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13922100000013

第13章 喝药酒,饮药茶(1)

皇家的药酒药茶健身法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神农本草经》

唐宋宫廷药酒配方

药酒是我国中成药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剂型,既利用药物的医疗作用,又利用酒的宣散作用,起到宣壅通痹、驱邪扶正的作用。因此,用中药泡酒饮和以中药当茶喝,成为宫廷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先说药酒。

唐代名医孙思邈对于酒有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药酒,认识深刻,故使用药酒以及以酒入药成为他在医疗实践中的一大特色。他认为,酒可以“宣药势”,助药力,即通过酒的发散作用,可以使诸药的药性、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药酒到唐代开始兴时起来。女皇武则天常用的一个药酒是:鹌鹑1只,何首乌1两,鹿茸3钱,人参3钱,粮酒4斤。用法是,将鹌鹑去毛、去头、去五脏。将鹌鹑和以上药放入瓷罐内,倒入粮酒适量(以酒淹没药物为止),把瓷罐放到笼里,用火小煮半个时辰。煮好后,放凉,然后将诸药取出,放在太阳下暴晒,待酒挥发完后,再把诸药放在粮酒中浸泡,密封,3个月后即成。此方主治阳虚体弱,可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唐代宫廷还有两个常用的药酒。一个是温中祛寒的附子酒:大附子1枚,重2两以上者。以酒5升浸泡之,春5月,1服1合,日2次。附子系毛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故名附子。附子性味大辛、大热,具有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效。对受寒受风、痰厥气厥、风湿麻痹等有良效。附子用酒浸泡后,酒行药势,可通血脉,御风寒,治疗腰膝疼痛等寒症。但附子有毒,不宜过量服用,也不能长时间服用。附子用量一般为5分至3钱,大剂量恐导致中毒昏迷。

另一个是祛风冷、补不足的菊花酒:菊花、杜仲各1斤,附子、黄芪、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4两,紫石英、肉苁蓉各5两,独活、钟乳各8两,茯苓3两,防风4两。以上药物以酒浸泡5日,一次服2合。稍稍加至5合,每日3次。本方以菊花、杜仲为主药。菊花甘、苦、微寒,具有疏风热、解疔毒、养肝明目之效,主治恶风湿痹,久服可利血气,轻身延年;杜仲为落叶乔木杜仲的树皮,补肝肾,壮筋骨,安胎。主要用于肾虚腰痛、腰膝乏力、小便频数等症,常与其他补肝肾的药配伍。菊花、杜仲配以上药物,并以酒泡之,可祛风寒,通血脉,对风寒引起的腰背痛有良好的效果。

宋代宫廷,常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枸杞、黄精,以及活血化瘀的中药丹参,泡制药酒,以补肝肾,活血养血。枸杞药酒的做法是,将枸杞阴干、研为细末,以温酒冲服。枸杞为茄科多年生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摘时如颗颗红珠,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久服可延年益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枸杞有促进造血功能,可提高免疫力,具有保肝、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甘肃著名老中医李振英先生通过大量病例证明,枸杞壮阳效果显著,可谓中药之“伟哥”。宋代宫廷常以枸杞泡药酒以壮阳,足见其医术之高明。

黄精药酒:由中药黄精、天门冬、松叶、枸杞根(地骨皮)组成。将以上诸药捣成粗末,用水煮熬后,封闭几日,待熟后任情饮之。本方主药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的根茎。功能补脾润肺,治疗脾胃虚弱少食、肺阴虚而燥热、体倦乏力等症,特别是病后虚弱。黄精配以天门冬、枸杞,以滋阴清热补肾,为保健良方。

丹参药酒:即丹参泡酒。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属于理血药。功能是:活血,化瘀,调经,清血热,除烦懑。丹参用酒泡之,可活血化瘀、补血理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有较好疗效。目前,已制成丹参片、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药酒之极品:屠苏酒与醍醐酒

