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14056800000052

第52章 教孩子亲近仁者,他的德行才会与日俱增

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孩子的内心需要以“仁”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需要有仁者做先导。否则,孩子就很难把持自己,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迷失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教孩子亲近仁德之人、仁德之事、仁德之物,这样孩子的德行才会与日俱增,孩子的过失才会与日俱减。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一个人要想学问有所成就,需要两个先决要素:好老师和好同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需要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另一个就是好同学。其实,无论是好老师,还是好同学,都属于仁德之人。为什么好老师和好同学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先决要素呢?

因为,好老师就好像是一个领路人,把最重要的人生智慧和教诲都传授给我们,使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学问、技能、才艺等;好同学就好像是一个携手前进的同行者,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鼓励,从而使彼此到达成功的彼岸。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好老师的教诲,需要好同学的帮助,从而使他的道德学问有所提升。

亲近仁者,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好处呢?

如果孩子能够亲近“仁者”,也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得到无限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德日进”,德行会一天比一天好;“过日少”,过失会一天比一天少。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好处呢?因为,无论在哪里,仁者都具备高贵的品德和广博的学识。如果孩子能够经常亲近这样的仁者,在无形中就会受到熏陶,从而使自己的德行和学问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当孩子亲近品德高尚的人时,就好比是进入了一间充满芳香的房间,久而久之,虽然已经闻不到房间的芳香了,但是他的身上却带着自然的芳香。

另外,当孩子亲近仁德之人时,他就会主动向他们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反观自身,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需要改正,正所谓“见贤思齐”。这样一来,孩子的过失就会减少。不亲近仁者,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坏处呢?

如果孩子不能亲近仁德之人,就会有无限的坏处,一些缺失道德的人就会慢慢靠近他,很多事情也会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为什么会“小人进”呢?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孩子和缺失道德的人是同一类人的时候,孩子不用主动接近那些人,那些人自然会主动接近孩子。为什么会“百事坏”呢?试想一下,当缺失道德的人接近孩子而孩子又没有衡量善恶的标准时,他就可能跟着他们做很多错事,甚至走向歧途。

同样,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当孩子与缺失道德的人相处时,就好比是进入了一家充满臭味的鲍鱼市场,待的时间久了,虽然已经闻不到鲍鱼的臭味了,但是他实际上却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另外,如果孩子不能亲近仁者,没有向善之心,他的心就会向外跑,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污染。比如,有的孩子亲近不好的电视节目、电影,亲近虚拟的网络游戏,其中很多都充满暴力、血腥,甚至是色情,所以,这些东西展现给孩子的都是不好的一面,无法启发他的善心、善行,而会玷污他原本纯洁的心灵,干扰他的学业,让他变得颓废、不思进取,甚至因此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有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亲近仁者的机会。

对于孩子而言,他可能还不具备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不知道如何亲近仁德之人。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亲近仁者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专门去拜访有德行的人,带孩子听一些启迪人心灵的讲座,等等。如果孩子身边有善良、诚实、正直、学习上进的同学,我们要引导他多与其接近,多向其学习,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另外,我们要尽量避免孩子与德行、人格有缺陷的人交往。

其实,亲近仁者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孩子有一颗善学的心,他就会从不同的人身上吸取营养,正如前面讲到的“见善思齐”、“见恶内省”。只要孩子有谦卑、恭敬之心,仁者就会愿意来指导和帮助他。这样,孩子的人生将会处处遇到贵人。

总之,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要使他在充满“芳香”的环境中成不亲仁,无限害长,使他接受良好的熏陶。那么,孩子长大之后,他依然愿意亲近仁德之人,依然会主动向他们学习,从而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永远的仁者。

其实,经典也是孩子可以亲近的最好“仁者”。

孩子在一生之中能够亲近仁德之人,是我们非常迫切希望的。但是,未必每个孩子都能有这么好的缘分。即使孩子没有亲近仁德之人的缘分,我们也不要着急,更不要气馁,因为经典也是孩子可以亲近的最好“仁者”。

所谓的经典,是指一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千古流传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在古代,经典指作为典范的儒家典籍,也指宗教典籍。在今天,比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是经典,“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当然,《诗经》、《道德经》、《庄子》、《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都属于经典的范畴,都值得孩子和我们成人认真品读。

圣贤所留下来的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人生智慧,可以作为孩子一生的座右铭,指导他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如果孩子能够把经典作为每天亲近的“仁者”,把诵读经典作为每天的功课,并把这些经典作为做人做事的标准和自己待人接物的指导思想,那么孩子就等于是时刻在亲近“仁者”了。只要孩子能深入到经典中,把经典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哪怕是其中的一句话,都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因为,圣贤的智慧有无穷的力量,是一个人奋斗的不竭动力。

就拿《弟子规》来说,我在前面也已经讲过,《弟子规》不是拿来读的,也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做的。一开始,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天早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诵读。早晨读一遍,是提醒孩子一天都应该学习和落实《弟子规》中的教诲;晚上读一遍,是检讨孩子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弟子规》的标准,这样就能看到自己有哪些过失需要改正。当孩子天天学习、落实《弟子规》时,他的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过失就会日益减少。

教子箴言

亲仁,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当孩子时时刻刻亲近仁者时,他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就会提升自己的德行,从而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亲仁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读圣贤留下的经典,并把这些经典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仁者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