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走玩大湘西
13796400000018

第18章 巫风骀荡的湘西民俗(1)

一、骇人的赶尸

月黑风高,山野寂静,通往某寨的一条小路上,一位身穿黑道袍,手提阴锣的道士,“哐哐”敲响几下,口中吆喝道:“阴人赶路,阳人回避……”或“畜生,快走……”紧随其后,是几位戴着斗笠的人影,身背着背篓,两手平伸,脚下呈机械似地一步一步,跳跃着直往前行走……

这幅景象,即是老辈人描述湘西赶尸中的一个缩影。但湘西赶尸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曾有外地朋友到湘西旅游时,常询问我这类问题,我也曾费力对此作过解释,但越解释,越发觉三言两语难以说清。为什么?因为湘西赶尸涉及到的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如果从各方面去考证,非用专着难以描全。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钻研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写的专着,本人在这篇文章中,只能就其大致内容作点简介。

关于湘西赶尸的传闻,从起源上分析,似乎由来已久。有的使说蚩尤时期就出现了,但此说没有文字考证依据。现在查阅很古的文献,也并无“赶尸”二字出现。只在明清时期,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诸晦香辑录的《明斋小识》、清人袁枚的《弟不语》等书中,才有了“僵死”、“移尸”、“赶尸”“尸变”的记录描述。由此推测,湘西赶尸的出现至少应该在明朝以前。至于具体起源于何时,似已无从考证定论。

关于湘西赶尸的范围,专家学者们认为,一般都集聚在湘西苗族、土家族居住的区域内,其中又以沅陵、辰溪、卢溪、凤凰、花垣一带为中心。至于全国范围内,赶尸的现象在湖北、四川、贵州、山东、云南、广西、江西等地也出现过,只是这些地方没有湖南湘西赶尸闻名而已。

从湘西赶尸的职业操作人员来看,它的组成者名曰老司,也就是赶尸的专门匠人。这种人身份地位不高,但很令人敬畏,加入赶尸匠这个行业的徒弟,据说还需具备几个条件,一要胆量大,二要身体好,三要没结婚的童男。徒弟拜师后,需颠倒黑白的生活,只在晚上起来活动。练功就是学咒语、走夜路、练手力脚力等等,所用咒语主要是背文天祥的“正气歌”。使用的法器则有海螺、道符、道袍、罗盘、招魂阴锣等等。

从湘西赶尸的操作过程来看,一般是死人后,由死者亲属到“祝尤科”请老司。老司问明情况,凡属不明病死、投河、吊颈死、雷打火烧死的不赶,其余均可赶。老司答允赶尸后,请者要付一定银两,然后,由老司带着徒弟到死者处做法事,没坛、点香、念咒、烧纸等。到夜深人静,没人观看之后,老司公就开始作法,为死者还魂输魄,并将辰砂用神符和五色布条压于死者的“七心”,即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左右手板心、右右脚膛心,又用朱砂塞入死者的口耳鼻中,再用神符堵紧,之后,尸体就会站立行走了。

如有几个尸体,则用绳子相互连着。赶尸匠则一个拿着法器在前招魂引路,一个手持赶尸鞭,在后驱赶死尸。行程是在夜晚,不走白天,不走官道,专栋荒僻的山野乡村小路行走。沿途会撒纸钱,并不时打阴锣,吆喝行人避开,遇到狗咬,老司会使法术把狗赶跑。行到天亮时分,赶尸人会找到某破庙或者为赶尸人服务的小旅店休息。此时的尸体就倚在门后壁立着。等到白天过去,赶尸匠便又乘夜继续赶尸行走,直到赶到丧家,把尸体装殓棺材,再举行隆重的下葬仪式为止。其间的时间从几天到几十天不等。

至于湘西赶尸的真与假,历来对此就有很多的质疑与争议。一般的主流媒体都认为“赶尸”是骗人的。有的文章揭露过赶尸的真相。其说法是,赶尸匠总是选择黑夜无人时才行走,怕的就是别人发觉其真像。赶尸其实就是“背尸”,即把尸体背在背篓中行走,外面罩上宽大的道袍,至于老司的法器、撒纸钱等等,不过都是故异玄虚遮人耳目;还有的更是借赶尸来贩卖走私毒品等等。

