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武术技法
14062800000003

第3章 武技概述(2)

第三节 中国武术技法的教育内涵

中国武术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类修德做人、振兵为人、治气成人教育的实现问题,就是人类矛盾修德做人、振兵为人、治气成人教育的实际问题,就是人类身体建设、道德建设、能力建设教育的具体问题,就是人类生活斗争、矛盾斗争、社会斗争把控的教育问题,就是人类生存智慧、攻守谋略、作战计策提升的教育问题,就是人类身体锻炼、体质增强、康复保健修养的教育问题。中国武术技法是武术教育的禀性主体,自然也是中国武术教育的禀性主体。其开展教育的基本形式,就是古老而永恒的口传身授、言传身教、身先士卒,是人类最古老、最有效、最现实的教育。中国武家认为:“教育者武技为真,武技者计策为上,计策者攻守为要,攻守者践行为主,践行者教育为根,教育者人生本。”并认为:“人之初,没刺者没建,没需者没发,没打者没进,没骂者没羞,没惩者没戒,没罚者没律,没修者没道,没振者没兴,没治者没德,没调者没顺,没养者没达,没导者没通,没健者没型,没兵者没占,没戎者没克,没武者没安,乃训教之本,养育之根也。”所以说,徒手性的武术技法是人类教育、训练、修炼的集大成。

一、修德教育

德是中国古代黄帝所提出的为人在世所必须遵守的成人、做人、为人(武德三人)命题,也是他在混乱不堪的人类攻守斗争中,取得民族统一、社会安定、天下归心的一个首选因素。为此老祖宗黄帝把修德放在了全民教育的第一位。尤其对主宰民族命运的武家人士来讲,其德的宝贵程度确实是任何其他东西都远远无法相比的。德是古今武家乃至炎黄子孙安身立命所必须谨遵慎行的成人、做人、为人的根本性宗旨,是中国武文化、武哲、武学、武术、武技所绝对不可或缺的三大根本,即德做人、振兵、治气内涵的首选,是古今武家乃至炎黄子孙经久不衰、繁衍昌盛、永不消失的根本所在。

在中国武学中,德是中国武家所必须遵守的成人、做人、为人的人道、人德、人礼、人仪、人规、人矩(武家六德)。这人间的六德,历来都是武家乃至炎黄子孙成为一个有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所必须懂得、恪守、把持的要素。因为,对中国武家来讲,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少德、缺德、弃德还是无德,都不会是中国武家标准意义上的人。对少德、缺德、弃德的人来讲,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赖皮、混混、二流子。对无德、背道、没礼的人来说,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出色的妖魔鬼怪;不过对任何一个重德、崇德、尚德的人来讲,其也不是中国武家标准意义上的人,而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圣贤。对任何一个功德圆满的人来说,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神仙帝尊。也就是说,只有严格恪守人间六德的人,即循规、蹈矩、守道、厚德、讲礼、遵仪的人,才是中国武家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中国武术中,修德就是中国武家成人、做人、为人所必须修炼的道、德、礼、仪、规、矩,是美玉的打磨,是顽石的雕琢,是钢铁的百炼,是人类进步的必须。其中,修人道即修炼人的生道、存道、活道,是天地人的生化之道。修人德即修炼人的根道、本道、质道,是人类的本性之道。修人礼即修炼人的分道、寸道、度道,是人类的拿捏之道。修人仪即修炼人的方道、向道、位道,是人类的布局之道。修人规即修炼人的软道、曲道、理道,是人类的循环之道。修人矩即修炼人的硬道、直道、情道,是人类的径直之道。

在中国武术中,修德教育又称成人教育、做人教育、为人教育是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所必须进行的人间六德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的根本建设。作为一个自然人,只有经历过人间六德的系统修炼,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有利于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否则,即使其再有文化、有知识、有体魄,也真的无甚用处,甚至会是灾难、祸害、恐怖的。可见,修德教育在人类生活中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教育首选,尤其对操持枪杆子、誓死捍卫、拼命格杀的武家人士,修德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振兵教育

兵是中国古代黄帝提出的民族振兴所必须遵守的处人、立人、兴人(武兵三人)的基本命题,也是他取得民族统一、社会安定、天下归心的第二大要素。为此黄帝把振兵放在了全民教育的第二位。这也是古今武家顶天立地所必须学练掌握的处世、立世、兴世关键,是中国武文化、武哲、武学、武术所绝对不可或缺的三大构筑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兵的本意特指所有武装起来且拥有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能力的人,也指专门用于攻杀战守的武术器械,泛指人与人的武装冲突,是当代中国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武术称谓。

在中国武文化里,兵就是中国武术的最早称呼,是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拥有的处世、立世、兴世的功法、技法、艺法、招法、制法、拳法俗称武家六兵。这武家的六兵,历来就是炎黄子孙活命、生存、立足根本,自然兵就是成为武家人士所必需的第二个基本条件。中国武家认为,只有拥有人间六兵的人,只有把运功、练技、习艺、使招、用制、耍拳的当做自己生存发展根本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武家人士,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其概括来说,武术就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根本象征。

在中国武文化里,振兵就是中国武家处世、立世、兴世所必须拥有对中国武术功、技、艺、招、制、拳的高度崇尚、认识、掌握、应用、精通,是炎黄子孙为人处世的基本彰显,是中华儿女做人、做事、做局的根本性支撑。其振功法即振奋人的功力、功法、功夫,是人定胜天的振兴之道。振技法即振奋人的技能、技法、技术,是人类精巧灵便的面世之道。振艺法即振奋人的艺术、艺法、艺道,是人类使用器械工具的得手之道。振招法即振奋人的招照、招法、招数,是人类攻守、对抗、作战以及解决所有问题的手法之道。振制法即振奋人的制作、制法、制趟,是人类攻守、对抗、作战以及解决所有问题的配伍之道。振拳法即振奋人的拳脚、拳法、拳术,是人类徒手攻守、对抗、作战以及解决所有问题的大成之道。

