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13922100000005

第5章 勤运动,强体魄

皇家的运动健身之道

佗语普日:“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三国志·华佗传》

纵马围猎,张扬野性

生命在于运动。中国历代皇室的养生方法,也离不开勤于运动这一条。

纵观历史,大凡寿命较长的皇帝,都是通过戎马生涯、巡游四方,以及打猎、散步等办法,锻炼了体质,增进了健康。秦以前的皇帝医案记载很少,不足为凭。让我们从汉代开始,沿着历史的足迹,由远及近,看看一些长寿皇帝锻炼身体的办法,以便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17岁登极,在位54年,享年71岁,是汉代寿命最长的皇帝。他在汉初天下一统、国富民安的基础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贤良,御匈奴,通西域,定历法,兴诗乐,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为汉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汉武帝能够年过“古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怕鞍马劳顿,长期跋山涉水,在外行幸巡游。这种频繁的野外生活,对于汉武帝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唐高祖李渊,虽说是大唐王朝的创始人,但他在政治上比较平庸无能,只是凭借大贵族的身份,做得太原留守。隋朝末年,在农民起义军的推动下,他从太原起兵取关中,建立了唐朝。其中,主要靠了其儿子李世民的谋略和战功。但他喜好运动,身体很健康,活了70岁,寿命在唐代诸帝中位居第三。据史书记载,李渊喜欢骑马、打猎、巡游,直到晚年仍乐此不疲。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冬天,他上华山拜庙;第二年腊月,他又到华山打猎;第三年春天,他第三次登上华山。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初冬,他到陕西富平.一带打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他到骊山泡温泉;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七月间,他先后到仁智宫避暑,到城南郊区打猎;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初夏,他视察雩县(今陕西户县),到甘谷打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春、夏,他视察昆明池,练习水战,泛舟海池……这种经常的外出打猎、登山、巡游、泡温泉等活动,无疑大大增进了他的健康,延长了他的寿命。当然,李渊健康长寿的原因,还因为有李世民这样得力的儿子帮他打江山、坐江山,使他的生活能够安定、富裕,给他的养生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唐太宗李世民,由于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不幸染上痢疾,医治无效而去世,享年仅51岁。但他一生也喜好运动,少年时代就喜爱骑马射箭。登极之初,他就对太子李少师萧璃说:“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

不久,他引领众将士在显德殿前练习射击,兴致勃勃地说:“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小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他每天引领数百人练习射击,击中者奖励弓箭、刀子及绸缎,并以此考核将帅的业绩。除骑马射箭外,他还经常外出巡游,去骊山汤浴……

辽代的第八位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享年71岁。他自幼常去严泉沐浴,到长安东郊田间劳作,去庙里祭祀,到东都洛阳巡游。即位之初,躬行节俭,下诏要求其平辈及副使、民奴不得穿用驼呢、水獭裘衣,不许用贵重的东西装饰刀柄,不许用犀角骨突等物。辽道宗崇佛重儒,但不许僧尼在社会上妄说祸福,谋取财物。

这位游牧民出身的皇帝强健身体的主要方法是倡行游猎。耶律洪基在位期间,每年都要外出旅游、打猎。其巡游的地方多达三十余处,主要是藕丝淀等地,一生去过27次。其次是混同江,去过12次。混同江是黑龙江汇合松花江后到乌苏里江口的一段,其间林木茂盛,风光宜人,辽道宗对其情有独钟,经常光顾,临终前还不忘到这里观光。

辽道宗酷爱打猎,打过猎的地方达18处之多,捕获的猎物有鹿、熊、虎等。打猎时,辽道宗还带着母亲、儿子一同上阵。清宁六年(公元1060年)辽道的长子刚满7岁,在随其父出猎就三发三中。辽道宗高兴地对左右说:“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继而,又遇到10只鹿,其长子又射获9只,辽道宗兴奋不已,特为儿子设宴庆贺。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十月,在一座山上狩猎时,“皇太后射获虎,大宴群臣,令各赋诗”。

由此可见辽道宗打猎兴致之浓烈。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也都喜好运动,尤其是喜好外出打猎。康熙帝认为,人不能贪图安逸,而应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他说:“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是观之,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所以,他时常到郊外打靶狩猎,直到临终。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他对近侍大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记矣。

又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他认为,骑射不仅能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而且能增强国力,维持满族的江山。因此,他把骑射定为“祖制”予以传承,要求皇子皇孙不但要读书,还要发扬满族传统,练习骑射,做到文武双全,成为“马上天子”,方能使江山永固。

巡游天下,身心双受益

古代皇帝出行叫“行幸”,视察游历叫“巡游”。汉武帝在位期间,行幸23次,巡游3次,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尤其是为了抵御匈奴入侵,他亲自北巡,派将军霍去病多次主动出击,还派张骞长期出使西域,寻求合作伙伴,却匈奴于漠北。他意志坚定,做事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他年轻时,曾受到方士的欺骗。为了弄清方士的“仙药”是否有效,渤海中的“仙山”是否存在,他亲自登泰山,巡东海,采灵芝,下了很多工夫,费了大量时问,终于揭穿了方士的骗术。

医家认为,汉武帝做事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执著态度,是长寿者需要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

