样就能真正把那个念头清除掉。还有人这样做,有时也是有效的:当他发现那些念头在那里干扰他的观想时,都把那些念头视为妄念,都决定不要它们,把它们都清理掉。当他能这些想,能够把那些念头与自己分开,决定不要它们时,如果此时他的心处于宁静状态,这些念头也能被清理掉,因为当他的心处于宁静状态时,先天纯粹意识就出来了,就会自动起作用,所以才会有效果。如果此时他的心有些乱,就很难有效。但由于他们是在无意中这样做的,并不是每次自己的心都处于宁静状态,所以,这种方法就不是一直有效,有时有效,有时无效。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当他的心不宁静时,后天自我就在控制着大脑,这时就是一个念头批判另一个念头,或一个念头想灭掉另一个念头,就没有效果了。因为,念头与念头之间是没有消灭能力的,至多强势的一方将弱势的一方驱赶到大脑的边缘区,或被压入潜意识。所以,真正有效的是静观。无论是自觉的静观,还是不自觉的静观,都会有效的。当那些念头被清除后,继续观想。这就将观想和静观结合起来了,方法也不错,只是到一定时候,要把那个观想的形象打破,无论它是什么,不要让它完全控制了你,从而使你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同样道理,我们在念佛号和持咒时,遇到念头升起时,都可以这样做,都可以把那些念头清除,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念佛、持咒。但还是那句话,到一定时候,你一定要将那个佛号和咒语给清除掉,不要让它完全控制了你。

各位切切记住:我们的生命本身原本是完全自由的,只有由于心智系统的作用,心智系统中的每一个观念和愿望都具有控制我们生命活动的能力,使我们执著于某些东西,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在世间失去某些自由。因此,在思想中,任何能够控制我们生命、干扰我们生命自由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以什么面目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都是必须要清除掉的,都是可以通过静观清除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完整的解放。因此,不要留恋什么东西,也就是不要执著任何东西!

与观想、持咒相似的还有另一种方法,这是近年来刚出现的,就是当发现有念头出现时,或有情绪反应时,就默念一句话,比如“我是光,我是爱”,或“我是空,我是什么都没有”,或“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等。当人们这样做时,也会使大脑中的观念走开,使情绪慢慢平复。这都属于一念代万念,当这一念升起时,其他观念就自然被驱逐了。像“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这样的一念体现的是人的宽容、博爱的德性,这种德性有它自身的能量和力量,所以,对许多观念都具有强大的压制力量,抑制力量,因此,常常会很有效。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不同的观念是由不同的能量体构成的,其所代表的德性越高,其能量就越强。所以,我们经常会感受到那些具有很高德性的人说出来的含有高尚德性的话就具有强大的能量,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而“我是光,我是爱”这一念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它更简洁,代表我们生命中更高层次的存在,也就带有更高更强大的能量。当一个人真正从心底意识到这一点时,当这一念升起来时,就会把他生命微观的这个层次的强大能量调动起来,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

“我是空,我是什么都没有”则代表了三界内的最高存在,所以,也具有更强大的能量,因此,用它几乎可以抑制、压制住我们可以想到的所有观念和情绪。还有人把我们的静观方法转变为这样的一念,在发现大脑中有观念活动时就对自己或对那个念头说“你不是我,我不要你,灭”,这也属于一念代万念的一种形式,其作用与“我是空,我是什么都没有没有”一样。它可以把心智系统,也就是三界的最微观的能量调动起来,并能够将人们带入此种存在境界。所以,是非常强大、有效的修心方法。一个人经常这样做对熟练掌握我们的静观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建议感觉学习静观比较困难的朋友,一开始可以这样做。如果感觉这样做不成功,在遇到问题时就默想:“我是光,我是爱”。如果这样也做不起来,就默念“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因为,这一念大家都能接受,与我们的生存境界最接近,大家也最容易做到。对许多人来说,从这一步开始比较方便的。

那种对着自己大脑中的观念说“你不是我,我不要你,灭”这种方法与我们所说的静观方法的区别仅有一点:我们在静观时有时也会对那个观念发出这样的一念,但我们强调的是从心里,从身体中柔软的那个先天纯粹意识发出,而不是从大脑发出。如果你是从先天纯粹意识发出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静观;如果是从大脑思维意识发出的,就是一念代万念。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这一线之间,所以,很难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此时你去体察你的大脑里的感觉,是否存在一丝紧张感。当然,这两种做法的结果则是根本不同的。从先天纯粹意识发出的那一念能把那个观念的根拔掉,而后者只是削弱了那个观念的力量,那个观念的根还在,存在于阿赖耶识中。我们反复区分这两种做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只有从先天纯粹意识出发进行的静观才能拆除心智系统,这也是一念代万念的方法无法完成的。这个需要静观到一定程度时,当我们进入到拆除心智系统的基本程序时,才能真正感受到静观的价值和神奇。当你感觉大脑中没有观念活动时,但身体和大脑里还有感受,心智系统还想活动时,你就能感受到心智系统纯粹意识的存在,对这些感觉你用那个一念代万念的方法怎么做都没用,甚至都做不到了,因为,那一念就是心智意识发出的。

对于那些刚进入修炼、修心大门的朋友来说,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采用,你都可以尝试,只要能把你的问题解决,能使自己的情绪平伏,能使自己心宁静下来都行。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你的境界也会自然提高;随着你的境界的提高,逐渐都会走到我们所说的静观的这条路上。同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你对那些方法也会有真实的认识,也就是才会有真知。通过亲身实践和对比,你对静观的意义才会真切的理解,树立起牢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