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会展
◎厦门市海峡两岸文博会筹备办
在国家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10月25日至28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取得圆满成功。本届文博会与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2013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2013中国厦门国际运动健身器材展同期举办,形成了“两会两节一展”的“大文博会”格局,在突出两岸、突出产业、突出投资、突出交易上有了全面提升。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国台办副主任、海协会副会长李亚飞,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副省长李红,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薛卫民,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中国国民党中常委谢坤宏等出席本届文博会,李红副省长主持开馆式,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在开馆式上致辞。文博会期间,有关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各展馆及出席了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交会浙江主宾省开馆仪式、文化产业投资论坛、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亚洲六城创意设计论坛、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华文出版年会、国际动漫节颁奖仪式、海峡两岸文博会签约仪式、中华工艺美术精品奖颁奖仪式等活动,并观看了2013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开幕演出《鹭岛之上》。
一、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主要成绩和特点
本届文博会主展馆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共计14个展厅,总展览面积达9.5万平方米,吸引了两岸参展企业2295家,设置展位近4800个,上海、山东、河南、云南等43个省市区组团参展,台湾参展企业973家(其中文博会台湾参展企业637家),基本覆盖台湾所有县市,设置展位近1200个,成为大陆地区吸引台湾企业参展最多的综合性文化展会。经过4天的展示、研讨、洽谈,本届文博会产业投资签约项目126个,总签约额375.4亿元,签约项目整体质量有较大的提升,其中合同项目68个,合同金额达到169.8亿元,比增达66%。4天的展览现场成交活跃,文博会主会场与各分会场文化商品与文化服务现场交易总成交额为7.4亿元,同比增长22%;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现场订购销售图书4230万码洋,达成138项图书版权贸易,协议版权出版总码洋6600万元;第六届厦门国际动漫节签约及合作意向金额11.6亿元;2013中国厦门国际运动健身器材展展会达成的合同交易额和现场销售总计1.86亿元。观展总人数达到37万人次,其中主会场观展人数25万人次。
从展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峡两岸文博会举办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成效日益凸显,影响逐年提升,已成为横跨两岸最重要的文化博览盛会和两岸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两岸特色、展会层次和格局、论坛质量、文化惠民、务实办展及展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提升。
(一)两岸特色进一步突出,展会规格有所提升
两岸文化一脉传承,作为唯一由“海峡两岸”命名,并由“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文化展会,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突出两岸特色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取得了新的收获。组委会在保持与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共同承办的基础上,新增台北电脑商业同业公会、台湾创意产业联盟等为文博会的合作机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等中国国民党高层首度出席海峡两岸文博会,大大提高了海峡对岸对本届展会的关注度,激发了台湾文创企业的参展热情。台湾展商报名企业总数达到1300多家,从中遴选出639家优质企业参展,遍布全岛,台湾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展位数为850个,台南、基隆、宜兰、金门还设置主题展区。工艺美术板块有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法蓝瓷股份有限公司、台北“故宫”、台湾工艺发展协会等,数字内容板块有“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台北电脑同业商业工会等,创意设计板块有台湾艺术大学、树德大学、实践大学、东方设计学院等台湾设计专业的知名高校;影视演艺板块有太极影音、“中华卫视”、台北电影同业公会等知名文化企业都亮相文博会现场,台湾企业的参展质量较往届有较大突破。