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13951000000008

第8章 《圣路易斯快邮报》(1)

收购《快邮报》

度完蜜月回到圣路易斯,约瑟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赚的钱也快花完了,不过凯蒂并不担心。

“也许过几天会有人出售美联社的转载权限,到时您就可以再赚一笔了。”凯蒂幽默地说,她一想到约瑟夫把转载权限卖给《圣路易斯环球报》的事时,就忍不住笑起来。

约瑟夫果真又在找寻“猎物”了。不久,他发现一家老报——《圣路易斯快报》正打算出售。《圣路易斯快报》是一家经营不善的报纸,虽然苟延残喘、面临倒闭,可是报社大楼却是一栋看起来富丽堂皇的大楼,而且报纸还拥有美联社的转载权。在拍卖会上,约瑟夫以2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它。

在约瑟夫31岁时,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买下《圣路易斯快报》后,他前去察看报社大楼及机器设备。从外表看来,这座建筑物的样子不算破旧,可是内部却是一团糟。办公室及印刷厂脏乱不堪,机器设备也没有好好地保养。这种景象令约瑟夫摇头叹息不已。

回到家后,约瑟夫告诉凯蒂说:“天晓得!一家报社竟给弄成这个样子。报纸对我来说,是有生命的东西,报纸,就如同一个人,也会生病或死亡,若是因为缺乏照顾造成这个样子,那就太不应该了。以前的老板怎么搞的?今天我在那儿遇到了几位工人,他们也有同感。报社狼狈不堪的境况确实使他们伤心,可是他们为什么不齐心协力,把办公室弄得干净一点呢?”

“这不过是栋旧建筑罢了,约瑟夫,当初决定买下这家报社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份旧报纸,所以也没花多少钱。”凯蒂望着约瑟夫的脸,试着去体会他的感受,“或许这家报馆对你而言并不仅仅是一栋建筑。”

“它对我没什么意义,明天我想去找约翰·迪伦,他拥有《圣路易斯邮报》,他想买美联社的转载权。如果他愿意的话,我要把权限和建筑都卖给他。”

《圣路易斯邮报》的发行人约翰·迪伦以前在《民主报》做过事,与普利策是同行,他们早就认识了。

约翰·迪伦为人友善、小有才华,因为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所以才办起报纸来。他经营的《圣路易斯邮报》专门迎合有钱人的口味,充满投机信息,所以销量有限,从来没超过2000份。他本人又是眼高手低,想得多做得少,老是犹豫不决。他缺乏普利策所具有的积极、魄力和自信心。

当约翰·迪伦知道普利策买下《快报》后,就一直很担心。他知道普利策是个强有力的对手,若不化敌为友,他的《圣路易斯邮报》只怕会关门大吉,因此在约瑟夫还没拜访他之前,他捷足先登,赶到了约瑟夫的家里。

这两个人在客厅足足谈了一个小时。凯蒂听到两人的声音忽高忽低,好像在讨价还价,过了一会儿,两人又沉默下来。凯蒂心想他们一定在计划什么。过了没多久,迪伦起身跟约瑟夫及凯蒂道过晚安,随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凯蒂关上门后,满脸疑惑地问道:“约瑟夫,你们谈了些什么?到底什么事让你们那么开心?”

“迪伦和我决定把两家报纸合并。他的报纸有读者基础,而我有机器设备及建筑。《圣路易斯快邮报》这个名字怎么样?”

约瑟夫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补充了一句:“我们已经达成一致,我对新报纸拥有绝对执行权,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明智的一次决定。”

凯蒂很快又想到,办报纸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他们两人的银行存款加起来才2700美元,这些钱能撑多久呢?约瑟夫会是个好报人,但绝对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可是他看起来是那么快乐。

“很好,普利策先生,如果您真想明天推出一份好报纸,今天晚上就得好好睡一觉。”

“凯蒂,”约瑟夫自信地对她说,“这将是圣路易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份报纸。”

独具一格的报纸

脱胎换骨的《快邮报》在第一版上刊登了发行宗旨——

《快邮报》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任何政党谋利;它不是共和党的发言机器,只是如实报道一切;它不是总统或国会的支持者,只公平慎重地给予批评;它将攻击一切罪行及腐败行为。这一主张正是我们立国的基础,也是促进我们国家走向强大的力量所在……

1878年12月12日,约瑟夫一大早就来到了报社。为了这份报纸,他已经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了,虽然报纸的宗旨已经确立,但要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读者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不能令他们失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因为是刚起步,才要加倍努力,给读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快邮报》创造佳绩的基础。

2700美元的存款能维持多久呢?如果《快邮报》不能立刻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今后的经营将会无比艰难。

