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武夷山道教文化
14061600000022

第22章 附录(2)

关于道教发展的若干思考——福建省道教协会林清副会长访谈录

周克浩

笔者于2012年5月19日到24日,参加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合作项目,前往武夷山作道教文化的参访学习,并于5月24日下午有机会在武夷山桃源观采访了中国道协常务理事、福建省道协副会长、武夷山天上宫住持、桃源观监院林清道长。访谈围绕着道教的发展展开,从道教人才的培养、道教文化的传播、道教宫观的建设、道教服务社会的方式、宗教关系、宗教政策等问题切入。此次访谈得到了带队老师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黄永锋教授的支持和指导,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俞建安主任也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现结合当时的访谈及相关资料,整理访谈记录如下。

周克浩(以下简称周):林道长,您好!最近在天上宫和桃源观参访,得到您热情的接待,非常感谢您!近些年,随着国家宗教政策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不断落实,道教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想围绕着道教发展这一个主题来采访您。

林清道长(以下简称林):很欢迎你们来这里参访。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言道出了道教的文化地位。这些年来,我们道教界也在不断地促进道教的发展,积极地弘扬道教,在做好自我修行的前提下,同时尽可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周:是的。从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道教也为社会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现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也提出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想这也是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道教要健康地发展,首先要有人才支持。有人说,人才就是竞争力,所有行业的竞争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这就点到了人才的核心作用,道教的发展与道教人才的培养也是密不可分的,想请您先谈谈道教人才应该如何培养。

林:道教的发展确实与道教人才的培养极为相关。道教人才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教的兴衰成败。从历史上看,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道教人才的培养,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学院派的道教人才,通俗一些说,就是道教研究的学者、专家。这部分主要是靠大学和科研院所培养的。比如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的宗教所就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道教研究学者。再有,就是道士人才的培养,这个部分包括出家道士,还有道教居士、道教信众等的教育和培养。道士人才的培养是道教要着重下工夫的。我想,道士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这涉及培养模式、师资选拔、教材编写、政府支持、学历承认、经济保障、生活待遇等多方面的内容。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道教组织相互协商来完成。再来,要处理好道士学习与实修的关系。道士的学习和教育一般是在道教学院完成的,他们在那里学习各种道教文化知识,为修道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道教是以修道成仙为重要追求的,因此还需要实修,这一般是需要师父传授的。道士从道教学院毕业后,一般会到各地的道观去修行,这时要给他们安排师父,以便更好地修行。再有,就是要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模式。现在台湾那边有比较好的道教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走出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模式。此外,我们还建议有条件的地方道协、宫观,创办道教学院。实际上,在这个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榜样,比如说上海市道教协会道学班、成都市道教协会道教徒学习班等已经开办,并培养了一批人才,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我们鼓励有实力的地方道协、宫观也向他们学习,尽可能地做好道士的培养工作。

周:道教要想得到较好地发展,还与道教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请您谈谈如何让道教文化更好地传播。

林:你说得对。实际上,道教文化传播也就是弘道的过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现代价值。别的暂且不讲,光是道教的养生文化就可以给现代人带来很大的益处。“文革”期间,包括道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遭受了挫折。这些年,国家提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我觉得是明智之举。

作为道门中人,我们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机遇,积极弘扬道教文化。首先,要真正解放思想,有打破原来的思想禁锢,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随着现代西方文明影响的不断加大,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具体说来,就要加大投入,包括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说起道教文化的传播,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用现代网络媒体,如网站、博客、微博来宣传道教文化。再有,就是讲经说法,我们打算建立藏经阁、讲经堂,向我们的道士、居士、信众宣扬道教文化。当然还有经书的流通,你们看到的各种道教劝善书籍,如《太上感应篇》、《道教历代人生格言选录》、《劝善书解读》等,实际上都是在弘扬道教文化。其他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现代旅游业比较兴盛,可以推广道教文化旅游,组织游客参观道教名山、道教宫观等。但最重要的还是道教人才的培养,这是道教文化传播的核心保障。

