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兵书宝典
13795300000043

第43章 六韬兵法(21)

⑤据《事类赋·马赋》注引,“以献商王”后有“遂免西伯”一句,在译文补足。

【译文】

商纣王把西伯侯姬昌拘捕在里,姜太公和散宜生用千镒黄金求购天下珍贵的宝物来免除自己国君的罪刑,就这样,他们得到了犬戎族人的文马,这种文马身上长有很细柔的毛,颈上长着朱红色的毛,眼睛像黄金一样发亮,名字叫做鸡斯之乘。把它献给商纣王后,于是就免除了西伯侯姬昌的罪。

[25]文王囚里。散宜生得黄熊而献之于纣。(《艺文类聚·九十五》)

【译文】

周文王被囚禁在里。散宜生找到了黄熊,把它献给了殷纣王。

[26]杀一夫而利天下。(《北堂书钞·十三》)

【译文】

杀掉一个民贼而对天下有利。

[27]世子①为政。(《北堂书钞·二十一》)

【注释】

①世子: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

【译文】

嫡长子执政。

[28]廿七大夫者,为筋脉之臣。(《北堂书钞·五十六》)

【译文】

二十七个士大夫,是关系重大的臣子。

[29]昔烦厚氏①用兵无已,诛战不休,至于涿鹿②之野,诸侯叛之,烦厚氏之亡也。(《北堂书钞·一百十三》)

【注释】

①烦厚氏:古部族名,也用作称其首领。所在不详。

②涿鹿:古战场,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

【译文】

过去烦厚氏不停地派兵打仗,不停地攻伐征战,当到达涿鹿野外时,诸侯们背叛了他,这就是烦厚氏灭亡的原因。

[30]太公曰:“夫纣无道,流毒诸侯,欺侮群臣,失百姓之心。秉明德以诛之,谁曰勿克?”(《北堂书钞·一百十四》)

【译文】

姜太公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其恶毒遍至于诸侯,欺凌侮辱群臣,失去了百姓的心。身有明德的人去诛灭他,谁说不能战胜?”

[31]夫圣人者,与天下之人皆安乐。(《初学记·十七》)

【译文】

所谓圣人,是能和天下的人一同安乐。

[32]太公对文王曰:“礼者天理之粉泽。”(《初学记·二十一》)

【译文】

太公回答文王说:“礼,是对天理的粉饰美化。”

[33]周初①。太公曰:“教战之法,必明告吏士,申三五之令②,教其操兵,起居进止,旌旗指麾。陈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列而合之,绝而解之③。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宜,无绝人马之力。令吏士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三军之众。大战之法,百万之师,故能成大功也④。”(《通典·一百四十九》)

【注释】

①“周初”二字疑是转引者所加,非原文。

②申三五之令:又即“三令五申”,指反复命令,不断告诫。或说,“三五”通“参伍”,意思是验证、考核、查实。

③绝而解之:指分股或解散的方法。这几句的“……而……之”作用并不一样,有的指顺接,有的指逆转。

④这段逸文与《犬韬·教战篇》文类似,但又有佳处,可相互参照对比。

【译文】

周朝初年,姜太公说:“战斗训练的一般方法,必须明确告诉官兵,做到三令五申。要训练他们如何操作各种武器,如何掌握战术动作要领,如何熟悉旌旗指挥信号。要不断训练队伍方阵,要不断训练起居坐立,要不断训练行进停止,要不断训练左移右转,要不断训练队伍布列,要不断训练分股解散。不要违犯进止的节奏,不要失去饮食的节度,不要耗尽人马的体力。要命令官兵,一个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个人学战教成百人,一百个人学战教成一千个人,一千个人学战教成一万个人,一万个人学战教成全军大众。作战有方法,百万的雄师,这才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

[34]又覆军诫法曰:“诸军出行,将令百官士卒曰,某日出某门,吏士不得刈稼穑,伐树木,杀六畜,掠取财物,奸犯人妇女,违令者斩!”(《通典·一百四十九》)

【译文】

又重申军诫之法说:“各军出行,将领须命令百官士卒说,某日从某门出发,官兵不准割取庄稼,砍伐树木,宰杀家畜,掠夺财物,奸淫冒犯别人家的妇女,违令者斩!”