在中国武学中,振兵教育又称振兴教育、振奋教育、振作教育,是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攻守之人、斗争之人、作战之人所必须进行的六兵教育。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只有历经人间六兵的学习、练习、应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进行斗争的人、进行攻守的人、进行作战的人,才能成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主持公道、有正义感、有护卫能力、有利于人间正道的人。否则,即使其再有文化、有能力、有德行,也无法维护自己或自己周边人的合法权益。可见,武技教育、武兵教育、武术教育绝对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尤其对操持枪杆子、极具誓死捍卫、拼命格杀的武家人士,兵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中国武术的振兵教育中,武技教育是其他所有教育的轴心环节,是修德教育、振兵教育、治气教育实施的主体。因为,武术就是止戈之术,就是制止格杀、杜绝滥杀无辜的技术,是由进攻、攻守、对抗来完成的,而中国武术技法就是人类进攻、攻守、对抗的集大成。所以说,中国武术技法在中国武术的振兵教育中起着全方位的进攻、攻守、对抗实践作用,历来都是中国武家振兵教育基本支撑。

三、治气教育

气是黄帝提出的为人在世所必须的人气、势气、攻气、守气、防气、卫气、遵守等人体运动动作的基本动力,是他提出的第三个基本命题,这正是黄帝取得民族统一、社会安定、天下归心的第三大因素。为此黄帝把治气放在了全民教育的第三位。这是古今武家团结、凝聚、抱团所必须的人情、人理、人法建设和通情、达理、守法的熏陶以及道德、礼仪、规矩的实现,是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国武文化、武哲、武学、武术所绝对不可缺少的三大构筑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气即天地万物所特有的根本动力。其不仅是地球所特有的空气、天气、气体、气流、气象、气候,还是自然界的阴晴冷热,更是人所特有的习气、生气、怒气、受气、元气、湿气等。中国武学中的气即人体的活力、动力、劲力(武家三力)总和,泛指天地万物所特有原动力,特指地球动植物所绝对不可或缺的空气以及物体所特有的气体、气味。中国武术中的气即人体专门用于攻杀战守的锐气、勇气、势气和人的脾气、习气、怒气以及使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是中国武家攻守、运动、动作、活动、劳动所涉及的广泛意义上的劲、力、能总称。

武家治气的气,不同于上述所表述的气,是指中国武家为使天下所有的人都成为通情、达理、守法、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热爱人类的人所必须实施的对人类所有恶气、霸气、勇气、和气、骨气、心气、喜气、怒气、脾气、邪气(武家十气)的矫正,这是炎黄子孙五千年来对人生正道、正德、正气的塑造,是血的教训、苦的折磨、死的纠缠的无奈之举,是人类社会正常发展、进步、腾飞基石,是人与人相处、合作、联合的平台。这人间十气的矫正,历来都是炎黄子孙成人、成士、成器所必须进行的基本矫正。因为,任何一个人从自然、糊涂、无为之气到规范、精明、大为之气,必须经受传统人情、事理、规矩的严厉治理。任何一个人从规范、精明、大为之气到道学意义上的自然、糊涂、无为之气,还必须经受传统圣贤人情、事理、规矩的高度变通。

在中国武文化中,治气即炎黄子孙要想达到通情、达理、护道所必须经历的人性矫正,是高级动物生存规律向人类社会生存规律、人类矛盾斗争规律、人类攻守对抗规律转化所必须经受的武家十气的无情矫正,是成为中国武家乃至真正意义上的炎黄子孙所必须经受的调教、训练、制裁,是中国武家乃至炎黄子孙道德、礼仪、规矩塑造的必修。

在中国武术中,治气教育又称规范教育、规矩教育、律法教育,是指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所必须进行的且具有针对性的人间十气教育。只有历经人间十气的矫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优秀的人、武术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有修养、有利于炎黄子孙的人。否则,即使其再有文化、有能力、有主宰也无甚用处,更不会持久、稳当、安定、公平、公正、公道地维护自己或自己周边人的合法权益。可见,中国武家所特有的治气的气,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造福人类,用坏了可祸害人类。

综上所述,气在中国武术里,就是中国武家所特有的攻守动力,在人类生活中是必须进行治理的。尤其对操持枪杆子、誓死捍卫、拼命格杀的武家人士,气的矫正、打造、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四节 中国武术技法的地位

中国武术技法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是根基性、实质性、动力性的,是武术理论、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基本象征,是人类所有活动、运动、行动的根本,是人类徒手攻守、娱乐、保健的经验积累,是人类攻守智慧、谋略、计策的集大成,是人类做人、为人、成人所必需的运动动作支撑,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一、武技的基本地位

武技是人类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徒手活动、运动、行动的经验积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打造者,是百家理论升华的基本素材,是人类理论联系实践的经典范例,是经典理论与客观实践的坚实基础。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备受世人所关注的问题。中国人都知道,理论皆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着实践,实践检验着理论;实践为理论提供素材,理论为实践打造永恒;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实践是理论的根本。所以说,没有实践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了。但面对文与武,即中国武术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时,大家就迷茫了,这就是百年耻辱、千年不振之流毒的可怕之处。其实辩证地讲,文皆来源于武,文指导着武,武检验着文;武为文提供素材,文为武打造永恒;文是武的升华,武是文的根本。也就是说,炎黄子孙如果没有中国武术运动,自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了。没有中国武文化的鼎力支撑,自然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明了。这是规律、客观、现实,是中国武家乃至炎黄子孙所绝对不可疑惑的基本辨证理念。

二、武技实质的地位

武技的实质就是人类徒手的动作调和、运动锻炼、攻守作战、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的总和,是人类生命活动、生存劳动、生活走动、做事跑动、做局行动的根本性依托。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打”字。

