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春引航
14038100000005

第5章 以深度辅导工作为载体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欧阳沁 张超 牛犇

近年来,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学生特点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学生群体在思想、学习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成长需求更加迫切。如何把握好学生的成长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2009年,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明确提出,要加强辅导员面向学生的深度辅导工作,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有效方式,“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深度辅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合理的深度辅导工作体系

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工作体制。我校自1953年“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让辅导员与学生吃住、生活在一起,这为深度辅导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校老校长蒋南翔在设立“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初期就鲜明地指出,“辅导员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有利于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见缝插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到位,作为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重要举措,我校大幅增加辅导员岗位数量,目前本科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已达到1∶32,为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为了加强专项工作,学校还增加了党建、网络、心理、学术等专项工作辅导员或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此外,学校进一步加强了面向辅导员的全过程、专业化的培训体系,通过岗前培训、上岗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提高对学生深度辅导的水平。同时,注重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等专业机构,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在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和学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化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可以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在辅导员的深度辅导之中就能获得有效帮助。此外,学校增加财政拨款,大幅度提高辅导员津贴与奖励,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正是有着上述一整套的体系设计和制度保障,才确保了学校深度辅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注重将深度辅导和日常工作相结合,提高深度辅导的针对性

深度辅导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或者通过资助、学风、就业、党建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开展,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校从2006年开始推行新资助体系建设起,就要求辅导员每年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三次谈话”,每次不少于半小时。“三次谈话”成为我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深度辅导的有效手段。辅导员通过“三次谈话”摸清了学生的状况,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学风建设方面,期中、期末考试前后,我校都要求辅导员就学风与学习问题与学生谈话,特别是针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强调给予针对性指导。在党建方面,我校要求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广大辅导员,主动与有入党意向的学生逐个谈话,将大批优秀学生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档案。计算机系从2008年起,全系辅导员与每个学生进行“地毯式”谈话,每个学期谈一次,在谈话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优秀学生,并将他们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2006级学生中党员比例占50%,相当一部分积极分子都是在一对一深入谈话中被发现的。在就业工作方面,不少辅导员都建立了学生就业档案,以便对学生就业情况给予全程关注。汽车系辅导员党睿娜在学期初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有预见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热能系辅导员李佳在大三下学期就与拟就业学生逐个谈话,帮助学生把握就业方向。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我校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向带班辅导员下发了《深度辅导工作手册》,并将其作为辅导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强调,填写《深度辅导工作手册》不是走形式、加负担,而是希望辅导员们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平时就把工作的点滴记录下来,将工作的思考进行归纳、概括、升华,并将手册作为自己做辅导员的一个美好纪念。这个理念很快得到了广大辅导员的认同,绝大多数辅导员都认真完成了手册的填写工作。例如,电机系辅导员张轶博在他的工作手册里对每次谈话的学生都进行了详细记录,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类别,并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制订了工作计划,开展长期跟踪辅导工作。

3.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以网络为阵地探索、搭建新型的深度辅导工作平台

近年来,网络渐渐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情感及宣泄情绪的主要平台,为此,我校积极探索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搭建新型的深度辅导工作平台。

我校强调让所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辅导员都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掌握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式方法。调查显示,我校90%以上辅导员能保证每天至少用半小时的时间上网关心社会和学生的最新思想状态;80%以上辅导员开设有博客、担任BBS管理员或者拥有SNS社区网站,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主页。通过网络,辅导员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计算机系辅导员侯晓明每两周访问所带年级全体学生的社区网站“人人网”主页一次,通过一学期10次的浏览,他对学生的情况稔知于胸。物理系辅导员房超通过社区网站发现大一期中考试部分学生的状态反常,网下主动与他们谈心。机械系大一辅导员李培旭通过飞信签名了解到所带班级的一个学生感情上出现了困惑,便通过飞信聊天帮助这名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彭凌在院BBS上开设的“彭老师信箱”一直十分活跃,她手里有学生最详细的“档案”。土木系的网络工作组变被动处理为主动出击。建设系门户网站吸引学生的关注度,通过互动版块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二、深度辅导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可以说,深度辅导是新时期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举措,是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要发挥出深度辅导的成效,还应该重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性。

1.注重科学性,以科学辅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其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成为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度辅导的科学性也正是体现在能够真正基于学生思想状况,通过科学的深度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的科学发展。这里,作为工作的主体方,辅导员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高校要设计科学的“培训体系”,以提高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工作水平,要建立完善的“荣誉体系”给辅导员队伍强有力的激励,要建立必要的“发展支持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自身健康成长。这三个体系都是辅导员队伍能发挥工作实效、开展深度辅导的重要保障。同时,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也要注重把握教育的规律,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思想及情感,引导学生去正确思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疏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不是代替学生发展,而是促进学生发展。此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校顶层的科学设计,既要重视辅导员的作用,又不能认为辅导员可以“包打一切”,还要通过有效的机制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

2.注重针对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满足学生成才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开实际问题而单独存在,要以具体问题为实践载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深度辅导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深度辅导如果失去了针对性,也就失去了科学性。例如,在学习与发展方面,对于学有所长、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度辅导工作要侧重为他们匹配更多的资源,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对学习存在困难和障碍的学生,则要帮助他们制订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加强一对一的咨询和交流,并运用集体的力量去共同帮扶他们。

3.注重时代性,以前瞻性的思维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探索深度辅导的工作模式,既要在传统深度辅导方式上发展新的思想内涵,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扩充新的内容。网络交流就是新形势下对深度辅导提出的新要求。辅导员通过网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不仅可以细致入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可以有效地解答学生的困惑。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以前瞻性的思维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对深度辅导的工作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今,随着校园和社会更多地融合,学生在第一课堂以外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更加多样化,一些实际问题甚至超乎辅导员的想象,而很多问题又会直接、间接地带来学生的思想问题。为此,辅导员还要善于通过深度辅导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思路,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指导深度辅导工作,二者的相互促进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支持。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