[35]又曰:“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而葬。此坚军全国①之道也。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军夜惊,吏士坚坐陈,将持兵,无凯②动摇。有起离陈者,斩军门。当交战,谨出入者;若近敌,当讥呵出入者。”(《通典·一百四十九》)

【注释】

①全国:使国家保全,使动用法。

②剀:喧哗。

【译文】

又说:“凡是行军打仗,将士有死亡的,要供给他们丧葬用具,使他们的尸体能够运回家乡安葬。这是稳定军队、国家保全的一般原则。将士受伤,马上发给医药,派人细心看护他们;如果医师不马上去给他们治疗,就用鞭子抽他。军队夜间受惊,将士要坚持坐姿列阵,将领手握兵器,不要喧哗,不要乱动。有擅自起来离阵的,就在军门处斩他。交战之时,要严诫进出军营的人;如果接近敌军,应斥责擅自进出的人。

[36]周初。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

对曰:“当示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①。敌见之,必疾速而赴。扰乱失次,必离故所人我②。伏兵齐起,急击前后,冲其两旁。”(《通典·一百五十三》)

【注释】

①死地:指无法生还之地,被动挨打之地。

②“我”下疑有“伏”字脱漏。

【译文】

周朝初年。武王询问太公说:“敌人先行到达,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军队力量看来又很强大,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太公回答说:“应当故意表示怯弱,设好埋伏,佯装逃走,自行投往死地。敌人看到这种情形,一定会急速追赶来。他们会陷入混乱,失去秩序,一定脱离原来的据点进入我方阵地。在这时候,我方伏兵一同发起反攻,迅速地突击敌军前后的部队,冲击敌军左右的部队。”

[37]周武王将伐纣,问太公曰:“今引兵深入其地,与敌行阵相守,被敌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与战则不敢,以守则不固,而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人敌地,必案地形势胜便处之,必依山陵险阻、水草为固,谨守关梁隘塞。敌若率去不远,未定而复反,彼用其士卒若太疾,则后不至;后不至,则行乱而未及阵。急击之,以少克众①。”(《通典·一百五十七》)

【注释】

①这段逸文与《虎韫·绝道》部分内容相似,可参看正文注译,兹从略。

[38]太公曰:“夫出军征战安营阵,以六为法,亦可方六百步,亦可六十步。量人地之宜,表十二辰①,将军自居九天②之上,竟一旬复徙。开牙门③,常背建而破太岁④太阴⑤太阳⑥太将军⑦。凡三军不欲饮死水⑧,不欲居死地⑨,不居地柱⑩,不居地狱。(《通典·一百五十七》)

【注释】

①十二辰:古代计时方法自子至亥十二个时辰。

②九天:中央及八方。古人认为“九”为阳数,“六”为阴数。

③牙门:军门,军帐前面立大旗以表示营门。

④太岁: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十二年一周天。太岁有神主,古人认为不应冲犯它而兴建土木,否则就有灾祸,就是所谓“太岁头上动土”。

⑤太阴:正北阴气极盛处。

⑥太阳:正南阳气极盛处。

⑦太将军:疑指西方兵神所在之处。

⑧死水:指不流动的水。

⑨死地:这里指丘墓地。

⑩地柱:指四面低中间高的地方。

地狱:指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

【译文】

姜太公说:“军队出征作战,安营扎寨,应该以六这个数为准则,既可以方圆六百步,也可以方圆六十步。根据人和地的适宜条件,标志出十二个时辰的方位,将军自己居住在最高的地方,满一旬再转移。开立营门,一般是背向设置,以避免触及太岁、太阴、太阳、太将军这些禁忌。总的说来,全军尽量不要喝不流动的水,尽量不要居住在丘墓之地,不要居于地柱之位,不要居于地狱之所。”

[39]太公曰:“以步与车马战者,必依丘墓险阻,强弩长兵处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人军马虽众而至,坚阵疾斗,材士强弩以备前后。”

武王曰:“我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以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怖,乱败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十行布铁蒺藜,遥见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迎广以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持行马进退,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直而为屯。以强弩备我左右,然则命我三军皆疾战而必胜也①。”(《通典·一百五十七》)

【注释】

①这段逸文与《犬韬·战步》部分内容相似,可参看正文注译,兹从略。这里的“掘地迎广以深五尺”一句,显为“掘地以迎,广深五尺”的错讹。“迎”字《战步》当时“匝”,于义为胜。