打,对一个娇生惯养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非常闹心、非常敏感的字眼,是一个不会轻易触及的话题。其实,打在教育范畴里只是一个原始、有效、客观的刺激,应用得当一定是百利而无害的。中国武家认为:“人间之贵,莫过于打,莫过于父母之打,莫过于妻妾之揍,莫过于恩师之掴,故得法之打百利无害,得道之打利人利己。”也就是说,人类最价值、最美好、最珍贵的不是爱抚、钱财、娇惯而是合道、合德、合情、合理、合法、合规(武家六合)的打骂。因为,六合性的打骂,能使人知人道、识人德、懂人规,能使人改错误、改恶习、改懒惰,能使人免灾难、免落后、免耻辱,能使人避祸、避伤、避害,能使人远离耻辱、远离犯罪、远离死亡。

在众多的打与被打中,最光彩、最荣耀、最令人骄傲的打,是挨父母的打,是挨老婆的揍,是挨老师的掴。因为,母子之间讲的是亲,父母是缔造、养育、培养你的主体,是你产生、存活、生活的根本,他们为你而恰到好处的打,是很难得、很费心、很不容易的。有道是“打在儿女的身上,疼在父母的心里”,也就是说,你只是皮肉的疼痛,得到的是道德、礼仪、规矩的建设,而你的父母却是疼在心上,伤在肺里的。也许他们做的有问题,但他们没有别的想法,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你成人、盼你成气候、望你能出人头地。夫妻之间讲的是爱,老婆是家的主体,她肩负着操持家务、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天职,有道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定是害”,故能打你那真是莫大爱护。师生讲的是恩,老师是知识、经验、成果的传授者,是利益、权力、财富的赠与者,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寄托着殷切的希望、没有把你挂在心上,让他们打你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有道是“为父一顿打,弟子三生利”。所以说,父母、老婆、老师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最关心、最关爱你的人,也是有资格、义务、责任打你的人,绝对是人间的一大快事。

尽管大多数人的打是自私自利、野性发泄、欺压强迫的,但打的刺激足以使挨打者做人、做事、做局的基本规矩、规范、规则有一个深刻、正确、根本的认识,使自己在未来的岁月中不至于一错、再错、更错,而落入法网,甚至丢掉自己的生命。这是客观现实且颠扑不破的现实,任何与此背离的做法,终久都是害人、害己、害社会的,无疑是反人类的。

就单纯的挨打而言,挨打的刺激可有效提高人体筋骨皮毛的敏感度,进而有效提高机体内外的警觉、防卫、应变能力,使人内外合一、胆强气壮、抵御病邪、健康体魄、生命旺健、精神振奋,还可显著提升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进而有效提升机体内外的灵敏素质,使人谋略过人、预测精准、思维敏捷、聪明伶俐、运筹高深、机制灵活。更可明显改善大脑的反应速度、应变机制、机警能力,进而明显改善机体内外反应速度,使人体内外得以高效应对、机警御敌、精准吐纳、心灵慧智、手足灵便、才思敏捷。总的来讲,挨打会使人清醒、明理、懂法,可使人健康、长寿、进步,可使人康复、保健、放松,可使人苦心志、磨意志、劳筋骨,可使人知好坏、知高低、知强弱,可使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谦虚谨慎,可激发人的斗志、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警觉,可使人体的攻守本能得以启动、开发、完善,可使人彻底明白忠、孝、仁、义、礼、致、信、勇、严等做人做事的基本规范,真可谓是百利而无害的事情。

从武医学角度来讲,挨打过程即接受刺激过程,疼痛过程即应急反应的训练过程。从武术训练角度来说,刺激是动物教育的基本手段,打是人类超越动物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人与人的打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极端、玄乎、可怕、不得了,那些对打斗极度过敏的人,纯属故弄玄虚、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让我们正确地对待挨打,让我们经得起挨打,让我们享受挨打,用我们挨打的体验给人类带来难得的利益,使人回到相对而立的人类社会本来的攻守、娱乐、保健之中,好让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好让中华文明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武技的调控地位

在人类生活过程中,同学、同事、战友、朋友、亲戚、邻里、同宿舍之间,总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利益斗争、邪正对抗。这一系列与自己息息相关、不可避免、难以回避的具体问题处理,都基本是由武技来完成调控的,其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所及问题的处理结果,是自己安稳、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民族进步、人类发展的大前提。中国武家认为:“人世间,人无好坏,事无大小,局无一定,皆在于辨证,皆在于调理,皆在于控制。”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事,调控的好即大家受益、调控的不好则会两败俱伤,调控的如果一塌糊涂则一定会引起不必要的对抗、冲突、格杀。

忍让是人类的美德,但对坏人的忍让就是对邪恶的放纵,就等于是自杀。中国武家认为:“人世间,和为贵则两得,忍为高则两利,让为尚则两益,抑为上则两困,制为首则两难,治为次则两苦,骂为表则两火,惩为里则两觉,打为外则两受,防为要则两升,守为根则两提,攻为本则两进。”并认为:“人人相斗,多在不通,大在不解,重在误会,故谈为仁不明则说,说为礼不明则骂,骂为智不明则惩,惩为信不明则罚,罚为责不明则擒,擒为敢不明则绑,绑为振不明则打,打为勇不明则刑,刑为正不明则灭,一灭则百灭。”总而言之,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优劣,只要针锋相对、方法适当、恰到好处、勇于处理、敢于面对、有高人指点,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由坏变好、由死变活。

总的来讲,人间万事,只要始终坚信自己是父母、家族、团队、民族、国家的希望、骄傲、未来,拥有强大、智慧、谋略的武力支撑,那无论什么事都是好事,都会从中盈利、获利、获得。如果没有任何攻击能力的支撑,那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麻烦、坏事、灾祸。但无论如何每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处理方法都是各异的,有的会接受处理,有的会拒绝处理,有的会躲避处理。无论如何武技都是处理一切事情最有力的支撑。

