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29

第29章 扶贫工作(1)

穷僻山庄脱贫致富与人口城镇化刍议

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中,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产业结构、传统观念等诸种不同因素,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显著特征。不平衡性的存在,决定了相当一部分农村脱贫致富的艰巨性和人口城镇化的复杂性。因此,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针。中央和地方对贫困县进行重点扶贫就是这一方针的重要体现。就一个县的范围内再行分类,把最贫困的乡村放在脱贫致富的首位,集中研究解决那里的突出问题,是扶贫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也是“七五”期间解决“老、少、边”问题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如何使穷僻山庄尽快脱贫致富和怎样对待其人口城镇化问题作一探讨。

一、穷僻山庄经济状况及其人口城镇化的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开发、治理山区,积极促进那里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对山区农村政策在更大程度上的放宽和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山区较之“大锅饭”时期确有变化,突出表现为温饱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山区温饱问题的初步解决是低水平的,而且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穷僻山庄贫困程度还很严重。究其原因,并非人懒,也非政策不好,主要是普遍地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特殊环境的限制。据调查,穷僻山庄,水、电、路、广播、电话“五不通”,脱贫致富有“五大难”。

一是人畜吃水难

许多山庄窝铺由于近几年水位严重下降,原有井干枯,人畜吃水消耗一半劳力,无劳力户为买水一年就得开支100多元。有牲畜的饲养户,一年要花290多元。所以这里的农民有“水比油贵”之说。

二是买难卖难

公路不通是买难卖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穷僻山庄,为了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和推销农副产品,多是人背牛拉,往返几十里路,极不方便。而国家和集体现在又无力投资,把所有穷僻山庄路不通问题全部解决,因而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是科学技术推广难

由于路不通,广播电话不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很难及时传达到农民的耳朵里。穷僻山庄信息闭塞,干部和群众接受新鲜事物较为缓慢,因而新的科学技术得不到推广。许多山庄土地亩产长期不能突破300斤大关。

四是办学难

穷僻山庄由于人口稀少,适龄入学儿童无几。教师教书没劲,学生学习无兴趣。智力贫困和经济贫困互为因果,长期恶性循环,增加了脱贫致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五是光棍多,找对象难

穷僻山庄人口稀少,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更少。穷僻山庄的姑娘大都嫁到平川村镇,“远走高飞”。有些人家多年节衣缩食积攒些钱为儿子娶媳妇而又往往被骗上当,有的人因此失去了劳动的信心。

上述“五不通”、“五大难”,是穷僻山庄脱贫致富的严重障碍和突出问题。近几年来,中小城市和平川村镇在发展商品生产中正在形成新的“聚集优势”。这种“聚集优势”所展示的繁荣和进步,以一种特有的诱惑力,吸引着穷僻山庄在短期内还无力就地脱贫致富的人们,积极向这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搬迁转移,以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这种转移促进了农村人口城镇化。据调查,五台县耿镇所属农村系边远山区,1983年有11960人,迁出261人;1984年有11904人,迁出389人,1985年有11741工人,迁出263人。迁出的人大都到平川村镇定居,也有的到中小城市落了户。五台县茹村乡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6个自然村向平川村镇搬迁。1985年以来,他们组织石槽、陈家麻地、王山水三个自然村往毛家村迁移20户、85口人。搬迁后,“五不通”、“五大难”得到了解决。同时,搬迁后的39个强劳力,15头大牲畜,150只羊补充了毛家村劳力和畜力的不足,解决了该村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带来的种地难问题。而搬迁后留下的空地,有的退耕还林还牧,有的隔离培育制种田,为科学种田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靠亲戚朋友的人际关系,到平川村镇和中小城市定居落户,靠乡政府集体组织就近搬迁,正显势头。穷僻山庄脱贫致富过程中的人口城镇化态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二、穷僻山庄人口城镇化的意义和脱贫致富道路的选择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8亿人口搞农业生产局面的改变,人口空间分布必然要随着人口职业构成的改变而改变。即从分散的农村逐步地向小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或大城市集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列宁说过:“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增加,当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时,人口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既是工业、商业中心,又是科学文化中心,它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城乡经济在放开搞活的政策指引下,横向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从而加快了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目前城乡人口流动和穷僻山庄人口向平川村镇和中小城市迁移,既是穷僻山庄农民脱贫致富的客观需要,也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过程。而小城镇的发展又为中小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穷僻山庄以脱贫致富为出发点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同样是城市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从小村到大村,又到城镇,再到中小城市递级聚集,梯次实现我国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它反映了我国人口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穷僻山庄人口向平川村镇和中小城市迁移和流动,从根本上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结果,是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现在值得研究的是,与人口城镇化相联系,穷僻山庄脱贫致富究竟走什么道路?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并不一致。目前大体有四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强调实行自立政策,即通过放宽林牧政策,使那里的人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就地开发,自强自立。另一种意见是,实行扶贫政策,通过国家投资和集体资助改变穷僻山庄“五不通”、“五大难”的穷困状况,使那里的群众就地脱贫致富。第三种意见是实行拓荒政策,即派遣干部和移民到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拓荒,开发那里的经济。这些意见各有其理,根据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行之处。但是,我认为“七五”期间,在解决“老、少、边”的脱贫致富问题上,我们还不能局限于上述三种政策。对一些穷僻山庄,只要国家和集体以及当地群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力脱贫致富,那么干脆让他们就近搬迁到大村、大镇和分散迁移到中、小城市,也不失为一个脱贫致富的良策,何况一些穷僻山庄的人们已经和正在这样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帮助他们进行此项工作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与其扶贫倒不如移民。问题在于我们能否在帮助穷僻山庄脱贫致富中积极去领导和组织人口城镇化的战役。能不能把握穷僻山庄人口城镇化的势头,进行一次划时代的实践。

