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走玩大湘西
13796400000009

第9章 史迹觅踪(2)

从桑植土司的兴衰之中,我们还可以领悟到,自古至今,为着争权夺利的斗争,人们往往都会变得激动疯狂,甚至失去理性,从而会招致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甚至还有灾难。而尘世中的每一个人,真要过得舒心快乐,就该都清醒自己的头脑,只有彻底摆脱对于权与利的角逐争斗,让自己的身心时时保持一种平和状态,才有可能使生活拥有一种真正的平安和幸福。

四、消逝的卫城

花垣的吉卫过去曾是永绥厅治所在地。史载1368年,即明朝朱元璋登基的那一年,此地便设立了崇山卫和崇山卫千户所,这是明王朝在洲西-带设立的第一处卫所机构。

该卫所为何冠以崇山之名?考其原因是《尚书·舜典》中曾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祟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其中所说的崇山,掘考证位于永定(大庸)境内,其地葬有驩兜墓,而花垣的崇山卫,大约就是根据古典记载的崇山所命名。设立崇山卫的目的也就是“永保绥靖”。这也说明吉卫一带很早就是湘西苗民的聚居中心。不过,在明朝以前,吉卫一带曾长期属溪洲土司管辖。为了防范和监视土司苗民作乱,明王朝才设立了这个卫所政权。

崇山卫所设立之后,当年即筑了周长4公里的土城墙,墙高5米,下宽8米,上宽3米,中间设有马道。并设了东西南北四门。此城即被称做老卫城。

老卫城寿命不长,因屡遭苗民进攻,中间只过了30年,守城明军即以“羊蹄擂鼓、饿马摇铃”为计悄悄撤离此城。此后到清雍正8年(1730年),由于老卫城被毁才又在吉卫西郊的吉多坪设永绥协,2年后再设永绥厅,1733年,由永绥厅同知永泰主持,在吉多坪又修筑了新卫城。其城用石料砌成,城高4米,底宽4.3米,周长1.6公里。亦设东西南北四门及城楼5座,1735年该石城竣工。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吉卫新城便一直是永绥厅的厅治所在地。

清政府最初在永绥设厅,如意算盘是想加强对苗民的统治,为此,曾派人在潮水溪旁的一块石壁上还刻下了16个大字:“圣慈柔远,仗节西来,尔苗入化,鬼域云开。”但清王朝没料到,苗民反抗的烈火会燃烧得如此之浓烈。1795年正月16日,着名的苗民乾嘉大起义开始爆发,石柳邓在松桃大寨营首先举义。18日,永绥厅黄瓜寨苗民石三保起义。

此后数日,凤凰苗民吴陇登、吴天半、乾州苗民吴八月等率部纷纷揭竿而起。吉卫一带的苗民在石三保的带领下,曾先后两次围攻永绥厅城,双方激战了几个月。由于城防坚固,加之清军增援,义军始终没能攻下城。随着大批清军的到来,乾嘉苗民起义最后失败了。嘉庆7年(1802年)9月,清朝廷以永绥厅“孤悬苗寨,形如釜底”为由,决定将厅城搬迁至花园(今花垣镇),遂以人力传递的办法,将拆除的古卫新城石料全部搬到花园,并在花园修了新的厅城。

在吉卫的新老卫城就这样彻底消逝了。如今,游人来到吉卫,若问起当年卫城的情况,年轻人已大多不太清楚来龙去脉,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讲述当年新老卫城的历史。吉卫从永绥厅搬迁之后,再也没有了当年厅城的繁华气派,此后这个地方-直是县辖的乡镇机构。民国25年,原新老卫城所在地都已夷为平地。永绥革屯军起义,总指挥吴恒良曾率部向驻扎吉卫乡的保屯派进攻,但因守敌工事坚固而没有攻克。

4年之后,吉卫的盐井寨又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跳仙会起义运动,苗民麻老伴、麻巴隆等人拥着“小苗王”坚持起义达一年之久,这位“苗王”是个初生的男孩,据说长相奇异而被传为仁宗皇帝转世能登基南京救出苗家。故受到苗民的拥戴。“跳仙会”起义运动被镇压下去后,该“苗王”被藏匿下来,相传活到1983年才病故。

吉卫在初解放时,还发生过许多次剿匪战斗。当地闻名的匪首有龙作金、周子旷、吴腾芳、龙成维等人。1950年6月至8月,几大匪首率3000余名土匪,曾先后几次围攻过解放军驻守的卫城区政府,解放军139师416团2营4连及县大队的部分人员坚守吉卫区,在援军到来后,打退了土匪的进攻,龙成维、吴腾芳随后缴枪投诚被处决(1983年落实为投诚人员),周子旷病死在莲花山一个洞穴,龙作金窜入苗民龙老三家,被龙老三用斧头砍死。在吉卫剿匪的战斗中,解放军死伤过多人。吉卫镇中学的校园一角,立有这些烈士的纪念碑,游人到吉卫,随时可去参观。