康熙喜欢登山涉水。他曾六次南巡,足迹到达江苏、浙江。每次南巡长达三个多月。四次出巡塞外,驻跸多罗诺尔、克鲁伦河、狼居胥山和索岳尔济山。四次登临佛教圣地五台山,饱览北国风光。这种经年累月的长途跋涉,无疑锻炼了他的意志,增进了他的健康,实现了身心双受益。康熙帝的孙子爱新觉罗·弘历,则是历代皇帝中的长寿冠军。据《清宫医案》记载,享年89岁的乾隆帝,自称“古稀天子”。80岁时,更觉自己“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也。”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见乾隆帝后,对乾隆作了这样的描述:“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次序规则,严其肃,殊甚惊异。”

乾隆帝继承了其皇祖父喜欢骑射的传统。乾隆帝常在夏日接见武官后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塞时亦复如此。射时均以三番为率,每番三矢,每发多中圆的,九矢可中六七。有一年十月,在大西门习射,乾隆帝九矢九中。

史称乾隆帝生得“隆准颀身”,特别喜欢行猎。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在位六十余年中,他共在山区、平原行围打猎115次,水上围猎4次,共计119次,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等许多地区。据说,乾隆帝打猎非常英勇善战,常常挽弓跑马,身先士卒。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他曾四次在春季到白洋淀举行水围,场面十分壮观。水围的刹那间,被四面合围的各种水鸟云集到围船上空,船上万箭齐发,鸿雁、野鸭等应声而落。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二月水围,弘历亲自用火枪射获水禽五十余只,用箭射获二十余只。

应该看到,乾隆帝把打猎等运动看作是对子孙进行吃苦教育、振奋精神、增强国力、维持满族统治的必要条件。除特殊情况外,乾隆帝每年都按祖制举行骑射活动,并要求大家不要怕苦怕累。他训诫皇子皇孙说:“骑射行围等事,非身习劳苦,不能精熟。人情好逸恶劳,往往趋于所便,若不深自提策,必致习为文弱而不能振作。”

同其皇祖父康熙一样,乾隆也曾六次下江南。皇帝出巡,虽说有轿夫和马匹伺候,但在当时的物质和交通条件下,旷日持久地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也不算轻松。笔者算了一笔账:乾隆六次下江南,共耗时666天,平均每次111天,如此长时间、大幅度的辛苦磨炼,对身体、对心智都有莫大的益处。

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论述“四季养生”问题时,强调人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天黑了就睡,鸡叫了就起。古代人基本没有夜生活,也没有钟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且大都有早起早睡、“与鸡俱兴”的习惯。普通人如此,皇帝们也不例外。

据清宫医案记载,清朝皇帝通常凌晨5点左右起床,8点左右用早膳,下午3点前后用晚膳,一天两顿,晚上再吃一点茶点。尤其是乾隆皇帝,总是坚持早睡早起,起居十分规律,并且早晚都坚持散步,早晨从同乐园步行到永日堂拜佛,拜佛后再从同乐园码头步行到前码头,又从九州清宴步行到金鱼池等地,转一大圈。晚饭之后,常由太监引领巡游到福海和长春园。夏日晚上,常乘船游于水上。冬季则乘冰床,在如镜的冰面上让人拉着疾驰,以锻炼身心,磨炼意志。乾隆还喜欢赏花、观鱼、喂鱼。所有这些,都无疑增进了他的健康,陶冶了他的情操。

那个曾两度“垂帘听政”,实际统治中国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也以坚持散步等方法锻炼身体。据说,她平日天不亮就起床,每天很晚才用膳,即所谓“宵衣旰食”。晚膳之后,常由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等人陪伴,在寝宫前后信步巡游,直到二更时分方入宫就寝。她经常带着大队人马到颐和园昆明湖西面的田庄及玉带桥边散步,有时还在桥下划船作乐,或乘龙舟游览湖心岛,或爬上272个台阶的排云殿,到达万寿山顶饱览湖光山色。

慈禧69岁时,走路还极快,说明她很健康。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我们必须快步追随着,才不致落后。”慈禧太后还喜欢外出旅游。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一书中,记述了西太后春天乘坐御用列车巡幸旅游,从北京出发,游天津、奉天(沈阳)的“盛况”。当时,年近“古稀”的慈禧游兴极高,出了北京后,她一边欣赏路旁的烟桃雨柳,一边吟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到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她吩咐太监李莲英她要乘轿爬上角山之巅,观看长城之首和辽东湾的大海。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大地后,西太后就被窗外的一片片高梁地所吸引。到了奉天,她仿照清代帝王的行程,游览狐仙塔,去东陵猎场,走进茂密的森林和林中简陋的宫殿,观看先帝们“射圃”的猎具,追忆清朝鼎盛时期帝王的行围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条普遍的真理。纵观历代封建帝王,大凡健康长寿者,多为“威震四海,并吞八荒”的开国之君。这是因为:艰苦卓绝的军事政治斗争,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体魄,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锻炼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从体质和精神上增进了他们的健康,延长了他们的寿命。

健康的增进和寿命的延长,又为他们开创盛世业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管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康熙乾隆,他们的辉煌帝业,都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健康长寿。相反,那些体弱命短的皇帝,诸如咸丰、同治等等,无一不是贪图安逸、懒于运动的守成昏庸之辈。这是因为:守成无能之辈,往往胸无大志,安于现状,贪图享受,迷于滔色,不肯运动,违背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律,不仅丧失了进取精神,也毁坏了健康,缩短了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