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13916700000004

第4章 快乐的来源(4)

六、往生示寂。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庞蕴居士,与妻儿四人一心向道,参禅多年,悟境甚高。在庞蕴入寂之际,要女儿灵照到门外观看时日早晚,灵照返回屋内回答:“已经日正当中,而且还是日食呢!”庞蕴才踏出门外观看日食景象,灵照即已登上其父座椅,合掌坐化。待庞蕴入室后,知道上了女儿的当,便笑道:“我女机锋敏捷啊!”于是缓七天入寂。当庞婆知道庞蕴与灵照都已迁化,叹息道:“这痴女和无知老汉竟然不告而别,何其忍心啊!”赶忙将消息告诉儿子。在田里耕作的儿子听了,“嘎”的一声,拄着锄头,立化而去。庞婆将儿子火化后,说偈一首:“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遂不知所终。庞蕴一家四人,谈笑之间出入生死,或坐、或站、或卧,展现禅者视生死如游戏的潇洒禅风,岂不美妙!

上述奇妙之事,在佛门中可谓数不胜数,如罗什吞针、善导放光、弥勒示现、虎溪三笑、不二法门、鹦鹉念佛等,像这些事,哪样不奇妙,哪样不超越呢?

另类的艺术

说到艺术,一般人就会想到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其实,这些固然是艺术,但生活里的衣食住行、平时的行住坐卧,也都有艺术。

一座公园,我们觉得很有艺术;一座桥梁,也有人说很有艺术。所谓艺术,就是美,凡是让人觉得很有美感的,都可以称为艺术。所以,生活里的一些美事,也是另类的艺术,例如:

一、语言幽默机智。说话,也可以把话说得很艺术。一篇动人的讲演,固然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就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语言,也是艺术。一番诙谐风趣的谈话,为什么能引起哄堂大笑,让人乐不可支,就因为谈话之人有语言的艺术;一段幽默含蓄的发言,让人回味无穷,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话,真是很大的艺术。世界上很多有名的演说家、外交家,他们机智、得体的应对,都美化了语言,也成为另类的艺术,也就是语言的艺术。

二、衣着素净雅致。所谓艺术,一个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动作,都可以看出有没有艺术。有的人穿着的衣服不是名牌,但是很有气质,不是很艳丽,但是朴素中透出高雅的气质。衣着的美感不必讲究高贵、名牌,只要讲究合身,能够让人一看,眼睛为之一亮,这就得靠穿着的艺术了。衣饰如此,就以场所而言,也不一定要有音乐,或是布置华丽,有时就如佛教里,维摩居士的丈室空无一物,但是安详肃穆,那不就是艺术吗?乡村里的茅屋数间,里面陈设简陋,只有书橱、桌椅、笔砚,在那种宁静的气氛里,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书香,那不就是艺术吗?空间如此,所有的东西也是,只要雅致,就能让人感到那是艺术的作品。

三、饮食清淡健康。日常饮食,有人讲究大鱼大肉,每餐非山珍海味不吃,尤其请客时铺张摆阔,十几道菜肴吃得主客难以承受,如此当然就没有艺术了。满汉全席所以流行不起来,正因为那是浪费而不是艺术。吾人不能不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为维持生命,应该重视营养,以有益健康为主。一些平民百姓,虽然餐桌上永远是那几道家常小菜,甚至一盘豆腐乳,一碟萝卜干,但是吃得简单、吃得爽口、吃得欢喜,那就是吃的最高艺术了。

四、走路行止安详。有的人讲话时,肢体动作特别多,肢体语言有时候也是一种艺术。例如,舞蹈就是用手足、身体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因为手足屈伸自如,身体动作优雅,就能展现出美感,那就是艺术。所以,懂得艺术的人,不一定要看雕塑的石刻,或是名人的丰姿;一个平常人,在行走的时候,只要他神态安详,举止从容就好,而佛教所谓的“四威仪”,也就是“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那就是最美妙的姿态,也就是最高的艺术了。

留情

人是有情众生,“情”有私情,有爱情,有恩情,有人情。情是好,还是不好,就看用在什么地方。所谓“法非善恶,善恶是法”,拳头打人是有罪,拳头替人捶背,就是好事一桩了。

情,是由我们的根色所生起,我们如何把善美的情留给世间呢?

一、手中留情。一只小动物,不管蚯蚓、蝴蝶,你把它抓在手里,只要稍微爱护它一点,它就能保存性命;如果你稍加用力,可能就会一命呜呼,这就要看你手中的力道有情没有情了。刽子手杀人,也要刀下留情;屠夫杀猪宰羊,不要拖泥带水,这也是刀下留情。家庭主妇杀鸡杀鸭,如果手中留情,都会心生怜惜。一双手,能给万物生长,也能让万物死亡。播种灌溉,万物欣欣向荣,这是双手的功劳;破坏设施,也是双手的作为。手能给人生,也能给人死;手能造罪,也能做功德。所以我们要发愿“能将双手常垂下,永做世间慈悲人”,这才是真正的手中留情。

二、眼里留情。一双眼睛,有时候充满无限的恨意,有时也会留有无限的情愫。男女眼送秋波,是传达情意;长辈关怀后学,是仁慈的眼神。儿童看到伟大的人物,心生羡慕;信徒对于崇拜的佛祖,用眼睛瞻仰。眼睛是最能表达情意的工具,假如把不屑的眼神、妒恨的眼光,都能收敛、消除,只用一双慧眼、慈眼来观察众生,所谓眼中留情,也是大慈悲。