卫城,作为永绥古老的厅城所在地,虽然它消亡已久,但其悠久的历史,却将具有永不消逝的魅力。

五、吴八月故乡行

吴八月是乾嘉苗民起义中的重要首领之一,其人其事,在我的历史小说《烽火南长城》中有过多处描述。吴八月的故乡在湘西乾州平拢,在我的想象中,这地方应是一处历史遗址保护之地,当地政府应立有标志牌给予标示。很遗憾的是,当我在2007年初夏与摄影师钟以福夫妇驱东来到平拢时,曾问及村里好几位老人,村民们竟无一人知晓吴八月老屋的具体位置,甚至平拢的称呼也被取消了,其地现在的名称叫做两门口村,属社塘坡乡管辖。当然,吴八月的大名,当地人基本上都知道,在乾州去平拢的路上,还有个风光秀丽的小型水库,被命名为“八月湖”,可见人们对这位苗民英雄还是很怀念的。不过,由于乾嘉起义的历史已过去200余年,纵然是当地人,也少有人能详细讲述吴八月是如何参加乾嘉起义过程的,我们惟有从史料的记载中,才能弄清这一段史实的来龙去脉。

清雍正末年,吴八月出生在凤凰县杉木寨一位苗民家中。小时候,吴八月读过几年私塾,是寨中的小秀才。年青时,父母送他到龙牙半冲苗族着名武术大师石老喜处学了一身武艺,石老喜将独生女石帕柳嫁给了他。吴八月结婚后,继承岳父的一份家产,成了平拢寨里的寨长。夫妇俩共生了4个儿子,依次取名廷礼、廷玉、廷英、廷义。

清乾隆六十年正月初十,吴八月应石三保之邀,到永绥厅黄瓜寨参加了反抗官府密谋暴动的聚义活动。会上推举了石三保为苗王,石柳邓、吴八月、吴天半、吴拢登等为各路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还执笔起草了“逐客民复故地、打过黄河去,不获胜利,决不收兵”的发贴,让各首领带着发贴到各寨进行广泛宣传。不久,起义活动如火如荼在湘黔两省苗区境内展开了,义军先后在鸦酉、狗爬岩等地取得过歼故数千人的重大胜利。清乾隆帝闻讯大惊,朝廷先后派了七省十多万军队到苗区进行大规模清剿。在官军重兵压境之时,各路义军仍顽强抵抗、浴血奋战达三年之久。

石柳邓、石三保、吴天半的义军受到重大挫折之后,众首领拥戴吴八月当了苗王。吴八月不负重望,团结众首领力抗清军,不料在关键时刻,鸭堡寨寨长吴拢登当了叛徒。吴八月不幸被捕,并被清军凌迟而死。此后,吴八月的儿子吴廷礼和吴廷义继续领导义军坚持奋战。在清军占领乾州之后,吴廷义还以平拢为中心,与进剿清军对抗了半年多,使清军统帅福康安与和琳都先后感染瘴疾,以致病死在乾州苗区。

清嘉庆元年10月,清军兵分数路向平拢发起猛攻。吴廷义率部在平拢一带进行顽强抵抗。后因寨不敌众,最后只得撤出平拢。并在附近山林中又坚持战斗了二个多月。其后,由于同族的堂兄吴廷梁出卖,吴廷义终被清军在一个山洞中抓获。嘉庆二年二月,吴廷义与10多位义军将士一起在乾州被清军斩杀。

轰轰烈烈的乾嘉起义至此被剿灭了,但它给清朝廷的打击是巨大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清廷在乾嘉苗民起义期间开支的军费就高达2000多万两银子,繁荣的康乾盛世从此开始走了衰落。

在平拢寨中,我和摄影师钟以福深入到每个角落,拍摄了许多照片。从该寨现在还保存的许多土墙、石卡及古老的木屋来看,当年抗清的战场痕迹似乎还依稀可辨,尤其是寨后悬崖高耸的大山,看去是那么幽深神秘。我想,假如此地能开辟为旅游地,其风光胜景也必能吸引人。而平拢距乾州仅15公里,如把现有一条简易的公路升级修成水泥路,再把平拢旧名加以恢复并作保护修建,这种开发应该是不难实行的。或许,过不了多久,当地政府一重视,平拢真的会被开发成旅游地,届时,吴八月的故乡就一定会便热闹起来。

