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1394800000025

第25章 丰子恺和小学生天生有缘(1)

10.丰子恺和小学生天生有缘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审读意见(摘录)

丰子恺和小学生们天生有缘,因为他有三大爱,而且都爱得特别。他一爱世间万物,以一个佛教徒的慈悲呵护生命,护生就是护心,看管好自己善良的心。他二爱儿童,女儿说他“甚至是一位儿童的崇拜者,他称自己是‘老儿童’”。他三爱艺术,有善于发现美的特异的眼睛和耳朵,本书编写者说“在很多人只为肉体生存的时候,他用艺术的美,完成他精神的生存”。丰子恺集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于一身,漫画与文字相得益彰,他的作品也更容易进入孩子的世界。

2011年6月22—23日

11.几代人都是读朱自清作品长大的

——《小学生朱自清读本》审读意见(摘录)

朱自清笔下,有三重天地。一是“家园”,那里有浓浓的亲情;二是“故国”,那里有厚重的风情与文化;三是“世界”,那里有别一样的风景、人生和历史。既立足本土,又放眼世界,这正是“五四”那一代人的特点:朱自清先生也是“五四”之子。这样的“家—国—世界一体”的眼光和胸襟,也是今天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所需要的。

朱自清也是一位语文教师,他的作品其实就是语文教师写的散文,是一种示范性的写作。他的写作的基本经验就是“不放松文字,我注意每一个词的意义,每一句的安排和音节,每一段的长短和衔接”。他的文章成为中小学教材的经典,绝非偶然:几代人都是读着他的《背影》、《荷塘月色》长大的,今天依然如此。

因此,编者以“你和我”(家园)、“踪迹”(故国)、“去欧洲”(世界)、“荷塘边的身影”(作者其人)结构全书,是合适的,而且也显示了编选的眼光。特别是选朱自清旅欧游记,是一个新的发现。其实朱自清自己早就说过,我写游记是“给中学生看”的,可是,长期以来人们都不注意。编者注意到这一点,选了大量旅欧游记,成为本书区别于其他选本的一大亮点。

不足之处,或许在对朱自清先生作品于中小学生写作示范性的追求,注意不够。我写有《“做”与“不做”之间——读朱自清先生三篇散文:〈绿〉、〈背影〉、〈春〉》,同时传上,或可参考。不过,编者或许也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是课外读物,就应区别于教材,可以多作精神的引导,而不必过多地琢磨文字。为尊重编者的编辑意图,我看也不必大改。我姑且把在读的过程中,随手写下的一些想法一一写下,仅供参考,不一定完全按我的意见改。

《开饭啦》。不妨就读读这一段:“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字面上的语气自然是很不耐烦的;但你有没有读出背后的欣赏的意思?还有你,作为一个读者,在读这段文字时,又有怎样的感觉:你是不是有点羡慕,因为你没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家里吃饭时就没有这么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