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20

第20章 [三农问题](3)

关于当前几个热点问题的调查

根据地委赵书记“变上访为下访”的指示精神,我们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深入到忻州、代县城乡,采取座谈会、问卷和个别走访等形式进行了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的有县、市领导,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村群众近150人。参加问卷调查的共286人,其中,机关干部87人,企业领导10人,工人79人,科技人员15人,农村干部32人,农民63人。现将调查结果,从缓解财政紧张状况、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减轻农民负担、机构改革、对地委的建议、群众情绪等6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关于缓解财政紧张状况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我区财政形势严峻,面临的问题突出,困难很多。忻州市和代县都面临着8月份开不了工资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1.企业效益不佳,财政税收来源枯竭。代县10个预算内企业,已有半数停产,其余前景也不乐观。该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原值5000万元,净值只有3000万元,因内亏严重,债务达1785万元,加上基建、技改等专项资金超支1020万元,与固定资产净值几乎相等。

2.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例如忻州市某个局仅1992年的招待费就高达13万元。据两县调查,有实权的部门和单位,科以上干部大部分都用公款安了电话,有的甚至安了2~3部。

3.出区、出省、出国参观考察费用惊人,忻州市和代县60%~70%的县以上领导干部都出省,甚至出国进行过考察,近40%的科级干部出区、出省考察,其考察费用一次数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4.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开支项目大。据忻州市座谈反映,该市行政事业单位现有大小车辆200多台,按每年每车平均1.5万元花费计算,仅这一项开支就达数百万元。

5.偷税漏税相当严重。一些假残疾、假民政、假老龄委、假知青、假校办应运而生,钻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私营企业及个体摊点偷税更为严重。

6.异地工作的县级干部,有的离家较远,回家度一次周末仅车燃、司机食宿补助等费用就达四五百元,足够一般局全年的办公费用。

在调查中,基层同志对缓解我区财政紧张状况,提了许多好的建议。

1.大力发展生产,压缩非生产性投资,扩大税源。座谈中普遍反映近几年来忻州市商业大楼的发展超过了市场贸易的发展速度,有些个体商业大户仍在动用数百万贷款建商场。在座谈中,忻州市机关干部建议,今后应少盖商场,多建工厂,增加“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从问卷调查看,31.9%的同志持这种观点。有的同志反映,税收队伍人员不足,部分人素质低下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执法执纪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税务部门,增强依法征税力度。同时,整顿税收秩序,严格税制管理,对私营大户实行定期定额,保本倒算,发票加浮动的税收办法;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要严格审查。

3.大家普遍认为,缓解我区财政紧张状况,开源节流是一种好的办法,但是,开发新的财源,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由于全国整顿金融秩序,搞开发性生产缺乏资金来源;投资环境差,难以引进外资,开源的路子也不多。比如代县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也便利,前几年也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全国甚至海外发出招商引资的广告,但由于基础设施等环境条件不佳,至今没有一家外商来代县投资和开办实业。因此,多数人认为,缓解财政紧张状况,目前唯一出路是,下决心在减少财政支出上做文章,各级带头,从领导做起,从上级机关做起,一级抓一级,一抓到底,可能会有效果,94.6%的同志认为,缓解财政紧张状况根本措施在于“卡住腿,管住嘴”。忻州市机关干部在答卷中说:党政机关干部不要坐越来越豪华的车,不要吃越来越奢侈的饭,不要喝越来越高档的酒,杜绝“富人一席饭,穷人半年粮”的现象。

二、关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问题

大部分企业干部认为,国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件不够成熟,面临困难很大。困难主要是:

1.企业内亏严重

忻州市工业局系统共有职工6000人,内亏近6000万元,人均1万元,全系统流动资金1.24亿元,除了内亏和外欠的,真正流动的资金只有3000万元,不达全部流动资金的1/4,且周转天数长达600天以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自我发展。

2.企业包袱沉重

代县二轻企业在职职工600人,退休职工19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3。固定资产800万元,债务高达700多万元。忻州市付家庄供销社每年上缴承包费7000元,而该社8名退休职工每年的开支就得1.5万元。全市供销系统122个基层分店,在职职工1400人,离退休人员398名,近几年来库存积压,经营效果不佳,内亏严重,用他们的话说,如果资债相抵,就剩下老弱病残破房子了。

3.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平等竞争

忻州市经营规模相当于城关供销总店的商业企业共有14家,其中两家为国营企业,12家私营企业。然而,两家国营企业每年上缴的税利与12家私人企业上缴利税的总和相等,这样下去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必然缺乏竞争能力,也必然要被私营企业挤垮。

4.社会负担重

在座谈中,干部普遍反映,现在的企业社会摊派多,一些行政单位或社会管理部门用各种方式把手伸向企业,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忻州市砖厂,仅1992年负担省、地、市宣传画册费用就达1.6万元。

5.整顿金融秩序给企业转换经营机构增加了难度

代县化肥厂800系列技改项目,是省确定实施的,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贷款300万元。由于整顿金融秩序,100万元的贷款无法到位,造成已投入技改的500万元设备闲置,为该厂贷款担保的张仙堡铁矿也因贷款中强行扣除抵押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很可能由盈转亏。