关于未来,约瑟夫并不畏惧,他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为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份报纸而高兴。迪伦不是个啰唆的人,从今以后他们将携手并进、合作无间。

约瑟夫走进《快邮报》时,职员们都在忙碌着。他随即叫来一名记者,告诉他当天采访的重点。

“我需要市政府的一些税收纪录。到市政府去查查这些数字,我想知道有钱人、大商人、工人、小生意人的缴税情况。”他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没有弄到这些资料就不要回来。”

他知道每个版面应该怎么设计。他在《西方邮报》的经验,使他非常了解一般读者的口味。

这时,迪伦和一名记者来到了约瑟夫的办公桌旁。

“我们要把所有的新闻都提供给读者,而且这些新闻是他们在别的报纸上看不到的。”约瑟夫告诉他们,“不仅仅是政治新闻,我们还要提供各种消息和图片。我们还要刊登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现在就有个故事需要你来写……”约瑟夫注视着记者说,“有个女孩说她在城北一条乡间小路上遇到了鬼,圣路易斯一家报纸已经刊出了这个故事,不过他们说的不是很详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交代清楚。当然这个女孩并没有遇见鬼,她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我现在要你去采访这个女孩,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些都弄明白以后,你就按照这个女孩的感觉,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记住,要用她的感觉写,而不是你的。”

记者满脸疑惑地看着约瑟夫,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有些担心,按照约瑟夫的路子,不知道这份报纸会办成什么样。

那天晚一些的时候,约瑟夫去拜访一位叫阿瑟·考波勒的画家。那天有一则新闻是说,有一群名人在一次白宫舞会中遇见了总统,约瑟夫要考波勒把那次舞会的景象画出来。考波勒告诉约瑟夫一项事实——报纸从来不刊登插画。

当约瑟夫看到那幅完成的画稿时,觉得非常生动,他抽掉了一些新闻,将那幅画排了上去。

那位记者和声称自己遇见鬼的女孩谈过后,回到办公室,把手稿交给约瑟夫。约瑟夫看了一眼,又坐下来重新改写了一遍。

“普利策先生!你所使用的文词——”记者反驳道,“那不是好的新闻稿,太耸人听闻了。”

约瑟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一点都没错!我们就是需要刊登一些这类的新闻——具有煽动性的、活生生的故事。”他指着桌上那篇改过的稿子说,“就像这样:漆黑的小路、乌云满布,突然间,女孩看到一个庞大的黑影……”

“这是一个可笑的故事!”记者批评道。

“如果你不喜欢这一类的故事,或者不同意我的方式,你可以换家报纸。《圣路易斯快邮报》不只是要取悦读者,还要提供正确消息给他们。”

说着,另一位记者冲进约瑟夫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不出话来。

“缴税资料都到手了?”约瑟夫问。

“都在这里,”记者把一些数据交给了约瑟夫,“您真要公开这些数字?普利策先生,圣路易斯的老百姓看到这些数字后,一定会发生暴动的。”

约瑟夫喜欢刊出这种令人震惊且能引人深思的新闻,这次公布的关于缴税的新闻就是个例子。他刊出了有钱人和大商人所缴的税额,以及工人和小生意人的缴税数据。读者看得一清二楚,有钱人缴的税很少,工人缴的要多得多。

那天下午,新《圣路易斯快邮报》首次出刊了。不到几个小时,报纸被抢购一空。到了晚上,群众拥向报馆,要求发行第二版。

约瑟夫把最后一份报纸贴在橱窗上,群众围着橱窗在看报纸,约瑟夫自己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听群众的谈话,以便了解读者对《快邮报》的反应。

在那个年代,普利策的报纸的确与众不同。它所造成的震撼力也是巨大的。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报纸敢于刊出缴税内幕,没有任何一位编辑敢写这类的文章,但是普利策做到了。《快邮报》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而且文章通俗、句子简洁、意思明确。

第一天出刊的报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这让普利策深感欣慰。“税捐内幕”引起了读者们的思考,考波勒的“白宫舞会盛典”的绘画也很成功。经约瑟夫改写过的“女孩遇到鬼的故事”更是轰动。读者们渐渐感觉到,《快邮报》并不只是属于发行人所有,而是与全体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普利策经常借着社论来推动市政改革,例如呼吁政府美化市政环境并整修破旧街道。他在《快邮报》上刊载了很多要求改革的文章,并因此促进了圣路易斯公园计划的迅速推进。

在普利策的一生中,这种社会改革运动永远是他报纸的主要宗旨。他不但在报纸上提倡这种运动,在生活里,他也无时无刻不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严厉的批判。

批评、不满、力求革新是普利策性格中的一抹底色,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事情,他一定会大加批评。因此,他的报纸呼吁社会改革,不过是他性格所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