周: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宗教场所的兴建。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很多道观在重建或扩建,请您谈谈在兴建道观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林:道教要得到顺利的发展,宫观及神像的兴建是必要的。在兴建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保持传统的宫观格局。宫观包含着很多的道教理念和思想,如道教的宇宙观、神仙学、修养论等就有机地融入到宫观建筑格局中。因此,我觉得宫观的建设要注意按照传统的建筑理念来建造,特别是要把道教的文化精神融入到里面去。第二,要与自然环境相和谐。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风水。我们道教是讲究“天人合一”的,宫观建筑一定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有些宫观建在山水之间,要因地制宜,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第三,要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道观建设的资金来自社会各界、四面八方,我们在资金的筹集和利用上要做到合法合理。一方面,要积极合法地募集善款,以弘扬道教。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监督。说到监管和监督,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要加强自我监管。我们道教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祸福无门,惟人自招”,道教徒要对神明时时敬畏,用于神明的钱要用到点子上,绝不能乱花。还有,就是社会监督。信众捐的善款,都要写到功德榜上,向社会公开。道观收入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要向社会公布,请社会监督。

周:道教的教义教理提倡慈悲济世,与人为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请您谈谈道教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

林:道教的发展历久弥新,道教倡导的“周济穷困”、“慈善广度”等还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道教服务社会,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层面的,也就是道德教化。道教有着很好的劝善功能,各地方的宫观、城隍庙,都告诫人们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比如,我记得一个城隍庙里有这么一句话:“做个好人,心在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这是告诉人们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个好人,自然身心平安。道教教育人们与人为善,积累功德,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是有很大帮助的。二是物质层面的。我主要想说道教的养生文化。道教有着众多的养生方法,比如饮食养生、导引、气功、服气、静坐等,都有很好的养生效果,普及这些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另外,道教还要做好一些慈善事业,如捐资助学、扶危济困等。

周:中国目前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保持宗教的和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请您谈谈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与各大宗教保持和谐的关系。

林:中国传统文化种有一种和谐的精神。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就能够和谐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可以说已经为我们处理宗教关系作了一个榜样。虽然,各大宗教的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其本质都是劝人向善的。比如,道教要人们行善积德;佛教要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基督教也告诉人们要爱人如己。这些宗教都是指向善的,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我想各大宗教的和谐相处就有了一个基础。至于具体的方法,我想主要应该加强交流,增进理解。比如可以策划一些宗教文化论坛,进行宗教对话,邀请各大宗教的教徒、信众参与,互相探讨交流,增加理解。我想,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不能排斥其他宗教的发展,还需要向其他宗教学习,借鉴他们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们培养人才的模式,宗教传播的方法等。这样一来,道教不仅可以与各大宗教保持和谐,还可以实现共同发展。

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导向,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各级部门也在逐步落实中央的会议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请您谈谈,您希望政府给道教哪些具体的关照和扶持,以更好地促进道教文化的发展。

林:是的,最近国家确实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发展政策,我们也是很高兴的。道教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应该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政府应该有所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员的配备、政策的扶持等。我这里想重点谈谈道协的问题。以前,各地道教协会的人员配备不齐、经济支持不足、办公场所有限,很难开展工作。最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道协那边也逐步好转。不仅解决了人员的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也逐步上涨,办公场所等也有好转。当然,省道协这边会好一些。各个市县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建议政府要着重解决各级道教协会的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办公场所等问题,给予切实的扶持和帮助。

周:林道长,这次我们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师生一行十余人来贵观参访,得到了您的热情接待,非常感谢您!最后想请您给大家的生活提些忠告和建议。

林:不客气。学习道教文化对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我主要有这么两点建议,供你们参考。一是要有规律的生活。大自然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你看,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也要有规律地生活。具体说,就是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动静结合。现代一些人,黑白颠倒,久坐不动,是很不可取的。要按照大自然的节律生活,切忌生活混乱。二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关乎我们精神层面的生活,道教讲“忠孝仁义”,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要孝顺父母,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与人为善,做到仁义礼智信,这样我们身心就会比较健康和安宁。

周:林道长,您谈到了道教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收获很多,非常感谢您。祝您身体健康,道业丰隆!

林:福生无量天尊!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吉祥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