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楚霸王项羽传
13922700000011

第11章 破釜沉舟一战成功(3)

楚怀王在被项梁拥立为王以前,他只是民间的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他被立为楚怀王的时候还只有13岁,而当时距秦国灭楚国却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楚国灭亡的时候,他不过才是襁褓中的婴儿,他没有享受到一个王室成员应该享受到的任何东西,包括教育。虽然从血统上讲,他是楚国王室的后裔,但从教育上讲,他不过就是一个牧羊人。而从他被立为楚怀王到现在,前后也不过是4个月的时间,他又能学习到什么?他本人对于政治、军事的了解究竟有多少,我们今天已经不得而知,可是由他挑选出来的将军会适合战争的需要吗?宋义把这样一个人说动了心,他的军事才能可想而知。即使宋义的军事才能真的是十分出色,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他这样一个以小心慎重出名的将军,统帅刚刚吃过败仗的楚军,去迎战士气正盛的秦军应该说也是一种错误。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选择的。

宋义成为楚军的上将军,“卿子冠军”,率领着楚国最精锐的部队出发了。

项羽也作为宋义的部将之一随军出发了。

历史原本就是一本糊涂账。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名著《史记》中,是以如上的说法记载了这一时期的事件原由。他所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见到的史料客观地陈述出来。至于历史的本来是什么,即使是在当时,他也不一定能搞清楚。从后来宋义送自己的儿子去齐国来看,高陵君显的一番话,未必不是宋义私下与齐国勾结的产物。也许是宋义私通齐国在先,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才在楚怀王面前推荐他。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却是事实,宋义成为楚军的最高统帅,而随其叔父一起缔造楚军的项羽却仅仅是一个次将。

在暗淡在历史背景中,是暗淡的反秦斗争与暗淡的英雄。

但暗淡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能使继之而来的光彩显得更加动人。

4北上与西进

宋义作为全军统帅,项羽作次将,范增作末将,表面上看,宋义可以控制部队,也就是说,楚国君臣可以借宋义控制住他们最精锐的部队,达到他们排挤项羽,使项氏家族不能在楚国的政局中起主导作用的目的。实际上,宋义只是一个孤立的将军。项羽、范增分别是部队的二把手和三把手,他们是绝对的一条心。权力与地位在他们之下的将军们就更不用提,他们都是项梁一手提拔起来的,包括当阳君英布。楚国君臣不是不想换掉他们,但是他们没有时间电没有人选,不得不派他们与宋义一起出征。可能在楚怀王与陈婴的心里还有着另外一个目的,借刀杀人。他们是想让项羽与他的子弟兵到前线去与章邯的部队拼个死活,以此来削弱项羽在军队中的实力。但是这一计谋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杀掉一个宋义,项羽就可以十分轻松地夺取全军的领导权。这一点是楚国君臣难以解释的。

就在派出宋义的部队的同时,楚怀王还派出了另外一支人马,作为偏师,进攻秦同的关中地区。楚怀王与他手下的将军们约定,谁先领兵平定了关中,他就封谁作关中王。

在这个时候,章邯的部队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第一个进攻关中的是陈胜王的部下周文,但是他失败了,而且是被章邯逼得自杀。第二个想要进攻关中的就是他们楚国的将军项梁,但是他刚刚有这种意图,章邯的部队就从关中杀了出来,打败了楚国的军队,项梁也死在乱军之中了。这些都是楚国的将军们人所共知的事实,关中王的地位是诱人的,但是首先得能保得住自己的性命才有可能去当。谁还敢进攻关中?

项羽敢!

项羽为了给他的叔父项梁报仇,提出由他率军进攻关中,但是楚怀王没有同意。他既不想让项羽作为楚国部队的高级领导人,更不想让他自己率部队出去发展。惟一令他放心一点的决定就是让项羽作为宋义的副手,与宋义的部队一起行动,这样可以命令宋义时时刻刻对项羽的行动加以监视,对项羽个人力量的发展加以限制。

楚怀王就像以前被秦国囚禁而死的那个楚怀王一样,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君主。大敌当前,他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外部敌人,取得国家的安定与昌盛,而是考虑如何控制国内的各种力量的发展,剪除可以威胁到自己王位的力量。

就像他的用人原则一样,楚怀王的军事原则也是不高明的。从楚怀王的派出部队的决定来看,他本人或者说是给他出主意的人并不大了解军事。楚军的兵力部署,是以自己的强大主力去救赵,与秦军的强大主力章邯的军队作正面冲突;以自己的偏师进攻秦国的关中地区,而这一地区的秦军主力完全由章邯带出关中了,那里的秦军也不过是留守的偏师。新建国不久的楚国在与强大的秦国的作战中竟然使用这种硬对硬的战术,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一种高明的战术。

如果把楚怀王的决定倒过来呢?派出一支偏师虚张声势地向北方救赵,暗中却以他的主力部队进攻秦国的关中地区。这样,可以利用秦国的主力正在与赵国交战无法抽身的机会,主力部队以破竹之势进入关中,一举灭亡秦国,章邯的部队是不是可以不战而降?

