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14

第14章 理论探索(12)

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

近日中央号召大家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也心动了。想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仁商榷,供领导参考。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问题

科学发展观说起来五个字,理解似乎也不难,但是深刻领会它的本质含义和实际联系就绝不那么简单。应当知道,科学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而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能认识它、发现它,并利用它为人类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生产生活必需实事求是,深刻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正确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凡事违背了规律,必然失败,凡是按照规律办事的就会成功。而科学的意义就在于要求人们严格按照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什么叫发展呢?按照中国现代哲学家艾思奇的定义是:不但能够提出问题,并且能够同时加以解决。显然,发展第一是能够提出问题,第二是能够解决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它要有科学知识和对实际的深入了解,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敢于直面事实高度负责的精神。所以能否提出问题是事关发展的大题目,不是小题目,是对领导和谋士们及各种服务人员的重要考验。那种不动脑筋,一味服从,你叫干啥我干啥,你说什么,我说什么的干部不一定都是好干部。真正的好领导和好干部是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强调这个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同时,一旦提出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要提得准,不准是不行的,提错了,想歪了,更不行。但是只要提出的问题是对的,就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解决问题,才能发展。很简单,问题解决不了,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按照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和部署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意义重大。理由有三:一、改革开放30年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高速增长,这样长的时间,已经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方面超出了经济发展规律的限量,极易引发生产、消费、积累、分配方面的比例失衡。而且事实上失衡已经显现。二、列宁讲任何肯定的因素都包含了否定的因素。改革开放的成就即正面效应十分明显,有目共睹,但它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需要认真解决,不可等闲视之。三、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后,尤其是加入WTO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加快了接轨的步伐,所以,受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国,我国也有连锁反应,不能不积极应对。

上述三条足以说明,中央提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有针对性和客观依据的,所以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意义重大,这决不是一篇小文章,而是一篇大文章,事关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事关可持续发展,事关政治社会稳定,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当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科学决策是科学发展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坚持可持续发展,面对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形势,各种矛盾和挑战增多,既想稳妥,又想突破的两难选择增多,因此,把握时机,准确判断是决策科学化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首先决策要科学,而宏观、中观决策又事关全局,特别是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决策科学不科学,无论是对现实还是未来都不是小事,而是大事。怎样才能科学决策呢?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不经过调研不决策,没有两至三个以上方案比较不决策,不经过论证不决策。二是实现政治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这实际上就是尊重民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职业科学家们的意见,高明的领导不但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要善于借脑。重视决策程序化。尤其是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重大决策是一种群体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领导班子决策的范畴,各种方案、各种数据和论证在链条式地运转中形成科学思维,而后领导拍板敲定才会有科学决策。那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当然的决策是一种长官意志,不合时宜,不可能科学,只会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三是科学发展重要的是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搞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这应当是科学发展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和研究人员要有全局意识、战略思维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综合、协调、平衡和开拓创新。

2.注重落实中的把关定向

人们常说,政策是好的,但和尚把经给念歪了。这话很有道理,党中央、省委乃至市委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但为什么贯彻落实当中又会出现不少不应当出现的问题,甚至走歪了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决策层和实践者脱节,往往是决策会议一开,红头文件一下,强调一下贯彻落实了事,坚持落实功夫不到位,措施不力,一个政策下去,贯彻中各取所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加之跟踪决策进行反馈不及时,完善政策机制不力。等到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已经晚了。因此,决策要科学,贯彻落实也有个科学的问题,寻求决策和落实的一体化模式始终应当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问责制的确立和到位比什么都重要,不管是官家、民间,没有责任一事无成,更谈不上科学发展

那么领导者的责任是什么,按照毛泽东的说法是“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领导者的责任”。所以追究责任才能科学决策,追究责任才能解决好问题,推动科学发展。

最近对各种矿难事故加强了问责制,很得民心。但要把决策责任、贯彻落实责任联系起来。人人都要有责任,只不过根据实际情况责任大小不同,强化党委政府工作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但要落实好,特别是对那些渎职责任和罪行应当严惩不贷。

我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我们的领导干部中,往往有两类,一类是稳妥有余魄力不足。这种干部多重视稳妥,注重协调,不出事为原则。因此,在他们领导下一个地区、一个方面政绩不突出,发展不快,不明显。而另一类领导干部则是魄力有余,稳妥不足。这类干部多寻求突破,稳妥注意的少一些,所谓胆子大,前者是买不回米来也不要丢口袋,后者是只要买回米来,不怕丢口袋。这两个方面的倾向都与科学发展观有距离。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树立全局意识,战略思维,敢于胜利、善于胜利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人才难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以上问题都是必须要注意的,需要在用人问题上不但要有为国为民的思想,还要有各方面的配合,这是个难题。

2008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