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
散布在海洋、湖泊、河流中的陆地称为岛屿。面积大小不一样,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较大的称为岛,陆地较小的称为屿。聚集在一起的岛屿称为群岛,如南沙群岛;按弧形排列的群岛称为岛屿,如日本群岛就是一个岛屿。世界岛屿的总面积为97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冲积岛。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屿都是大陆岛,如格陵兰岛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也是大陆岛。海洋岛又包括火山岛和珊瑚岛。火山岛是因为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逐渐堆积,直至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岛。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热带浅海(南北纬30度之间)一般都有珊瑚的堆积。我国南海中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许多岛屿就是珊瑚岛。冲积岛一般是由河口带或滨海沙岸地带流水携带的泥沙、砾石冲积而形成的岛屿。世界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亚马孙河河口的马拉若岛。
山脉
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因像脉状而被称为山脉。构成山脉主体的山岭称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山岭称为支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包括柴斯克山脉、拉达克山脉、西瓦利克山脉和大、小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著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为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相连,全长17万千米,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平原
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平原的类型较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堆积平原是在地壳下降运动速度较小的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原都属于堆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冲积平原。侵蚀平原,也叫剥蚀平原,是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风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渐被剥蚀,最后形成的石质平原。侵蚀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状,如我国江苏徐州一带的平原。构造平原是因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罗斯平原。世界平原总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原不但广大,而且土地肥沃,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是经济文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方。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另外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等也富集在平原地带。
高原
高原指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外围较陡的高地。一般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区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高原是地壳一部分经过长期的、连续的、大面积的隆起而形成的。有的高原起伏微缓,如内蒙古高原;有的高原起伏大,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有的高原地表破碎、丘陵起伏,如黄土高原。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南美的巴西高原、印度半岛的德干高原、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等。我国的高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主要有西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高原,另外,还包括帕米尔高原的一部分。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我国的丘陵约有1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自北至南主要有辽西丘陵、淮阳丘陵和江南丘陵等。
盆地
四周由山脉或高原环绕,中部比较低平或间有小的丘陵、山脉,形成盆状的地形称为盆地。按成因,可分为构造盆地和侵蚀盆地。构造盆地主要是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控制形成的盆地,可分为由断裂陷落的断陷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地壳弯曲下陷而形成的凹陷盆地,如江汉平原。侵蚀盆地是受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盆地,这类盆地面积较小,为流水、冰川、风和岩溶等外力作用所致,可分为河谷盆地、冰蚀盆地、风蚀盆地、溶蚀盆地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面积337万平方千米。我国的盆地约190万平方千米,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的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其中四川盆地是个聚宝盆,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指地表中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如石芽、石林、溶洞等,这些现象就总称为岩溶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岩溶地形的地面往往是石骨嶙峋、奇峰林立,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洞穴交错,地下河发达,有特殊的水文网。在岩溶地貌地区,地表水系比较缺乏,影响农业生产。我国石灰岩分布面积约有130万平方千米,广西、贵州等省都有典型的岩溶地貌。近年来,我国岩溶地貌的许多地方开辟为旅游胜地,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都很有名。
冰川
极地或高山地区沿地面运动的巨大冰体,由降落在雪线以下的大量积雪经过一系列的变质作用而形成冰川。地球上的冰川,大约有2900多万平方千米,冰川的移动速度缓慢,这跟地形的坡度有直接关系。根据冰川的形态特点,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大陆冰川又称“冰坡”“冰原”,是覆盖着整个岛屿与大陆的巨大冰体,它的特点是:面积较大,有的达百万平方千米以上;厚度大,有的达几千米,中央部分冰层最厚,外形呈盾状或表面有较大起伏的饼状覆盖。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如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又称为“高山冰川”,以发育于山地、并受地形的影响比较大为特点,根据冰川的形态可分为悬挂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等。冰川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它储存着大量的淡水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大量的冰川将被开采为淡水资源为人类服务。
沙漠
