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13830900000030

第30章 企鹅

说起企鹅,我们会想起在很多电影中都有这样的镜头:企鹅身着黑白相间的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一摇一摆地从冰上成群走过,那样子实在是惹人喜爱。

企鹅名称的起源至今还未弄清楚。一些历史学家说它起源于西班牙语,航海家曾赐予大海鸦的名称——

潘戈,意思是“胖子”。这种海鸟长得很像企鹅,现已绝迹;另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它起源于威尔士语“潘昆”,意思是“白头鸟”,这是布列顿和威尔士渔民们为企鹅起的名称。

早期的南极探险家们,摸不清企鹅是鱼类还是鸟类。它外观像鸟,可是既不会飞,又离不开水。确切地说吧,它们属于游泳海鸟。

企鹅用坚硬的翅膀划水,用脚掌变换方向,或潜水、或浮游,随心所欲,游泳速度每小时可达5~15千米。一般的企鹅游泳时,每隔2~3分钟浮出水面呼吸一次,皇企鹅可以18分钟呼吸一次。显然,企鹅是位技艺高超的潜游专家。

企鹅在陆地上的行走速度较慢,与人步行同速。人每步可以迈出50~60厘米,而企鹅每步只能迈出20厘米,所以它们的步子相当快,走路的基本功堪称一流。当企鹅行走疲劳时,它们就用胸部滑行,以此来节省时间和精力。企鹅上黑下白,这种保护色可以避开海豹、鲨鱼及海豚的捕食。从上往下看它,极像暗黑色的南大洋海水;从下向上看,又酷似海水折射后的阳光,很难辨认。大多数的飞鸟骨骼中空,以减轻体重,利于飞翔,而企鹅的骨骼则是实心的,这样可以增加体重、压载潜水。企鹅的毛密而坚韧,像是层层紧身服装。最内层的羽毛像一件密织的内衣,能够藏温保暖。厚厚的皮下脂肪又是上等的保暖、绝热材料。当气温升到零度以上时,它们就竖起羽毛,散热降温。

据出土的化石考证,企鹅类起源于4千万年前的始新世,那时的企鹅可能会飞翔。后来,随着翅膀的逐渐退化,企鹅慢慢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出土的2500万年前的企鹅化石比现在的企鹅要高大得多,身高约5英尺半,体重达150~200千克,和我们人差不多。

来到企鹅聚居地,活像光临身披羽毛的小人国。你看一只只企鹅身体直立,手垂两侧,一摇二晃地走着,俨然是怡然自得的绅士!观察一下企鹅社会是很有趣的,你会发现这里有游手好闲的懒汉,也有含情脉脉的情侣;有低三下四的受欺者,也有骄傲蛮横的霸道者,还有那些不务正业的小偷和哗众取宠的小丑。

企鹅在海鸟中种类最多,有17种之多,对气候的适应性最强。它们并不都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冰区,有的企鹅甚至生活在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企鹅分布的地区从南极冰区一直延伸到福尔克兰兹的绿色牧场,从新西兰树木葱茏的峡湾,一直到加拉帕戈斯长满仙人掌的海边。在华氏零下76度的寒区,它们能够适应,华氏零上100度的亚热带地区也有企鹅的身影。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鸟类能够分布在如此广泛的气温带了。

企鹅的繁殖可以说是极不容易的。南极是个冰雪世界,尽管也有夏季,但在夏季,仍到处漂着浮冰。而这时企鹅已经为自己生儿育女做前期准备,开始它们的觅食活动了。企鹅成群结队地涌向大陆沿岸的海水中,捕食海中的各种有壳类小生物和鱼,以增加营养,累积脂肪,为日后的繁殖打下基础。

来年的3月底和4月初,饱食了一个夏天的企鹅,个个养得肥肥胖胖的,开始登上冰岸,排成长长的队伍,蹒跚地向着远离大海的生育点进发,雌、雄企鹅结伴而行。在南极企鹅中,几乎所有的企鹅的配偶都是一生忠贞不渝。它们在行进中一方面扭动着身体蹒跚而行,一方面不断地呜叫,通过声音寻找自己的伴侣,并进行交配。