第五节 中国武术技法的本质

本质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万事、万物、万象最为隐蔽的部分,是通过表象来得以实现的,是不能用简单、直观、表面方法来认识的,必须透过现象来看待本质。中国武术技法的本质即中国武术技法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中国武术技法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通过动作、运动、攻守来表现的,是绝对不能用直观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决斗来看待的,必须透过动作、运动、攻守、对抗、作战、保健、娱乐、修炼、益寿等九大现象来观察、认识、分析中国武术技法的根本属性。

一、中国武术技法的概念

在中国武术中,武术技法又称武技,简称技亦称拳术、拳脚、白打、徒手攻守,是指中国武家以身体为根本、思维为前提、胆识为基础、以劲力为根本、谋略为依据、计策为手段、九卫为武器、功夫为依托、招制为方法、套路为记忆的徒手攻守、对抗、作战,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功技艺中的中流砥柱,是具有承上启下轴心作用的中坚环节。

在中国武学中,武术技法是指以肢体运动动作为核心的中国动文化的集大成。其最基本的运动动作过程就是学练、锻炼、修炼。其中学练又称学技、学拳、学拳脚,锻炼又称打拳、耍拳、练拳,修炼又称康复修炼、健康修炼、长寿修炼。它们是武术技法的记忆,是技法熟悉的过程,是武术攻守、对抗、作战的核心,是中国武家对中国武术技法的学习、练习、温习,是武术表演、演练、娱乐的前提,是研究中国武术运动的实质部分,具有以技出功、以技化艺、以技化斗、以技化攻、以技化战、以技化谋的开发作用。

在中国武文化中,武技攻守简称手搏、格打、格斗,又称技法攻守、技法对抗、技法作战,是指中国武家对战友、对对手、对敌人的攻守斗争、对抗、作战,这是中国武术技法运动的核心主体,是武家立足的前提,是武家关注的焦点,是武术获胜的根本,是武术攻守、对抗、作战的精髓,是研究中国武术运动的立足点,是世人破旧立新的依靠,是人们翻天覆地的支撑,是人们拨乱反正的根本动力,是人类以技为攻守、以技为对抗、以技为作战、以技为立足、以技为获胜的经典。

二、武技实质的永恒性

武技的实质就是动,就是人的动作、攻守、运动,就是智斗、格斗、战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都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进步而进步的。也就是说,人类如果离开了武技的实质也就不是人类了,人类如果始终放弃武技实质的建设就会变的不振、受辱、挨打,人类如果始终高度重视武技实质的建设就会变的健康、强壮、勤劳、勇敢、繁荣、昌盛。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是不能疑惑的。

从黄帝时期起,中华儿女就确立了“修德、振兵、治气”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永远绝对不准破弃的人生必须,是所有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成人、为人、做人的必须,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终身修炼的立世之本,这便是以武技为主体的最早的武术基本内涵。其中,修德的实质就是让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明了哪些是必须破的、毁的、颠覆的,哪些是能破坏、损毁、颠覆的,哪些是绝对不可破坏、损毁、颠覆的。比如人间三情即亲情、爱情、恩情,就是绝对不准破坏、损毁、颠覆的。因为,这是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成人、为人、做人的核心,是人生之本、人活之根、人存之质,是做人的依靠、做事的依托、做局的依附。所以说,对修德的破坏、损毁、颠覆就是在反人类,自然也就不是正常人了,必然会遭到世人的攻击、杀戮、毁灭。振兵的实质就是作为武家乃至炎黄子孙,必须掌握主宰动物、人类、世界所必须的功技艺。它让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明确哪些是自己攻守、对抗、作战所必须的永远不可动摇的功技艺,哪些是自己生活、劳动、工作所必须的功技艺转化,哪些是自己锻炼、保健、延年所必须的功技艺转化,哪些是自己运动、表演、娱乐所必须的功技艺转化;治气的实质就是必修随时提醒、实施、落实人的道德、礼仪、规矩。就是让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知道,哪些是该振兴、提倡、弘扬、保护、捍卫的,哪些是该制止、惩罚、管制、打压、铲除的,哪些是该静止、杜绝、扼杀、消灭、捣毁的。

所谓修德,是说武家以及炎黄子孙都必须首先做到的成人、为人、做人所必须的人间九德,即团结、凝聚、抱团、知情、懂爱、达恩、崇兵、尚戎、擅武等。从武家的九德意义上来讲,任何一个人的获得、胜利、赢取,都是周边所有参与者共同奋斗的结果。

三、中国武技的一性地位

中国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影响,对真正的炎黄子孙来讲是极其深远和刻骨。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只有在千年不振、百年耻辱的岁月里,武是被众多武盲所厌弃的。在其余四千年繁荣、昌盛、发展的岁月里,武一向是所有炎黄子孙绝对不敢懈怠、处世立世、发展创业的硬道理,始终是炎黄子孙成人、做人、为人所必须首选的知识、辨证、计策、谋略、功夫、技艺、方法、手段、技巧,是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须。

人类是高级动物,具有极为高级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动物世界的四大生存规律)特性。在极其残酷的现实面前,人类不得不承认,武是人类斗争的底线,武是人类存活的前提,武是人类立足的本钱,武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依托。

在客观现实的人类社会斗争中,每当斗争强度超过情、理、法、德、道(攻守五度)后,也就没什么人味可言了,留下的就只有动物世界的四大生存规律了。这就意味着,任何没有武来支撑的人、事、局,至少都是十分艰难困苦、卑躬屈膝、落后挨打、被人奴役、任人宰割的。为此才有文公必须武备之说。所以说,在武的面前人类一切都是第二性的,是没有其他任何选择的。