沙漠指地表为流沙所覆盖,沙丘分布广泛的地区。沙漠地区一般气候干燥、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植被稀少、气温昼夜变化较大。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在南北纬15度~30度之间的信风带。这些地区的降雨量少,气候干旱,地面岩石风化的细小砂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容易飘扬堆积成大面积的沙丘,日积月累逐渐就形成了分布广泛的沙漠地带。沙漠地区温差大,夏天地面白天最高气温可达60摄氏度以上,夜间可降到10摄氏度以下,沙漠的年温差也较大,一般在30~50摄氏度左右。沙漠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小,一般年降水量在30毫米左右,沙漠中的生物难以生存,常见的沙漠中的植物一般都是耐干旱植物,如仙人掌。沙漠地区的风沙大、风力强,强大的风力作用有时可以推动沙丘,有很大的危害性。我国的沙漠总面积达1535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面积860万平方千米。
洋流
洋流指海洋中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的流动,也称“海流”。洋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地转偏向力作用和岛屿阻挡等的影响。洋流的宽度一般达数十千米乃至数百千米,长达数千千米。
按其水温和成因,洋流可分寒流、暖流、风海流、密度流、沿岸流、向岸流、离岸流等。洋流的存在对世界各地的气候影响很大,往往同一纬度地带的大陆东西两岸因受寒流、暖流的不同影响,气候就会呈现明显的差异。经常出现暖流的沿岸地带,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生物资源也很丰富;而寒流经过的地带往往气候干冷,降水稀少,甚至形成沙漠气候。
湖泊
湖泊指陆地表面积水的洼地,面积一般大小不一,大的叫湖,小的叫泊。湖泊是在地质、地貌、气候、流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种类上,按湖盆的成因,可分为构造湖、堰塞湖、岩溶湖、火山口湖、冰川湖、人工湖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排水湖和非排水湖;按含盐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构造湖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凹陷积水而形成的湖泊,一般湖水较深,容积较大,如我国的滇池;堰塞湖是由于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碛或火山喷发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的。
岩溶湖也叫喀斯特湖,主要是由石灰岩地区的溶蚀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一般湖底有地下水与之相通,如我国贵州的草海。湖泊具有调节水量、气候和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作用。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欧亚大陆之间的里海,面积为371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苏联的贝加尔湖,水深1620米;世界上最低最咸的湖泊是死海。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土壤
土壤指陆地上具有肥力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主要是由矿物颗粒、有机物残体、腐殖质以及水分、空气等成分组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具有供应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土壤中的各种肥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主要决定于土体类型和土壤结构。
常见的几种土壤类型有黑土、砖红壤、黄壤、红壤、棕红壤、褐土、冰沼土、黑钙土、栗钙土、紫色土、水稻土、草甸土等。我国的贵州、广西、四川等处的山地为黄壤;河北省的冀西山地、燕山山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秦岭等处为棕壤;褐土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从河北省北部到太行山东麓一带;灰化土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水稻土在我国的分布最广,几乎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其中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紫色土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江南地区分布有红壤;砖红壤主要在广西、广东和云南各省的南部边缘地带以及海南省大部分地区。
植被
植被是指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总称。全球地表的植被称为世界植被,某一地区的植被称为地方植被,天然的森林、草甸等称为自然植被,各类森林可称为森林植被。植被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植被将会给一个国家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根据植被地理分布规律,在一定区域内可依照植被类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植被区域。例如,全球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稀树草原等多种植被区域。
亚洲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位于东半球东部,是世界上第一大洲。亚洲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和黑海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隔开,东南以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及其他一些海域与大洋洲分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总面积为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亚洲地形起伏很大,有许多辽阔的高原和险峻的大山脉,山地、高原、丘陵合占全洲面积的3/4。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和蒙古高原为亚洲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号称“世界屋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高度在6000米以上。除喜马拉雅山脉以外,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西延伸的山脉还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苏来曼山脉等。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有面积广大的平原,如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以及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中部山地还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中,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萨尔温江、恒河、印度河;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那河等,由于亚洲的地形是中部高、四周低,所以,这些河流呈放射状的分布。亚洲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的森林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其中,西亚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位。亚洲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茶叶、橡胶、黄麻、椰子等。亚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30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人种分布是以黄种人为主,中国是亚洲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