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与政府
13922600000038

第38章 中国的股票市场:管制与信誉(2)

企业类似一个庙,它的经理人员以及员工就类似庙里的和尚,现代社会就是通过庙的声誉来约束和尚的行为。就像少林寺的声誉如果败坏了,就会直接影响这个寺院的和尚得到布施。维持庙的声誉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和尚会因庙的声誉而得到好处,和尚的利益如果与庙的声誉没有关系,他是不会在乎庙的声誉的。第二,建庙的权利不能被垄断。当建庙的权利被垄断,只能你建别人不能建,只能你收布施别人不能收时,那么这个庙的和尚也不会讲信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缺乏信誉机制是因为企业这个庙里的和尚都是过夜和尚,是“访问学者”,是处于今天在庙里住一宿,明天在不在还不知道的流动状态,这使和尚对庙的声誉的重视程度非常低。

我们国家的许多组织都是垄断的,像会计协会、律师协会等都属于别人不能再建的,这种垄断性就决定了它只会去“寻租”,而不会十分在意自己的信誉,政府给它的特权使它也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建立信誉。这也正好解释我国的一种典型现象,即种草的积极性很大,栽树的积极性不强,信誉就类似栽树而不是种草。

我国股票市场管制与信誉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画一个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管制,纵坐标代表信誉,我们可以画出两条曲线:一条是需求曲线:信誉水平越高,对政府管制的需求就越低;信誉越低,我们需要的政府管制就越多;如果完全没有信誉,也就是大家都不讲信誉的话,就只能求助于政府管制了。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一条曲线,可以称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不同的是,供给曲线并不是单调的:政府在开始时有一些管制的措施,人们就会注重信誉;当政府的管制增加时,信誉仍在提高,但它有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政府若再增加管制,人们就开始不讲信誉了,管制越多,信誉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政府的管制会破坏人们的信誉?

第一,管制越多,政府官员的权限自由就越大,未来环境就越不确定,结果就越难以预测。这就促使人们只追求短期利益而不考虑长期利益。

第二,政府管制的结果常常是垄断,垄断就带来“租金”。比如只有你能上市,别的公司不能上市,你就有机会享受这些租金,由于你有特殊待遇就不再在乎信誉,因为股民可以分享垄断带来的租金,也就没有必要在乎企业实际上搞得如何,你的公司也不会因不讲信誉而受到惩罚。

第三,管制多了腐败的机会就多。前面讲的房地产商卖房子,若卖给200个消费者,需要让200人满意;若卖给政府或国企,200套房子只需贿赂房管处长一人即可。而且贿赂政府部门比让消费者满意的成本要低得多。这样,尽管有政府的管制,但政府本身做出来的认证是不值得信赖的。

再加之实施管制的人效率低下,最终对信誉的影响是管制越多,越没有信誉,大家都不讲信誉,就引来了更多的管制,最后是只有管制,没有信誉。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有那么多的政府管制,但到处都充满了欺骗。上市公司要经过那么多政府部门的审查,结果账都是假的。是不是股民太傻了?怎么会被上市公司一骗就是十年?

其实,在中国的股市上,不存在一个人欺骗另一个人、大股投资者欺骗小股投资者的问题。中国股市是一个寻租场,因为骗与被骗之间的交易很清楚,你若让我骗你100元,我会在别人那里故技重施为你补上120元,你能净赚20元为什么不让我骗你?骗人者相信对这笔交易受骗人会很有积极性,就像100元钱买张200元的假发票一样,双方都有利可图。

这就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基本运作。中国股市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为国企解困,濒危的企业想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就上市,先从股民那里圈来钱再说。而股民明明知道这些公司的盈利并不好却依然愿意买它的股票,这是因为股民看到了其中的利好,买了这种企业的股票就等于买了政府的承诺,企业一旦出了问题,政府肯定会用垄断的特权挽救它、保护它,股民早已预期到这个投资不会受到损失。

股市“租金”的来源靠政府的资源垄断,包括对上市资格的垄断,这种垄断使每个上市公司的壳都很值钱。不盈利的上市公司本来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因其壳的重要,才会在濒临破产时仍然有卖点。股民买这类公司的股票,也是因它的卖点而预期到其股价的新高。所以,也才有了上市公司ST之后,股票反而上升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产权是信誉的基础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的股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周小川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之后,证券监管部门才有了一个正确的思路和眼界。中国的股市要真正长期发展,必须走规范化之路,包括信息的披露、上市资格的市场化、废除审批制,以及任何企业只要合格、备案,够条件就可以上市。

这样下去将摧毁整个股市的租金。当企业上市自由之后,租金就会不存在,这也是近两年股票价格往下掉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个现象正好与国有股减持撞在一起,结果许多人判断是国有股减持造成的股票下跌。其实,这是股市规范化促使人们预期股市的租金会消失而引起的正常反应,这才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发展的利好消息。

但股市租金的消失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多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所以就有了“维持股价”的呼吁,现在所有的目的都是维持股市,美其名曰“保护投资者利益”。在中国业界,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都对保护投资者有一个庸俗的理解: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买股票的人不亏本。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如果所有买股票的人都不亏本,那他买股票时就不会在乎这个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也不会在乎这个公司的信息是真是假,买股票的人如果没有了这些挑剔,那上市公司还考虑什么业绩和信誉?其后果必将远远偏离股市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披露的信息是假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其中包括证监会的官员。当然,假到什么程度可能了解不一,但谁也没有指出,谁也没有在乎,尤其是最终的投资者没有在乎。为什么不在乎?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在这个市场上,由政府管制带来的租金有政府做最终的保障。现在我们看到,上市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被揭露了,板子最先打到了会计师事务所身上。大家想一想,会计师事务所的真正信息需求源在哪儿?真正的客户是谁?不是上市公司,而是股民。如果股民不需要真信息,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一定会生产大量的假信息。

现在要规范这个股市,我们无法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把问题在一夜之间解决。我只是担心这个矛盾仍然被掩盖,政府仍然利用国有资产为股民短期的不闹事来继续给股市打强心针。这样发展下去,股市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危险。从现在开始,要促使中国企业重视信誉,不做到这一点,仅仅靠政府的管制,靠独立董事,靠强制性的信息披露,都很难起到根本的作用。

我认为,要让企业从根本上重视信誉,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让庙里的和尚与庙的声誉联系起来,如果和尚不能从庙的声誉中得到好处,他为什么要重视庙的声誉呢?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决策者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的信誉呢?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是信誉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孟子讲:无恒产者无恒心。也就是“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破坏产权,实质上是一种搅乱预期,从而毁灭道德的行为。中国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权制度。

一个社会的信誉程度取决于全社会的耐心,人们在没有耐心的时候,这个社会不会有信誉。同样,建立信誉的过程,规范股市的过程,也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我现在担心的是太多的政府部门领导人都是在种草,不是在栽树,都追求短期的平稳,而没有顾及未来长远的健康发展,这样,股市的问题以及社会的问题都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本文写作于2003年,曾收入《通往市场之路》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