三、穷僻山庄搬迁和人口流动应当采取的方针、政策与步骤

穷僻山庄搬迁和人口流动既是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又是脱贫致富的一种新途径。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估计这件事在实施过程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确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步骤。

在对待人口迁移问题上,总的指导思想是,既不能搞封闭政策,取消人口迁移行为;又不能违背人口运动趋势,采取错误的迁移决策。我们应该从有利于穷僻山区脱贫致富,促进四化建设出发,按照人口运动规律的要求决定政策。根据我国当前“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应当把穷僻山庄人口流动的数量、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双方自愿,就地搬迁,科学规划,分批进行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和掌握好五方面的政策。

第一,正确处理迁出和迁入的关系

所谓双方自愿就是指穷僻山庄“五不通”、“五大难”的问题在长时间内不能解决,穷困面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又积极要求就近搬迁和向外乡村镇迁移,而临近的和外乡的大村大镇也愿意接收,并且能为其搬迁解决房子、土地和提供搬迁后的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经乡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方可迁移。任何强迫命令和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迁移都是不可取的、有害的。同时迁移后双方原有的债务应当妥善处理。迁移后的村镇政权建设中,应当从迁移村农民中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分子进入村镇各级领导班子中。领导班子应当经常注意处理好迁出和迁入群众之间的人际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外迁和近迁的关系

人口迁移按照人口运动的规律,不应当是一种模式。应当允许多层次、多流向的人口迁移。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人通过亲戚朋友联系在一些中小城市落户或到边远地方定居是一种方式,只要合理合法不违反政策,是应当允许的。但是,另一方面,穷僻山庄所在的本乡镇应当主动承担本乡镇穷僻山庄人口迁移的“蓄水池”,拦截那些可能涌向大中城市的农村人口,尤其是穷僻山庄剩余劳力和他们所抚养的人口。表面上看,既允许远距离流动,又争取近距离迁移,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土地、森林在短期内就地有人还可以继续种植和管护,使退耕还林还牧逐渐进行。另一方面,接收村镇不致因为迁入人口急剧增加而无法安排和减少收入。总之,既要根据现实的许可条件,有利于两地在缓冲过程中有时间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同时也需要取得经验,稳妥行事,使穷僻山庄人口迁移的事情越办越好。

处理好上述四种关系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好五方面的政策。

1.关于处理原有债权债务问题

在搬迁时,对各自原有债权债务要进行一次公平的清理和登记。要尽可能地做到不拖欠、不转嫁、不混淆,迁移不迁债。如一时无法解决,也要在迁移后的限定时间内结束原有债权债务。

2.关于住房问题

随着迁移,处理好住房问题是件大事。原有住房既可以作价卖给暂不迁移户使用,也可以作价归集体使用。关键是迁出户的新建宅基困难较大,可以采用租赁或借用的办法先住下,之后逐年审批宅基。如集体能安排住房,则可以优先安排退耕还林和清理集体拖欠的户。总之,住房问题要采取集体和个人共同解决的办法,以个人自行调节解决为主。迁移过程中也可以两边安家。

3.关于搬迁资助问题

因为穷僻山庄人口迁移与脱贫致富相联系,同时在迁移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安居乐业。可以考虑一两年内,将国家的扶贫款和各级政府扶贫所用款项之一部分,用于资助穷僻山庄搬迁。

4.关于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是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规定办事,搬迁户所承包的土地原则上暂不调整。如调整,可以考虑在25度以上的坡地退耕还林还牧,比较好的土地可以转让给暂不迁移的户耕种或退给集体做制种田、试验田。在迁入村镇,未经统一调整土地之前,迁入户可与其他村民自愿转让或接收调整部分耕地,但不允许荒芜原来承包的土地。搬迁户的农业税仍由原户负担。

5.关于就业问题

这是搬迁后的一个新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集体要提供优质服务,使迁出户的劳力得到合理使用。要帮助他们各施其能,互利互惠,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共同致富。领导者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迁入、迁出村镇的党组织和政府要成立搬迁领导组,专人负责,共同研究处理搬迁过程中的重大事宜,以使穷僻山庄脱贫致富与人口城镇化顺利进行。

1989年2月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