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底奇异世界
13943900000012

第12章 海洋文明的遗迹(1)

失落2000年的海底城市

一尊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埃及神像于2001年在海底被发现了,它是在一座被毁坏的叫赫克雷恩的古城里被找到的。这尊花岗岩神像约5.8米高,6吨重,是肥沃和营养的象征。探险队队长弗兰克·戈迪奥说:“这是在埃及发现的最大神像之一,这尊神像非常完整,没有任何损坏和失落。”

200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杜达公主”号探险考察船上的队员们把一根光缆放进了离埃及海岸6.4千米的地中海海底,在约9米深的水下,带着轻型潜水呼吸器的潜水员从淤泥掩盖的毛石建造的赫克雷恩游过。这座古城是1300年前像神话中的阿特蓝提丝岛一样突然消失在海底的。但赫克雷恩的古城并不是神话。两年前,这些潜水员就已经确定了阿布柯里这座异常完整的城市。如今他们正用吊车起吊这些庙宇神像和那些在淤泥深层找到的刻着图案的石头。把它们吊出水面,这些艺术品就会在2000年来首次沐浴到温暖的阳光。这些艺术品可追溯到距今2000年前的那些岁月。大英博物馆希腊及罗马古迹专家苏姗·沃克说:“该资料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它从未被干扰或破坏。”弗兰克·戈迪奥说:“整座城市沉睡在那里完整无损,它看起来一定像威尼斯,有运河、有港口、有宏大的庙宇和沿运河修建的美丽别墅。”

赫克雷恩的古城是在弗兰克·戈迪奥领导下的探险队的潜水员清淤出的两座沉没的古城之一,另一座古城名叫卡诺珀斯。

根据历史记载,豪华和美感曾是赫克雷恩和卡诺珀斯这两座城市的特点。这两座城市既是宗教庙宇之乡,也在异教徒庆祝狂欢节的活动中扮演了主人的角色。

关于这两座城市的最大秘密,就是究竟是什么使它们沉没的。一些科学家把原因归咎为地震;还有些科学家的理论是海啸引起了这两座城市的沉没。

55岁的戈迪奥曾是一位成功的金融顾问,但他挚爱潜水考古学,而且于1984年收到了加盟在阿布凯尔湾考察打捞拿破仑时代沉船“L.奥林特”号的邀请。就在戈迪奥下潜的第一天,他就发现了“L.奥林特”号沉船舵上的铭文。

戈迪奥早已听说过这个海湾的某个地方有两座沉没的城市。1996年,他决定用强大的水下探测技术去进行观察,他的考古队开始在119平方千米的水下进行交叉考察,在地图上标出了他们去的水域。他们的仪器查到了“畸形物”,似乎海底有非同寻常的磁力。当在一个水域发现大批“畸形物”时,装备着长长金属搅拌杆的潜水员便下水探察。潜水员克劳德说:“如果你敲什么东西时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你就已经找到了石头,你往下挖,看看它是不是一件人工石器。”除了雕像和石碑,潜水员们还取回了饭锅、托盘、镜子、水罐、花瓶、油灯,优美的金珠、金箔、金饭盘和金币,它们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建造的博物馆里被展出。大英博物馆的沃克说:“这些展品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海底发现了2000年前的古代城市,尤其是那些新问世的宝物,则更是令人痴迷和惊异。”这两座海底城市将会成为建筑专家、考古专家及社会学学家潜心研究的对象。

寻找大西洲

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当今世界有五个大洲,可是或许有人想过:难道地球上除了这五大洲,就没有第六大洲了吗?

事实上,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地球上确实存在过第六个大洲,它的名字就叫作大西洲。

最早记载有关大西洲传说的人当推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350年,柏拉图在两篇著名的对话《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详细记述了亚特兰蒂斯的故事。

传说在一万二千年以前,离直布罗陀海峡不远,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浩瀚的大西洋中曾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大陆,名叫亚特兰蒂斯大陆,又叫大西洲。其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千米,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这个岛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森林茂密、土地富饶、经济繁荣、科学发达、建筑宏伟、国富民强、威震天下。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沉入了海底,消失于滚滚波涛之中,踪影全无。

于是,大西洲何时存在、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人们颇为关心的事情。科学家和专家们进行了许多的探寻和研究,给出了众多的解释。

在古代,有不少富有兴趣而又勇于探险的考古学家便进行过尝试,以期找到柏拉图描绘的那片富于诗意的绿洲。有的科学家提出,正如柏拉图所述,在大西洋中部可能的确存在过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洲,亚速尔群岛、威德角群岛和马黛拉岛这些大西洋上的岛屿,也许就是大西洲仅存的陆地。中世纪晚期,在欧洲人寻找新大陆的热潮中,还有人把大西洲的位置画在了他们的航海图上。

1882年,美国科学家唐纳利运用考古、语言、人种、地质、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综合考察,提出了一个假说。他提醒人们注意,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地处旧文明大陆的埃及文化之间有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如部分金字塔的建筑结构、木乃伊的保存方法、历法等等,两地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起源并相互影响,而双方联系的中介者就是新旧大陆间在大西洋上存在过的大陆,即柏拉图所说的大西洲。这片大陆沉落海底后,中断了新旧大陆的交往。唐纳利关于大西洲失落于大西洋中部的推断被自然科学家们否定了。

