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一大早,下起了濛濛细雨。
雨势不大,半个时辰,地面上才全湿润了。
被暑气折磨的百姓们,难得盼到下雨,众人不打伞出门,小娃们在胡同里追打蹦跳,发出欢快的笑声。
对方来接洽的大吴礼部尚书,姓金。
金尚书四十来岁,为人圆滑,不同于另一位大人的古板,能说会道,和大越几个官员相处融洽。
不提两国之间的利益,彼此就当做朋友或者萍水相逢的路人,保持这样的关系,很自然。
从阜阳过关,到大吴的都城,还要行半个月的时间。
莫颜以为,洛荷可以作为向导,沿途她准备吃喝玩乐,顺便体察下大吴的风土人情。
“这个你要问慕白。”
洛荷一问三不知,她作为一国公主,从记事起总共出宫两次,其中包括从大吴出发,到大越和亲。
在她印象中,大吴和大越没有什么不同。
“过关后,咱们行几天到大吴邺城,你就能看出不同了。”
慕白神秘地笑笑,然后便不再多言。
同一片天空下,大吴边境的城池也在下毛毛雨,不同于大越百姓,大吴人明显要显得优雅。
街道上,有各种颜色的油纸伞,少女妇人无一不打扮得精致,就是庄户人家,也要披上一层油毡布。
莫颜坐在马车上,打开车窗张望,对大吴的印象定格。
“玉翎,看来大吴的百姓们日子过的不错。”
如果饭都吃不上,谁会在意自己的穿着?每天起早贪黑,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
看街上的路人,邋遢的少之又少,穿着整齐而干净。
“未必。”
大吴地界不如大越,靠海的城池相对多些。
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百姓们大多脾气温和,说话轻声慢语,对美有强烈的追求。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由祖辈流传下来,与贫富无关。
“能多走走,多看看,挺好的。”
莫颜很感兴趣,她以前看过大吴游记,上面记录的内容很夸张。
记得游记中记载,就算是穷苦人家,给衣衫打补丁,都要拼凑颜色,让这个补丁带有美感。
等晚上在酒楼用膳,莫颜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游记所言不虚。
“掌柜的,把你们后厨叫出来,怎么做菜的!”
一个穿着绸缎衣衫的公子拍着桌子大叫,他脸红脖子粗,很是气愤。
“公子,您消消气吧,今儿人多,怕是忘记了。”
公子身旁跟着的小厮看着小声地劝说,见众人投来不赞同的目光,他好脾气地作揖赔不是。
莫颜一行人准备到二楼雅间去用膳,正好看到这一闹剧。
“王妃,他们说的是啥?”
胖丫听不懂大吴语言,只觉得对方叽里呱啦,说得很快。
“你家公子不能忍!看看这道茄子条,竟然不用香菜点缀,影响菜品的观感,本公子难以下咽!”
那位公子一边说,莫颜小声地进行翻译。
认识洛祁之后,她一直在自学大吴语,墨冰也是她的半个师父。
“这人明显就是砸场子的。”
胖丫瞪了瞪眼,她要是酒楼的掌柜,撸起袖子,直接把人如提小鸡一样扔出去!
“对不住对不住!”
奇迹出现,掌柜从后堂匆忙而来,看到菜色后,先是皱眉,然后不住地赔不是。
“这位客官,您消消气,为赔礼,今儿酒楼免费送您一道翡翠白玉花如何?”
掌柜的态度很好,丝毫不觉得对方找茬。
等一盘用青萝卜雕刻的花被端上,那位公子眼睛都差点粘在盘子上,连连点头叫好!
“快看啊,这是祥瑞楼的招牌!”
用餐的客人呼啦一圈围上,对着萝卜雕刻的花赞不绝口。
看起来逼真,精雕细琢,可再好,本质就是一块萝卜啊!
面对大吴人这种怪癖,莫颜低头翻了个白眼,她以为她很正常,估计在这帮人眼里,她就是疯子。
“祥瑞楼是这里最高级别的酒楼,王爷,三皇子为招待您,提前在这里定了一桌龙舟宴,请您品尝。”
金尚书用大越语言对众人解释,这次胖丫听懂了,她心里好奇龙舟宴怎么吃,没好意思问出口。
进入二楼雅间,一行人又被装饰惊得目瞪口呆。
无论是屏风还是墙壁上挂着的字画,无一处不精致。
窗台摆放着开得正艳的鲜花,进门后,小厮拿开铺在桌面上绣工精湛的桌布,下面另有乾坤。
桌椅皆是木制镂空,上面是一幅祝寿图,细微之处,比蚂蚁大不了多少。
这种创意,大越少之又少,吃个饭而已,何必整这么一出幺蛾子。
菜品摆全后,众人颇为不自在。
叶相想哭,此行来的匆忙,他根本来不及准备干粮,马车上什么都没有。
一桌菜,最中心是用萝卜雕刻成的龙舟,惟妙惟肖,周围配的菜品,都是用小碟子装,一人一口就没了。
吃不饱啊!
胖丫低着头,能数清楚碗里的米粒。
大吴人都是这个食量,是怎么长大的?
金尚书没有发现不对,面有得色地对众人介绍每一道菜的历史。
最后,道道菜光盘,金尚书又对酒楼的大厨赞美一番。
出师不利,莫颜预感到在大吴不妙,盘子不光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没吃饱。
“金尚书,第一天赶路,本王妃看,天色已晚,不如到驿站休息,明日启程。”
众人到大吴京都预计十四天路程,满打满算,时间够用。
再说,不储备点干粮,一路上再遇到今日这样的情况就要抓瞎。
马车上有上好的粳米粉,可以给小包子们做一顿米糊糊加餐。
“好。边城也没有什么好看,下雨天,众位早点安寝吧。”
金尚书点头同意。
大吴驿站的条件非常不错,堪比大越最好的客栈仙客来。
独门独院,花花草草,内室干净整洁,一尘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