六、鸭堡寨记

鸭堡寨是乾嘉苗民起义的策源地之一,其地在今凤凰县禾库镇内。农历2007年4月初8下午,我与摄影师钟以福及其夫人贺丽娟,在凤凰山江看过“4月8跳花节”后,专程驱车到禾库游玩了一趟。

从山江至禾库,途中经腊尔山镇,路途约30余公里,由于当日上午下了大雨,腊尔山至禾库的公路一片泥泞坑洼。我们沿途走玩拍照,直到傍晚,才到禾库镇一家旅店住下。当晚打听到了鸭堡寨的具体位置,原来此寨就在禾库镇旁约二三百米的一座山边。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鸭堡寨外,只见此寨有百余户人家,全寨除靠公路边有几栋新砖房外,其余都是青一色的木石结构的瓦房老屋。从山脚进寨上行,可见几重台阶,每重台阶的基脚和墙体均由坚硬的青石块砌就。过去,这些石卡、石墙应是抵御外来人进攻的最佳掩体。

在鸭堡寨内,我们见到几位寨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苗族妇女。问起该寨的历史,大都茫然无知。唯有一位姓石的老人,对吴姓历史名人吴拢登还略有了解。这位老人说,吴拢登的老屋早已没有了,现在只有他的一个坟墓还在,说罢,就带着我们到吴拢登的坟地看了一番。那坟地藏在一片竹林之中,坟前只有几块石头标志,也没有墓碑,坟上插有香烛、花圈;说明有人祭奠过,关于吴拢登的传说,这位老人也知道一些,比如,吴拢登是“狗头龙身”,他在清朝乾隆时期,是鸭堡一带着名的苗族寨长。乾嘉起义前,又是苗民的一个重要首领,但后来他出卖了吴八月,清朝廷给他封了四品顶戴。像这样一个叛徒,苗民义军肯定是十分痛恨他的。这位老人的评说,实际上也是很中肯的。像吴拢登这样的叛徒,在乾嘉起义中还出过数人。着名首领石三保、吴廷义等人,也都是因叛徒所出卖才被捕处死的,这些历史都充分印证了一个道理,即“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这也是历来许多农民军起义惨遭失败的一个重要教训。

在鸭堡寨内游览完毕,我们返身来到山脚公路边。此时再看附近一片低洼之田,上面长满着一些水草。据当地人说,鸭堡寨一名的来历,是因这地方像鸭爪,又是适于放鸭的地方,旁边紧傍山堡,所以取了这一名称。而禾库一词的来历,则是吴拢登年青时,曾在4里路外的地方打通了一个消氽的天眼,使得鸭堡一带的低洼之地变成了良田,从此年年产出了许多稻谷,因而有了禾库之称。

如今,当地人对禾库的地名已经叫习惯,而鸭堡寨的老地名外人已很少知道。其实,鸭堡寨在历史上的称呼要久远和有名得多,称禾库,远不如称鸭堡更有特色,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提出来仅供当地决策取地名者参考。

七、吴天半故乡行

乾嘉苗民起义中,有一个年仅22岁的重要首领,他的名字叫吴天半,其故乡在今凤凰县腊尔山镇的苏麻河寨内。

农历2007年4月初9,我乘坐摄影师钟以福夫妇的一辆私家车,在游览山江、禾库之后,即转车往苏麻河方向而去。

到腊尔山镇已是上午11点,打听到往苏麻河只有八公里路,我们认为很近,要不了多长时间。谁知此去路途很难行,沿途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有的地方水坑有尺来深。车子开得极慢,路途有一处地方打滑,还险些把轮胎陷进沟中。从腊尔山镇过去不远,翻过一道山梁,下坡后即见一条湍急溪水,问路人,得知此水即是苏麻河。

这条河起源于两林板井,经忍务、板拉、苏麻寨、龙坡、转入贵州松桃境内。苏麻河河面不宽,其窄处不过丈余,宽处也不过五六丈。顺着这条河,往下拐几道湾,见远处一座山边,现出一个很大的山寨,估计有五六百户人家,全是青一色的盖瓦木屋,只在寨旁有一两栋新修的砖石房子。我们猜想这就是苏麻寨了。将车开进苏麻河边一拱桥边停住。再问一寨民,方知此寨果然是苏麻寨。

在寨内想找吴天半的老屋,有人指点说,吴天半的老屋在远处一个山边,不过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荒草地。我们再问,寨内有无与吴天半相关的遗址,有人说,村内小学挂着“天半小学”的牌子。我们随即找到一所小学内,果见这校园内的一座两层楼房的中间,挂着一块长条木板牌子,上书“湘西凤凰县腊尔山天半小学”一行大字。我们高兴地忙着拍照,这时,一位姓石的小学校长走过来,与我们又聊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