也许并不是必须经过巨鹿大战才可以消灭秦军的主力。

但是历史不容许假设!

历史就是历史,它有时冷酷得令人无法接受。但一切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项羽北上,刘邦西进。他们各自都走向属于自己的艰苦的旅行。

5必须杀掉卿子冠军

赵国的存亡系于一战,从长远意义上讲,六国的存亡也系于一战。

楚国虽然新近打了一个大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是六国中最雄厚的。楚军救赵的行动,不单关系着赵国的安危,也关系着六国的存亡。如果楚军可以与其他诸侯的救赵部队一起在巨鹿城下打败章邯的部队,秦国也就失去了最后的一支可以利用的武装力量,秦国的灭亡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楚国的部队不能达到解赵国之围的目的,赵国的都城最终还是被章邯攻破了,下一步也就无人可以阻挡章邯对六国各个击破。这是决定历史发展的一场战役。

但是宋义的部队并没有去救赵。

宋义统帅楚国的精锐之师出发了。在部队行进到安阳以后。他下令扎营。而且这一住就连续住了46天。

项羽对此感到极为不理解,他劝宋义马上进兵:“现在,秦兵正在围攻赵国的都城巨鹿,我们应该马上引兵渡河,向秦军发动进攻。这样,我们的部队从外围向秦军进攻,赵国的部队一定会从城中向外进攻,内外夹击,一定可以打败秦军。”

项羽就是率直的入,他所想的还只是战场上的事情,而不是楚国内部的权力之争,即使是在他被入排挤以后仍旧是如此。他没有看楚军与宋义的笑话,却在积极地为宋义出谋定策。他却不懂得。依他现在的身份与地位,他对宋义说什么,宋义都不会同意的。

也许项羽并没有感到自己被猜忌。

宋义对项羽的说法很是不以为然,他自有他自己的看法:“现在秦军是在进攻赵国,如果秦军战胜,它的士兵也一定十分疲惫,那时候,我们再进攻秦军,一定可以打胜仗;如果秦军打败了,那么他们就不得不退回到关中地区去,我们乘赵国之胜而进攻秦,也是一定会取胜的。我们为什么不让秦赵两国先斗一个两败俱伤呢?”

这种说法似乎也符合兵法。军事原本就是一种斗智斗勇的游戏,是没有一定成规可循的。全在于用兵的人灵活运用。但是宋义的这种安排中,还有一个他没有明说也无法对项羽明说的原因。如果楚国的部队立即与秦国的部队交战,项羽的勇猛与他的军事才能立即就可以派上用场,他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篡夺了宋义的领导权。

宋义是一个十精明的人,他不可能看不出来楚怀王与他的臣下们对项羽的排挤,他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已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他更不可能不知道,他现在作为全军的统帅,带领的却是项氏家族一手培养起来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全力进攻秦军呢?他知道楚怀王的意思是在战斗中削弱项羽的实力,可是宋义最先考虑的可不是忠于楚怀王,执行他的命令,而是如何保全他自己。他不事先整顿军队内部,把他的领导权先绝对地树立起来,就带着这样的一支部队冲到前线上去,可能被杀的就是他自己。

所以宋义决定多驻扎一段时间,他在军队内部排挤项羽也需要时间。

这些都是不可以说出口的理由,所以宋义才与项羽论了一下兵法。接下来,宋义很客气地对项羽说:“如果说到冲锋陷阵,我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将军您的,但如果说到出奇致胜,似乎将军就不如我了。”

项羽虽然生气,但是在宋义的这种语气下,也无可奈何,因为宋义毕竟是他的上司。

项羽走后,宋义又向全军传了一道命令:“凡是强横不服从军令的,无论是什么人,一律问斩。”