本届展会首次展出了迄今为止在大陆最大规模的台湾工艺精品,首次由两岸工艺美术权威机构联袂评选“中华工艺精品奖”,首次汇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等两岸六大通信运营商,在海峡两岸文化、科技、经贸交流中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二)展会层次和格局进一步提高,新举措成效显著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主展馆展览面积为4.5万平方米,展区规划更趋合理规范,专业展区格局清晰,实现动静分离,整体布展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参展展品丰富精彩创意多,赢得展客商及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据会展协会200份问卷调查显示,展商和客商对文博会的满意度分别为94%和100%;对展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和98%。山东、江苏、宁夏、甘肃、广州等19个省市组团参展,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保利文化集团、中国电影股份公司、中国电视总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出版集团、湖南电广传媒股份等多家央企、30强文化企业参展,提升了本届展会的规格和水平。本届展会注重展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聚焦,凸显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影视演艺等4个专业展区,并针对各板块开创各项创新性举措,提升了展会成效。
一是工艺美术展区首创中华工艺美术精品奖和优秀奖,两岸评选共同标准的确立、共同价值观的融合开创了文博会发展的新纪元。展会共收到包括木雕刻、陶瓷、玉雕刻、石雕刻及综合类工艺品300余件参评作品,入围138件(其中台湾40件),整体参评作品品质高、水平精深,最终共有38件作品获奖,相比国内其他奖项,本次获奖作品更具创意,获得了广泛好评,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评价此次评奖“开创了两岸评奖新模式,具有实在的意义”,评奖活动也初步实现了以奖带展的组织模式,提高了工艺美术展区的整体水平,参展成效也有较大提升,部分企业达成千万、百万以上的现场交易额;中国工艺集团、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湾工艺发展协会、法兰瓷、故宫等两岸工艺高端代表性单位的参展也提升了该展区的高度和水平。
二是数字内容展区明确以渠道平台、内容开发、电子支付、终端设备等四大产业链为组成,让专业客商和市民深刻体验“数字家庭、信息消费”的热潮来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等两岸六大通信运营商首次聚首,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同时,两岸六大通信运营商与知名投资机构、开发商、代理商、渠道商、市场分析机构等齐聚文博会,通过组委会策划举办的产业沙龙、对接会、产业大会、参观交流等活动,促进两岸企业合作与发展,效益最为突出,部分数字内容企业受邀至软件园区与本土各大公司进行参观交流,洽商投资合作。台湾科技产业联盟总干事陈芬玉表示,台湾动漫和游戏企业都收到很大收获,有的还收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的高额订单,台湾三大通信运营商也分别有较好的对接成效。以上成效为进一步研究“展”与“会”的有效结合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三是创意设计展区首次举办两岸高校设计展,邀请了台湾艺术大学、实践大学、树德大学、东方设计学院与厦门大学、厦门理工、福州工艺美院、华侨大学等20多所两岸高校参展,全面展示了两岸最新的创意、优秀的人才以及产学研合作成果,既为两岸高校设计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会,也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洽谈产学合作、代理开发等。海峡工业设计大奖赛同期举办,与高校设计展形成有效互动,相得益彰。亚洲设计论坛则与高校展、设计大奖赛有效联动,形成了从创意人才培养、设计成果、设计发展趋势三阶度的交流平台,如能形成常态性平台,将对当地设计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四是影视演艺展区规划了3D演播厅,播放了两岸20余位导演的精彩作品,并在演播厅设置交流区,配套3D微影展与微对话、影片说明会、交流会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台北市影片同业公会陈俊荣理事长表示,已有数位导演得到发行商和投资商的青睐,进入投资洽谈合作的阶段。
