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普遍认为,恒星演化到后期阶段,总会向外猛烈抛发大量物质,形成行星状星云。而中央残核则形成一颗致密天体——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白矮星,体积和地球相近,但它的密度却是太阳平均密度的10万倍以上。1862年,美国著名光学家克拉克发现了天狼星的一颗伴星就是一颗白矮星,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75千克(迄今为止人们已观测到1000多颗白矮星)。
中子星,体积不如白矮星大,质量和太阳差不多,但其半径只有十几千米,其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0亿吨以上。中子星上一个仅有核桃大小的东西就有10亿吨重,在地球上要用几万艘万吨巨轮才拖得动。这简直令人瞠目结舌。中子星不光密度高令人不敢相信,它的温度、压力、磁场也比人们以为的高很多,它中心的温度大约60亿度。它的中心压力比太阳中心压力高3亿倍,它的磁场比太阳磁场高几万亿倍。中子星同样也是恒星晚年阶段遗留下的残骸。
这种高温、高压、高密度的中子星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推测,由于超新星的爆发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原子里的核外电子挤压到了原子核里面,与核里的质子结合产生中子才形成“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