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一脉相承,都具有极强的两面性。武不仅可以毁灭、控制、宰割人类的一切,使许多武家认为该消灭光的东西不复存在;而且可以捍卫、保卫、护卫人类的一切,使许多武家认为该存在的东西而永久牢固。这就是中国武技,乃至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绝对不可含糊、不可动摇、永恒牢固的一性地位。

四、中国武术技法的根本

中国武术技法是人类开展人与人徒手攻守、运动、调和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经验总结。其根本的内涵就是黄帝所提出的“修德、振兵、治气”。其中,修德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进行的武德建设,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成人的大前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人的根本理念,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事的根本准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局的主旋律;振兵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学习掌握的攻守斗争所依托的功夫、技术、艺法,是人类主宰动物世界、人类世界的根本,是人类斗争的底线,是人类获胜的本钱,是中华儿女做人、做事、做局的大前提,是中华儿女战胜对手的中流砥柱,是中华儿女消灭敌人的徒手技术,是中华儿女阻止恐怖、制止犯罪、平息动乱的铁手腕硬道理。所以说,离开攻守内涵的武技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技了,故离开攻守内涵的武术,自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了;治气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首先所必须学习掌握的攻守教育和训练的打骂、惩罚、制裁,是高级动物的人向文明人转变的必须,是初级的人向高级人转变的必须,是人类成人、做人、为人经验的结晶。

五、中国武术技法的底蕴

中国武术技法是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中的五大主体论著之一,与其密不可分的二十多本专业论著,都是黄帝、姜太公、关公、郭子仪、杨继业等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集攻守、娱乐、保健为一体的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其以北路拳为框架,以传统武术运动为基调,以当代中国武术现状为依据,以古今中国武术的科研成果为依托,以未来中国武术发展为蓝图,以陈盛甫、张维康、李志英、董渝峰、王信德等众多武家泰斗的理念、辨证、经验、教训、功夫、技艺、招法、套路为基础,以张氏家族祖上传承的大量医武道等相关抄书、传记、经验总结和《万格一统》为蓝本,历经自己几十年来千辛万苦的研究钻研撰写而成。是古今稀缺且极具科学内涵和武术一统意义的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动理、运理、格理专著,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以及深远的历史价值。

六、中国武术技法的实质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武术技法源于中国古人的攻守本能,源于中国古人的攻守意识,源于中国古人的斗争必须,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功、技、艺中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斗争中所集累而成的—种徒手攻守运动动作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相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长期影响和渗透之下,形成了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以丰富的徒手攻守方法,植根于武术,贮藏于广大民间,并融防身、健身、强身、修身、养性、克敌、娱乐、康复、锻炼为一体,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人体徒手运动动作的总和,一直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国武术的三大要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俗文化对武术技法,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渗透。原始的武技就是非常直观的踢、打、摔,进而又有了深入性的拿、搏、撕,最后又有了心身性的和、仿、行,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九大武术技法。

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长期发展、积淀,使中国武术,尤其是武术技法更加思想化、系统化、规范化,最终成了一门人体运动科学,即以武术运动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此,我们对中国武术技法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攻杀战守,也不能复杂地看成是无往而不胜,中国武术技法就是实实在在的武术运动动作的禀性主体。人类只要围绕武技进行建设,就会身体健康、体质增强、精力旺盛、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给人类带来无比的好处、财富、利益。

七、中国武术技法的基本构筑

世间的万物在变,中国武术技法的构筑也是与时俱进的。从漫长岁月走过来的中国武术技法,今天的构筑和往昔的构筑及所涵盖的内容和形式,虽说有所差异,但其攻守的本质属性始终是高度统一的,方法技巧始终是一脉相承的,理念思维始终是不断深入的。

武术最初的构筑即修德、振兵、治气,振兵的主体就是以功夫为基础、以艺法为追求的武技攻杀战守。随后武术的构筑即修德、振戎、治气,振戎的主体就是以功夫为基础、以技法为支撑的武艺格杀。最后武术的构筑即修德、振武、治气,振武的主体就是以功夫为基础、以技法为支撑、以艺法为手段、以制止滥杀无辜为目的的武术攻守竞争、娱乐表演、康复保健。今天的武技构筑即以踢、打、摔、拿、搏、撕、和、仿、行等九技为核心的攻守竞争、娱乐表演、康复保健。

第六节 中国武术技法史话

自古道“三晋多义士,绍兴多师爷。山东多好汉,山西多英雄。华北多将帅,东北多豪杰。”可见三晋大地自古就是一个诞生义士的地方。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生命、汗水、大忠、大义、大勇、大为换来的。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晋南有人称武圣的关公——关云长,晋中有人称武信的郭公——郭子义,晋北有人称武忠的杨公——杨继业。三位都是中国文化中极具影响的旷世典范。其道出了三晋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真谛;道出了大义——关公文化、大信——郭公文化、大忠——杨公文化的精髓;道出了黄河文化、中国武文化、中国动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根本内涵。

一、中国武术技法的龙脉

中国武术技法简称武技,是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最早原始运动形式,一直是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核心主体。其随着炎黄子孙的诞生而诞生,随着中华儿女的成长而成长,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就衍生的龙脉有三:一即传承龙脉,二即文化龙脉,三即发展龙脉。

(一)传承龙脉

传承是人类发展进步根本所在,龙脉是龙的传人所形成的传承脉络。无论是传承还是龙脉,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的,矛盾斗争的智慧永远是第一的,攻守作战的技艺永远是第一的。如果作战的功夫、技艺、招法不能脱颖而出、与时俱进、独占鳌头、理论升华、科学尖端,自然会被强武者所统治、奴役、毁灭。也就是说,炎黄子孙的一切文明,如果离开了炎黄子孙的传承龙脉,自然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灿烂。