此外,其他展区也精彩纷呈,福建省文化产业综合展区展示省文化产业“310”计划实施成果,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福建省文化产业优秀成果集中展示,重点展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体现海峡两岸文博会与其他文博会的区别;博物馆展区典雅大气,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全面展示了两岸各大博物馆的衍生作品;非遗展区内容精彩,采用科技手段展现传统文化;文创旅游展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创舞台活动,25日至28日上午轮番登台上演,对偏僻展区人气拉抬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论坛学术性进一步加强,办会平台初步成形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精简论坛数量,提高论坛质量,进一步提升了论坛研讨会的规格和影响力,注重业界领袖、专家和学者的邀请,突出学术性、专业性以及交流性,论坛主题更进一步地贴近展会、贴近产业、贴近实际,服务于产业的发展。论坛主要有亚洲六城创意设计论坛、两岸文创产业发展论坛、文化产业投资论坛、海峡两岸数字内容产业采购对接会暨产业大会等。文化部产业司刘玉珠司长、国台办经济局于红副局长、台湾“文建会”前主委陈郁秀、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起人兼理事长陈立恒、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李淳寅等嘉宾出席并做演讲。各论坛名家荟萃、听众云集,为拉近两岸同胞的文化情感交流建立了重要的平台。据会展协会组织的问卷显示,三场论坛的满意度和较满意度分别为95%、100%和96%。
除了组委会主办的论坛之外,2013年文博会还吸引了香港贸发局、台湾远传电信、中国电信、厦门理工学院等机构前来办会。办会机构的类型和论坛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多样化,进一步突显了文博会作为举办两岸文创活动的平台功能。同时,组委会精心保障了各场论坛的会务服务工作,培养了办会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了各场论坛的成功举办,并将文博会带入了“以展带会,以会促展”的良性循环。
(四)文化惠民进一步落实,市民共享文化盛会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与两岸图交会、国际动漫节、两岸民间艺术节、健身器材展同期举办,更加注重凝聚人气,注重文化惠民,力求办成一场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盛宴。在展区布局、展馆布置、分会场分布等方面,注重体现文化创意魅力,力求新颖独特,更贴近民众文化需求,增强吸引力。展会期间共举办了200多项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如充分发挥C厅大堂主舞台的作用组织了海峡两岸工艺大师表演、现场音乐会、模特大赛等。另外,涉及建筑、美术、创意、古玩等多个领域的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惠和石文化园、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厦门唐颂古玩城分会场等14个分会场也同时开展。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人气超过了往届。
(五)展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宣传渠道多样化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宣传工作与往届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积极搭建了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电台、网络媒体等宣传途径,努力发挥各宣传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本地主流媒体,重点关注辐射力强的央视、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媒体、专业性媒体,及腾讯、新浪等关注度高的网络媒体,加大与台湾媒体的对接,借助微博、微信、手机APP、短信通知等新媒体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国台办新闻例会发布、央视广告、央视新闻报道以及省市新闻发布会也为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届文博会,引起了海峡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专业性的媒体增多,新媒体、新渠道宣传效果显著,共有112家723名记者到场报道展会盛况。据不完全统计,大会期间各类媒体报道量超过1000篇,截至10月28日,百度搜索“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关键字,搜索量达163万个,搜索关键词“厦门文博会”搜索量达96万之多,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积极报道,使得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影响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迅速升温,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对扩大海峡两岸文博会知名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六)务实办展进一步凸显,开启节俭办会新风尚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组委会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求,进一步改革创新主要活动,在突出创意的同时,尽量简化重大活动气氛布置,简化公共布展,注重搭建有利于客商交流接洽的平台,赴台招展简化为茶话会及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推荐,确保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提高办会实效、扩大办会影响方面。一是开馆式简约、务实、新颖,广受好评。