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你了解疫苗吗?
13944700000016

第16章 什么是预防接种偶合症?

预防接种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者在接种时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前驱期或存在某种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偶合发病。发生偶合症的机会比较大,尤其在强化免疫等一些大规模免疫活动时。例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处在轮状病毒腹泻高发期,接种疫苗以后的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出现腹泻。此时,接种疫苗者往往误认为是预防接种造成的。

警示

接种后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过敏性休克者的家属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

认识预防接种偶合症

预防接种偶合症是接种疫苗后短时期内发生的疾病。严格地讲,可分为偶合(纯属巧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三种情况。

偶合: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好处于某种急性传染病(包括疫苗所针对的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刚好发病。这种疾病与预防接种本身或疫苗没有必然联系,发病纯属巧合。也就是说,不论接种与否,都会发病。

诱发:接种者患有某种疾病,但临床症状不明显。预防接种后,所患疾病症状明显或影响生理过程。例如,肾炎缓解期或慢性肾炎患者在接受白喉类毒素接种时,或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肠道疫苗接种时,需要慎重;否则,有可能诱发疾病。

加重:接种者原本患有慢性病,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因此,很多疫苗把重症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功能不全、急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都列为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为避免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发生,从事预防接种的医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在接种前请详细询问接种者并查体。医务人员还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疾病的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以便在接种前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接种者的异常表现,减少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发生。

接种者也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何种疾病,配合医务人员的查体和问诊,共同避免预防接种偶合症的发生。出现预防接种偶合症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