总的来讲,老祖宗黄帝的“修德、振兵、治气”理念,一直都是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做人、成人、为人的根本理念,也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理念,更是武术运动者永远不可休止的灵魂。其次是夏禹,夏禹的“修德、振戎、治气”理念,实质性地提高了武家的战斗获胜能力。其三是周武王,周武王的“修德、振武、治气”理念,使武家的攻守理念达到了迄今都未能突破的止戈境界。其四为姜太公,他撰写了第一本武家论著《韬略》而被后人所顶礼膜拜。其五为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他的深明大义被后人所顶礼膜拜。其六是大唐中期的郭公郭子仪,他的大德大大信被后人所顶礼膜拜。其七大宋初期的杨公,杨继业,他的大忠大勇被后人所顶礼膜拜。

(二)文化龙脉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文就是文字,是语言的升华。语言就是说话,是声音的升华。声音就是需求的表达,是人类攻守、吃喝、繁衍本能的维护;武就是止戈,是戎的升华。戎就是用戈,是兵的升华。兵就是武装,是人类攻守本能的升华。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三经”是中国武家最为古老的三大经书,其中的第一经即包罗攻守万象的《易经》,第二经即对攻守对象进行最早阐述的《黄帝内经》,第三经即对攻守大道大德进行最早阐述的《道德经》。“四典”是中国武家最为古老的四大精典战策,其中的第一典即攻守统筹的《韬略》,第二典即攻守策划的《左传》,第三典即攻守运作的《国语》,第四典即攻守大成的《周书》。“五法”是中国武家最为古老的五大兵书,其中的第一法即攻守实施的《孙子兵法》,第二法即攻守实践的《司马兵法》,第三法即攻守践行的《吴子兵法》,第四法即攻守实现的《孙膑兵法》,第五法即攻守彰显的《尉缭兵法》。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理论基础。其不仅是中国动文化的根本,也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更是中华文明永存、永固、永生的脊梁。

(三)发展龙脉

中国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自古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从武的攻守内涵、起源、称谓、历史上即可清晰、明了、明确地看到武的发展龙脉,继而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发展,有一个一目了然的系统。

中国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起源最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进行生息繁衍之人的攻守本能、攻守意识、攻守智慧,发展于后人的生存斗争、生产劳动、安全防范,精炼于后人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成就于后人的称王称霸、江山一统、安邦定国,尖端于后人的社会斗争、民族冲突、侵略战争。

在中国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兵是黄帝时期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最早称谓,戎是夏商时期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称谓,武是周朝到清朝末年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称谓,国术是民国时期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称谓,武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称谓。

由此可知,中国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发展龙脉大系应该是攻守本能、攻守意识、攻守智慧、生存斗争、生产劳动、安全防范、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称王称霸、江山一统、安邦定国、社会斗争、民族冲突、侵略战争。其发展的龙脉体系,兵、戎、武、国术、武术。这不仅是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进行武术挖掘、探寻、收集的大系,更是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进行武术科学研究、尖端攻克、武力超脱的基本体系。

二、中国武术技法的主要依托

中国武术技法和中国武术功夫、中国武术艺法以及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国武术攻守理论的理论内涵依托是山西晋北地区的北路拳。北路拳简称北拳,俗称北腿,是山西晋北一带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地方性拳种。具体来讲,是明清时期北岳恒山以南,五台山以西,北武当以东,太原市以北区域所修炼的主要拳种之一。它是唐宋元时期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拳种。

山西晋北,北靠恒山,东依五台山,西托北武当山,该地域关隘迭出、易守难攻、人杰地灵,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要地,尤其在中国古代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首先是黄帝东渡黄河,在晋北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印迹和传说。仅在定襄民间就有,黄帝系舟山,黄帝讲经台,黄帝点将台,黄帝道台,黄帝天台,黄帝地台,黄帝唤龙台等极为经典的故事。

如今的定襄与古代的定襄郡可谓是天壤之别,北路拳与其所在的地域一样,在现当代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在有史的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其影响都是决定性、引领性、主宰性的。从张氏宗祖黄帝五子之子张挥发明弓箭赐姓为张开始,一直引领推动着中国武术的发扬光大。其中,从武术的攻守转化到武术的长寿、长命、长青建设,周武王时期的张聪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的长寿、长命、长青到武术的延年益寿、康复保健、身心调和,汉朝时期的张仲景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延年益寿到武术的导引养生、运动锻炼、活动强体、防病治病唐朝时期的张世春,与其所拜的师父孙时邈,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防病治病转化到武术康复运化宋元时期的张三丰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康复运化转化到武术内在的智力开发、胆识建设、劲力健全,明朝时期的张宗冕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内在开发转化到武术全身心修炼清朝时期的张三峰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从武术全身心修炼转化到武术全身心的康复保健、身体锻炼、心神调节近现代的张维康、李志英作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实践工作。北路拳较为辉煌的时期,大都是民族斗争比较惨烈的历史时期。因为,在张氏的训志里有“民族危,倾全力,功夫传,技艺献。”之明确要求。所以北路拳尤其在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最为活跃、普及、广泛。比如,宋末元初时期孺幼皆知张氏太极,元末明初谁人不晓南拳、北拳,明末清初路人皆知南拳、北腿。其影响绝不仅仅是黄河以北的中国北路地区,而是长江以北的华北地区,其对全民武术运动的振兴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以上都是历史长河里的客观现实,这里一不贪图金钱,二不需要名声,只是把自己听到、看到、知道的客观事实告诉大家,以利于中国武术的研究探讨、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更好地为全人类的攻守、娱乐、保健、健康、长寿而服务。

三、中国武术技法的主要依靠

中国武术技法乃至中国武术功夫、中国武术艺法、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国武术攻守理论的成书,除本人在1981年上山西大学以来,在所有关心过我的老师、教授、领导、同士同学、朋友、邻居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从小历经了家里极具传统的医、武、道世传体系的严格训教。

