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22

第22章 [三农问题](5)

五台县植树的情况、问题与建议

最近,我在五台县6个公社及有关山庄窝铺做了为期10天的调查。现将一些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我在五台县门限石公社和石咀公社重点了解了植树情况,形势十分喜人。这两个公社今年宜林荒地全部下放给农民后,村村出现了植树热。主要表现为四争:即争要宜林地。现在不再是过去有地无人种树,而是种树人多嫌地少。这一矛盾常常使社队干部左右为难。黑石沟掌大队书记李义成本想种一千亩树,看到许多人争着要地,主动让了别人。但他想多植树的愿望强烈,只因再无宜林荒地,只好作罢。现在连四属户也回乡争要宜林地。高洪口公社书记胡存德今年回黑石沟老家要下200亩宜林地。东雷公社神佑大队史还治等五户联办林场划定宜林地2900亩,由于社员纷纷要地,只给留下1000亩。再就是争苗木、争时间、争先进。为早栽树、多栽树、栽好树,许多农民一家老小,起早贪黑,十分辛苦。都想争上光荣榜,誓言植树魁。黑石沟掌村仅仅72户人家,百亩以上的就有49户,其中出现了李吉林、段怀林两个千亩大户。现在百亩户已不足挂齿。公社奖励资助一般均在百亩以上。这个村去年下放到户8000亩,今年下放5000亩,计划利用春、雨、秋季三个植树时间造林万亩以上,人均38亩,今年可望所有宜林面积绿化完毕。

山区农民植树如此积极,其原因之一,是政策放宽。今年五台县又将22.56万亩宜林荒地下放到户,连原下放数55.69万亩,共放到户宜林地78.2万亩,占到应下放面积100万亩的78%,下放后的宜林地发了宜林地使用证,绿化验收后,又要发给农民林权证,规定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产品处理自主等。这一放宽,如堤决水,农民植树热很快兴起。耿镇公社照吞口村戎晋生和刘月香一对仅有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夫妇,受到张候拉、胡存官老人植树精神的启发和政策放宽的影响,把土地全部退掉,承包大队1000亩宜林荒山。现正在深山大兴土木,准备定居,常年植树。截至目前,他已植树400亩,预整地100亩。承包千亩荒山一年全部绿化,还准备打坝造地,治理小流域30亩。

其次,是因为农民心底压根儿有极明白的计算。黑石沟掌农民李吉林今年要下1000亩宜林地,每亩种树300株,15年后,一株均以10元计,每亩可收入3000元,1000亩地可收入300万元,他一家9口人,人均30多万元。15年后,这个大队靠树一项收入户均56万元以上。碾子沟村农民李福根,今年52岁,全家6口人,3个劳力。他1963年就开始荒地植树400株,以后逐年栽。1972年,大队收回李福根栽的树415株(房前屋后1600株未收),1981年落实政策,物归原主,并发了林权证。李福根欣喜若狂,又继续栽树,一年比一年多。1981年栽了3亩,1982年栽了32亩,1983年栽了100亩,1984年又要栽150亩,1985年栽220亩,他原有成林135亩,1985年共有成林505亩。我和他一起算了一笔账,15年后,他将成为拥有150万元的富翁。去年他家人均收入800元,今年计划人均收入10000元,全家收入60000元。他一边数着指头算账,一边摇着脑袋比画,并深有感触地告我说:“现在的政策实在好!”

五台县是全省40个林区县之一,30个公社中就有21个公社占有明显的林牧优势。县委和政府抓住这个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发动山区农民大规模植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今年计划植树15万亩,社队自报要落实18万亩。全县出现百亩以上家庭小林场450个,其中1000亩户办林场12个,今年植树千亩大队75个。万亩以上公社12个,现已植树6.4万亩。五台今年决心植树人均超半亩,将跃居全省植树上游。我和县林业局的同志算了一笔账,五台县下放到农民手中的宜林地75万亩,栽树10年后,农民手中将拥有树木价值22.5亿元,以全县现有76914个计,户均2.9万元,按现有人口27.8万计算,人均8000余元,这实在可以说是抓住了生财的法子。其实这种算账办法是以简单算法取了个低数,如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其效益远不止此。况且这仅仅是从栽树十分之一的经济效益考虑问题,如果再加上占栽树十分之九的生态效益考虑,栽树的意义就更大了。

由此我想,五台这样狠抓宜林地的大规模植树,实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完全是有把握的。植树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凡有条件,特别是一年三季能够植树的地方,都应当在植树问题上大做文章。如果类似五台这样条件的县都能这样搞,15年后,这些地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那时还会是今天和昨天的样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