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1394800000027

第27章 丰子恺和小学生天生有缘(3)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注意句式又变成“设问句”了,写“我”和“你”之间的猜测,而且步步紧逼,而且不知不觉间,抽象的“日子”,就变成会被偷、会藏、会逃的具体的人:顽童了。这都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下文所要讲的人生“匆匆”做好了铺垫。

再将这一段朗读几遍,体味人称、句式变换中的语言的节奏变化。

《雨中》。要注意作者是怎样写这些色彩与气味的。如“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在客观的色彩(红、紫、白、绿)前面加上主观的感受(恬静、冷落、苦笑),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还有:“薄薄”的乳油、“濛濛”的雨、“涓涓”的东风、“缕缕”的花香,这样的叠字,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夜游秦淮》。作者说,人们看风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风景本身变了,一是去看风景的人变了:不同年龄、经历、性情、心情的人,看同一风景,会有不同的观察、感受,特别是会引发不同的联想。比如朱自清眼里的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因为他联想起“六朝的金粉”;但他又想起“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于是就觉得秦淮河水“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了。以后,你如果去秦淮河,看着那里的河水,会有什么特别的联想与描写?

《绿》。你注意到没有作者语气的变化:开始写“梅雨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但写着写着,“她”就变成“你”,迫不及待地将她看做和自己一样的小朋友,直呼“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把你最喜欢的风景或者小玩具、小动物看做朋友,忍不住直接和他对话?

《荷塘月色》。你有没有发现:朱自清先生特别喜欢写月光下的水,这一篇和我们刚读过的《夜游秦淮》里都有,但写法不同,对照起来读,是很有意思的。

《忘记不了的台州》。不妨轻声吟诵这样的文字:“四面全无人声,也无人影;天上的鸟也无一只。只背后山上谡谡的松风略略可听而已”;“南山殿望江楼上看浮桥,看憧憧的人在长长的桥上往来着;东湖水阁上,九折桥上看柳色和水光,看钓鱼的人;府后山沿路看田野,看天;南门外看梨花……”,在这些文字背后,你品味出了什么情感和情意?

《松堂游记》。先写“松堂”:“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都来得好”,“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冷,滑”。——这样连声喊“好”,是啰唆吗,还是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