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领导体制机构设置
1958年,国务院批准天水和武都两地区合并,因此,两地区原有的机构也相应地有所调整。6月,地委决定将原设天水、武都两处的地委干校理论班合并,在天水地委干校成立地委初级党校。将原设天水、武都两处地委干校文化班合并,在原武都地委干校成立天水地委干部文化学校。随之,地委对党校人事安排作了新的调整。8月,地委任命张国瑞为副校长,副校长魏礼同月调离党校。12月,又任命郑耀为党校副校长。校内工作仍由王赞遥主持。各行政科室负责人如故。全校职工人数发展到56人。
1959年6月,地委决定讲师团与党校合并。9月,地委组织部对校内行政机构的负责人作了新的安排:殷世华任组教科科长,候俊杰为副科长;杨万春任专职秘书;赵升甲任教研室主任,冯质文为副主任;王启贤任总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贾永祥任班主任,阎希成、海本年任副班主任。7月,副校长郑耀、张国瑞同时调离党校。校内工作仍由副校长王赞遥主持。全校职工人数40人。
1960年2月,副校长王赞遥离任。7月,组教科副科长候俊杰同志调离党校。从此到1961年底校内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相对稳定。
1962年,地委对党校进行了新的人事安排,行政机构也小有调整。2月,任命宇文荣为党校校长。5月,任命黎振业为党校副校长。8月,又任命郭兴昌为党校副校长(名列黎振业之前)。12月,地委决定由地委副书记武修亮兼任党校校长,一直到1966年5月,原校长宇文荣同时调离党校,校内工作由郭兴昌主持,同月地委组织部还任命王伦为教研室副主任。这年还改秘书室为办公室。全校职工36人。
1963年10月,副校长黎振业调离党校。全校职工28人。
1964年校内机构设置没有变化,行政机构负责人有新的调整。4月,地委批准贾永祥任组教科副科长;王启贤任办公室副主任;黄步祥任教研室副主任。7月,地委批准甄锋任组教科科长;李继宗任办公室主任。
1965年7月,组教科科长甄锋调离党校。自此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校内机构设置再无变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校党委和各行政机构随之瘫痪。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天水专区革命委员会宣布撤销中共天水地委党校。
这一时期的领导体制为校长主持下的校务委员会制(1958年1月至1962年11月)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1962年11月,地委决定撤销党校党总支,成立地委党校党委。党校的领导体制至此过渡到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是党校领导体制的主要形式,持续时间较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特点是党委对党校工作全面负责,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然后按照委员的分工分头贯彻落实。
该领导体制的初期,部分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也曾被任命为党委委员,后来只任命校长、副校长为党委书记、副书记或党委委员。
第二节干部培训工作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迅即在全党展开。当时,党校正在筹备改干校为“中共甘肃省委第二初级党校”。
按照原定计划,第五期理论班于5月30结束,下期理论班准备在9月份改为初级党校后再正式开学。这期间有三个月准备时间,除备课和整修各种设施外,可抽出30天(从6月10日至7月13日)集中进行整风。同时,在校的第三期文化班也提前结束本学期课程,学员同学校干部一起参加整风,然而,整风开始后,未能按原定计划结束,即转入反右运动。随着反右斗争不断扩大化,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受到冲击,部分教员和学员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在随之而来的公社化和大炼钢铁高潮中,教职工和学员都被抽调参加,教学工作陷于停顿。1958年底,地委又抽调党校干部和学员组成工作团赴徽成县参加整社运动。1959年初,文化班学员在整社过程中陆续返回原单位,教职工回校后随即开始反右倾运动,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被调整或调离,还有一些干部下放劳动,教学力量也因之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省委分配党校1959年的两期训练任务只落实了一期,9月5日开学,12月底结束。计划训练200人,但由于报到不齐,实际只有163人参加,均系各县区初级骨干。开学后,首先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反右倾斗争的性质意义等四个方面归纳出十个辩论题目,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十个问题是:(1)关于革命运动中的成绩与缺点问题;(2)关于人民公社化问题;(3)关于大炼钢铁“得不偿失”的问题;(4)关于公共食堂问题;(5)关于市场问题;(6)关于大办水利的问题;(7)关于总路线问题;(8)关于对待新生事物和积极分子的态度问题;(9)关于政治挂帅与物质利益原则问题;(10)关于如何对待革命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每个题目辩论前先在教研室进行讨论,并指定专人撰写讲稿,由教研室召集校领导、全体教员和学员代表听取教员试讲,提出修改意见,教员根据所提意见修改讲稿,然后对全体学员做引导发言,并把讲稿内部印发。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所谓的“辩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左”的倾向,实际上是大批判。反右倾结束后,进行了政治经济学课的教学。
1960年初,党校制定了《1960-1967年区科级干部轮训规划》,确定以初级领导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包括县(市)科、部长,公社书记,专区机关党员一般干部等,并计划附设理论教员训练班,培养县党校、讲师组、厂矿的理论教员和中等学校的政治课教员。《规划》设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共党史为基本课程,在8年内(1960-1967)将应训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其中1960年计划上半年训练300人,下半年训练500人。
但是,由于1959年自然灾害造成农业歉收,1960年春天农村生活普遍发生困难,各级干部忙于组织生产救灾,集训干部确有困难。因此,《规划》一开始就未能落实。全省第四次组织工作会议之后,地委于8月下旬讨论了各级党校训练干部的问题,下达了《关于60年下半年各级党校轮训工作安排意见》,要求党校下半年轮训公社副书记,正、副社主任,脱产总支书记,县(市)科、部长及专区相当于这一级的领导骨干150名。根据这一精神,党校于当年9月开办了第一期理论轮训班,原计划从9月1日至14日报到,15日正式开学,12月17日结束,但由于报到不齐,正式上课推迟到了9月22日,实际报到学员153人。轮训班的教学计划将学习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学习《列宁主义万岁》、《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和《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等三篇文章;第二单元学习中央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第三单元学习省委《关于改进领导方法与领导作风运动月的指示》,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自学和辩论为主、讲课为辅的方法,要求学员在反复阅读文件、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搞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字报。
