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13830900000005

第5章 鹦鹉螺

这种具有贝壳的头足类软体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开始于海底徘徊了,可以说是存在至今的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我们知道地球本身也只有46亿年的寿命,而地球上的生物史只有6亿年。6亿年前,地球进入太古代的寒武纪,最早的无脊椎动物三叶虫等开始繁盛,到了4亿年前的奥陶纪,鹦鹉螺走向高度繁荣。今天我们只能从化石中看到三叶虫的姿色,而鹦鹉螺却仍在海底世界迈着稳健的步态。

鹦鹉螺背腹旋转,呈螺旋形,外表分布着均匀的条条密纹,光泽艳丽,犹如羽毛,壳后部间杂着橙红色波状条纹,形如美丽的鹦鹉,故而得名鹦鹉螺。这种螺的完整贝壳,不需任何加工装饰,已经是珍贵的玩赏品,若经雕刻造型,加工成艺术品,则更加名贵,使人爱不释手。

据生物学家研究,鹦鹉螺化石多达2500余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说明海洋曾一度是它们的天下。经过几亿年漫长的生存竞争,绝大部分种类已经灭绝,目前在海洋中仅存4种鹦鹉螺,而且都是暖水性种类,仅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中生活。

鹦鹉螺与其他有壳软体动物不同,构造和生活习性非常特别。它的壳腔由隔壁分成30多个壳室,最后一个为动物体居住的“住室”,而其余均为“气室”。每个隔壁中间都有一个小孔,由动物体后引出一条索状物穿过。

非常有意思的是,德国古生物学家卡恩和美国天文学家庞比亚在研究了鹦鹉螺的构造之后,发现了鹦鹉螺的一个奇异的秘密。在鹦鹉螺那一个个壳室里面,长有一条条突起而清晰的横纹,叫做生长线。

这些神奇的生长线,竞准确地记录了月球的演化史!

两位科学家解剖了数以千计的鹦鹉螺,最后证实,鹦鹉螺的两片隔膜间的生长线条数正好与现在的太阴月(即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9.53天相吻合。卡恩和庞比亚还对各个时期的鹦鹉螺化石进行观察,发现在特定的地质年代里,各地不同种属的鹦鹉螺生长线的数目也大体相同,数一数它们的生长线,而亦与那个时期太阴月的天数相吻合。比如,6950万年前的鹦鹉螺化石,它的生长线是22条,而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只需要22天;3.26亿年前,太阴月的天数是15天,而那个时期地层中的鹦鹉螺化石也只有15条生长线。

天文学家曾提出,月亮再不愿与地球为伴侣了,正一点点挣脱引力的羁绊,悄然扬长而去。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正在一点点拉远,绕地球一周所需要的太阴月时间也在变长。而这些海底的鹦鹉螺,分明成了月亮远去过程的一部备忘录。一个是太空中的星体,一个是海底的软体动物,竟有如此精确的联系,实在是无法解释的谜。面对茫茫宇宙,我们显得过于无知了。

无知却强做真理的拥有者,便一度是人类采取的态度。人类曾为天体间的关系争论不休,这种争论甚至辅之以绞架和烈火,向真理接近的每一步都有淋漓的鲜血。想一想便会发现,这些争论都是人类血腥游戏中的一种,丝毫没有影响宇宙的法则,只是更加暴露出我们的无知,以及在无知驱使下的残暴。相反,倒是这些海底的低等动物,默默研究着月球远去的步履,平和而安详地做着记录。

鹦鹉螺的存在,是对人类的一种嘲弄。我们在鹦鹉螺的面前只余下自惭形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