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60

第60章 旅游策划(1)

发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忻州地区旅游事业的若干建议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驰名中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来为中外人士所关注。也由于五台山风光秀丽,近几年来,又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五年来,五台山旅游区已接待游客154万人次,其中外宾8000余人。仅去年就接待国际游客2400人,比上年增加了20%;接待国内游客33万人,比上年增加33%。

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多,表明五台山旅游资源越来越被广大中外人士所认识,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旅游经济不但成为经济发展战略家们的研究热门,而且已经和正在成为人民群众实践着的一项大事业。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应当继续作出科学决策,给发展中的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我区旅游事业以有力的指导。现在,我想就开发五台山,发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我区旅游事业谈点浅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党的“十三大”以来,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尤其是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各地都为自己的发展开始新的战略思考。发展旅游事业,我们的总体考虑不应当是为旅游而旅游,而应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战略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发展旅游经济这个基础上,突出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真正使旅游业成为一项重要产业。在我们忻州地区,开发五台山,发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旅游业还应当成为兴忻富民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支柱型产业。因此,在新形势下,务必重新认识旅游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估计它的政治、经济意义,确立一条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振兴的发展方针。

二、实现两个转变

开发五台山,发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忻州地区旅游业的有效途径是什么?我们需要深思熟虑。开发五台山,发展其旅游业并非自今日始,应当说列入计划已有七八年了,从1981年以来,省政府为开发五台山旅游资源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修缮寺院,改善交通,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区绿化。当地与邻近农民纷纷自筹资金在旅游区建设商业服务网点,目前,旅游日接待游客的能力可达上万人,应当说是有成绩的。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比,食宿条件的简陋和旅游项目的单调,都使这块宝地的开发进展缓慢,效益还不高。应当说,我们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靠现有的开发能力和本地的资金技术,能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高速度和高效益从何而来?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国家投资个体开发转向社会集资,大力发展私营旅游经济,由国内开发转向国外开发,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或由外商承包开发。划地分段让外商开发,速度和效果可能要更好些。

三、注意“三抓”并行,即抓开发、抓宣传、抓效益

抓开发同抓效益、抓宣传应当同时并进,这三者之间紧密相关。抓开发,要注意分层开发,分地段、分阶段、分层次做好开发规划。对我区旅游业来说,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形成旅游循环圈。但分布面广,交通线长,用时多。因此,我们在现阶段还必须有先后地分层开发。抓效益,主要应当强调计划效益,即与开发计划相一致,有计划地收回投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和发展中,必须时刻注意经济效益。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注意把旅游设施的效用放在获取经济效益上来。提供服务是应当的,但必须是有偿服务,要尽量避免无效劳动和低偿服务,要争取做到投资少、效益高、周期短、见效快。

抓宣传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刚刚起步的旅游业更需要宣传,提高知名度。而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方式也不多、不灵活,文传口传,多在口传,自觉宣传和自然宣传,还多在自然宣传。所以,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我区旅游资源还没被中外游客所熟知。因此,抓开发、抓效益的同时,抓好宣传尤为重要。

四、“四化”五台山

我认为,开发五台山,发展五台山旅游业,应当提出“四化”五台山的口号。即①寺周围市场化。就是说,哪里有寺庙,哪里就有市场。②旅游服务系列化。全程服务、综合服务,建立一条龙服务体系。③旅游项目多样化。旅游环境本来就是人们的消费场所,吃喝玩乐应当尽量满足。现在人们进入五台山,大都只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从庙门到庙门,眼睛里尽是菩萨,旅游项目单调。所以应当增设旅游项目,使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建立民俗博物馆、庙堂音乐馆、武术表演馆、土特产展销馆、观赏艺术馆,还应当建立一些度假村、游乐场、舞厅、酒吧间。④旅游环境公园化。五台山绿化已有基础,但自觉地为旅游设置一些公园,却远远不够,显然,在规划中应当注意这种建设,把绿化的布局朝公园的方向发展,使游客在观赏寺庙时能得到多种美的陶冶和享受。

五、推行五种新政策

(一)成立五台山旅游开发区政府

开发五台山,发展旅游业,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条块分割体制的制约使其不能独立行事,这样,许多该办也能办的事情都因各方面的纠葛尚无法进行。当然,旅游业涉及政府40多个职能部门,本来可以构成一个大的社会,但从目前看,上至中央下至乡村都有对它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村土地不准占用,需要迁移的农户不搬迁,也就无法实施一些旅游服务工程。如此等等,都使这里缺乏必要的开发自主权。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快五台山的开发速度,就有必要像沿海一样,成立一个类似特区性质的五台山旅游区政府,县级规格,机构设置可以从简。其职能主要是开发五台山,发展这里的旅游事业,国家对其实行税收和治安管理,其他不管。

(二)全方位开放

五台山应当也可以开放。但过去是全封闭,即不准外国人进入,后来是半开放,即经过批准可以接待一定数量的外国人。这种半开放仍然限制着五台山的开发。事实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五台山已经没有什么可保密的,即使有保密的设施,也全在于管理,而不在于封闭。因此,建议中央放开五台山,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五台山的开发就可以在全方位开放中焕发勃勃生机。

(三)广招开发人才

发展旅游业,人才仍然十分重要。如果让那些有创办旅游业的中外志士能人去开发,效果肯定会好得多。现在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还缺乏旅游设计师和开发区,因而应该广招这方面的人才,认真掌握这方面的学问和技术。所以,有必要规定若干如同扶贫那样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中外能人上山开发。

(四)发挥僧人作用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驰名中外,僧人给人们的印象如同寺庙和佛像,一样深刻。而且,僧人是寺庙里的主人,理应在开发五台山、发展五台山旅游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庙养庙,提倡僧人经商,僧人办旅游业,并为他们规定一些优惠政策。

(五)减免国税

旅游经济税收特别重要,但在开发起步阶段和低水平区间,应该规定一定时限的减免税收政策。在这方面,我们要“欲取先予”,“舍小计大”。

198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