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14061800000012

第12章 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2)

第二节 问话的类型

一、问话的传统分类

关于问话的传统分类,我国汉语学界存在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而且其中的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二分法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是非问”、“特指问”(吕叔湘,1942:281-286);“是非问”、“非是非问”(房玉清,1992:314-315);“非特指问”、“特指问”(萧国政,1993b);“是非选择问”、“特指选择问”(邵敬敏,1996:5-6)等等。三分法有“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朱德熙,1982:202;陆俭明,1982;刑福义,1996:124);“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张伯江,1997)。四分法的划分标准较为一致,主要是按疑问句结构的形式标志来划分的,包括“是非问”、“正反问”、“特指问”、“选择问”(黄伯荣,1957:27;丁声树,1961:203;刑公畹,1992:384-385)。五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非疑问形式+呢”而形成的(徐杰、张林林,1985;李宇明、陈前瑞,1998:18)。此外,还有段业辉(1998)的六分法,主要包括“特指问”、“反诘问”、“正反问”、“是非问”、“揣度问”、“选择问”等,以及陈建民(1984:98-105)的七分法,主要包括“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反意问”、“重复问”、“答非所问”、“问非所想”等。

二、机构话语中的问话类型

关于机构话语中问话的分类研究,主要有廖美珍(2003)等。廖美珍在借鉴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按照问话所索求的信息把法庭问话分成了两类:“开放性”问话(open questions)和“封闭性”问话(closed questions)。“开放性”问话主要是特指问话。根据所问内容的具体和宽泛的程度,特指问话又分为“窄式特指问话”和“宽式特指问话”。“封闭性问话”则包括选择问话、正反问话、是非问话(肯定是非问话和否定是非问话)、陈述问话、附加问话。问话根据其支配力的大小形成了一个(由弱到强)的连续体,依次为:宽式特指问话,严式特指问话,选择问话,正反问话,一般肯定是非问话,一般否定是非问话,陈述式是非问话,附加问话(廖美珍,2003:66)。

三、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话类型

我们以传统的问话分类为基础,结合心理治疗门诊会谈中问话的语用特点以及本书的研究目的,从问话索求的信息以及答话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将问话首先分为“开放性”问话和“封闭性”问话两大类。开放性问话包括宽式和严式两个类别,封闭性问话包括选择问话和是非问话。

(一)开放性问话

开放性问话即“特指问话”(special questions)。根据所问内容的具体和宽泛的程度,“开放性问话”又分为宽式特指问和严式特指问两种。“宽式”问话通常包括“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何”等问语。“严式问话”主要包括“谁”、“什么时候”、“哪里”等等。

开放性问话索求的信息量较大,答话人就所询问的内容作答,而不能简单地以“是”或“否”作答。开放性问话对答话和答话人的支配性较小,答话人对答话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开放性问话具有启发性,促使来访者详细说明或剖析自己的思想认识、心理感受、情感成分、问题症结等,达到启发言路、引导思考、自我领悟的目的(姜学林,2000:211-212)。

例1

治疗师:那么你见了这些人啊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你感觉?

来访者:我如果在做事的话·人家找过来我就——手忙脚乱了。以前还——嗯——松一点,越来越——这个表现很严重。以前上司找过来比如说是什么——呃,不经常来的,找过来我有点紧张,后来发展到就什么上司找过来我就紧张。

例2

治疗师:哦。情绪怎么样呢?

来访者:不快乐,不怎么快乐,[不过我在老乡面前=

治疗师:[不怎么快乐?

来访者:=还有什么——有、有些笑话说,但是我觉得我不怎么快乐。

例3

治疗师:那么就是当时回去以后啊[,=

来访者:[嗯。

治疗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来访者:嗯,回去以后,我就想,呃——,好像应该说根⊥好像没有什么忧郁症那些东西,为什么自己会那样想,可能就是那个抢劫的时候,刚好那次抢劫完以后就是,那一天是考⊥期末考的那一天[,=

治疗师:[嗯。

来访者:=可能那一次以后呢,就对那个考试·恐惧,是因为那个抢劫和那个考试两个重合了,所以才会搞到自己那么怕考试。

例4

治疗师:上学到底为什么?

来访者:我觉得上学,(2s)我觉得上学应该是好像很充实我那个⊥这个年龄段的那种⊥一种、一种、一种体验或者什么的吧。

上述四例中治疗师都运用了开放性问话,其目的和效果有一定区别。例1和例2中的开放性问话是以了解事实为主,目的是获得和掌握来访者更多的病例资料。例3和例4中的开放性问话是以引导和激发来访者的反思、探究问题的原因、了解问题的症结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促使来访者充分调动自己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封闭性问话

封闭性问话主要包括“选择问话”和“是非问话”。封闭性问话索求的信息量较小,答话人可以从问话人提供的命题内容中选择性地作答(选择问话)或者简单地以“是”或“否”作答(是非问话)。封闭性问话对答话和答话人的支配性较大,答话人对答话的内容有较小的选择空间。

在我们的研究中,“是非问话”是广义的,意指所有可以使用“是”或“否”作答,或者通过点头或摇头作答的问话类型。因此,“是非问话”包括正反问话、肯定是非问话、否定是非问话、陈述问话、重复问话和附加问话等六种问话类型。我们采纳了刘丹青的观点,把正反问话(或称反复问话)纳入了是非问话。刘丹青(2005)认为,从历时看,“反复问是从选择问到是非问的一种中间过渡类型。随着反复问句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其选择问的句法形式会愈益模糊直至消失,这时其是非问功能的性质就得到凸显,成为真正的是非问。”