[40]周书阴符①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故三军同名异用。可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越险绝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前易后险,车之困地;容车贯阻,出而无返者,车之患地;左险右易,上陵仰坂,车之逆地;深堑黏土,车之劳地;隐带②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坏地;日夜霖雨,旬月不止,泥淖难前,车之陷地。

凡骑以陷敌,而不能破敌。敌人走,以步骑反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迫背逾限,长驱不止,敌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困地也。往无以返,人无以出,陷于天井,填于地牢,此骑之死地也。所由人者隘,所由去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少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大涧深谷,蓊秽林草,此骑之竭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两水之间;乘敌过邑,是清表里相合;右左有深沟,左有峭坑,高下与地平,睹之广易,进退相敌,此并骑之陷地。汗浩下沮泽洳者,骑之患地。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务避也③。”(《通典·一百五十九》)

【注释】

①“周书阴符”四字,疑为后人引录时所加。

②带:为“草”字之讹。

③这两段逸文前段见于《犬韬·战车》后段见于《犬韬·战骑》,均大同小异,可相互参看,这里兹从略。

[41]昔武王将伐纣,问太公曰:“若今敌人围我,断后绝粮,吾欲徐以为陈①,以败为胜奈何?”

太公曰:“不可。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为四冲陈,以骁骑惊其君亲。左军疾,右军迭前迭后,往敌之空,吾军疾击,鼓呼而当②。”(《通典·一百五十九》)

【注释】

①陈:通“阵”。

②这段逸文与《虎韬·疾战》部分内容大同小异,只有《疾战》“左军疾左,右军疾左,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前选后”一段,远较逸文意胜,可参看。兹从略。

[42]又问曰:“敌疏其陈,又远其后,挑①我流矢,以弱我弓弩,劳我士卒,为之奈何?”

太公曰:“发我锐士,先击其前。车骑猎其左右,引而分队,以随其后,三军疾战。凡以少击众,避之于易,要②之于险;避之于昼,取之于夜。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厄③;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厄也④。”(《通典·一百五十九》),《太平御览·三百十一》

【注释】

①挑:引诱,诱使。

②要(yāo邀):指邀击、狙击。

③厄:隘处。

④该段逸文后半亦见于《吴子·应变》,大概都是引用古兵法的格言。

【译文】

(武王)又询问说:“敌军疏散其阵形,又把后军拉得很远,引诱我军发箭,却又够不着而造成浪费,用以削弱我军的弓弩,劳累我军的士兵,对此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发动我军精锐部队,先行突击敌军的先头部队。用车骑袭击扰乱敌军的左右两翼,引诱敌军分散阵形,我军再跟随在他们后面,三军迅猛投入战斗。凡是以少击多,要避免和敌人在平坦的地区作战,而要在险恶的地区拦击敌人;要避免和敌人在白天作战,而要在晚上袭击敌人。所以说:以一击十,没有比在狭窄地带作战更有利的了;以十击百,没有比在险要地带作战更有利了;以千击万,没有比在隘阻地带作战更有利的了:这是就是使用众多兵力务求选择平坦地形,使用少数兵力的务求选择险要地形的原因。”

[43]周武王伐纣,师至汜水①、牛头山②,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

太公曰:“用兵者,须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智将不怯,而愚将拘之。吾乃好贤而能用,举事而得时,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不吉,不祷祀而福从。”遂命驱之前进。

周公曰:“今时迎太岁③,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靖还师!

太公怒曰:“今纣刳比干④,囚箕子⑤,以飞廉⑥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⑦,安可知乎!”乃焚龟折蓍,援⑧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纣。(《通典·一百六十二》)

【注释】

①汜(sì巳)水:地名,在今河南巩县、荥阳一带。

②牛头山:又名牛首山,在今河南通许县西北。

③迎太岁:又说冲犯太岁。太岁为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迷信说法,冲犯太岁则有灾凶。

④刳(kǖ枯)比干:剖解比干,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相传他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腹挖心而死。

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官为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相传他曾因劝谏纣王被囚,周武王灭商后才得释放。

⑥飞廉:《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定,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蜚廉”即“飞廉”。

⑦枯覃朽骨:枯草贬称草,是卦筮的材料;朽骨贬称龟壳,是占卜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