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1380000000017

第17章 其实,我们可以更聪明(7)

?培养和鼓励。哈特和里斯利还发现,在出生后的头4年里,专业人士家庭的孩子受到的鼓励词语要比打击多560000个,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受到的鼓励词语要比打击多100000个,而靠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里的孩子受到的打击词语反倒比鼓励多125000个。

?设定较高的期望。如舍曼和基在1932年发现的那样,“孩子只会在环境有要求时成长”。

?包容失败。教练员、首席执行官、老师、父母和心理学家现在都认识到了反复挑战极限的重要性,挫折只能被视做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永久的内在局限。

?鼓励一种“成长心态”。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职业上的崇高声誉建立在认识到了“个人相信自身能力具有可塑性,而非一成不变”的重要性。许多研究显示,一个人越是相信自身的能力能够发展,这个人最后越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多内容参看第五章与德韦克有关的部分)。

明白上述内容和其他环境因素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否认基因的重要性。在新的G×E模式下,加强环境的影响同样也是在提高基因的重要性;阅读显示出基因,说话显示出基因,接受指导也显示出基因。

根据G×E理论,智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什么有的孩子从一进入学校起就表现优异?为什么他们很早就会说话,很早就能实现目标,最后到了成人阶段更有创造性,经济方面也更成功。这是由于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他们就开始了训练。

智力是动态的,取决于我们的努力

大约与此同时,詹姆斯·弗林发现了以他命名的“弗林效应”,哈特和里斯利正在揭示早期说话的效应,纽约城市大学研究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斯克里布纳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但还不算太惊人)的现象,或许我们可以称为“纸箱数学”。这一怪事在巴尔的摩一家奶制品公司悄悄地发生着,在那里,没有受过教育的装箱工在工作中显示出非凡的数学能力。他们无疑是工厂里所受教育最少的人,但是他们可以不假思索且精准无误地计算出大量订单所对应的取货顺序,以减少弯腰和走路。例如:

如果一个订单的内容是6品脱的全脂牛奶、12品脱的半脱脂牛奶、3品脱脱脂牛奶和3品脱奶酪,一个有经验的装货员会拿一个装着1/2半脱脂牛奶和1/3全脂牛奶的箱子开始装货,而不是拿着一个空箱子去执行订单。采用半满的箱子,装货员只需取2品脱的全脂牛奶,外加脱脂牛奶和奶酪各3品脱就能完成订单,总共只需要弯腰3次。

还有,当订单无法分成可见的整箱时,装货员能够在不同的订单中间进行转换,这一技巧与在不同基数体系之间进行转换是一样的。

这个过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脑力劳动令人咋舌,但是这些收入不高的装货员却每天围着这些牛奶打转。斯克里布纳解释道:“装货员盘算着最省力的干活方式,有时候一次就能完成(按订单顺序来可能需要500次)。”

这方面的能力与IQ分数、数学成绩或学校年级无关。不论对他们进行哪种常规学习成绩测试,这些体力劳动者都绝对算不上聪明。但是,当同工厂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工人偶然从事这项工作时,他们一开始还达不到经验丰富的低IQ装货员的水平。

在地球另一端的肯尼亚基苏木,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在2001年对学校里的孩子进行智力研究时,无意中碰到了几乎完全一样的现象。一开始,他对他们就本地草药治疗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测试,然后又按照他们的西方课程表对他们进行了测试。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斯腾伯格发现了一条“惊人的消极联系”。他记录道:“孩子们在本土知识测试中表现得越好,在学校词汇测试中就表现得越糟,反之亦然。”

这是为什么呢?哪种测试代表了真实的智力?

事实上,这些研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可能给读者带来真正的冲击。我们都知道“社会尖子”是“学校尖子”的反义词。但是,巴尔的摩的装箱工和基苏木学校里的孩子却向坚守传统智力定义研究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当罗伯特·斯腾伯格在成堆的资料中进行研究时(这些资料记录着爱斯基摩儿童与众不同,有时甚至是无法测试的智力特征,喀拉哈里沙漠中的猎手、巴西街头青年、美国赛马裁判员和加利福尼亚零售店售货员的智力特征),他认识到,由于没有看到专长与IQ分数之间的联系,因而需要对基因进行全新的定义。

他又发现另外一个可以作为这一结论佐证的问题:智力测试与所谓的成绩测试之间的区别正在逐渐弭平。斯腾伯格对两者之间比较得越是深入,就越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真实区别。由此,斯腾伯格得出一个结论:两种类型的测试都是针对成绩的测试,也就是一个人学到的技能。

作为世界人类智力研究领域内的权威学者,斯腾伯格被所有这一切吸引到了促进公众理解智力真相的道路上来。

2005年,他发表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声明:智力只代表成长中的各种能力。

换句话讲,智力不是固定的,智力不是一切,智力不是某样物品,智力是一个动态的、分散的、时时进行的过程。这一发现与米哈里奇·克森米哈伊及其同事的早期发现正好吻合,他们认为:“学业成功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比别人聪明,只是由于他们勤奋刻苦,严于律己罢了。”

我们可以自欺地认为,智力测试就像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一样。事实上,这却与称量一个5岁孩子的体重一样。你称量到的只是他今天的重量,那么明天呢?体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智力方面,则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