为了贯彻节俭办展的精神,也为了体现大文博会的整体形象,2013年“两会两节一展”取消了各自的开幕式,统一举办简短的开馆式,现场不摆花、现场大堂不包柱、扶梯不拉步幔,对开馆式流程及组织工作进行了精心优化,获得了各界好评。二是取消了大型宴会、酒会等宴请接待活动,改为工作餐叙会,为莅会的展客商提供交流平台,并简化氛围布置,严格控制餐标。三是简化城市氛围布置,不搞罗马旗、彩旗等装饰市容环境,展馆简化内外布置,突出展会特色活动和展会亮点宣传,引导展商、客商通过现场看板、电子屏等对展会全貌和分会场有充分的了解,如布置展商名录、论坛研讨会介绍、分会场信息、人性化指示系统等;各展厅增设服务咨询和知识产权咨询,馆内设置智能服务终端提供展位查询、活动查询、酒店预订和租车旅游等服务;与中国移动合作短信群发、4G网络展馆全覆盖、手机官网等;尽可能为展商客商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促进展会展览实效。四是精简文博会论坛数量,提高论坛质量。将往届13个论坛精简为3个论坛和1个产业对接会,既节约了大量经费,又突出了论坛的专业性、学术性、交流性和对接实效。五是首次启用“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证件管理系统”,所有证件实行网上办理,有序组织,统筹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展务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化。
(七)“两会两节一展”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2013年的国际动漫节活动精彩,内容包括“金海豚”奖动画作品大赛、厦门动画讲坛、动画放映周、“金海豚”奖动画大赛颁奖仪式、动漫产品与技术展示会、Cosplay盛典、电子竞技比赛、三大通信运营商新媒体展示等系列活动,较往届相比,参展商层次提升,境内外企业组团参与,参展企业超过往届,参展内容更为丰富,吸引了欧洲、新加坡、日本、香港、深圳等境内外123个组团(企业)前来参展。两岸图书交易会共有610家两岸出版机构参展,参展图书20.4万种70余万册,浙江省为主宾省。两岸出版精品荟萃,两岸知名作家齐聚,充分展示了两岸华文出版的最新成果,创造了华文图书贸易的广阔商机,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展会期间,凤凰卫视新闻主播吴小莉,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张晓风、柯景腾(又名九把刀)等海峡两岸和香港的32位名家受邀,举办了38场新书签售、读书讲座活动,吸引不少市民读者前往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观购书,成为本届图交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岸民间艺术节邀请两岸艺术表演团队及专家学者等共约800多人参与艺术节活动。其中,台湾团队人员约280人,大陆团队人员约560人。艺术节以“两岸实验剧展”为主题,举办了戏剧展演、学术研讨、戏剧讲座和戏剧工作坊等22场演出活动。健身器材展共有76家来自海峡两岸的体育用品企业参展,展出了包括健身器材、按摩器具、竞技器材、户外装备在内的产品,举办了“创新设计产品展示”、“体育用品电子商务发展论坛”、“美丽厦门—健美健身大赛”三场配套活动,丰富了展会的内涵,增添了展会的特色和亮点。
二、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筹备工作扎实有效
海峡两岸文博会自举办以来,始终得到了国家各有关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国台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领导多次听取文博会的筹备情况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台办在展会前后两次召开新闻例会发布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消息。苏树林省长亲任文博会组委会主任,并亲自审批总体方案。袁荣祥部长、李红副省长四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展会工作。作为主承办方厦门市委市政府,积极部署、主动作为,及时调整办展办会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筹备工作。叶重耕部长、黄强副市长亲自部署文博会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对各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保证了海峡两岸文博会工作的扎实推进。省市有关领导还亲自带队赴京、赴台港澳及各兄弟省市、央企、文化30强企业进行参访,对招商招展工作提升展会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市筹备办认真反思总结以往经验,组织工作更加有序
市筹备办认真总结上届展会的经验教训。市文广新局在市府办、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市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举全局之力,努力做好海峡两岸文博会筹备工作。局党组会、局务会多次组织专题研究文博会事宜。年中就成立了秘书组、招商招展组、展务组、宣传组、证件组、评奖组、后勤接待组、安保组、卫生保障组等机构,每位局领导都挂帅一个工作小组,各相关处室领导分任副组长,明确目标,责任到人,还从局机关和基层单位抽调优秀骨干充实筹备办队伍。市筹备办先后2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筹备工作,以保证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针对上届出现的证件问题,还专门成立证件小组,积极配合公安做好各项重要活动的证件和请柬的制作、发放、管理工作,加大与展客商、参会嘉宾等的沟通,共审核办理各类人员证件15120张、车证1064张。所有证件均有序发放,安全使用。本届展会各项重要活动的组织也吸取往届经验,提前做好活动细案,征求相关部门和领导意见,尽早确定活动具体环节内容,从而保障了本届各项活动组织安全有序顺畅。