备课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集体研究和个人负责写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把学员在辩论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自下而上地归纳起来,确定辅导讲课的题目,再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充分展开讨论,并确定专人写稿,讲稿初步写成后,经过试讲和反复修改,最后进行课堂辅导。教学计划实施至第二单元结束时,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下发,学校当即决定调整教学计划,将学习时间延长到1961年1月10日,集中用46天时间学习中央的十二条指示,及时配合了调整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这一期还安排学员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
《十二条》发布以后,中央开始系统地纠正几年来“左”的农村经济政策。
地委决定对犯有各种错误的干部在党校进行集训,主要是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端正思想,查清问题。当时先后开办过三个班,有200多名干部参加了集训,时间约一年。集训班由地区纪监委主办,党校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党校的干部和教员参与了专案调查工作。
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接着省委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轮训干部决定的几项具体规定》。根据中央决定和省、地委的指示,党校的干部轮训工作从1962年2月15日开始,至12月28日结束,共开办6期,训练各类干部1968人。这次轮训按照中央和省委规定的精神,始终贯彻了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相结合的方针。理论学习侧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干部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增强党性。第一、二期的学习材料是中央办公厅编发的《党的生活的几个问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两本书,第三期以后改用省委宣传部编辑的《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材料汇编》一书。后几期还增加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及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的内容。学习期间传达讨论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精神,听取了地委领导同志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当前工作方面的报告。具体学习步骤是,开学后先用两天时间学习中央决定和毛泽东同志的着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风。然后分单元认真读书,独立思考,领会文件精神,同时辅之以启发报告和必要的辅导。在掌握理论武器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展开自由漫谈,交换意见,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个人整理学习笔记,小组漫谈学习心得,进行小结。在整个轮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使干部在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气氛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检查,达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中央决定对这次轮训作了六条明确规定:(1)自学为主。每一个参加学习的干部,都应该认真读书和学习文件,写一些学习笔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想,取得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工作。不是追究个人的责任。(2)为帮助干部学习,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应该向学员作启发报告。
(3)学习讨论以小组漫谈为主要形式。小组会不作记录,不进行重点批判,不搞思想检查的典型示范。(4)小组讨论的内容是自由地交换意见,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和批评。和风细雨,相互帮助,真正做到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修正自己过去的意见,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认真执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5)检查思想应该着重原则问题,不要涉及生活细节。(6)学习过程中,不作思想排队,不作鉴定,也不交学习笔记。上述规定在办班过程中得到了严格贯彻,因而气氛轻松,思想活跃。参加轮训的干部对当时发生过的浮夸、冒进等各种错误倾向和党内生活中出现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脱离群众以及过火斗争等现象进行了尖锐批评,也有不少干部联系自己的经历发了一些“牢骚”,倒出了长期憋在心里的“苦水”,学员称之为“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心平气和之后,很多同志主动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自己在以往工作中的缺点失误,思想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收获很大,效果良好,这次轮训弥补了自从整风运动以来广大干部忙于实际工作,没有时间认真读书和思考问题带来的不足,给广大干部提供了一个读书学习的机会,并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对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水平起到了较大作用。
这种轮训在1963年继续搞了一段时间,学习内容除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外,逐步转向以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为主。配合当时开展的“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教学中突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主题,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1963年底,随着中苏论战的加剧,中央要求全党深入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教育,省委就此作出《关于组织干部深入学习反对现代修正主义问题的决定》,地委对贯彻执行省委决定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地委安排,党校先后开办了两期反修学习辅导员培训班,并连续轮训了区委书记、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和政治教员,以及专区科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主要历史》、《分歧从何而来》以及《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等反修文件,配合了当时以反修防修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教育运动。