三、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从问卷调查看,93.6%的村民对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紧急通知精神了解或是大体了解。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紧急通知下发后,县、乡、村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87.4%的农民反映,不合理的提留摊派在本地初步得到制止或者有所减轻。

但是,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还需要做大量工作。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

1.多办实事,抓好落实

调查中广大农民对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和有关条款规定十分欢迎。但是,所担心的是这些条款规定在秋后能不能落实下来。

2.减轻农民负担,要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结合起来进行

据农村干部反映,农民不合理负担,除了各级政府废除的条款以外,还有一些受行业不正之风影响,转嫁给农民的“隐形”负担。如各条战线的宣传品、行业招待、法院起诉、公安破案、民政部门介绍灾民救济、电影票等。代县电影公司1992年在放映《焦裕禄》、《淮海战役》、《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影片时,仅给代县东南街就摊派电影票1200元,人均2元。

3.座谈中,忻州和代县的基层干部都反映,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要注意两点

一是大力搞好宣传,在贯彻落实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精神的过程中,也要向农民宣传缴纳合理提留摊派的意义,消除部分农民对中央精神的曲解。二是制定合理提留摊派征收细则和具体措施,增强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如有的条例规定废止向农民收取民兵训练费的超收部分,那么,应该收取的部分应是多少?基层干部搞不清楚。

4.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讲关键是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农村经济

从我们调查的地方看,凡是乡镇企业搞得好,农村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农民负担就轻,反之,就重。

四、关于机构改革问题

党政机关干部对当前的机构改革既关心也担心,对机构改革的成效又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

1.多数人认为,目前机构重叠,人员臃肿,财政紧张,“皇粮”难以为继,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他们说与其坐以待毙,到时被逼下去,还不如“快刀斩乱麻”,争取主动,早改早安宁。

2.借改革之机“下海”

有一些干部听到或看到近几年一些经济实体部门和个体户与行政干部的收入拉开差距,成为数万元户乃至“百万富翁”时,心理失衡,“下海欲”时时被激起,也想乘机构改革的机会,“下海”一显身手。问卷调查中,持这种观点的占8.5%。

3.也有一些干部,虽对“下海赶潮”为之心动,但又不敢冒风险

这些同志认为,我们一直从政,靠的是一张嘴一支笔,既没从事过经济工作,又不是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不识“海性”,何谈“冲浪”?生怕“改嫁的媳妇”不好当,出了“官”家门,难端别人的饭碗。因此,他们在机构改革中,举棋不定,进退两难。持这种心态的人占调查总数的9.4%。

4.还有一些干部满足于旱涝保收的“铁工资”和轻松的机关生活

“下海”念头刚生又灭,认为还是待在机关稳当、保险。调查中愿留机关的占到30.9%。

5.相当一部分干部对机构改革态度暧昧

他们认为,机构改革已进行过多次,“庙”拆了又盖,“和尚”跑了又来,没改下个名堂。这次改革虽成定局,其成效如何仍难论定。因此,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机构改革大潮中,既没有“下海”的热忱,也没有“跳槽”的准备,抱任其自然的态度,这种人占47%。

五、关于对搞好地委、行署工作的建议

调整后的地委行署领导班子勤奋务实,受到地、县干部的普遍好评,并对地委进一步搞好工作寄予厚望:

1.希望地委、行署领导再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事。问卷调查中,持这种观点的占72.4%。

2.群众对有些县乡在计划生育中施行的强迫命令和简单粗暴的做法极为不满。比如有的群众反映,对45岁以下二胎以上的妇女强制实施绝育手术,一时思想不通,不愿做手术的,便搬家具、挖粮食,施加压力,有的甚至逼出人命。希望对这一问题引起注意,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矛盾激化。

3.机关干部队伍内部苦乐不均,利益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有的干部说“有烟酒的不研究,研究的没烟酒”,“拿工资的不干事,干事的拿不上工资……”尤其机关干部对此议论很多,反响较大。

4.群众希望在用人问题上增强透明度,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坚决反对用钱买官。

5.座谈中,几乎所有的乡镇干部都要求地委、行署在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中,区别提留摊派合理与否的界限,制定依法征收的具体措施,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处在“夹缝”中的乡镇干部撑撑腰。否则,今后的提留摊派将很难征收。

六、关于群众情绪问题

多数干部群众都认为当前最满意的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搞活了、市场繁荣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也有不少干部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没有明显好转,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力遏制,各种丑恶现象继续泛滥非常反感。还有些农民认为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减轻农民负担谈何容易。

在问卷调查中,有些干部群众反映的强烈情绪值得注意:

1.有的群众对造成当前财政紧张状况的原因十分不满。

2.还有的群众对少数人的以权谋私问题表示愤慨。

3.忻州市的干部对市领导班子的人员结构有看法。

4.据调查,人们对乱收费的问题最为不满。

5.群众对上级机关征求意见多,解决问题少,很有意见。

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