自己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母兄长对祖传经典智慧的演唱、背唱、诵唱,三岁开始正式演唱、背唱、诵唱祖传的经典汤头、口诀、道情,五岁开始辨候论症、辨攻论守、辩道论德,六岁开始练功夫、学技艺、过招制,七岁随父行走,从小潜读了家藏的武家《三经》《四典》《五法》和医家的《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以及道家的《文始经》《南华经》等医武道巨著。虽然说,最初都是一种死记硬背、学唱仿唱、跟朗随诵,根本不知道自己记的、背的、学的、唱的、朗的、诵的是什么,只是为了过后获得父母、亲戚、长辈们的一顿喝彩。直到自己在后来的大学教学、医疗工作、社会活动中才逐渐高清、明白、理解了其中的真理性内涵。

四、三晋武技的杰出代表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汉朝以前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公认的最早的代表人物,就是人称武术老祖宗的黄帝,黄帝的“修德、振兵、治气”理念,五千年来一直都是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做人、成人、为人的根本理念,也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理念,更是武术运动者永远不可休止的灵魂。汉朝以前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公认的最早的民间代表人物,就是民间普遍供奉的武道爷,即人称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祖师爷的姜太公——姜子牙。

汉朝以来,三晋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数不胜数的,但其极具代表性的三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绝对引领风骚的。其中,晋南的杰出代表,就是被国人世代祭拜的武爷庙庙主,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称武圣的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晋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被国人世代敬奉的晋剧《打金枝》中所歌颂的主要人物,即人称武信的大唐中期的郭公,郭子仪。晋北的杰出代表,就是被国人世代敬仰的忠烈祠主人翁,即人称武忠的大宋初期的杨公,杨继业。

第七节 武术技法的作用

武术技法是以武术徒手攻守方法、手段、技巧、招制、套路为核心所形成的人体最基本的运动动作,是建立在武术徒手攻守内含基础上的人体表演、保健、锻炼、运动、动作。其发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世人所共识的集徒手攻守、表演、保健、锻炼、运动、动作、谋略、计策为一体的人体建设经典。人类经典知识的积累,无疑是为了应用。而武技是人类生存、生活、生发(建立在丰衣足食之上发展的科学奋斗)的必须。自然其应用的价值,也是其他任何学科所难以相提并论的。我们从武术技法的作用,就可看出武术技法在人类生存、生活、生发中的不可或缺性。中国武术技法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的六个方面。

一、武技是武术攻守运动的关键

攻守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的生存必须,胜败、输赢、得失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的存亡关键。武术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在搏打厮杀中得以取胜的问题,而徒手攻守是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因此,一个人武技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这个人攻守、表演、保健、锻炼、运动、动作、谋略、计策的彰显,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团队里的合作、配合、给力。

在武术技法的发展轨迹中,最早武技是炎黄子孙生存斗争中徒手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方法,随后是矛盾斗争、社会治理、人类战争中所绝对不可或缺的获胜实用技术,以后则形成了炎黄子孙集攻守、娱乐、保健、锻炼、康复、延年、益寿、修心、养性、比赛、对抗、作战以及武家长生不老、养老还童、得道成仙理想修炼为一体的人体运动动作形式。

五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武技实践证明,人类无论做怎样的徒手运动动作,其最根本性的保障就是武术技法,只有武技运化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实现生活中的随机应变、机智灵活、恰到好处,才能实现攻守中的对峙、运化、打入、得手、下手,才能实现保健中的运化、调理、调和、调节、调控。随着武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类攻守的需求,武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性进展。但武技这一中国传统武术运动的核心,无论如何都必须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即无论武技怎样发展都绝对不能脱离其本质的攻守特性。也就是说,无论武技外表上的和、仿、行和层面上的搏、撕、拿以及运动形式上的踢、打、摔怎样变化,都绝对不可离开其徒手攻守的根本特性,其永远是武术功夫的彰显者,永远是武术艺法支撑者。

中国武术技法并不是中国武术独有的,它是人类从搏打厮杀需要到自卫战争出击所必然会出现的人体徒手攻守运动形式。但中国武术技法在炎黄子孙的精心打造积累下,早已成为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绝对不可分割的脊梁。纵看古今的中国历史,武一直是国家、民族、君主、民众生死存亡、身体强健、斗智斗勇的根本。早在隋末唐初就建立了国考性的武举制度,而历时一千二百多年不倒。如今我们称之为军事、军队、部队,启用的仍是古老的兵戎内涵,其一脉相承,也是天经地义的。总之,炎黄子孙长期以来,在自己的土地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自己实践的需求,所科学研究出的武术技法,一向是中国传统武术攻守、娱乐、保健运动的根本所在。其反映了武术技法的实质,彰显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支撑了中华文明的脊梁。

二、武技是构成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之一

从人类攻守的武术运动动作的实际出发,其运动形式按道气学说来讲,不外乎有动作性的,有运动性的,有器械性的三大类。古往今来,中国武家把动作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功、武功、功法、功夫,把运动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技、武技、技法、技术,把器械性的攻守练习称之为艺、武艺、艺法、艺术。功技艺自然就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由于道气学说三位一体的天然辩证关系,即功属清为阴,技属和为禀,艺属浊为阳,功是技艺的基础,技是功夫的彰显艺法的支撑,艺是武功武技的最高表现形式。自然武技就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中流砥柱。

在构成中国武术运动的三大要素中,武技是武功的集大成、武艺的架海金梁、武术运动动作的轴心环节。千百年来武技不仅是炎黄子孙徒手攻守、运动、动作的根本,还是炎黄子孙徒手娱乐、保健、康复、锻炼、修炼的精髓,更是炎黄子孙斗智、斗勇、斗法、斗志、斗争的集大成。从人类徒手攻守需求、导引养生、康复修炼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舒筋活血、调和内外、运化气血、修身养性、启迪催化的功效。从人类徒手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健康体魄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灵活手脚、提高应对素质、提升承受能力的功效。从人类徒手活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角度来讲,武技在其中一直发挥着激发斗志、认识刺激、感受疼痛、体验挨打、接受训练、磨炼意志的功效。