(三)广纳贤言精心谋划,总体方案更加贴近产业、贴近实际
总体策展方案是办好展会的航标。上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一结束,市筹备办就认真总结经验,探索新一届文博会的办展方向,并向部委、省直、市直各有关部门、展客商、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办好新一届文博会的意见和建议,于年初形成了总体方案初稿,并提出多项创新举措。之后又多次征求省组委会办公室、国家有关部委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比较成熟的总体方案后,报送省政府批准执行。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部委、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本届文博会更加凸显两岸、更加注重务实办展、更加重视和突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更加贴近产业实际。
(四)注重展商需求调研,展区设置更趋专业化、规范化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展区规划上更趋合理,专业性进一步彰显,向国际性展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展区设置上改变了以往展区规划杂乱,同区展品档次参差不齐,企业性质门类混杂,高端演艺、洽谈与产品叫卖交叉布局的现象。本次展会按其产业性质、专业特征和功能精心布局、合理规划设立了城市主题展区和8个专业展区。各个展区设置专业化,产业定位清晰,突出了重点专业展区,吸引了众多的展商加盟及客商参会,也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和观展。同时,为了保障参展商参展成效,对参展商尤其是重点参展商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沟通工作,如充分了解两岸数字内容企业和通信运营商的对接需求,并提前将配对资料提供给双方做参考,以提高对接成效;了解高校产学研合作需求,发动相关单位参展参会和对接;调研工艺美术评奖活动企业参评意愿和行业作业基本框架,保障评奖工作有序公平公正等。
(五)整合文化资源,惠及广大市民百姓
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整合“两会两节一展”的文化资源,为让市民群众尽享文化成果,采取了一系列面向社会、服务基层的惠民措施:市民群众可凭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免票入场畅览文博会、图交会等场馆,分享和体验最新的文化发展成果;通过电话索票欣赏两岸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图交会组织数十场民众热衷参与的作家讲座、图书签售和展销等活动,并在厦门市高校学生集中的两个区和各大书城设立分会场,组织开展阅读书展活动,为民众提供参展的好书新书;两岸民间艺术节举办艺术交流与厦漳泉同城化活动,组织闽台艺术表演团队欢乐进社区、进农村演出,其中剧场演出14场(含漳州分会场3场)、广场演出8场;动漫节举办广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的Cosplay盛典、动漫大赛等活动;健身器材展举行参展展品现场特卖,市民群众“淘”到特别实惠的产品等。
(六)积极搭建宣传平台,扩大展会知名度
一是更加注重省市两级的宣传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协调会,有效调动媒体积极性。二是国台办新闻例会发布、央视广告、央视新闻报道(分别为25日《综合新闻》对文博会开馆的新闻报道和27日对“两岸首次联手打造中华工艺精品奖”的报道)对文博会的宣传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三是本届文博会形成全媒体立体式宣传,电视、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短信通知等各种媒体渠道全面开展宣传工作。四是台湾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举办文博会台湾专场交流会,开展工艺美术、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专题活动等,取得了良好成效,台湾“中央通讯社”、MSN新闻等几十家台湾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五是积极开拓合作媒体,品牌运营成效逐渐凸显,如腾讯、搜狐、凤凰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门户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IT商业新闻网、雅昌艺术网、视觉同盟等行业网,以及省内各主要媒体共23家开展了专题网、首页推广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现场直播媒体达8家,为历届之最,而腾讯手机APP“腾讯新闻”福建板块首页开辟的第六届文博会专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第一时间将40余篇文博会新闻、精彩镜头传递给福建2000多万手机用户,取得了良好反响。六是组织形式更有效,实现信息畅通,新媒体应用更加高效有序,如:建立230多家媒体的联络员信息渠道、建立媒体QQ群和公共邮箱;收集相关新闻亮点素材,撰写的百余篇新闻通稿通过以上渠道及微博、微信等进行有效推送;提前沟通做好名人专访的安排,有序做好近百家媒体对20多位名人的专访工作;宣传组还自行组织了“新媒体创意文化微对话”沙龙,吸引了近200名省内外新媒体营销者踊跃参与,形成一票难求的境况。