“封闭性问话”直接简洁,易于来访者做出回答并能有效地节省时间,是治疗师“收集资料、澄清事实、获取重点、规正言路的发问方法”(姜学林,2000:211-212)。尤其是在初期的会谈中,封闭性问话有助于治疗师引出关于来访者的“直接、简短而又具体的事实和数据”(Seligman,2004:35)。

虽然开放性问话通常能够引导来访者积极讲述自己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受到来访者不同程度的阻抗。这时治疗师只有通过封闭性问话才能帮助来访者找到他们可以谈论的话题,使会谈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

例5

222 治疗师:你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在什么状态之下呀?(2s)那么你是很小的时候?

223 来访者:很小。

224 治疗师:[比方说你在上学的时候?

225 来访者:[有个

226 治疗师:比方见到老师?

227 来访者:我也可以举一个什么例子呢,那就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爸也是一个——老师来的。那个时候——我身体不好,小时候是——哮喘病,反复的哮喘病一直到10来岁才——好,经常的停课。嗯,那三年级,好像是·三年级的时候就·我爸不在那个学校了,他在⊥就在中学了,初中,他⊥呃,还是上一个学期,我就到那里去了,把钱交了,学费交了,就⊥后来就转到我爸那个学校去读,后来就第二个学期三年级的话叫我去⊥自己去交那个学费,嗯——进去结果老师就说我还要到那里去读,好像告⊥叫、叫我还到那里去读,那个老师就说你上一个学期都没——都没在这⊥都不来读了,钱都交了又走了。他就说不要来了,再就是,呃,把钱退给你,就这样子。我就不敢就是跟他说⊥讲什么原因啰,这些事都不敢说。

治疗师的开放性问话:“你第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在什么状态之下呀?”。没有得到来访者的响应,在2秒的等待之后,治疗师改为用封闭性问话继续发问:“那么你是很小的时候?”。这时来访者做出了简短回应(223行)。显然从来访者的答话中,治疗师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关于来访者问题的具体信息,于是治疗师又连续用了两个封闭性的问话将问话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224行和226行)。在治疗师的一再引导下,来访者开始具体地讲述自己“见到老师”的经历(227行)。

在封闭性问话中,选择问话对答话人的支配力比是非问话要小一些。这一点从选择问话和特指问话的混合应用中可以得到进一步验证。如下例。

例6

治疗师:担心自己的能力还是怎么着?

来访者:应该也是吧。反正一、一、一直都是——不敢跟生人去争什么。

是非问话中支配力由弱到强的问话依次为:正反问话、肯定是非问话、否定是非问话、陈述问话、重复问话和附加问话。疑问程度最高、对答话人支配力最弱的是正反问话(例7),疑问程度最低、对答话人支配力最强的是附加问话(例8)。

例7

治疗师:你敢不敢站着看老师眼睛说话啊?

来访者:看,可能、可能也看吧。

例8

治疗师:不敢接触这是肯定的,这是心理上的问题,是不是啊?

来访者:嗯。

此外,否定是非问话的支配力又比肯定是非问话强。试看例9和例10。

例9

治疗师:你当时感觉害怕吗?

来访者:对,很害怕。

例10

治疗师:哦,你上一次你到那边去看你没有检查啊?

来访者:没有。

例9中,治疗师询问来访者的感受,确认其有没有害怕的感觉,而例10中的否定是非问话明显带有“意外”、“惊讶”这样的含义:(检查是很有必要的)我以为你已经做过检查了。

然而,陈述问话的支配力又超过否定的是非问话,因为其疑问程度低于否定是非问话,问话内容多以来访者之前所谈论的内容为基础,因此治疗师基本上不要求来访者提供新信息,而是要求来访者核实和确认治疗师对其所提供的信息的理解、推测和总结等。

重复问话又称为“回声问话”,问话人把对方在前一话轮中的某个关键词语加以重复或重复对方问话里的疑点。邵敬敏(1996:135-151)认为,重复问话的语用特征有三点:体现理解焦点,形成新的话题,表示疑惑发问。而且,“他问他答”类重复问的区别性语用特征是“要求证实”。和陈述问话相比,其疑问度更低,对答话人的支配力也就更强,因为问话中的疑点是会话双方的已知信息。

例11

232 治疗师:当时你在老师的面前不敢·表明你的态度[,=

233 来访者:[对。

234 治疗师:=不敢说出你要上学的原因,是不是啊?

235 来访者:嗯

236 治疗师:就是默认了老师的当时这种[决定?

237 来访者:[他⊥对,他那个态度也不怎么好。

238 治疗师:态度也不很好?

239 来访者:嗯对。

在这个谈话片段中,232、234行为附加问话,其问话内容是对来访者前述话语的解述,主要目的是“核查理解”,因此疑问度最低;236行是陈述问话,其问话内容以来访者前一话轮的内容为基础,相对于附加问话,疑问度较高,支配力较小。238行是重复问话,其问话内容是对来访者前一话轮中的话语的关键部分或者疑问点的重复,相对于陈述问话,疑问度较低,支配力较大。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和开放性问话相比,封闭性问话对答话和答话人具有较大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