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1380000000026

第26章 天才的背后是长达1万个小时的刻苦练习(9)

这一过程中的生理转变同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艾瑞克森发现,这不但需要每天数个小时的针对性训练,还需要在许多年里为这一过程花费数千个小时。有趣的是,许多独立的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任何领域内的高超技能都是在超过10年且不小于10000个小时的训练之下获得的(也就是平均每天3个小时)。从令人赞叹的小提琴演奏家到另辟蹊径的物理学家,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在达到10000个小时之前,没有人能在某一领域获得真正的成功。

事实上,与长期存在的迷思相反,莫扎特在事业上的成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新发现。作为一个早熟的孩子,同时又是一名尚没有达到成年人水平的音乐家,莫扎特身上那个伟大的作曲家在随着时间缓慢而稳步地成长,“那些认为我的音乐作品是轻松得来的人,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莫扎特似乎是为了阐述这样一个准确的观点,亲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没有人在作曲时能像我一样花费如此多的时间。”

莫扎特小时候练习作曲的情形同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早期的表现已经非比寻常。事实上,他较早的作品只不过是在模仿别的作曲家。据坦普尔大学的罗伯特·韦斯伯格称,他最早写于11~16岁间的7首钢琴协奏曲中,“没有什么是原创,或许都不应该贴上莫扎特的标签”。为了演奏小提琴及其他乐器,他基本上是在改编别人的作品。

过了大约10年时间,莫扎特在贪婪地吸收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之后,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批评家认为他在时隔第一部交响曲之后10年完成的《29号交响曲》,才是奠定他的地位的第一部作品。他第一部伟大的钢琴协奏曲普遍被认为是9岁时创作的《第9钢琴协奏曲》,其实这已经是他第271部完整的作品。他的第一部歌剧杰作《伊多梅纽斯》,创作于3年之后,是他的第13部歌剧。

近期,10000个小时的针对性训练现象引起了媒体的重点关注,同时也被误读,变得混杂不清。不知为何,批评家将其视做一种声明,似乎每个人只要训练够10000个小时就能在任何方面取得成功。从来没有哪个从事专门领域研究的严肃研究人员作出过这样的声明。艾瑞克森和其他人也只是发现10000个小时左右的针对性训练,似乎是达到非常出色的一个必要因素。

莫扎特在青少年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作品的质量,而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产量。考虑到这一点,质量似乎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果按年代来看莫扎特的作品,不难发现原创性和重要性明显地增加,进而形成了最后的3部交响曲,那年莫扎特43岁,这3部交响曲被普遍视做其巅峰之作。

其他人有实现如此卓越成就的潜能吗?

传统的先天、后天观念认为只有很少人具有这种潜能,但是G×E动态模式和安德斯·艾瑞克森的研究将要告诉我们的那些清晰明白且令人兴奋的东西却是:没有人知道。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我们的极限在哪里,除非我们将自己提升到那里。搞清楚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真正极限需要数年和数千个小时的苦苦追求。

那么,你的极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