1958年,美国动物学家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海床发现,那里有着许多巨大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图形结构和长达好几百里地的线条。又过了10年,他在同一地区的海底又发现了长达几百千米的城墙,此墙由每块16立方米的大石块砌成,他还发现了几个码头和一座栈桥,这显然是沉没了的港口旧址。一时间,大西洲似乎要重现于世了,探险家们纷纷来到巴哈马群岛的这片海域,海底的石墙和码头引起了人们对失落了的大陆的种种猜测和遥想。但这些假说很快又被海洋学家推翻。

一些科学家从地质变化和化石发现的角度认为,亚速尔群岛北部海下的2300米处的岩石是1.7万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有些科学家进而指出,沉睡在亚速尔群岛海底的亚速尔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块陆地,它的形状与大小同柏拉图记述的大西洲相似。1974年,苏联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556海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海底城市,许多人认为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遗址。

近年来,还有人在海地和古巴等地沿岸海底发现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筑遗址,进而认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陆的所在。古代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西边的大陆,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的东方。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这种种假设仍被人们考察的结果无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了起来。许多学家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公元前20世纪至前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经济社会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千米)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

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画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相差甚远。

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它存在于何时?为什么消失?传说的大西洲大陆与大西洋之间有何关系?这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多个世纪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

谜一样的复活节岛

1722年4月,由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三艘战舰,在东南太平洋的狂风巨浪中颠簸了数月之久。暮色中,他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小岛。在兴奋和猜度中,他们靠近了这个航海图上没有标记的岛屿。然而,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小岛的四周竟然站立着黑压压、一排排参天巨人。再走近一看,原来那是数百尊硕大无比的巨人雕像。

这一天是复活节,所以他们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小小的复活节岛独处地球偏僻的一角,孤立于东太平洋上,远离其他岛屿。西距皮特凯恩岛1900千米,东距智利西海岸700千米。岛长22.5千米,呈三角形,面积约17平方千米。

随着18世纪的探险热潮,西班牙航海家冈萨雷斯和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先后于1770年、1774年来到过复活节岛。

1862年12月,秘鲁人围捕了岛上的1000多个居民,把他们运往秘鲁去掘鸟粪。岛上许多显赫的要人也被掠走,他们所掌握的那些世代相传的特殊知识和技能也随之失传,最终只有15人活着返回岛上,还把天花病毒也带到了岛上。天花流行后,岛上人烟更加稀少,到1877年,岛上的居民只剩下110人。

复活节岛贫瘠而干旱,岛的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粮食根本无法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居民既无法种粮,也无法狩猎,而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所以这里的岛民长年累月目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实在是别无他物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干旱、荒凉,只有少数土著居住的孤岛上,却遍布着1000多尊硕大无比的巨人石像。这些巨人石像最重可达90吨,高9.8米,就连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吨重。更加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巨大石像还大都顶着巨大的红石帽子。一顶红石帽,小的也有20吨重,大的重达四五十吨。

科学家们从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绘,并逐一统计了岛上石像的分布情况,然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摆在他们面前,令人百思不解。

面对着岛上的巨人石像,人们首先产生的疑问必定是:这些人像是怎样造成的?有人做过精确的计算后指出,这些工作量最少需要5000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能完成。他们做了一个严格的实验,雕刻一件中等大小的石人像,就需要十几个工人干上一年,这还不包括完工后的运输。

又有人做过精确的计算,320个劳动力产生的拉力,可以拉动一尊8吨重的石像。那么那些10吨、20吨、80吨重的石像,是怎么拉动的?这些石像又是怎么竖起来,怎么戴上20吨重的红帽子的呢?要知道这个贫瘠的小岛居民们无法种植粮食,食不果腹,最多能勉强维持2000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靠什么来养活5000名强劳力?他们吃什么?而人们发现这个岛时,岛上仅仅生活着几百名尚未开化的土著人。他们怎么能够提供找5000名劳力的各种需求,如木材、绳索、食物呢?

人们找到了岛上的九处采石场,只见采石场内那些坚硬如钢的岩石像被切蛋糕似的任意割开,几十万立方米的岩石已被凿成初步的模样。还有300多尊石像,有的尚未完工,有的加工了一半,有的已加工好放在远处等待着运走。

有一尊石像最奇特,它的脸部已雕刻完成,只有后脑勺的一点还和山体连接,只要再有几刀就可和山分离,然而它的制作者却突然停工了。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突然停止的,到处是石斧、石镐、石钎、石凿,大石料上深刻的凿痕还分明可见,四处布满石屑,好像人们突然接到一个无法抗拒的命令,顷刻间舍弃了一切匆匆离去。这是怎么回事?小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呢?

在离复活节岛500米的海面上,有三座高达300米的小岛,分别叫作莫托伊基、莫托努俟、莫托考考。它们四周是危崖绝壁,任何船只都无法靠近。然而岛民们清楚地记得,原来有几尊巨人石像就高高耸立在这危崖的顶端。法国考古学家马奇埃尔证实,这石像确已跌入海中,可石像的基座石坛还稳稳坐落在危崖绝顶上。

考古学家面对着这三个小岛的石坛,真是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知道,别说是在史前的原始社会,就是在现代,除了最先进的直升直降的飞行器,谁也无法把这些巨人石像运到悬崖绝顶。

还有,这些巨人石像是谁造的?据第一个到达岛上的罗格文回忆录写道:当时的岛民有的皮肤为褐色,就颜色的深浅而言与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肤色较深的人,而另一些人完全是白皮肤,也有肤色发红的人。只有数百口人,却分为多种肤色,这更加让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