三、武技的推进作用

在理解武术技法时,决不能仅仅把武技看做,只是武术徒手攻守运动的根本、武术徒手攻守运化的实质、武术徒手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获胜的关键所在。还应从文明角度、文化内涵、哲学辩证角度来认识中国的武术技法。其在炎黄子孙的文明进程中、文化提升中、理念建设中,始终起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技是构成中国武术运动三大要素中的轴心环节,是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其运动的理论升华,不断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礼仪、军事、思想、文学、艺术、医学以及社会习俗等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基本载体。可见,武技在炎黄子孙的成人、做人、为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武技的基础地位,直接反映了它的文化属性。武技在理论上不仅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术,也超越了其他所有的体育徒手运动。武技与所有的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一脉相承,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道气学说为依托,以基础理论为底蕴,以攻守理论为根本,以修德、振兵、治气为核心,直接体现了中国武技的丰富文化内涵,形成了极具独特风格独的武术运动文化体系,并通过人体徒手的攻守运动,表现和运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从根本上反映了东方文化的深奥、博大、精彩。

四、武技的核心作用

武技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武技的修德、振兵、治气使人之初的炎黄子孙成为一个有传统人道、人德、人制的人,即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抱负、有立场、有爱憎、有斗志和懂规制、懂规矩、懂规则、懂礼仪、懂对错、懂得失以及五讲四美、遵纪守法、爱国爱人的人。这是中华儿女五千年来为人、成人、做人所必须经历的道德、制度、规矩的基本建设过程,是武术技法传承所肩负的天职。

中国武术技法是中国武术的核心部分,因此中国武术技法的核心作用也就是中国武术的核心作用。就武技的核心作用,中国武家认为:“运武者,起于念,主于意,行于心,现于相,出于势,胜于招,施于功,展于技,活于艺。其百运之要,直达于灵,直达于巧,直达于勤,直达于勇,直达于敢,直达于道;直抑于贪,直抑于欲,直抑于狂,直抑于妄,直抑于色,直抑于妄;直智于谋,直智于略,直智于计,直智于策,直智于厚,直智于黑。其万运之要,直利于本,直利于顾,直利于定,直利于坚;直益于心,直益于身,直益于行,直益于寿;直立于正,直立于大,直立于光,直立于明;直道于情,直道于理,直道于法,直道于诛;直道于斗,直道于争,直道于打,直道于杀;直破于坑,直破于蒙,直破于拐,直破于骗;直穿于氓,直穿于赖,直穿于混,直穿于泼;直表于帅,直表于坏,直表于卖,直表于乖;直止于妖,直止于魔,直止于鬼,直止于怪。”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武技、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教育,就是所有其他教育的根基、平台、前提。

五、武技的重要作用

中国武术技法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对人的成人教育。一个人的年龄成人是必然的事情,但一个人为人、做人、处人的成人就成了过程,即必须经过高深精到的切割、雕刻、打磨,才能成为一个令人欣赏的真正意义上的人。中国武家认为:“理智者,幼须得脸而肃,童须得打而振,少须得骂而灵,青须得训而兴,中须得教而活。”也就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想真正做到理智性的自我调控,必须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懂得大人脸色的内涵,童年时期就懂得挨打的乐趣,少年时期就懂得责骂的好处,青年时期就懂得受训的获得,中年时期就懂得教导的威力。实践证明,孩子只有学会看大人的脸色,懂得承大人的击打,知道受大人的责骂,是一个人在人性上成人的根本所在。中国武学家认为:“人之生存,所需上万,欲望上千,胆略为先,把控为尚。然欲过则危,望过则险,胆大者获大而险大,胆小者获少而危小,略精者险低而安稳,略湛者危降而妥当。故人性成人者,重在一念之间,关在勇敢之中,键在理控之上。”所以说,一个人在人性上的成人,关键在于自己胆、略、理上的达标。这是中国武家历经几千年实践所证明的。

所谓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胆量、胆识、胆气建设,是把握性的不怕、敢为、勇做、猛行、烈对、硬抗。略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谋略、战略、策略,是高深得道的智慧、思谋、韬略。理即中国武家所必须具备的修德、振兵、治气理道,其一是有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以及所有炎黄子孙所必须的道德修炼,由德行修炼、礼仪修炼、五规(规矩、规则、规范、规章、规制)修炼构成。中国武家认为:“无道必毁,无德必灭,无礼必厌,无仪必烦,无规必乱,无矩必杂。”并认为:“人不修道不成器,人不修德不成人;人不修礼难弃野,人不修仪难脱俗;人不修规不入道,人不修矩不入流”。其二是炎黄子孙所必需的精神振作、人心振奋、局面振兴,特指对中国武术的学练、舞练、训练。中国武家认为:“无振不作、不振不奋、不振不兴”。其三是炎黄子孙所必需的百气治理,其中核心性的治理有七,即对兽气、邪气、恶气、逆气、野气的无情治理,俗称治五气,是炎黄子孙为人、成人、做人的必须。中国武家认为:“兽气不治难成人,邪气不治难成才,恶气不治难成就,逆气不治难成功,野气不治难成器。”并认为:“人不治气难立足,人不治气难相处,人不治气难成长,人不治气难做事,人不治气难入士,人不治气难合群。”

六、武技的根本作用

武技在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中,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可说是人类所有动文化的基本平台。其根本作用就是使所有受教育者的方方面面都成人,即人性成人、修养成人、身体成人、斗志成人、智争成人、谋略成人、攻守成人、作战成人、对抗成人、胆识成人、情辨成人、本质成人。这是人之初到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须,历来都是中国武技、武术、武学、武医、武哲、武文化的天职,也是中国人首先所必须学习的,还是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经久不衰、繁荣富强的关键,更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东方而永远不败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