辽、金、元时期,药酒越来越繁多,应用日益广泛。这一时期,宫廷常用的药酒主要有:屠苏酒、醍醐酒、五味子酒、人参酒、五加皮酒,等等。

现在将最负盛名的屠苏酒、醍醐酒等作一介绍。

屠苏酒是我国古代用以避瘟防疫的一种药酒,每年除夕时必喝之。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在《元日》这首名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除日》一诗中感叹:“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清代文人马之鹏也有诗日:“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嘘。”《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了贾府除夕饮屠苏酒的场面:“男女东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阁更衣,众人方各散。”由是观之,饮屠苏酒在古代何其有名,它既可以避瘟疫,又成为一种民族习俗。

屠苏酒的组成是:大黄、花椒、桔梗、肉桂、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1分。泡酒后,绛囊贮之,悬于井中,饮之。此药酒常在每年的除夕合家饮之,以避瘟疫、驱邪气,保一家平安,预防某些流行性传染病。据传说,屠苏酒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常用之“神方”。

醍醐酒的名气也太大了,一直作为美酒的代名词而传承。醍醐从牛奶中提炼、发酵而成。《涅槃经》云:“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佛以如是。”醍醐味甘美,可以入药。

汉代“医圣”张仲景云:“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醍醐”。佛教的一项仪规是,以醍醐灌人之顶,给人以智慧,使人保持清醒,故有“醍醐灌顶”这一著名成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将归一绝》诗中说:“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迎我归。”清宫医案专家认为,醍醐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类似今日之奶酪,营养丰富,功能滋阴、润燥、止渴,适用于虚劳肺萎、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等症。

辽、金、元时期,宫中常用的药酒,还有分别以中药五味子、人参、枸杞、五加皮浸泡而成的。五味子为木兰科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五味子汤就是以它为主要原料,具体配方是:五味子1斤,用其果肉。紫苏叶6两,人参4两,砂糖2斤,上述4味药用水熬后,去渣澄清,任意服用。此药酒以滋阴益气为主,善治阴气两虚引起的疲倦乏力、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等症,可代替葡萄酒饮之。

这一时期的人参药酒方,其组成是:新罗参(即朝鲜人参)4两(去芦,锉),橘皮1两(去白),紫苏叶2两,砂糖1斤。上4药用水熬过滤去渣澄清后服用。本方为益气补虚、调理脾胃之佳品,可代酒饮之。

还有一个五加皮药酒:将五加皮切碎浸泡白酒中;或以五加皮为原料,加杂粮、酒曲,按照酿酒的方法,制成五加皮酒。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五加的干燥根皮及茎皮,具有散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可壮筋骨,延年益寿。但专家提醒,五加皮有南北之分,五加皮药酒所用原料应当是南五加皮,绝非北五加皮!南五加皮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具有同人参相似的补益功能,可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目前,市场上已有五加皮酒出售。

明代的药酒五花八门,相当繁多。有的以白术为主药,制成白术酒;有的以豆豉为主药,制成豆豉酒;有的以蓼为主药,制成蓼酒;有的以蟠桃为主药,制成蟠桃酒;有的以天蓬草(瓦松)、银杏为主药,制成青龙银杏酒……

总的看来,明代宫廷的药酒配方比较简单,特色不够明显,因而不多作介绍。

清官五大补酒珍品

到了清代,药酒的配方更加复杂起来。总的说来,清宫常用的补酒主要有以下5种:

(1)八仙长寿酒。

清宫中有两个用药比较多的药酒方。一个叫八仙长寿酒,属于补酒。药方为:人参、茯神、枸杞、建莲肉、龙眼肉各3钱,檀香、玫瑰花各2钱,蔻仁1钱。将以上药装入布袋,泡烧酒10斤,加冰糖1斤,饮之。此药酒气味芳香,药性和平,可益气养神,开胃健脾,固阳滋阴。饭前饮之,能调胃气;饭后饮用能消食。脾胃气虚,精神倦怠,睡眠不实的患者适用。老年人即使无甚病状,也可饮之以健身。

(2)龟龄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