湘西赶尸的真实性尽管受到过质疑,但它作为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很久,并且直到解放初期才消失。有意思的是,现代许多着名的作家、学者、影视创作人员,对湘西赶尸一事,都兴致浓厚,在作品中刻意描述,大做文章。比如沈从文,在散文“沅陵的人”和《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仿》中就多处描述过湘西赶尸的传说。着名文学家、翻译家施蛰存在《祝尤科的巫术》中,也详细写过湘西赶尸之事。着名武侠家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在作品中更有过大量赶尸的描述。在影视界,曾有《湘西赶尸记》、《古屋行尸记》等赶尸电影放映过。

在湘西旅游热兴起的今天,研究湘西赶尸的真与假,其实已并不重要,而探索这种神秘的文化现象,从中感受到一份旅游湘西的快乐,这对于旅游者,才可能是最大的收获。

二、神秘的蛊毒

一个陶制瓦罐或瓷坛之类的器皿,里面盛着毒蛇、蜈蚣、青蛙、蝎子、马蜂、飞蛾、蚕蛹、蚂蚁之类的上百条虫子,因其大虫吃小虫的缘故,加上用妇人经血的刺激和喂养,集成了一个聚百毒于一身的毒王,把这毒王烘干研成粉末,即成了一种名叫“蛊”的毒药。

拥有这种蛊毒的人,把蛊毒置放于水井、山林岩石或道路旁,不知情的外来人路过,接触了这种蛊毒就会中毒,还有一种是指缝里沾了蛊毒,乘人不注意,往别人家的食物中弹一弹指头,那吃过这种食物的人就会害起病来。这病轻者,肚子里会长出虫子,吸人肠胃营养,让人变得瘦骨菱形;重者会疼痛难忍,并危及性命。而专干这种营生的人,大都是年纪较大妇女,民间称其为“蛊婆”。

在湘西,凡苗寨集中的地域,过去一般都有这种骇人的放蛊习俗。而据历史记载来看,蛊毒其实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就早已产生,地域也遍及中原大地,放蛊的蛊婆也绝不会只有湘西才有。蛊药即是毒药,放毒者自然免不了受严格惩处。秦、汉时期的法律剩只还规定,对放蛊者将处弃市、灭族之类的严厉惩罚。但在湘西,因为天高皇帝远,朝廷的法律管不了边远山区的草民,加上放蛊的行为大都做得十分隐蔽,其间又夹杂了许多神秘行巫的成分,因而放蛊这一旧习俗就盛行流传了下来。

湘西放蛊习俗,在解放前夕一直还有。笔者小时候曾听村里一位老太婆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寨一对苗民男女,从小青梅竹马,彼此爱慕而结了婚。那男人会当兽医,一年四季在四乡里走。因为经常在外,难免沾花若草。数年后,这男人与外乡一个年青女子相好了,从此经常不回家。妻子发觉丈夫有了外遇,开始苦口婆心进行劝阻。丈夫不但不听,还提出了离婚要求。妻子不得已,遂哄他道:“你要离婚可以,我也不阻拦你。今日我敬你一杯酒,以后你要是回心转意了,仍愿你回到我这里。”说罢,就倒了一杯下了蛊药的酒给丈夫喝了。

那丈夫喝过此酒,不知不觉便中了蛊毒,到外乡没走多久就发了病。后来,这位男人知道自己中了蛊毒,只得断绝了与外乡那位女子的来往,重新回到了妻子的身边。妻子原谅他,给他吃了解药,他的病才又好了。从那以后,这位男人再不敢向妻子提离婚之事,俩人关系终又和好如初,直到百年偕老。像这位女子给丈夫下的蛊毒还比较轻微,中毒严重者,据说性命都很难保。

蛊毒作为一种报复或要挟控制人的利器,使用得当,或能获取得一定好处;使用不得当,可能反会伤害到放蛊人自己。所以,制造蛊毒的蛊婆,一般名声都不怎么好。尤其寨里有人生病严重或出现死亡者后,还往往被人怀疑咒骂,这时的蛊婆,纵使受了冤枉,也百口难辩,只有忍耐,是她放的蛊,病轻者她还有解药可解毒,重者她亦无法起死回生。不是她所放,她亦作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湘西的放蛊习俗,在解放后已被作为迷信给予过取缔。如今,在那些偏远的山寨里,是否还有这种奇异的习俗保存也难说清。不过,作为一种神秘的文化现象,湘西的放蛊与赶尸一样,是很能吸引游人好奇眼球的。因此,对于放蛊的种种使闻与作法,实也值得人们去作深入考证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