这明明是针对项羽来的。楚怀王已经削弱了项羽手中的权力,下一步,需要宋义来做的就是要在军队中降低项羽的威信。宋义明白,不降低项羽在部队中的威信,他的领导权就始终是受到限制的。只不过他做得太明显了,这反而在军队中降低了他自己的威信,表现出他本人的无能。

这一点项羽心中也是十分清楚的,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来。他只能是存沉默中寻找机会。

命运女神特鄹看顿项羽。

为了同样的机会,项梁等了几十年。而项羽却只等了十几天而已。

在安阳,宋义自认为已经镇住了项羽以后,公开地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作相。而且他自己亲自送到无盐。

这就在高级将领中产生了不小的波动。很多人由此联想到宋义久久不发兵的真正原因,多数人感到,宋义这是在为自己谋求退路。

未曾交战先思退路,这是怎么回事?

宋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自己在齐国寻求退路,这无疑是他本人对楚军的胜利不抱任何信心,他是在领导着楚军走上一条毁灭之路。最可怕的是宋义本人可能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为自己先找好了退路。联系到项羽本人的被排挤,出兵的部队又是以项羽的子弟兵为主力,显然,宋义是想以自己的错误指挥,把项羽与他的子弟兵卖给章邯的部队,从而实现削弱项羽力量的目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宋义的这种行为是对楚国的背叛。

当时的天下,除了秦国以外,最强大的就是楚国与齐国。秦国的灭亡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谁来取代秦国成为新的天下霸主,却是一个大家都无法预测的事情。依当时的实力而论,齐国自然不是楚国的对手,但是楚国如果再一次打了大败仗呢?宋义的所做所为,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是帮助齐国削弱楚国的国力,以达到在战胜秦国以后由齐国控制天下的目的吗?

宋义不理会大家怎么想。从无盐回来后,每天都是大摆宴席,请各位将军喝酒。

他需要把高级将领拉向自己的一边,他也需要时间暗中对付项羽。

这原是一个最好的拖延时间的办法、各位就是有天大的意见。酒席宴间也是不好意思发作的。但是偏偏天不作美,气温突变,大雨不止,使楚军的军需物资供应不上,士兵补养不足,怨声载道。

项羽借士兵们的不满情绪,作反对宋义的宣传:“我们出兵的目的是与各国齐心合力进攻秦国,可是现在却在这里驻扎这么久,这是什么意思?今年的收成本来就不好,老百姓都很贫苦,到哪里去征收军粮?目前部队中没有一天的存粮,士兵们都以野菜和豆子充饥,而我们的宋义将军却每天都在大摆酒席!不在这个时候渡河作战,于赵国得到军粮的接济,与赵兵合同作战,一同打败秦国,却非要等到秦与赵斗一个两败俱伤。就凭秦国的强大,攻打一个新复国的赵国,它能与赵国一同衰落吗?它打下赵国是很容易的事情。赵国一旦被攻破,只会是使秦军的势力更加宏大,到那时,我们可怎么办?况且我们的部队前不久刚刚打了败仗,连怀王都为此而感到不安。现在几乎是把全国的部队都交给宋将军指挥,希望是能扭转不利于我们的战局。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将军不知道爱惜士兵,让士兵们在大雨天里受冻挨饿却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享福。这种做法是一个为人臣子的人所应该有的吗?”

项羽在激起了全军上下对宋义的不满情绪以后。就在一天早晨到帐中去参见宋义的时候。在宋义的大帐中杀了宋义。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决定事情发展方向的英雄个人的勇气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项羽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的勇气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这一点上,他与他的叔叔项梁极其相似。在会稽,项梁在没有任何自己的力量的情况下,以突袭的办法杀掉太守殷通;现在,项羽同样是在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杀掉了楚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宋义。

也许是项羽已经认识到宋义将不利于自己,所以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项羽拿宋义的人头号令军中,说:“宋义暗中与齐国勾结,背叛我们楚国,项羽受怀王秘令处死了他。”

项羽掌握了兵权。

因为这支部队是楚国全部的精锐所在,实际上项羽也就控制了楚国——

反秦斗争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

权力的交接比当年项梁在会稽夺权更为顺利。各位将军众口一辞:“最初拥立楚怀王的,就是你们项家,杀一个宋义有什么了不起。”

为什么?

第一,宋义在短时间内被迅速提升,他还没有来得及培养出为他出死力的部下。

第二,宋义的做法令诸将军感到不满,特别是他送儿子去齐国一事,更使诸将疑虑重重,再加上宋义的地位原来并不比诸将高,却突然升为诸将的领导,诸将心理上难以接受。所以,没有一个将军肯为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