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13796600000062

第62章 孩子喜欢与异性交往怎么办?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多数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情窦初开时,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很少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但是在茫茫人海中,除了男人就是女人,异性交往不但不可避免,而且还是每个人一生中、现代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所以,如果父母真的关注孩子的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就必须让孩子具备与异性相处的本领,教会孩子正确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作为父母,虽不能过多干涉孩子交异性朋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1.不要认为孩子与异性交往是以后的事

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一个人在“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按照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学习建立异性友谊,因此孩子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2.让孩子区分好友情与爱情

进入青春期,人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心,以及释放性心理能量。正常的男女间的交往有利于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得到智力上互渗、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和学习中互激的作用。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朗、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但一定要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友情是以友爱为出发点,是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之间的深切感情,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爱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通过理智、道德、意志来实现,需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3.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

青少年的交往往往是凭直觉进行的,是纯洁和美好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与异性自然交往,告诉孩子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父母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作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更不要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4.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父母要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用平常心态对待异性朋友,控制性冲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有人认为只要女孩愿意、男孩不吃亏,男女之间的性交往是很正常的。其实不然,男孩一旦放纵自己,不仅会给女友带来灾难,也会使自己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成人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增加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教育,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锻炼自我感情的调节与控制。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

所谓“朋友多了路好走”。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多结交一些异性朋友对成长和学习本身是大有裨益的:可以促使孩子形成博爱的精神,养成热情、宽厚待人的习惯,有利于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学业的进步,并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反之,则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为人处世不合群。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孩子的异性朋友。只要孩子自己觉得能谈得来、关系融洽,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东西,不论是同性朋友还是异性朋友,都应支持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正常交流。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宜横加干涉、歪曲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因为朋友是绝对没有性别之分的。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应该让孩子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教子点拨

父母禁止孩子与异性交往,或者因此而向孩子发难,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易造成性心理偏差,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孩子交异性朋友,父母应该持有一种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