6个星期后,它们到达了远离大海150多千米的内陆生育点,然后静静地等待着生儿育女时刻的到来。到了5月,雌企鹅产卵的时间终于到来了,雄企鹅目不转睛地照看着雌企鹅,急切地等待着企鹅蛋的出现。当雌企鹅终于生下一个大约500克重的蛋时,雄企鹅立即迅速地用弯曲的喙把蛋卷到自己的脚上,放入两腿之间的肚囊里,用那肚囊下丰满暖和的羽毛把蛋保护起来,否则几分钟之内,企鹅蛋就会被冻成一个冰团。生蛋后的雌企鹅由于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体力消耗很大,筋疲力尽,于是一只只雌企鹅就告别了雄企鹅,去大海觅食。

雌企鹅走后,孵化小企鹅的任务就落到了雄企鹅的身上。雄企鹅为了让自己的子女顺利出生,对孵化工作十分尽心。它们用肚囊紧紧地裹住蛋,生怕它掉出来。如果雄企鹅在梳理羽毛或修理遮挡物时不慎把蛋滚落了,它会迅速把蛋叼起重新放到肚囊里,以防把蛋冻坏或被其他企鹅抢去。

整个孵化工作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2个月是冬季南极最寒冷的时期,到处一片漆黑,暴风雪肆虐。此时,雄企鹅挤在一起,或躲在遮挡物后面躲避风寒,它们几乎不吃不喝。

这样经过2个月苦苦煎熬,小企鹅终于在雄企鹅的肚囊里破壳而出。这时候雄企鹅也消耗了很大体力,体重减轻一半,肚子空空的,没有东西喂养小企鹅。

当小企鹅挣扎欲出的时候,雄企鹅便发出轻微的呻吟,用喙把小企鹅露在外面的部分推进肚囊里,让小企鹅在肚囊里暖暖和和地住上一两天。当蛋壳从肚囊中掉出来时,饿极了的雄企鹅立即把碎蛋壳吃掉。尽管雄企鹅很饿,但还需从胃中分泌出营养液来喂养小企鹅,而自己仍继续在饥饿和寒冷中煎熬,等待着雌企鹅的到来。

我国科学家在南极阿德雷半岛上考察时发现,企鹅多是在迎风的高处做窝,这里的风雪十分大。在这里做窝的好处是迎风积雪能很快被吹走,企鹅蛋不会被雪埋掉。当猛烈的风雪横扫大地时,成千上万的企鹅眯着眼睛,毖缩于雪海之中,挤在一地,用自己浓密的羽毛的身体保护着腹下的小生命,这情景实在令人感动。

直到7月,雌企鹅才在黑暗中回到了生育点。这时的雌企鹅也贮足了能量来准备哺乳小企鹅。通过呼唤,雌企鹅找到了自己的儿女,在几秒钟之内,小企鹅就从雄企鹅肚囊中钻进了雌企鹅的肚囊。而这时的雄企鹅才可以离开雌企鹅重回大海觅食。

雄企鹅走后,雌企鹅又担负起哺育子女的重任。它每天从胃中吐出一点食物喂小企鹅,而自己只靠自身的脂肪度日。2个月后,小企鹅能离开雌企鹅的肚囊了,此时,南极的夏季又重新回来了。雌雄企鹅们可以自由地到海里去捕食,给小企鹅带回的食物就更多了。6个月后,小企鹅身体胖墩墩的,黑白相间,甚是可爱。它们都长大了,能跟随父母下海捕食了。

企鹅是南极大陆最顽强的生存者。它们是南极冰原的象征和主人。

为了适应风雪严寒的生活环境,它们的生理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例如,它们的羽毛呈鱼鳞状,彼此重叠,厚厚的绒毛能容纳大量的气体,形成绝好的热保护层,同时皮下脂肪很厚,同样具有良好的保温性。特殊的生理构造,使它们能常年生活在零下数十度的低温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