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09

第9章 党校恢复与干部培训的加强(1974年6月-1983年12月)(1)

1976年10月,党中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四人帮”,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此后在全国开始拨乱反正,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中推行的极“左”路线开始得到纠正。1978年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顺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面对历史的巨大转折,天水地委党校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党中央、省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干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培训、轮训了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其他专业干部,提高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政策水平,为推动全省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节党校恢复后的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

一、恢复后的领导体制

恢复后的党校领导体制经历了革命委员会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革命委员会制。1974年6月地委党校正式恢复后,依然沿用的是革命委员会制。从1974年6月至1975年1月,由党校、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杜甫功同志主持党校、干校工作。1975年2月,地委任命王普为党校、干校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石如岗为党校、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杨品三为党校、干校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

2.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9年2月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五七”干校陆续停办。1979年6月28日,地委决定撤销党校革命委员会,从此,校长、副校长之职取代了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之职。

二、机构设置

1974年8月,地区革委会政治部任命庞震同志为干校生产组副组长。11月,地委任命陶万桂同志为地委党校、“五七”干校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12月,干校革委会副主任李正平调离。

1975年初,地委和地区革委会对党校、干校的行政机构进行了调整,规定行政机构设政办科、教研室、生产科二科一室,撤销原设的连队建制,设立四个班部。7月,地委组织部任命孙效武同志为政办科科长,王国祥、李若冰两位同志为政办科副科长;任命朱荣同志为教研室主任,程新有、杨光两位同志为教研室副主任;任命王化民同志为生产科科长,庞震同志为生产科副科长;任命李桂如、张瑞生、颉克信、海涛四位同志为班党支部书记;马建宏、胡宗寿、张恕、叶浩德四位同志为班主任。

1976年元月,地委任命颉克信同志为生产科科长,胡宗寿为生产科副科长。11月,地委组织部又任命高光润同志为生产科副科长。

1977年,校内机构设置继续保持稳定。4月,地委组织部任命黄万仓同志为班主任。

1978年2月,革委会副主任陶万桂同志调离。5月,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石如岗同志调离党校。6月15日,根据地委的决定,党校和干校正式分开办公,地委党校校址仍在五里铺旧址。这一变化使党校的行政职能部门又面临着新的调整。

根据党校工作的实际情况,1979年3月,地区编委批准党校设立教研室、政办科、组教科、总务科四个办事机构。5月,又批准设立四个班部。至此,校内行政机构的设置一直稳定到1983年再未变动。

1979年6月,地委决定撤销党校革委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同月,地委决定由地委书记刘公泰同志兼任党校校长,同时重新任命王普同志为党委书记、副校长;杨品三同志为党委委员、副校长。8月,地委组织部任命杨光同志为教研室主任,陈纪常同志为教研室副主任;胡宗寿同志为组教科科长;王国祥同志为政办科科长,李若冰同志为政办科副科长;何振德同志为总务科副科长;李桂如、张瑞生、高光润三位同志为班党支部书记;张恕、王振庭、黄万仓三同志为班主任。11月,地委又任命艾纪铭同志为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0年10月,地委拟将讲师团与党校再度合并,一套人员,两个牌子,但未能实现。12月,地委任命林宝珊同志为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1年,陈纪常同志任教研室主任;张恕同志任政办科副科长。

1982年,根据党校工作的需要增设了图书资料室,张瑞生同志任主任。

同时地委还批准张良琪、马忠信两位同志为教研室副主任,王赞遥同志任党校顾问。

1983年,校内机构相对稳定,有政办科、教研室、组教科、总务科、图书资料室五个科室。为地委党校在新时期迈向正规化教育、实现党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干部培训和教学工作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武装干部、拨乱反正,澄清林彪、“四人帮”在思想上制造的混乱,清除过去“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保证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实现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统一,是这一时期干部培训的基本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从1974年6月至1983年底,地委党校共举办各类班次的培训72期,轮训干部8747人。其中复校后的短期轮训16期共轮训干部2263人,以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培训10期共1250人,以及配合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积极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规模干部轮训48期5227人。轮训对象包括工农干部、地县(市)社领导、妇女干部、司法干部、共青团干部、企业干部等。这样大规模轮训干部,对广泛深入地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全党意志和行动的统一,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复校后的短期轮训