三、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存在的不足
1.展会的举办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文博会为国家级文博会,展会各方面的要求、需求都有较大提高。需要部委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建立更加紧密、更加顺畅的联络机制,以确保更加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另外,文博会筹备团队不固定、筹备办公机制不常态(包括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电话、相应的办公设施等),也极大影响了文博会各项筹备工作的持续开展。
2.大陆参展省、市不够广泛,参展企业层次还需再提升。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大陆地区各省市参展面虽较2012年增加了5家,但依然偏低,覆盖面不够广泛;重点、特色文化企业的参展比例虽然比往届有较大的突破和提升,但总量占比还有待提高。因此,海峡两岸文博会的整体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需加大对外省市的宣传推介工作,吸引外省市重点、特色文化企业参展参会。
3.展会规划还需优化,展务水平有待提升。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展区规划上有了很大提升,初步实现了动静分离,秉持了专业展区规划格局,但因过多考虑主通道的呈现水平,忽视了对次通道参展企业的视觉影响,同时,G、F展厅虽然采用举办大量互动活动方式及导引系统,还是无法吸引足够人流前往,部分展商参展成效不佳,因此,在下届展区规划中,将考虑减少展位量,降低展位密度,留出足够次通道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展位规划,提升参展商成效。同时,在展会服务的精细化上仍需再改善,如开闭馆时间上考虑不够周全,尤其是闭馆时间定为5点,拟考虑参照深圳文博会的做法,周末两天延长到晚上9点,以满足更多商家与市民的需求,等等。同时作为国家级展会的服务水平还有待加强,如志愿者服务与引导等。
4.主展馆参观人数有所下降。2013年主展馆参观人流总体下降了约15%,其中文博会和图交会下降比例更大。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两会一节一展”同场参展却又相互隔离,在吸引观众观展上不仅没有相互带动,反倒互相削弱。特别是动漫节和健身器材展处在车流人流的前端,拦截走了大量观众,却又为售票封闭了通往文博会展区的通道,致使不少观众参观完两个展就打道回府了。二是2013年医博会提前在会展中心停车场搭建临时展厅,极大地影响了文博会、图交会的参观人气。三是2013年没有在市区主要干道布置罗马旗宣传,很多市民群众对几大文化会展的举行了解不够直接。
5.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本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同往届相比,在宣传方面有所增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影响力、知名度与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届文博会在专业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上有较大的加强,但广大市民群众对文博会了解的提前度还不够,区域性主要媒体大面积宣传提前量不足,等到大面积展开宣传大家了解情况想参加文博会时,文博会已经要收摊了。因此今后文博会应尽早开展宣传策划,尽早启动宣传工作,扩大宣传面,延长宣传时间,同时加大对宣传(包括广告)的经费投入,扩展宣传区域,提升宣传效果。
6.展会市场化水平有待提升。海峡两岸文博会虽然是政府
主导的展会,政府有一定投入和支持,其展位费和会务费、接待费基本是财政投入,市场化收入少,但引入市场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和展会生命力的所在。本届文博会市场化运营的尝试不够大胆,市场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建议在展会培育阶段,通过相关政策扶持展会市场化发展模式。另外,建议减少主题馆设置,福建省内各地市主题馆建议不设立或自愿原则,外省市主题馆建议参照台湾模式,以当地文创特色与参展企业现场行销相结合为主,提高参展成效和展区互动性。
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一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改进办展中的不足,为办好新一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做准备。
二是积极研究和落实办展机制体制建设,建立稳定的组织运作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以提高办展效率和展会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专业运营队伍建设,提升策划力和执行力。
四是积极研究和思考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办展规划,做好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总体方案的前期策划和筹备工作。
执笔人:李莉莉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