三、笔下留情。过去形容政府的文书人员,称为“刀笔吏”,用刀子杀人是有限、有数的;拿笔杀人是无形、无相、无数的。尤其是法界的官员,一字要你生,一字要你死,一支笔能判人的生死,所以做人不但要“刀下留情”,更需要“笔下留情”。传说有一个杀人放火的恶人,死后堕入地狱,阎罗王判他十世难再为人;另外有一个文化人,生前专门写些伤风败俗、坏人好事、揭人隐私的文章,阎罗王判他堕入无间地狱,百世不得超生。文化人对着阎王抗议道:我又没有杀人放火,只写写文章,哪有那么大的重罪?阎王说:杀人放火,伤害人命,固有因果报应;你所写的文章,破坏人家的信心、善念,贻害无穷,所以必须等你留在世间的文字所造成的祸害统统消灭,你的罪业才能消除。由此可见,笔下留情何等重要。

四、口边留情。口中的语言,善恶、好坏,你一出口,别人必有感受。“口中留情”,就是“口中留德”的意思。一句话,如刀如剑,别人不但受伤,必然也会怀恨;一句话,口德芬芳,别人欢喜,你也不会有所损失。口中留些赞美的情意,彼此都会皆大欢喜。

五、脚底留情。我们举步行走,脚底和大地接触,地上的一些蚂蚁、昆虫,如果我们能够加以爱护,不随便踩踏,让生命不至于死亡,必有阴德。十恶不赦的乾达多,有一天走路时,眼看一脚踩下去就会踏死一只蜘蛛,他忽然心生悲悯,放大步伐跨过去,蜘蛛因此死里逃生。就此一念,作恶多端的乾达多虽然死后堕入地狱,但还是有机会得到救度。平常我们为人带个路,多跑两步,或是替人送个讯息,多走几步;没有关系,功德道路就是如此广宽无限。

综上所说的留情,尤以心中留情,也就是心存慈悲,更是重要!

放大

现代科学界发明很多东西,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发明,就是“放大镜”。因为放大镜的发明,让人体乃至遍布于土壤、空气、水、有机物质与生物体内外极微细的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都无所遁形。

放大镜能把事物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有助于人用肉眼去观察、研究,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把事物放大固然重要,人若能把自己的功能、用途放大,更为重要。人要放大一些什么呢?

一、放大心量。一个人的心量大小,与他的做人处事,有重大的关系。心量小的人,连至亲好友都容不下,何况是一般人士?心量狭小的人,他的事业很难有大成就,因为心量有多大,成就才能有多大。心量能容纳一个家庭,他可以当家长;能容纳一个村庄,可以当村长;能容纳一个国家,就能当一国的领袖。做人要能放大心量,能有佛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心量,才能容纳世界众生,才能与宇宙同在。

二、放大眼光。人的眼睛,只占人体的一小部分,但是眼睛能够观察四面八方,所以宇宙之大,尽收眼帘。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能量,除了看他的心胸、度量大小以外,就是要看他的眼光锐利与否。眼光远大、锐利的人,他可以识人、识货;一般被形容为千里马的人才,不就是要靠有锐利眼光的人才能赏识、应用的吗?

三、放大脚步。放不开脚步的人,在原地踏步,不可能进步。所谓“放大脚步”,就是要“走出去”。路,是人走出来的,地球都在我们的脚下!有的人翻山越岭,有的人走遍大路,人生立大志,放大脚步向前走,只要有计划,有力量,有目标,还怕不能成就大事吗?

四、放大目标。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目标也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要前进,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乱飞,必定要先为自己的前途订下一个目标:是出国留学,是出国经商,是随缘旅行参访,是特地探亲访友,还是希望找寻致富之道?你制定了目标,结交三五好友一起,或是单独出发。总之,路是在我们的脚下,目标是在我们的眼中,只要自己有条件,何愁不能达成目标?

五、放大见识。人的见识,也需要放大。“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实乃所见者小也。”农夫,心胸只有他那几亩田地,怎么会有大的见识呢?园丁,眼中只有那几坪的花圃,他怎么见得到其他五彩缤纷的世界呢?今日世界变化之大,知识之广博,所谓“红海策略”、“蓝海策略”,所谓“事务管理”、“人事管理”,所谓“金钱投资”、“人力投资”,所谓“企业经营”、“独资经营”,都应该要有广博的知识与见解,能够放大见识,才能看得到前途的发展。

六、放大格局。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不是比学识。有的人读书不多,但格局很大,比如台湾的王永庆,是做大事、有大格局的人。有的人学贯中西,但是说话做事,格局太小,自难成就大事。所以,我们交友,所谓“友直、友谅、友多闻”,格局广大的人,虽然有些自恃,但值得我们追随、学习。自己更要具备“放大”的条件,放大自己,才能有大成就。

知足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这是个人、家庭、社会都应该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发展原则。

有人说,这是一个欲望的世界,知足太过保守了,人一旦凡事知足,就不肯长进,就无法发展了。其实不然,知足是要我们个人在物质享受上能有满足感,但是对于关乎国家、社会、大众福利的事业,应该要有无限的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