1974年6月,中共天水地委决定恢复“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的地委党校。复校的同时,即开办了一期工农干部培训班,招收学员22名。这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选拔培养干部而举办的一种临时性短期训练班。该班学员绝大多数都是新提拔的公社和县级领导干部,是为适应当时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和所谓“上层建筑领域里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当年还开办了两期理论骨干培训班。这三个班次均以《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等马列经典着作和毛泽东五篇哲学着作及中发〔1974〕1、2号文件为主要学习内容,还安排了“党内十次路线斗争史”专题辅导,并组织学员到礼县何家庄等地参观学习。在当时“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这三期训练班都把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大搞“克己复礼”的极右实质作为中心任务,要求学员把读书与批判相结合,通过总结党内历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联系当前现实路线斗争的实际,对照检查自己在“方向”、“路线”上的主要问题,提高所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三大觉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注意引导学员尽可能准确地掌握马列、毛泽东原着的内容,弄懂每篇着作的基本观点,正面领会其精神。这对于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党校为提高天水地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1974年底,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四人帮”借机歪曲篡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学说,炮制了一个所谓“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错误理论。在这一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党校从1975年初至1976年底,先后开办各种轮训班13期,训练干部2241人。其中工农理论骨干班1期82人,学员是来自农村和厂矿企业的业务理论骨干;工农干部学习班1期35人,培训对象是准备提拔任用的工农干部;领导干部学习班4期,轮训了地、县(市)、社领导干部937人。此外,还举办了公社书记、公安干部、工交财贸干部、文教卫生干部、妇女干部、贫协干部及工会、共青团干部等各种班次。这些班次都把所谓“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作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三十三条语录)以及《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着作中的部分章节为基本内容,要求学员结合学习领袖的论着,加深“对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突出强调了“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错误观点,搞了“抨法批儒”,宣传了所谓“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理论。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要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以及关于评《水浒》的指示发表后,教学中都安排了相应内容。1976年4月第二期领导干部学习班以后各期,还错误地开展了“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批判所谓“三株大毒草”,宣传“走资派还在走”、“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等错误论断,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配合了当时的政治运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办了13期轮训班及工会、共青团干部学习班和第四期领导干部学习班,开展了声讨、揭批“四人帮”活动,其他教学内容未作大的调整。

二、以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轮训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动乱岁月,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党校教育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从1976年12月到1977年9月,中央先后分三批下发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材料,全国上下迅速掀起了揭批“四人帮”的高潮。党校根据当时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按照地委统一部署,从1977年4月开始至年底,连续开办了五期《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读书班,轮训干部730人。其中第一期都是地、县(市)党校教员;第二、三期培训地、县(市)、社领导干部367人,另外两期培训妇女和共青团干部329人。这些班次每期40天左右,主要围绕四个专题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的有关篇目。四个专题是:

(1)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3)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

(4)关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思想。各期在学习中都突出了揭批“四人帮”这个专题,强调要在学习原着上下功夫。通过学习,重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关系的基本原理,澄清了由于“四人帮”任意夸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大搞“唯意志论”而造成的思想理论上的混乱,批判了“四人帮”宣扬的所谓“不为错误路线生产”和“阶级关系新变化”、“老干部就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等一系列反动谬论。通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加深了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解,提高了对“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大意义的认识。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上述班次的学员中仍然强调了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宣扬了一些新的个人崇拜,表现出历史转折时期新旧交替过程中的某些痕迹。

1977年4月,党校开办了一期马列主义人口理论学习班,训练地、县(市)计划生育办公室干部和公社计划生育专干共71人。本班主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和人口增长规律方面的知识,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意义。通过学习,学员初步弄清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到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了搞好计划生育的决心。从这个班以后,党校开办的各类班次大都安排了一定时间的人口理论讲座。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正式宣告“文革”已经结束,重申党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适应新时期需要,加强党校建设,中共中央于1977年10月5日作出了《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决定》指出:“各级党校最重要的课程,就是要有计划地阅读马列着作和毛泽东着作,完整地、准确地领会毛泽东思想体系。”根据决定精神,党校于1978年先后开办了两期公社干部学习班和一期公社和县(市)部、局负责同志读书班,集中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